这3个原因会导致儿童肥胖 教你3个方法来减肥!
因为肥胖的儿童身体体积比较大,增加了身体耗氧量以及代谢总量,从而加重了其心脏负担,让血压快速地上升,所以儿童肥胖容易引起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等,儿童肥胖症的原因有哪些呢。
儿童肥胖症的原因有哪些?
1、遗传因素
儿童肥胖也会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不仅仅会影响到其骨骼系统的发育,同时也会控制着身体能量的消耗,一般身材肥胖的父母,子女肥胖的可能性会增加70%以上。
2、营养失衡
如果孩子大量的吃高脂肪以及甜食就会引起小儿肥胖,大部分还是喜欢吃炸薯条,奶油可乐等一些高热量的食物,这些食物里面没有任何的营养成分,身体中会严重的缺乏碳水化合物以及钙,从而让身体中的脂肪以及糖类升高。
3、缺乏运动
很多孩子因为受到了动画片或者电子游戏的诱惑,会一直呆在家里,很少参加活动,从而限制了体能的消耗,再加上暴饮暴食,营养的过剩,就会让大量的脂肪在身体中沉积,引起身体肥胖。
儿童肥胖症怎么办?
1、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作为家长一定要正确的引导孩子,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控制零食的摄入。千万不能乱给孩子滋补保健品,有一部分家长认为滋补品可以为孩子快速生长和发育,其实不然,滋补品可能会造成孩子营养过剩,引起身体肥胖,甚至会导致性早熟。
2、增加体力活动
当阳光充足时要带着孩子出去玩耍,千万不能一直待在房间里面,要让孩子从小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可以培养孩子做做家务,加上玩手机以及看电视的时间。让孩子保持乐观的情绪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早睡早起,规律作息。
3、减肥时不能急于求成
儿童减肥期间一定要积极的控制体重,孩子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保持身高正常的成长,同时也要控制体重增加的速度,这样才能够让身高以及体重相适应,千万不能盲目的去减重,不然会影响到孩子身高的发育。
我国儿童肥胖超3% 遗传因素超4成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沙琼】今天上午,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司发布了我国第五次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结果。结果显示,40年间我国儿童体格发育状况变化显著。以5~5.5岁年龄组为例,男童和女童体重分别增长了3.70kg和3.28kg,身高分别增长了8.0cm和8.2cm。城乡儿童身高体重差别逐渐缩小。以4~5岁年龄组为例,从1975年到2015年,男童身高的城乡差由4.0cm缩小到0.6cm,女童身高的城乡差由4.3cm缩小到0.4cm。
而相对于国际儿童发育水平来看,2015年我国调查的九市城乡7岁以下各年龄组儿童体格发育平均水平均己明显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儿童生长标准。其中,城区儿童体重超出0.1~1.2kg,身高超出0.5~2.1cm。农村儿童体重超出0.3~0.9kg,身高超出0.3~2.1cm。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副会长、研究员朱宗函介绍,根据2005年的调查结果,0-7岁平均超重率大概3%,部分地区超过了10%!超重、肥胖日渐成为中国孩子的突出健康问题,爸妈们不再是担心孩子吃不饱吃不好,而是担心体重比年龄长得还快!
为啥会有这么多小胖子?中外儿童身体发育有何差异?如何解决呢?我们邀请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马冠生教授来为您解读!
每六个儿童中就有一个胖子
据媒体报道,《2015青少年健康体重管理调查报告》中数据显示,在中国的儿童里面,平均每六个就有一个是肥胖者,超重者占全部儿童的8.3%,肥胖者则占8.5%,超过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调查显示,肥胖也已成为一种社会压力,在被调查的青少年中,嘲笑过肥胖者的比例,小学是20%,初中是30%,高中是40%,比例逐渐增高。
更为危险的是,这些肥胖的孩子,还面临着延续性肥胖的危险。中国疾控中心连续20年监测儿童体重的问题。监测表明:如果你在小学胖,你有50%的可能性在长大之后还是个胖子。如果在初中是胖子,有70%的可能性长大后还是个胖子。
营养过剩是一个全球趋势。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李鸣曾在媒体发布会上提供数据说,从1985年到2010年,我国儿童超重从1.1%增到9.62%,肥胖从0.13%增加到4.95%。“这是以十倍的速度在增长,差不多接近于数量级的差异,赶得上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
儿童肥胖遗传因素占40%~60%
