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儿童查什么(肥胖儿童检查什么)

文章目录:

如果您家孩子太胖,请马上给他测下血糖

空腹6.1,餐后8.1!我的脑袋一下子蒙了!我儿子才10岁!这是一个月前的一个星期天,给我儿子测血糖的结果。因为我自己就是糖龄三年的二型糖人,而且是因为暴饮暴食,肥胖导致的,最近看到儿子越来越胖,心里总有隐隐的担忧,害怕他会和我一样!测完之后,我一个大男人,居然哭了,做梦都怕的事情真的发生了吗?呆愣了几分钟,我清醒了,我告诉自己必须马上行动起来,毕竟孩子还小,这个数值只是糖偏高,还有机会!并且我自己靠控制饮食加运动把糖控制得不错,两年多没有吃片片,没有打素素了。我一定要把孩子的糖逆转过来!

于是一幕父子齐控糖的画面出现了:

首先是饮食控制!儿子的主食减量40%,蔬菜增加30%,不吃垃圾食品,特别是校门口小店卖的小零食!水果一天300克以内,甜食50克以内,饮料就是白开水!

然后就是父子一起运动,每天运动80分钟!午餐后1小时运动30分钟(从家到学校快走),晚餐后1小时运动50分钟!运动方式就是快走和爬山(我们小区就有山,不出小区就可以爬山)。

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我瘦了7斤,儿子瘦了9斤,今天早上6点给儿子测空腹,4.7!餐后2小时5.6!健康的儿子又回来了!并且通过这段时间父子一起运动,父子感情加深了太多,儿子有秘密也喜欢和我分享了,学习成绩也好了很多!最近因为YQ小区封闭,我们照样能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运动也一直坚持,每天元气满满!正能量满满!

最后提醒大家,一旦发现孩子体重超标,请一定及时给孩子测下血糖,发现偏高及时控制,一切都还来得及!不要等孩子成为了小糖人后,悔不当初!切记!

孩子肥胖要小心高脂血症!爸爸妈妈要重视,要查也要治

说起血脂问题,很多人都觉得跟儿童不沾边。甚至许多儿科医生也认为儿童血脂异常少见。事实上,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并不少见,而且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肥胖及代谢综合征增多,儿童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儿童高血脂同样危害心血管

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是指发生在儿童青少年时期的血脂代谢紊乱,系指血浆中总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高于正常参考值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高脂血症系指原因不明的高脂血症,由于遗传基因缺陷或与环境因素,如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相互作用引起。继发性高脂血症是由于某些明确的全身系统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随着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肥胖患病率的急剧增加导致儿童血脂异常人群大幅上升,表现为甘油三酯中度至重度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至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因此,继发性高脂血症已经成为预防和治疗的重点。

过去认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等对健康的危害很少在儿童期发生,但目前认为,那些在成人期危害健康的危险因素,在儿童期同样危害儿童的健康。大量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心血管疾病-冠心病虽在中年以后起病,但其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却在儿童早期即已存在,并且这个过程同升高的胆固醇水平相关。所以,早期干预不仅能延缓病理进程,且有可能阻断或逆转疾病的过程。

部分孩子需做血脂筛查

多数高脂血症患者并无任何症状和体征。高脂血症常常是在进行血液生化检验时发现的,这在小儿尤其明显。小儿高脂血症与成人相比,更缺乏明显症状和体征。那么是否需要对儿童进行常规血脂筛查?目前多数学者持反对意见,认为对所有儿童进行血脂检查可能并不是发现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高危儿童的一种好方法。因为并非所有血浆胆固醇水平升高的儿童到成年时都一定会发展为高胆固醇血症,而许多儿童时期并无血脂水平异常者成年亦有可能出现高脂血症。同时普查会给许多青少年过早贴上疾病的标签,给其本人和家庭带来不必要的焦虑。此外,目前尚无一种绝对安全有效的调脂药物适合于儿童长期服用,并能减少成年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普查会导致儿童过度使用调脂药物。因此目前大多建议对小儿高脂血症进行选择性筛查。

