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性肥胖是病吗(向心性肥胖能活多久)

文章目录:

女子“怪病”缠身:血压居高不下,体重增长

因为高血压、肥胖、月经不调等问题,于女士(化名)这两年过得相当难熬。“明明降压药一直在吃,也采取饮食控制来进行减肥了,怎么总也看不到效果呢?”最近,于女士在徐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垂体肾上腺性腺专病门诊就诊,竟然被告知自己患有皮质醇增多症,所谓的高血压正是由肾上腺问题导致的。

血压居高不下 警惕肾上腺问题

于女士今年41岁,两年前发现自己血压存在异常,最高血压达到160/110毫米汞柱。为了控制血压,她每天主动服用降压药,基本可以将血压控制在140/100毫米汞柱左右,但仍时不时地感到头晕。

除了血压问题,于女士还发现自己在没有暴饮暴食的情况下,莫名增重10余斤,哪怕进行了大半年的饮食控制,体重仍然没有降低。此外,月经不调、面部长痤疮、多毛等乱七八糟的问题也一并向她扑来,弄得她情绪不振,手足无措。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莫非得了什么怪病?”无奈之下,于女士来到徐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垂体肾上腺性腺专病门诊就诊,周传礼副主任中医师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安排进一步检查发现,于女士患有皮质醇增多症,右肾上腺腺瘤。

“初步考虑,该患者的高血压、肥胖症状均与其肾上腺腺瘤有关。”周传礼说,经内分泌科、泌尿外科专家会诊后,为于女士进行了腹腔镜下肾上腺病损切除术。术后1天,患者即能正常下病床活动,术后4天出院。

出院后,于女士停用降压药物,血压却保持正常,体重也慢慢在下降。3个月后,于女士再到垂体肾上腺性腺专病门诊复查,其各项激素水平均正常,血压正常,月经规律,颜面部痤疮也消失了。“多亏医生帮我揪出了‘真凶’,让我终于恢复了正常生活。”于女士说。

继发性高血压不能依赖降压药,需要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血压高无非是通过药物来控制,但为什么于女士服用降压药后却一点作用都没有呢?这就牵扯到高血压的分类问题。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周传礼介绍:“目前中国高血压患病人群大多数是原发性高血压,需要终生坚持服用降压药物。另外小部分的患者属于继发性高血压,这是种病因明确的高血压,当查出病因并有效去除或控制病因后,作为继发症状的高血压可被治愈或明显缓解。”于女士就是典型的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可表述为由“皮质醇增多症”所导致的内分泌性高血压。

周传礼解释,“内分泌性高血压属于继发性高血压范畴,是因为一些内分泌疾病所导致的高血压,一经确诊,多可通过手术或其他方法得到根治或有效治疗。原发疾病治愈后,高血压可随之消失,免去了终生服药的痛苦。”

以于女士所患的皮质醇增多症来说,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上腺长期分泌过量皮质醇而引起的症状,以高皮质醇血症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满月脸、多血质外貌、向心性肥胖、痤疮、皮肤紫纹、高血压、继发性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

“另类高血压”莫忽视,可中西医结合治疗

据了解,内分泌性高血压范围较广,包括下丘脑和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腺、性腺等,一般不容易诊治。

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分泌过多甲状腺激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心血管系统,会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导致血压升高。

比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因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分泌过多的醛固酮所致,最主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为高血压,多表现为缓慢进展的中度高血压,少数为恶性、急进性高血压病,常用的降压治疗效果欠佳。

还有垂体瘤。功能性垂体肿瘤本身可分泌过量垂体激素引起相应腺体功能亢进,血压升高。当垂体瘤增大引起局部压迫症状以及颅内压升高时,也可出现血压升高。

周传礼说,就像中医院内分泌科开设了垂体肾上腺性腺专病门诊,专门针对这些内分泌高血压进行明确诊断、中西医结合施治。

首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详细查体,或开展多学科联合会诊,明确继发病因;其次,根据致病因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如醛固酮腺瘤、肾上腺皮质瘤引起的高血压,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瘤体来治疗,避免长期服药,大大提高生活质量。若是糖尿病、甲亢等引起的高血压,则可根据患者整体情况,进行辩证施治,利用中医药来调节患者体内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同时可配合贴敷、艾灸等中医特色技术,针对性地疏导补泄,从而缓解临床症状、减轻西药副作用。

