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大妈一年长出大肚腩?原是巨脾作怪
来源:安徽财经网
短短一年时间,合肥52岁的魏大妈突然长出了大肚腩,奇怪的是肚子越来越大,她的胃口却越来越小。最近,难忍腹痛腹胀的魏大妈在合肥市滨湖医院检查才发现原来是“巨脾”作怪。12月2日,医生通过手术切除其体内的巨脾,重达3.355kg,相当于一个新生儿的重量。
“一年前发现左边肚子长了一个包块,不疼不痒,也就没当回事。”魏大妈没想到这个包块让自己的肚子长成了大肚腩,但让她疑惑的是肚子长大了,胃口却越来越小,两顿不吃都觉得肚子胀,腹胀腹痛的感觉让她寝食难安。11月29日,魏大妈难忍疼痛,自己在家口服了止疼药布洛芬才稍微有所缓解。最终,在家人的劝说下,魏大妈才去医院就诊,并被诊断为“脾大”。
脾脏的主要功能是造血和免疫,脾脏肿大会导致人体贫血,甚至出现大出血。“成年以后,脾脏的功能大多已经被其他器官替代,在脾脏肿大危及人体健康时,可以把它切除。”合肥市滨湖医院肝胆外科主任黄俊介绍道。
12月2日上午,合肥市滨湖医院肝胆外科医生通过手术成功切除了魏大妈的巨脾,术中测量巨脾约35×25cm大小、3.355kg,相当于一个普通新生儿的重量。
黄俊表示,导致脾大的原因有很多,常见于乙肝肝硬化患者以及有血液病疾病的患者,魏大妈脾肿大的原因有待术后病理进一步诊断及多学科会诊讨论确定。黄俊提醒,市民应定期体检,对于本身有肝炎、血液系统疾病或结缔组织病的人,更要注意。
曹堃 陈婧 记者 马冰璐
邵阳女子求子不成却“大了肚子”!医生剖腹一看,竟长出10斤重的巨脾
半年时间,她发现肚子正快速长大,伴疼痛、食欲减退——以为“二胎”真的来了,谁知,到医院一看,竟是遇上了大难题!
5月29日,45岁的邵阳女子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接受了全麻下巨脾切除术,医生在术中取出近十斤重的罕见巨脾。
今年45岁的吴女士是湖南邵阳人,与丈夫育有一个孩子,家庭幸福和睦。在二孩政策放开以来,吴女士和丈夫商量着再生一个孩子,促成一个“好”字,便于去年下半年开始备孕。
“据吴女士丈夫李先生描述,在备孕过程中,吴女士出现了一些身体不适,并在今年元月份出现了腹痛、腹胀症状。”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微创外科张宇医师介绍,同时,吴女士发现自己开始“长胖”,特别是腹部较前大了一些。此时,吴女士进行早孕检测,并未发现怀孕。
当时,因为腹痛的程度不太剧烈、能够忍受,吴女士就未在意,只是感觉腹部还在长大、腹胀症状更明显。近日,吴女士在丈夫的陪同下又去当地医院进行生育咨询,不料,医生在检查中发现,吴女士的脾脏存在较大的问题!
“据李先生讲述,当地医院建议夫妇俩立即到大医院去检查。”张宇表示,因此经多方打听,两人辗转找到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微创外科主任何恒正教授处进一步诊治。
何恒正教授接诊后,对吴女士进行了详细检查,结果显示,其脾脏向右超过了腹中线、向下超过了脐下延至盆底,很显然,根据程度这在医学上已叫做巨脾症,“巨脾占据了患者大半的腹腔空间,挤压到了肝脏和胃等脏器,这么大的脾脏,近年来非常罕见。”何恒正教授解释,“正常成人脾脏仅拳头般大小,重量约150~200克,而吴女士的脾脏应是正常几十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不然进一步发展,患者很可能逐渐出现严重腹胀、脾破裂、消化道出血或者因粒细胞减少而发生严重感染。
“巨脾就像是一个‘定时炸弹’,它随时可能发生自发性或外伤性的破裂,引发大出血而危及患者生命。”何恒正解释。
经充分术前讨论分析后,5月29日上午,由何恒正教授手术团队为吴女士施行了巨脾切除术。术中,专家打开患者腹腔仔细探查,细心将脾脏逐渐分离、脱出并切除。
术后称重,这块巨脾有约5000克近十斤,正如何恒正教授所说,是正常脾脏的30余倍大小。术后,经精心治疗,吴女士病情得到极大改善,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目前正在进一步康复治疗中。