2012年6月,国家卫生部发布的《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儿童的超重和肥胖问题已经日益突出。说到引起儿童肥胖的原因,马冠生主任提到,肥胖基因遗传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父母肥胖,孩子更易肥胖。遗传对孩子肥胖的影响因素占到了40%~60%。
所以,要想孩子不变成小胖子,父母在怀孕前都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尽量降低肥胖风险。
饮食丰富,能量摄入超标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人逐渐从吃不饱变为吃得饱、吃得好,现在已经变为营养过剩。随着饮食种类的丰富,能量密度高(100克食物中所含的能量)的食物越来越多,动物脂肪摄入增加,水果蔬菜相对较少,导致儿童很容易能量过剩,导致肥胖。
儿童户外活动时间减少
“现在很多孩子喜欢看电视、看IPAD等电子产品,这些都会长时间占用他们的户外活动时间,食物在体内代谢速度慢了,容易积聚脂肪而致肥胖。”马主任说。
此外,还有调查数据显示,66%的学生表示每天锻炼不足一小时,接近44%的小学生睡眠达不到规定标准。而且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上楼乘电梯,出门坐汽车,孩子们的体力劳动减少;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缺少体育锻炼。这些都是导致孩子缺少运动,引起肥胖的重要原因。
传统观念认为孩子胖乎乎才健康
中国人传统的文化观念认为,孩子胖乎乎的才是健康有福气,所以现在新生儿中出现很多巨大儿,这些都是未来的肥胖因素。
马冠生主任强调,“胖”并不意味着身体“结实”,而会增加成年后慢性疾病的风险。青少年肥胖有极大的 健康隐患 。
一方面,它可能导致成年肥胖,有调查显示,45%至50%的小学生肥胖者和60%至70%的中学生肥胖者到成年后仍然肥胖。而肥胖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危险因素。
另一方面,还会导致诸多的心理行为问题和社会适应不良。与体重正常的同龄人相比,肥胖青少年更容易情绪低落,形成自卑心理和自闭性格。
不得不说,中国近40年发展飞速,就连儿童肥胖也已“赶超”国外!
中国青少年肥胖人数已远超日韩
据报道,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过去30年里,中国的肥胖率急剧上升,导致4600万成人“肥胖”,3亿人“超重”。这份在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布的研究报告称,和美国人相比,中国人仍看来苗条,美国的肥胖人口占了全球肥胖人口总数的13%,而中国和印度加起来共占15%。报告指出,美国男性肥胖或超重的人数是中国的三倍,女性则为两倍。
虽然中国的肥胖问题多出在成年人身上,但儿童和青少年也未能幸免。该研究报告的作者表示,中国儿童的肥胖问题令人担忧:研究发现,20岁以下的中国男孩中,有23%超重或肥胖,女孩中该比例为14%。这些数字远远超过了包括日本和韩国在内的其他高收入国家。但儿童肥胖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比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各种癌症。
中国青少年糖尿病人数是美国的4倍
2012年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下的肥胖人群已达1 .2亿。
全球著名肥胖问题与营养专家、北卡罗来纳大学跨学科肥胖症研究中心主任巴里·波普金与中国疾控中心合作的一项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研究对中国300个社区的2.9万人进行了长达22年的跟踪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有12%的儿童超重,在不满17岁的青少年儿童中,有1/3的孩子至少出现了一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中国12至18岁的孩子中1.9%患有糖尿病,相当于美国同龄人(0.5%)的四倍,中国有170万青少年饱受糖尿病之苦,另外还有2770万人被认为是糖尿病前期。
另外,有14.9%的中国儿童和青少年表现出糖尿病前期症状,如血糖水平升高,并可能已经对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造成长期损害。
这项研究还发现12.1%的中国青少年炎症发病率高,这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而在美国只有8.5%的青少年存在这种情况。
如何预防儿童肥胖呢?马冠生教授强调,这要从父母开始,从娃娃抓起。
父母:从备孕开始防肥胖
马冠生主任指出,预防儿童肥胖要才从娃娃抓起,从预防巨大儿出生做起。
二胎政策放开后出现很多高龄孕妇,很多人怕流产,运动量很少,这样最容易妊娠期肥胖,生出巨大儿。
建议夫妻在备孕阶段就开始注意均衡饮食,多运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和身材。怀孕后即便是高龄产妇也需要适当运动,避免体重增长过快,减少巨大儿的可能。有数据显示,巨大儿成年后患慢性病的风险高与正常体重的新生儿,所以,爸妈可千万别把巨大儿当作有福气的健康宝宝啊!