周传礼提醒说,如果患者出现以下情况,应警惕是否存在内分泌性高血压的问题,建议及时到内分泌科就诊:1.高血压伴经常乏力的患者;2.顽固性高血压使用3种以上降压药效果不好,或者治疗有效但使用4种以上降压药者;3.40岁以前发病的高血压患者;4.高血压合并肾上腺意外瘤;5.高血压合并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6.高血压伴肥胖者,特别是向心性肥胖者;7.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出汗、心慌、头痛的患者;8.生长发育异常合并高血压者。

徐报融媒记者

王任飞

大肚腩不是可爱是可怕,不仅跟这么多病有关,还会让你变笨

如果说,什么是当代男性跨入中年的标志,那一定就是肚子了,原本可以轻松穿上的裤子,如今却活生生地被一个肚子挡住,平生看上去是穿衣显瘦,殊不知都是自己暗自吸气的无奈坚持,更可怕的是,似乎肚子也将该有的活力给阻拦了:记性越来越不好,睡眠质量也渐渐下降,就连关节都开始疼了起来......

实际上,这个凸出来的肚子,不仅仅是现代人的身材焦虑,还暗藏了许多健康危机。

你的肚子叫做向心性肥胖

对于这样的大肚腩身材,医学上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做:向心性肥胖。它和我们通常理解的肥胖并不一样,我们平时所说的肥胖主要和身体质量指数BMI以及体脂率有关,但是向心性肥胖的判定标准,确实腰围一般情况下,当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那么就属于中心型(向心性)肥胖。

关于这个标准,相信一定有人会辩驳:我吸腹和不吸腹,吃完饭和没有吃饭的腰围状态明显相差很大,也许我并不是向心性肥胖,别慌,既然有腰围标准,那么就一定会有规范的测量要求:必须是在空腹情况下,保持腹部放松状态,双脚分开25~30厘米,使体重均匀分配,测量位置在水平位髂前上嵴和第12肋下缘连线的中点(一般来说约为腰部目测最窄的部位)。将测量尺紧贴软组织,但不能压迫,测量值精确到0.1厘米。

在这样状态下测量出的腰围值,才能真正代表你是否属于向心性肥胖。

其实肥胖一直都和健康相挂钩,为什么在这里要单单强调向心性肥胖呢?目前多项研究表明,向心性肥胖不仅是预测中年人心血管病的一个重要的风向标,腹部的肥胖还和我们的大脑萎缩息息相关。

你的大肚腩可能暗藏着这些威胁

1、心脏病

与不属于向心性肥胖的人群 相比,腰粗的胖人腰围每增加9.5厘米,发生冠心病、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死于冠心病的风险也就越高

2、高 血 压

血压对体重的变化是很敏感的体重越重,患高血压的危险性也就越大。尤其是向心性肥胖,所以当你的肚子逐渐起来时,对血压更不能掉以轻心。

3、癌 症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直结肠癌发病的一大诱因就是肥胖。一旦我们的腹部脂肪多,肠蠕动减缓,致癌物质与肠壁的接触时间延长,肠癌的风险也就随之增高。

4、早 衰

很多人对腰围的增长完全无所谓,感觉它无非是影响穿衣服的美观,实际上,腰围日益增大,肚子大、腰围粗就是动脉硬化正在进展的一个重要指示,而动脉硬化也就预示着早衰。

如果你也有或者已经有大肚腩的潜在风险,一定要多加注意,对于你的大肚腩,最好的方法就是管住嘴,迈开腿”!减少热量摄入,调整饮食结构,做到低盐、低油、低糖饮食,增加热量消耗,中年人基础代谢随年龄增长逐步降低,可以适当通过慢跑、游泳、快走、太极拳等运动增加热量消耗。

专家谈肥胖:是病需就医、治疗没有“一招鲜”

肥胖问题困扰不少民众,但很多人对其认知有误解。许多人低估其对健康的严重威胁。有不少人认为,只有极度肥胖才会产生健康危害,轻度或中度肥胖无伤大雅。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曲伸教授10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肥胖是一种病,必须进行医学干预。其次,肥胖的轻重,要根据是否代谢异常来判断。第三,肥胖的治疗没有绝招,没有一招鲜,必须采用各种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

据悉,近期,世界肥胖联盟发布了《2024年世界肥胖报告》。该报告预测,到2035年全球将有近33亿成年人受到超重和肥胖的威胁,高BMI(超重 肥胖)的成年人比例将从2020年的42%增加到2035年的超过54%,5岁至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超重或肥胖患病率达到39%。中国的超重或肥胖情况也不容乐观。