正常情况下,人体脾脏位置在肋弓下,体表是不能触及的。何恒正教授解释,巨脾为重度脾肿大类型,脾脏大小超过脐水平线。巨脾主要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恶性淋巴瘤、戈谢病、尼曼-匹克病、血吸虫病性肝硬化等疾病的患者。患者早期可出现腹痛、腹胀、牙龈出血、皮肤青紫现象,或者患者主观感觉腹部快速长大。
因此提醒公众,若出现以上类似症状和表现时应及时就医,以排查是否患有脾脏肿大、甚至巨脾等病症,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李诗韵 通讯员 刘莉
编辑:小Y
“苹果型”肥胖与更多的健康风险相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因为肥胖而烦恼,但是要知道,肥胖还会引起脂肪肝。当然,脂肪肝并不只有这一个因素,那么脂肪肝的原因有哪些呢?有哪些症状呢?脂肪肝应该怎么办呢?一起来看看吧。
走在马路上,看着大家的体型,胖子渐多,但同样是胖子,为什么有的体型像梨。
“梨型”肥胖,脂肪在臀部;“苹果型”肥胖,脂肪在腹部。他们的区别:就好像一包冰激凌拿到家里,应该放进冰箱里冷冻,后者却放进冰箱里冷藏。冷藏的冰激凌很容易融化,“苹果型”肥胖与更多的健康风险相关。
脂肪肝就是脂肪储存在肝脏细胞中的例子,这种脂肪储存在肝脏和胰腺等非脂肪组织的现象称为“脂肪异位储存”,脂肪转存到腹部形成腹型肥胖。我们的民族有些人看起来并不胖,但是当露出腹部时发现,脂肪堆积到了这里。 肌肉、脂肪中的脂肪异位储存可以引发胰岛素抵抗,胰腺中的脂肪异位储存可以导致胰岛β细胞凋亡,这些过程可能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运动调整是关键
遗传的因素虽然占比很高,但是如果我们在遗传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合理膳食、均衡营养、适当运动能明显减少脂肪肝、腹型肥胖的发生。腹部区域的肥胖即便减少一小部分也能给健康带来明显的益处。
脂肪怎么就跑到您的肝上了?
提醒,减少脂肪摄入,同时记住不是单纯减少脂肪食物就可以了,因为:碳水化合物(粮食)吃多了可以引起体脂的堆积,不是以碳水化合物转变成脂肪为主,而是食物中脂肪氧化减少了,食物中的油脂没有燃烧,储存到了脂肪细胞里,导致脂肪细胞增大,我们就逐渐胖了。
对于脂肪肝患者来说,虽然很多的患者会选择手术治疗方法,但是也有一些轻微患者采用了其他的治疗方法。其中运动治疗脂肪肝就是很多患者所选择的治疗方法。脂肪肝患者如何进行运动治疗呢?
1、运动误区要纠正
“脂肪肝是吃出来的,多运动、少饮食,自然会好”,这个粗浅的概念似乎人人都懂。于是乎,一些误区也随之出现。诸如:“我每天动个不停,家务全是我做的”;“平时我没空,逢节假日我会去健身中心锻炼个半天”;“我每天工作量很大,已经够我消耗的了,不必再作其他运动”等等。其实,合适的运动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订出运动治疗方案。
2、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性别、年龄、体重、平时活动量的大小,锻炼场所的条件,工作的特殊性以及是否伴有其他疾病等等。比如说一般以餐后散步为宜,但对有些患者来说可能就不适宜;对一些伴有下肢关节退行性病变的患者来说,则不宜选择类似慢跑、登梯等关节活动度较大的运动;同样年龄和其他健康状况相似的男女青壮年,由于性别、体型的不同,所给予的运动量也应不同,这就是为何在治疗脂肪肝时一定要由专业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后作出相应的指导。
3、运动也需开处方
治疗性运动需要在消化科医师和康复科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作出客观、综合的评估后,制定一个科学的运动处方,在运动的方法、时间、强度、频率和运动量各方面作出具体量化指标,然后再对患者的适应性和疗效进行阶段性评估,不断调整、不断完善。各项运动项目,由于其量化指标不同,所产生的“耗氧量”也不同。专科医生为你开设的运动处方,将为你度身量制。
对于脂肪肝患者来说,并不是所以的人都适合这种治疗方法。如果患者想要通话运动治疗方法治疗脂肪肝,就需要到正规的医院接受医生的建议和运动规划,这样,才能让患者的病情得到痊愈。
有哪些原因可以引起脂肪肝?
