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研究进展(关于肥胖的研究结论)

文章目录:

“重”磅消息!我国科学家首次揭示肥胖发生重大规律,研究登上国际权威期刊!

肥胖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我国有9千万肥胖人群,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的中心性肥胖的检出率约占50%。庞大的超重与肥胖人口及肥胖衍生的糖脂代谢紊乱、2型糖尿病等疾病已然成为我国面临的巨大健康问题,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肥胖在细胞层面主要取决于两个动态因素,一个是脂肪沉积(lipogenesis)引起的脂肪细胞体积增大和脂肪细胞生成(adipogenesis)导致的脂肪细胞数目的增多,另一个是脂肪细胞在体内时刻处于压迫、流体剪切力、基质刚度等力学微环境中,但目前人们对于脂肪细胞如何感知生物机械力的机制仍不清楚。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心血管研究中心研究团队以肥胖小鼠及临床肥胖人群为研究对象,首次证明Piezo1离子通道是肥大脂肪细胞感知膜张力的机械受体,提出脂肪细胞机械力学信号转导是脂肪炎症及肥胖的关键因素。该研究运用建立脂肪细胞高分辨钙成像、inside-out膜片钳、原子力显微镜(AFM)及荧光寿命成像(FLIM)等技术发现Piezo1离子通道是感知脂肪细胞膜表面张力的关键蛋白,揭示了受机械力调控的 Piezo1-FGF1-FGFR1轴是调控脂肪炎症以及肥胖的的重要通路,开创性地探索了脂肪组织中生物机械力的感知机制及其对脂肪炎症的影响,揭示了肥胖发生的力学调控规律。Piezo1及其调控的FGF1很可能作为从脂肪力学角度干预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新靶点。

研究成果论文"Adipocyte Piezo1 mediates obesogenic adipogenesis through the FGF1/FGFR1 signaling pathway"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西安交大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心血管研究中心王胜鹏教授为第一及通讯作者,德国马普所(Max-Planck-Institute) Stefan Offermanns院士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包括德国科学院院士Ingrid Fleming,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铮教授,生命与技术学院王昌河教授,基础医学院臧伟进教授等合作支持,同时也得到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王胜鹏教授长期从事血管及脂肪的力学生物学研究,主要聚焦于机械力感知受体发掘及机械信号转导方面的研究,2018年加入西安交通大学心血管研究中心。近年来该研究中心已在Circulation、 PNAS、Circulation Research、AJRCCM 、EMBO Press、European Heart Journal、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Clinic Investigation 、J AM SOC NEPHROL、ATVB、JBC等国际一流杂志发表高水平论文20多篇。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是我国培养高级医学专业人才的摇篮之一。医学部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工作,长期以来,聚焦环境相关疾病防诊治研究,学术氛围浓郁,研究平台先进。今天的医学部紧紧依托综合性大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优势,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为契机,弘扬"西迁精神"和"抗战迁陕"精神,传承交大"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校训,秉承西医"尚德尚医、求是求新"的教育理念,执着追寻"为生命之光"的崇高理想,为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进行高水平医学研究、提供高品质医疗服务,为创建一流大学的医学学科而奋力前行。

关注"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头条号,获取关于国家首批985、211,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西安交通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素材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官网、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官网

我国科研团队发现肥胖潜在治疗靶点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近日,暨南大学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尹芝南教授团队在Nature杂志在线发表研究成果:首次发现白细胞介素(IL-27)可以直接靶向作用于脂肪细胞,并促进脂肪细胞产热,通过燃烧脂质,燃烧卡路里减肥。关键是,IL-27可改善2型糖尿病,为肥胖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尹芝南教授团队在Nature杂志在线发表的论文截图

“肥胖的根本原因是卡路里的摄入超过消耗,引起能量以脂质形式在脂肪细胞中堆积,而免疫细胞深度参与此过程。”尹芝南表示,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尤其是直接靶向脂肪细胞有效减重的分子尤为迫切。

尹芝南长期从事免疫与健康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这次,尹芝南团队通过构建多种基因工程小鼠,进行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模型并结合肥胖人群样本发现,肥胖人群血清中IL-27水平下降。该研究首次发现IL-27通过直接作用于脂肪细胞,导致白色脂肪细胞棕色化,并激活UCP1介导的“脂肪燃烧”,通过将脂肪组织中的脂质转变为热量消耗掉,从而达到降低体重和改善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目的。

