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 肥胖 脾(儿童肥胖脾胃虚弱)

文章目录:

肥胖的孩子也是脾虚?听听医生怎么说

小雄的体重明显超标,被诊断为“肥胖”。医生在指导饮食、建议锻炼的同时,开具了一张中药处方。妈妈看着处方中的党参、白术、茯苓等药,提出了心中的困惑,这些都是健脾胃的药啊,孩子已经很胖了,为什么还需要健脾胃呢?健脾后不是更能吃了吗?医生解释道,肥胖的孩子也有可能是脾虚惹的祸!

95%~97%肥胖患儿均属于单纯性肥胖,常见的原因包括营养摄入过多、活动量过少、遗传、出生体重过大或小于胎龄等。中医认为肥胖症的发生主要与脾胃有关,痰湿是主要的病理产物。古人云“肥人形盛气衰”,“肥人气虚有痰”,均提示肥胖症的体质特点在于“虚”,是由于脾肾脏腑虚弱,津液失常,痰湿、膏脂内停,停于皮下则出现肥胖。由于脾虚导致肥胖的患儿常常表现为形体臃肿肥胖,自觉肢体困重,嗜睡多汗,乏力少动,腹满,挑食、偏食,尿少,便溏,或者大便黏腻粘马桶,舌淡胖。这部分孩子就是人们常说的饭量不大,但体重却居高不下,喝口凉水都长肉的体质。所以,脾虚除了传统意义上可导致形体消瘦、生长发育落后外,还能导致水湿停聚,体态肥胖的“虚胖”。这类患儿导致脾虚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家长片面强调高营养,给孩子进食过多肥甘厚腻之品,超过了脾胃的运化功能,即古人所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脾虚所导致的肥胖除饮食调整、运动疗法、行为矫正外,中、重度肥胖儿可采用中医治疗。中医治疗主要以调理中焦脾胃,化湿祛痰为原则,达到减食而不厌食,减肥而不腹泻,减体重而不减力的目的。相比较药物治疗,更主要的是生活方式的干预,包括合理膳食、加强体力活动和锻炼、矫正引起过度进食或活动不足的行为和习惯等。肥胖治疗的关键重在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坚持体育锻炼,控制高热卡食物摄入量,持之以恒。

(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 副主任医师陈自佳 主任医师吴力群)

来源: 光明网

孩子胖嘟嘟不是健康的标准,很可能是脾虚

对于小朋友,不知道为什么许多人有一种“以胖为好”的健康判断标准,看到别人家孩子胖嘟嘟的,甚至是米其林身材的,忍不住羡慕人家养的好。

别再羡慕了,孩子胖瘦不是健康的标准,特别有些7~8岁的孩子有大大的肚腩,不知道里面装着多少冷饮、烤鸡腿、零食、冰淇淋化成的痰湿堵在体内呢,其实,非常需要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增大户外运动量,把这些痰湿浊气排出,孩子才会健康又聪明。

对于胖嘟嘟的低龄小朋友,我们看他是否是“健康胖”,主要看他的肌肉,如果孩子的肌肉是松弛而不结实,一般是脾虚导致“虚胖”,我们反而需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脾胃健康,才有利于他未来健康成长。

脾虚,为什么会然孩子变胖呢?

脾虚一般分为脾阳虚和脾阴虚,虚胖的娃一般是以“脾阳虚”居多,身体处于阳气不足、运化不利、痰湿重的状态。

孩子每日吃进来的食物,会通过脾胃运化,大部分会成为“精微物质”去滋养身体,一小部分成为垃圾被排出体外,食物出入正常,身体就处于健康状态。

孩子一旦脾胃虚弱,食物无法被正常吸收、消化、排泄,那么就会堆积在体内,变成痰湿,制造“虚胖”的假象。

为什么有些成年人“喝水也发胖”多数也是脾阳虚的原因,脾虚导致水液无法被正常运化,变成水湿滞留在体内,人自然也就虚胖了,另外一方面,身体阳气不足的情况下,人体为了自救,也会堆积脂肪,为身体保温。

此时,我们该如何好好爱孩子呢?

孩子生命力旺盛,脾虚痰湿重的孩子,多数还夹杂热,处于虚、湿、热的状态,我们会观察到孩子的舌苔厚腻、大便时常不成形、大便粘不易冲厕、夏季时皮肤容易长各种红疹、不爱运动、晨起很难叫醒等状态。

对于孩子来说调理的关键是饮食合理和户外运动,一定要少吃厚腻难消化、生冷的食物,不伤害脾胃本身就是在健脾,多让孩子在草地上奔跑,让气血运作起来,可助于体内的痰湿代谢掉。

按摩腰部:

对于有明显大肚腩、腰部肥胖的6岁以上孩子,可以按摩腰部,因为腰部有一个重要“带脉”,属于人体奇经八脉之一,《儒门事亲》曰:「冲、任、督三脉同起而异行,一源而三歧,皆络带脉。」人体其他的经脉都是上下纵向而行,惟有带脉横向环绕,哪条经脉在腰腹处出现问题,可通过抓带脉的方法来进行调节和疏通。

腰部的肥胖,往往与痰湿淤积有关,如果我们经常给孩子捏腰部两侧100次左右,力度以孩子能承受为度,可以刺激带脉,起到运化痰湿的作用。

具体方法:

双手捏住腰两侧的肥肉,拉起,然后松开,这个算一次,不断反复,注意不要在饥饿或者饱腹的状态下做。

对于6岁以下孩子我们可以用推腹方法,帮助孩子把体内痰湿排出体外

【捏脊】

定位: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捏脊一般捏5-8遍,每捏三下再将背脊皮提一下,称为捏三提一法。