孕产期如何饮食是关键,最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就为孕产妇们提供了详细的膳食指南,孕产妇们可以照此健康饮食:
儿童:每天运动1小时 多吃蔬果
科学界比较公认的减肥方法还是比较“老套”:控制饮食,加强运动。中国已有科研人员用实验数据证明通过每天“少吃几口”,或快走30至40分钟就可以避免因积累下过多能量而导致超重乃至肥胖。
马冠生教授认为,预防儿童肥胖需要加强运动,儿童每天的运动量不应该低于1小时。
虽然肥胖会对儿童造成很多健康隐患,但儿童在减肥的同时更要注重健康,不能盲目。儿童骨骼、器官、智力等还在生长发育中,其减肥前提要保障体格正常发育,所以,不主张儿童快速减轻体重,更不主张使用药物、饥饿疗法或手术,而提倡在饮食的选择和控制以及运动锻炼上严格把关,对由“肥胖”引起心理障碍的儿童少年进行心理干预等等。
对待肥胖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预防。在医学界,“成人病从儿科预防”的理念已经建立。确定各年龄段孩子的身高体重指数,督促处在轻度肥胖的孩子及时采取减肥措施,还有重视婴幼儿早期的营养结构等等。
同样,最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就为儿童人群提供了详细的膳食指南和建议:
一个暑假胖一圈?95%的儿童肥胖,与家长相关
浙江之声记者吴迪,视频剪辑 实习生何天丽、通讯员郑佳
暑期快结束了,这段时间放飞自我,一不小心吃胖的小朋友们有点慌。杭州市多家医院门诊挤满了小患者。浙大儿院内分泌科接诊了不少体重增加的小朋友,有胖了五六斤的,也有胖了十几斤的。
浙江萧山医院近期也接诊了三十多例“小胖墩”患者,一个个都是圆小腹、粗胳膊和大象腿。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叶爱丽医生说,孩子发胖的主要原因有遗传、进食快、运动少、营养过剩以及高热量饮食等,而肥胖带来的健康危害远超家长们的想象。“别看他们年纪小,很多脂肪肝都已经有了。有一部分小孩子可能会出现血压血糖的轻度升高,还有尿酸高,血脂紊乱也是很常见的。我们平时接诊也会碰到十七八岁得糖尿病的孩子。”
在老一辈的观念中,长身体就要多吃,吃得多个子就长得快,如果宝贝食欲好总是要东西吃,大人们会很开心,什么都依着。但要注意了,这种宠爱可能反而是在压缩孩子的生长空间!
杭州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生长发育)门诊最近就接诊了一位小患者丽丽(化名)。丽丽从小就肉嘟嘟的,胃口很好,因为和长辈一起住,平时她喜欢吃的喝的都给安排上,饮料当水喝,被养得白白胖胖。看着丽丽日益“圆滚滚”的身材,妈妈却愁死了,心想不能再耽搁了,赶忙带着女儿来就诊。
经过测量,丽丽身高118cm,体重达30公斤,BMI指数为21.5kg/m2,已超过中国女童6岁BMI18.4kg/m2的肥胖标准线,要是再放任胖下去,不仅影响生长发育,危害还可能延续到成年。
胖到一定程度也是种病
孩子多胖算胖?
肥胖症是指由于能量摄入长期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超过了正常生理需要量,体重超过了一定范围,并有害健康。
判断儿童是否肥胖,常用体块指数(BMI)做为诊断标准。
计算公式:BMI=体重(kg)÷身高²(m),即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BMI的标准会因年龄和性别而有所不同,家长可以通过下面的表格来判断孩子是否属于超重或肥胖。
孩子为什么会肥胖
主要与这些因素有关
肥胖分为两大类: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是最常见的肥胖类型,占95%,主要是由于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导致体内脂肪过度蓄积。
主要原因如下:
1、遗传因素:与基因相关。和遗传因素有关的小胖墩很悲伤,因为喝白开水也会胖。父母肥胖,儿童肥胖的几率大大增加。
2、环境因素:母亲孕期有高血糖、吸烟等病史。
3、行为因素:不吃早餐、久坐不动、睡眠不足、吃配方奶奶粉等等。
◎继发性肥胖
继发性肥胖是由某些疾病导致的,通常与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副作用等有关。
主要原因如下:
1、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生长激素缺乏症、库欣综合征等。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新陈代谢减慢,容易导致体重增加。
2、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下丘脑肿瘤,影响到食欲调节中枢,导致过度进食,从而引起肥胖。
3、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抑郁药物等,可能引起体重上升。
肥胖的危害远不止长不高
预防有方法
肥胖可引起性早熟、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紊乱、非酒精性脂肪肝、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黑棘皮病、骨折、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及自卑、压抑等心理问题。
这里先提供给家长们三个方面的预防改善方法。
体育锻炼
运动项目:快步走、慢跑、跳舞、骑自行车、游泳、爬山;
运动频率:每周3-5次;运动时间:1-2小时/天;
运动期限:3月为一阶段,一年为一周期;
运动强度:一般运动时脉搏达到150次/分左右,如果脉搏低于140次/分,则应加强速度,如果脉搏超过160次/分,则将速度放慢;
饮食管理
摄入热量严格控制;对摄食行为、食物烹调方式进行调整,尽量清蒸,避免红烧、油炸食物;戒绝挑食、偏食习惯,少吃零食,少喝饮料,不吃反季节蔬菜、水果,建议由营养师为孩子制定科学食谱。
中医治疗
耳穴贴敷、中药治疗。
“管住嘴、迈开腿”是减肥路上永远不变的一个主题,而是否能够坚持,是减肥能否成功的关键!
来源: 浙江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