胰岛素耐受是肥胖的原因之一。尹芝南告诉记者,胰岛素耐受还会引起一系列的代谢性疾病,包括2型糖尿病、脂肪肝、卵巢多囊综合征等。如果能改善胰岛素耐受的问题,肥胖和很多代谢性疾病就有可能找到更佳的治疗途径。

据介绍,该研究突破了对IL-27仅专注于调节免疫系统的传统认知,为肥胖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而IL-27作为体内正常表达的分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因而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和市场价值。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暨南大学附属珠海市人民医院的王倩解释,该研究成果的主要优势是IL-27是在本体表达的蛋白,不是人工合成的外源性化合物。他们在动物实验中,注射重组IL-27可以显著减轻肥胖小鼠的体重并改善胰岛素信号敏感性,初步验证了IL-27作为治疗药物的潜力。

“可以在不用限制饮食,不用节食的情况下改善2型糖尿病,燃烧脂肪,减轻体重,从机制上改善胰岛素信号的敏感性。”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暨南大学附属珠海市人民医院的李德海说。

尹芝南团队非常期待能够尽快将这一治疗靶点产业化,推动其临床应用,研发出RNA相关药物,为肥胖、糖尿病、脂肪肝等一系列代谢性疾病提供全新的治疗方法。尹芝南透露了另一研究方向——通过IL-27水平变化,预判身体健康状况。不过,从实验室到临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IL-27作用到脂肪细胞燃烧脂肪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暨南大学研究团队在肥胖与代谢性疾病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IL-27作用到脂肪细胞燃烧脂肪模式图 暨南大学供图

中新网广州11月25日电 (记者 郭军)暨南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25日在广州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该院尹芝南教授团队经过7年努力,在肥胖与代谢性疾病领域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研究人员首次发现白细胞介素IL—27可以直接靶向并促进脂肪细胞棕色化和产热,通过燃烧脂质以减轻肥胖和改善2型糖尿病。

尹芝南教授团队在《自然》发表的研究论文截图 暨南大学供图

相关研究论文于11月24日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论文题目为“IL—27 signaling promotes adipocyte thermogenesis and energy expenditure”。该项研究突破了对白细胞介素IL—27仅专注于调节免疫系统的传统认知。尹芝南教授为该论文的最后通讯作者,耶鲁大学Richard A Flavell教授、暨南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副研究员杨恒文,及暨南大学附属珠海市人民医院教授陆骊工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暨南大学附属珠海市人民医院博士后王倩、博士后李德海、暨南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副研究员曹广超,及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教授石绮屏为共同第一作者。

尹芝南教授在作创新成果发布 暨南大学供图

据介绍,脂肪细胞根据其形态、代谢、部位和发育划分为白色脂肪、棕色脂肪和米色脂肪。其中,白色脂肪的功能是将体内过剩的能量储存起来,以供机体在需要时使用,也是肥胖“真凶”。棕色脂肪组织中则含有大量线粒体,具有燃烧脂肪和产热的功能,米色脂肪主要分布在白色脂肪组织中的一些祖母细胞和白色细胞内,也具有燃烧脂肪和产热的功能,因此,棕色和米色脂肪组织在对抗肥胖及胰岛素耐受等代谢紊乱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尹芝南教授团队通过构建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肥胖模型,并结合肥胖人群样本发现:肥胖人群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7水平下降,并首次发现IL—27可直接作用于非免疫细胞--脂肪细胞,导致白色脂肪细胞棕色化,并激活产热关键蛋白--解耦联蛋白UCP1介导的“脂肪燃烧”;通过将脂肪组织中的脂质转变为热量消耗掉,从而达到降低体重和改善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目的。

尹芝南教授团队 暨南大学供图

据介绍,这也是研究人员首次发现IL—12细胞因子家族中的IL—27能直接作用于脂肪细胞,并且导致脂肪细胞分化及产热,为治疗肥胖及代谢性疾病提供了新的靶点。动物实验中,注射重组IL-27可以显著减轻肥胖小鼠的体重并改善胰岛素信号敏感性,初步验证了IL—27作为治疗药物的潜力。

近年来,肥胖引起的代谢综合征如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等已经成为公共健康的重大挑战。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尤其是直接靶向脂肪细胞而有效减重的分子尤为迫切。暨南大学研究团队的研究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和市场价值。

该项研究得到中国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珠海市人民医院高水平医院学科建设经费的大力支持。据尹芝南教授介绍,这一工作历时7年,是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并得到国内外多名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帮助下才得以完成。尹芝南教授团队非常期待尽快将这一治疗靶点产业化,希望该成果可以惠及广大肥胖人群。(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