对于两岁以内的婴幼儿,不推荐血脂筛查。2~8岁儿童及12~16岁青少年,推荐选择性血脂筛查,建议对有阳性家族史(父母、祖父母、叔姨,或者兄弟姐妹中女性小于65岁,男性小于55岁有心肌梗死、心绞痛、脑卒中、冠状动脉旁路术、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或双亲总胆固醇≥240mg/dL或者存在已知的血脂异常,或患儿有糖尿病、高血压或者BMI大于95百分位,目前吸烟,或患儿存在脂质异常血症高危条件(1、2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终末期肾病和肾移植,目前合并冠状动脉瘤的川崎病)或者中等危险条件(冠状动脉瘤已消退的川崎病;慢性全身炎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类风湿;HIV感染;肾病综合征)进行选择性筛查。对于9~11岁以及17~19岁青少年,建议常规血脂筛查。

药物治疗时要监测生长发育

那些有明显血脂异常的儿童和青少年,很可能在青少年时期就发生心血管疾病,应加强规范化降脂治疗,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防止心血管事件发生。

饮食干预 饮食干预是治疗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的基础,是基本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儿童患者,饮食治疗可能是最佳选择。成人饮食治疗的原则是维持身体健康和保持体重恒定。对于儿童青少年而言,考虑到其生长发育,饮食治疗的基本目的是降低升高的血胆固醇水平并且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不能影响生长发育,应加强监测。

药物治疗 对于轻中度血脂异常,饮食治疗即可使患者血脂降至正常,但对于重度及部分中度血脂异常患儿则必须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进行药物干预。考虑到儿童的特点,应用药物治疗应注意以下几点:一、不可滥用,必须充分了解药物治疗的适应证并在血脂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二、在某些情况下,如小儿血总胆固醇水平相当高(>10 mmol/L),药物治疗的年龄可提前。三、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当继续膳食干预治疗。四、应用药物治疗的儿童和青少年将进行监测和定期随访以考察疗效。在开始用药后的第6周及以后每3个月应复查一次,检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身高、体重及其他必要的检查,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如果治疗有效,已实现最低目标或理想目标,可改为每6个月~1年随诊一次。

/向伟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自助获取转载授权。

儿童体检,不同年龄段都该查啥?超全的重点来了!

六一儿童节送给孩子什么礼物好呢?很多家长绞尽脑汁……

其实,最走心的礼物,莫过于给孩子再多一份保护,让他们健康、无忧地成长。

儿童的生理、心理发育较快,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发育重点和健康风险也不相同。儿童和青少年对自我健康的认知和表达又有局限性。因此,细致、有针对性的健康体检就显得十分重要。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体检都应该查啥呢?根据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牵头发布的《中国儿童健康体检专家共识(2022年版)》和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发布的《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2022年版)》,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为大家提供以下建议。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发育重点不同,家长可结合孩子年龄,在健康体检基本项目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一些体检项目。

1

新生儿期(出生~28天龄)

这段时间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先天性畸形也常在此期表现,应该做好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及听力障碍、眼病的筛查。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已经在新生儿出生时常规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可以对新生儿常见遗传代谢病、先天内分泌异常和某些危害严重的遗传性疾病进行筛查。

除此以外,新生儿满月时的体检可以添加以下项目:头围、前囟、经皮胆红素测定、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耳声发射检查、各种先天畸形的排查、腹腔脏器彩超、腹股沟彩超、髋关节彩超、心脏彩超,男孩子可加阴囊睾丸彩超。

2

婴儿期(出生后28天龄~1岁)

这个阶段生长发育快速,但婴儿的消化功能尚未成熟,故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缺乏性疾病,此阶段应关注营养状况和生长状况。

如果第一次体检,在基础体检项目上,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添加以下项目:头围、囟门大小、智能及运动发育评估、25羟维生素D、视黄醇结合蛋白、铁蛋白、重金属筛查、腹腔脏器彩超、腹股沟彩超、心脏彩超。男孩子同步查阴囊睾丸彩超。