据悉,从科学角度来看,肥胖症其实是一种以大脑为中心,由生物、遗传、社会、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复杂疾病。正常情况下,大脑中的“饥饿中枢”和“饱中枢”处在相对平衡的状态,一旦平衡出现异常,“饥饿中枢”的作用将明显增强,人体就会产生强烈的饥饿感,从而食欲大增,而非简单的仅靠意志力就能控制住进食的渴望。

曲伸教授表示,根据临床经验及病因,他把胖子分为红(高代谢型肥胖)、白(代谢正常型肥胖)、黑(炎症代谢型肥胖)、黄(低代谢型肥胖)四种。能吃、能喝、有高血压,一喝酒脸红红的,能喊、能叫的是“红胖子”,他们代谢旺盛,吸收非常好。“红胖子”将来最容易得高血压。“我们和美国有关机构合作研究已经证实了这类肥胖患者的存在。”他说。

黑胖子一般很有劲,像鲁智深一样,能吃能干。很多美国橄榄球运动员都是黑胖子。现在年轻的黑胖子比较多,表现为脖子发黑、女孩子月经不正常、毛发增多、肌肉多,脂肪也多。

黄胖子比较少见,主要表现为一胖就胖肚子,有气无力、甲减、垂体前叶功能减退,代谢率降低,喝西北风也胖,一胖就出病。

代谢健康性肥胖者被称为白胖子,他们体重指数超标,但白白胖胖的,皮肤弹性好。医学名词就叫正常代谢性肥胖,就是代谢没有问题。

这四种类型肥胖患者治疗方法完全不一样。对黄胖子,医生会帮其提升激素水平,代谢率高了,自然而然会瘦下来了。黑胖子,减重比较难,必须降低体内的胰岛素水平。红胖子时常出现大便干燥,肠道通畅以后才能减重。而对于白胖子,一般不能轻易减重,否则会导致月经不正常、没力气,需要预防持续性发胖。

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容易发胖,有的人怎么吃也不胖?“不同的基因构成决定了身体的代谢类型,从而影响体重。心理因素和部分药物的使用也会导致体重的增加。”曲伸教授告诉记者,有的人胰岛素水平很高,就特别爱吃。有的人感觉永远吃不饱,这和中枢调控有关。这位专家透露,其现在正在研究肥胖的中枢调控机制,并发现:每个人从出生开始,脑子就有一个“调定点”,设定该长多少体重。有的人可能注定会胖到100公斤,大脑才认为“够了”。

曲伸教授说,虽然人一辈子会长成什么体形大概率由先天决定,但是,如果有人很自律,对疾病的认识超前,或许能控制不增加到原定体重;但是如果任之为之,在原定基础上发胖,那会很严重。这位专家表示,因此,大家所说的“超级肥胖”,就是源于此。

对于更年期女性发福现象,曲伸教授直言,更年期女性最大的问题是向心性肥胖,更年期的替代治疗(常指:激素替代疗法)或是一个减重好办法。“我们说的‘替代治疗’其实很复杂,并不是单纯的雌激素替代治疗,缺钙、缺维生素D,都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他指出,“对于更年期女性,调整内分泌紊乱,获能避免体形就发生剧烈改变;开展针对性治疗,应减少其腹内脂肪和脂肪肝,肠通了、肝通了,腰围就不会增加了。”曲伸教授说。

“减重一定要从全方位出发。”曲伸教授表示,“我一直认为肥胖不能‘一招鲜’。”对于社会上流行的生酮饮食、低卡路里饮食、16 8饮食等“减肥方法”,这位专家认为,都是“赶时髦”。他直言,营养治疗是第一步。曲伸教授表示,因为肥胖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糖尿病发病率、肿瘤发病率变高令人担心。但是瘦了以后,骨质疏松引起的死亡更多,所以千万不要减重过度:该减的减,不该减的不能乱减。大规模研究发现了“U形曲线”:体重指数小于18.5的人全因死亡率,远远高于体重指数在25-30者。全因死亡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种原因导致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人口数之比。

许多肥胖症患者为了减重可能采取快速却不健康的方法,如极端节食或过度运动,其实这些方法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他指出,应该采用各种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个体化治疗就是要针对不同的发病原因对症治疗,尤其肥胖症合并相关心血管等疾病的患者,通常伴随慢性生理或心理障碍,需要接受多学科综合护理或多种药物治疗,不单以减重为目标,还应涉及肥胖相关危险因素和并发症。(记者陈静)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