1.饮酒
饮酒是引起脂肪肝的常见病因,饮酒致脂肪肝可能是酒精对肝内甘油三酯的代谢有直接的毒性作用。健康者,每日饮酒含乙醇100-200克,连续10-12天,不论其饮食是否含蛋白质,均可发生脂肪肝,低蛋白质只是一种加重因素。
2.饥饿
由于血糖降低,脂肪肝组织中的脂肪酸被动员入血,使血中游离脂肪酸升高,肝内有中等度脂肪堆积。
由于蛋白质缺乏,而导致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减少,这样造成肝转运甘油三酯发生障碍,脂肪在肝内堆积。
4.肥胖
50%肥胖者有肝内脂肪浸润,这是由于脂肪组织增加,游离脂肪酸释出增多所致。肝炎后脂肪肝是由于摄食过多、运动减少,加之肝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极易造成脂肪在肝内存积。慢性肝炎病人由于不适当地增加营养和减少体力活动,也常伴有脂肪肝。
约有半数糖尿病病人伴有脂肪肝,这是因为糖尿病病人,葡萄糖不能利用,造成三大代谢紊乱,最终使脂肪酸在肝内存积引起脂肪肝。
6.皮质激素
长期使用激素可使人肥胖并发生脂肪肝。
7.四环素
可引起脂肪肝,特别是在妊娠妇女,常引起与妊娠急性脂肪肝表现相似的脂肪肝,死亡率高达75%以上。
8.其他
妊娠能引起妊娠脂肪肝、先天性痴呆综合征、半乳糖血症、家族性高脂血症、非β-脂蛋白血症、克隆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都能引起脂肪肝。
脂肪肝有哪些症状
1、恶心与呕吐是中后期度脂肪肝临床的常见症状,脂肪肝若伴有肝功能损害,可伴有恶心欲呕、厌油、上腹胀等肝系症状。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但也可单独出现,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的特殊不适感,常伴有头晕、流涎、脉搏缓慢、血压降低等症状。
呕吐是指将胃内容物或一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道逆流入口腔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肝胆胃系统疾病常伴有恶心、欲呕或呕吐的症状,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乙型、甲型等)、肝硬化等。脂肪肝若伴有肝功能损害,可伴恶心欲呕、厌油、上腹胀等肝系症状。
2、脂肪肝是常见的表现为肝脏肿大,若肝包膜受伸胀、肝韧带被牵引、脂肪囊肿破裂或发炎,则可见肝区痛及压痛,伴反跳痛,发热,白细胞增多。
脂肪肝患者的肝肿大
约90%患者的肝脏可扪及,30%轻度肝肿大,如肝脏贮脂占肝重的40%以上时,可有明显肝大,但为无痛性。肝脏虽肿大,而其形态依然保持正常。若检查肝脏时其质地正常,或稍觉柔软。并且表面平滑且无触痛,便应考虑到脂肪肝的可能性。但因为脂肪肝其质地较柔软,所以虽然肿大而在腹壁下触诊往往难以触知。如有营养过多所致的肥胖症、慢性酒精中毒、糖尿病、慢性结核病、各种严重贫血等疾患存在时,则可帮助判断是否已患有脂肪肝。肝肿大还多见于各型病毒肝炎、肝脏肿瘤、阿米巴脓肿、肝硬化、肝结核等,故明确诊断时还应结合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B超、CT等)来确诊。
3、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故称蜘蛛痣。
蜘蛛痣出现的部位多在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内,如面、颈、手背、上臂、前胸和肩等。其痣的大小不等,直径可以针头大到数厘米以上。检查时用指尖或 (针)火柴棒压迫痣的中心(即中央小动脉干部),其辐射状小血管网即退色,去除压力后又复出现。蜘蛛痣的发生一般认为与肝脏对体内雌激素的灭活减弱有关。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脂肪肝或肝硬化时。慢性肝病(包括脂肪肝)患者手掌大小鱼际处常发红,如压后退色,称为肝掌,发生机理与蜘蛛痣同。据报道,270例肝活检确诊为脂肪肝的患者8%有蜘蛛痣,脂肪肝好转后蜘蛛痣消失,3例由脂肪肝转成肝硬变,蜘蛛痣增多。
4、当肝内脂肪沉积过多时,可使肝被膜膨胀、肝韧带牵拉,而引起右上腹剧烈疼痛或压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等重度脂肪肝症状,易误诊为急腹症而作剖腹手术。
5、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又称产科急性假性黄色肝萎缩,是妊娠晚期特有的致命性少见疾病。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临床表现与暴发性肝炎相似。
6、可有疲倦乏力、体重减轻、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肝脏轻度肿大可有触痛,质地稍韧、边缘钝、表面光滑,少数病人可有脾肿大和肝掌的重度脂肪肝症状。
7、常有口角炎、舌炎、皮肤淤斑、四肢麻木、四肢感觉异常等末梢神经炎的改变。少数病人也可有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鼻衄等重度脂肪肝症状。
8、可以有腹水和下肢水肿、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钾血症等症状。
脂肪肝临床并发症
脂肪肝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也可以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并发表现。
1、常并发有酒精中毒的其他表现,如酒精依赖胰腺炎周围神经炎、贫血、舌炎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
2、营养过剩型脂肪肝常关联其他基础疾病并发出现,如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痛风胆石症等;
3、营养不良性脂肪肝常与慢性消耗性疾病并存,如结核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4、妊娠急性脂肪肝常并发有肾功能衰竭、低血糖、胰腺炎、败血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5、重症脂肪肝患者可以有腹水和下肢水肿、其他还可有蜘蛛痣、男性乳房发育、女子有闭经不孕等。
结语: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大家都了解到了脂肪肝的原因有哪些了吧。我们都知道,脂肪肝是一种大病,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也都害怕。所以就需要及早发现哦。希望小编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