如果孩子有湿疹、便秘、腹泻等过敏表现,建议完善牛奶、鸡蛋等食物相关的特异性IgE检测。

因为婴儿生长发育迅速,变化大,建议分别在3、6、8、12月龄各进行一次体检。每次体检都需要完善体格、五官发育相关检查,但是其他推荐体检项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3

幼儿期(1~3岁)

这个阶段是语言、思维、动作、神经、精神发育较快的时期,此阶段要注意各系统的发育情况。

在基础体检项目上,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添加以下项目:头围、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智能及运动发育评估、语言发育、25羟维生素D、视黄醇结合蛋白、铁蛋白、腹腔脏器彩超、腹股沟彩超、心脏彩超。如果孩子过敏性疾病明显,建议完善免疫功能、食物及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筛查。此年龄阶段,建议每半年体检一次。

4

学龄前期(3~6岁)

学龄前期(3~6岁)语言和思维进一步发展,此阶段是性格建立的关键期,也是儿童进入集体生活前的准备期,应关注儿童整体的状况,注意常见疾病如近视、龋齿、缺铁性贫血等的筛查。

在基础体检项目上,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添加以下项目:血压、胸围、智能及运动发育评估、25羟维生素D、视黄醇结合蛋白、铁蛋白、重金属筛查、腹腔脏器彩超、腹股沟彩超。如果孩子在日常行为中表现与同龄儿明显异常,可尽早排查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孤独症谱系疾病、智力低下等。此年龄阶段,建议每年体检一次。

5

学龄期及青春期

学龄期及青春期的孩子要注意营养、心理及行为变化的情况。青春期孩子的生长发育在性激素作用下明显加快,体重、身高增长幅度加大,第二性征逐渐明显。女孩7岁半或男孩9岁以前进入青春期属于性早熟,性早熟对孩子将来身高、身心健康影响非常大,所以,此阶段所有孩子都要注意关注生理发育、心理行为等状况。

在基础体检项目上,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添加以下项目:血压、胸围、25羟维生素D、腹腔脏器彩超、腹股沟彩超、性发育评估、骨龄检查、胸片、肺功能检查、心理健康及情绪相关评估。此年龄阶段,建议每年体检一次。

根据孩子情况

关注重点项目

在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期间,湖南省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对8000多名孩子进行了健康体检,其中较多的是发育性和营养性疾病:视力异常的接近30%,身高、体重异常的超过10%,心理发育异常的接近10%。

那么,不同健康状况的孩子,在体检时有什么需要特别关注的,哪些检查可以更好地监测成长状况呢?

肥胖的孩子,主要关注身高/长、体重、体重指数、血压、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腹部B超,要评估肥胖对身体的影响,还需要关注25羟维生素D、胰岛素和C肽、性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功能、肾上腺皮质功能、脊柱与四肢的骨骼发育、心理及情绪评估。

视力不好的孩子,主要关注屈光检测、视力检查、眼底检查。


发育迟缓的孩子,可以查发育迟缓筛查问卷(9、18、30月龄分别进行),如果有异常,需要专科门诊进一步诊断与治疗。

性早熟的孩子主要关注生活习惯及环境、基础性激素测定、肾上腺及性腺超声、骨龄。

身材矮小的孩子,主要关注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甲状腺激素水平、生长激素水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骨龄,还需要关注饮食习惯、食物过敏、心理健康。

营养不良的孩子,主要关注身高与体质指数(BMI),也可以同步关注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重金属筛查、甲状腺功能检查、食物过敏、饮食习惯、智力水平、心理健康。

贫血的孩子,主要关注血常规、血清铁蛋白,也可以关注淋巴结有无肿大、腹腔B超。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孩子主要关注《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表》、《修订的幼儿孤独症量表》A部分、《改良版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

每次健康体检后,如果有异常,家长应及时咨询医生,进行对症处理。建议将孩子的体检报告或者各项检查结果详细记录并保管,之后体检时做前后对比,进行健康状况的动态评估,从而更全面了解孩子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

附:儿童健康体检应该查的基本项目

来源:《学生健康报》

作者:湖南省儿童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医师 陈玫

审核: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 王荃

策划:谭嘉 余运西

编辑:范洪岩

制图:范洪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