晨起上捏脊7遍,上捏脊可以提升孩子阳气、增强五脏六腑、增强抵抗力,解决孩子本质是“虚”的问题,如果孩子有明显的热证时,如便秘、口腔溃疡等问题时,就不要捏脊。

【山药莲子猪肚汤】

原料:山药6克、芡实15克、茯苓10克、莲子9克、猪肚150克

做法:先将药材浸泡30分钟,猪肚切片,然后将所有原料放入砂锅之中,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烧开,小火慢熬,待猪肚熟透后,即可食用,以喝汤为主。

功效:健脾祛湿。芡实可以补脾阳、祛湿气、固肾气;山药可以补脾气养脾阴;茯苓可以健脾渗湿;莲子可以健脾安神,猪肚可以健脾养胃。

如果孩子有湿热证(如舌苔是黄腻、身上有红疹等),此时将“茯苓”更改为“生薏米仁”10克,这样可以祛湿清热。

除此之外,偶尔可以给孩子喝苍术荷叶茶(苍术6克、荷叶3克泡开水喝);湿热比较明显的时候,可以做荷叶粳米粥,来祛痰湿降浊气。

对于小宝宝来讲,有些宝宝是正常的婴儿肥,不要误当虚胖,即便有一些肌肉松弛的虚胖,不需要特别去调理,注意饮食合理,保护孩子的脾胃,经常带宝宝去晒晒太阳,晒后背膀胱经和督脉,给宝宝足够阳气,促进脾胃强壮起来。

有些宝宝虽然胖,但是肌肉结实、精神充足、能吃能睡能拉,是天生比较壮实的健康孩子,就跟脾虚没啥关系啦,但是同时也要记得,即便是健康的孩子也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征,千万别太骄傲了,随意吃喝、熬夜,日积月累会导致孩子体质变差。

做为吃瓜群众,看到别人家乱吃乱喝还比较健康,千万别羡慕,千万别模仿,因为时间会告诉你答案——身体是经不起折腾的。

对于那些肌肉结实、头发浓密乌黑、精力旺盛、眼睛炯炯有神,但是比较瘦的孩子来说,天生体质是不错的,瘦一点也算正常,如果经常生病,多数是饮食不合理、或者生活太不规律如熬夜、经常到处疯玩导致的,千万别当做体虚来治疗,应该是回归生活,把生活理清楚了,身体就健康了。

中国学生营养日|超重肥胖儿童饮食管理及中医干预建议

1989年成立的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在营养学家于若木的主持下,结合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确定每年5月20日为中国学生营养日,其目的在于广泛、深入宣传学生时期营养的重要性,大力普及营养知识。

在“中国学生营养日”,我们今天就聊一聊“儿童饮食管理”这一话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儿童超重、肥胖的全球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儿童的肥胖流行始于2000年左右,我国儿童的肥胖患病率从2002年的6.6%逐渐增加到2012年的15.8%,此10年的增长速度已超过美国儿童超重肥胖率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在儿童期,肥胖不仅与哮喘、腺样体肥大、儿童1型糖尿病、儿童脂肪肝、中枢性性早熟等疾病密切相关,儿童肥胖同样会延续到成人。

一项来自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显示,在13年的随访过程中,80%的肥胖儿童会发展为成人肥胖。因此阻止儿童肥胖患病率的增长是我国公共卫生及临床医生共同面对的重要议题。

幸运的是,有文献表明,采取有效的饮食营养干预手段,超重肥胖是可以得到有效预防或是彻底治愈的。

一、哪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和儿童肥胖相关?

1.不吃早餐

文献研究表明不吃早餐的儿童发生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更大。因此养成规律吃早餐的习惯对减少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 零食及含糖饮料的摄入

文献研究表明,多次摄入热量较高零食的儿童相比不吃零食的儿童患超重肥胖的概率更大。同时频繁摄入含糖饮料也增加儿童超重肥胖的患病风险。

3.进食过快

研究表明,进餐时速度过快将增加儿童肥胖患病风险。因此当儿童进食时应保持适宜的速度,避免进食过快。

儿童青少年应尽量避免以上不良的饮食习惯,避免超重肥胖的发生,以下将列出相关健康营养策略供家长朋友们借鉴参考。

二、学龄期儿童科学膳食营养策略

1. 三餐规律进餐

学龄儿童注意三餐时间应相对固定,三餐要做到营养均衡,少油盐调料等。

2.足量喝水,不喝含糖饮料

多喝白开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

3.不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可能增加儿童消化系统负担,造成热量堆积,导致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

三、如何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存在超重和肥胖的情况?

我们可以初步通过儿童的BMI进行简单的评估。BMI(Body Mass Inde)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BMI计算公式: BMI = 体重(Kg) / 身高2(m),例如:一个52Kg的人,身高是1.55m,则BMI为:52(Kg)/1.55 2(m)= 21.6。同时参照《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体块指数的生长曲线》进行评估(见下图)。

如果您的孩子属于超重肥胖的范畴,需要尽早到医院进行评估是否存在其他肥胖合并症的情况,同时制定有效的饮食及运动策略防止肥胖进一步发展。希望通过健康的饮食宣教,让更多的青少年儿童拥有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超重肥胖的发生。

四、儿童单纯性肥胖中医干预治疗

体形的胖瘦受先天禀赋的影响,中医早在《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人有脂、有膏,有肉”,脂膏形体即为肥胖。人体物质能量代谢与脏腑功能有关,若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痰湿、膏脂聚积体内,则会引起肥胖发生。儿童单纯性肥胖除了饮食调整、运动疗法等方法外,中医调理脾胃肝肾功能,化湿涤痰,配合针灸及耳穴压丸等,能起到预防和治疗儿童肥胖症的作用。(马佳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