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化合物与肥胖(碳水化合物肥胖根源)

文章目录:

精加工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会导致肥胖

早上:包子、面条;中午:米饭;晚上:馒头、稀饭是很多人一日三餐的标配。而这种饮食结构的特点,就是精白米面过多。

专家提醒:以精制碳水化合物(精加工碳水化合物)为主导的饮食营养方式,很难支撑我们活到90岁以上。

碳水化合物,是维持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像我们日常说的米面谷物、蛋糕甜点等都属于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而咱们吃的精白米面,则属于精加工碳水化合物。

专家提示:精加工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就会导致肥胖,可能出现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等一系列问题。(欣华)

来源: 深圳晚报

肥胖和碳水化合物的恩怨情仇......

对于减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少吃饭,容易变成脂肪。

饭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那么问题来了,吃碳水化合物就会导致肥胖?

肥胖和碳水化合物

2015-6-19

难度:中级

人群:健身爱好者

补剂知识、训练计划请参考我们的W 信号:sszzhh49,回复关键字。

简单介绍一些碳水化合物:

1、碳水化合物不是“什么”,它是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由于它所含的氢氧的比例为二比一,和水一样,故称为碳水化合物,也称为糖。

2、它是为人体提供热能的三种主要的营养素中最廉价的营养素,简而言之,它和“蛋白质”一样,是一种成分。

3、在健身食谱中,我们一般会把它作为基础营养来安排,通畅获取它的最好形式是主食(米饭、面条等)。

4、当然,它也有具体分类,比如单糖、双糖等,性质也不同,也因此我们不会通过饮料来获取碳水化合物。很多健身爱好者认为,碳水化合物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因素,和脂肪并列。所以减脂期间一定会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典型表现就是少吃主食、尤其是对晚饭的主食深恶痛绝)。

这样做真的对吗?

不对!首先说说看“晚上吃饭会胖”这个概念,导致肥胖的是消耗太少、摄入太多,而不是某个摄入的时间段,时间段对减脂增肌的影响远远小于总量的影响!

简单来说,你一天吃4000卡,消耗2000卡,就算这4000卡都是早、午饭摄入的,一样会肥胖。

最典型的案例是:Chronobiological aspects of weight loss in obesity: effects of different meal timing regimens》,对比了多组不同时间段吃饭的人群,最后的结果是——并没有发现吃饭的时间对肥胖有直接的影响。

这个部分,我们之前已经有发表过一篇文章,你可以在我们平台回复“饮食时间”/“减脂”来查看。

再说说第二个问题,碳水化合物很容易导致肥胖?

也不是!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错误的认为碳水化合物、脂肪是导致肥胖的最大原因,实际上——只要你的总热量超标,无论你摄入的是蛋白质还是脂肪,最终都会导致肥胖。而《De novo lipogenesis in humans: metabolic and regulatory aspects》这项实验更是击碎了长久以来我们误解的“碳水转化脂肪”——实际上,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那么减脂期间,我们就要控制碳水?

索队并不赞同这一点,脂肪酸在体内分解代谢的时产生的乙酰基需要和碳水化合物分解代谢产生的草酰乙酸结合,才能进入循环、最终被氧化,缺乏碳水化合物必然导致减脂效率低下,甚至产生酮体(这不是我们认同的减脂方法!我们会详细写)。

减脂期控制碳水化合物,因为摄入的减少、身体分解肌肉组织、排除水分,体重会表现下降,但是——这个体重变化不代表减脂的效果!减脂期,可以适当减少总能量摄入,增加消耗,但不建议进行太大强度的饮食控制,例如“晚饭不吃主食”等错误方法。肥胖绝对不是因为你晚上吃饭,或者喜欢吃主食,唯一原因是——你懒!

颠覆常识,碳水和脂肪并不是长胖的主要原因?

有一种观点认为,某些营养成分,如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是造成肥胖流行的主要原因。但美国糖尿病、消化及肾脏疾病研究中心综合生理部主任凯文·霍尔通过试验提出,肥胖症的流行另有其因。

实验不支持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导致肥胖

凯文·霍尔曾经非常认同,某些营养成分会导致肥胖,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会使血液中的胰岛素增加,而胰岛素水平会影响脂肪的储存和脂肪细胞。”他说,“但道理不是事实,所以我决定对此进行研究。”

于是,霍尔开展了两项严谨的小规模研究,得到的结果并不支持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会导致肥胖的传统观点。在这两项研究中,志愿者需要住院几周,并严格控制饮食。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典型的饮食研究中会出现的多种偏差,即志愿者自己报告的饮食情况与他们真正摄入的饮食并不一致。

他的第一项研究发现,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实际上会减慢体内脂肪消耗的速度,这个结果与之前的多种预测截然不同。而在第二项研究中,他发现了导致体重增加的新原因。当志愿者根据他们的意愿,随意摄入他们喜欢的食物时,霍尔发现吃过度加工食物的志愿者摄入的热量,会比吃未加工食物的志愿者多数百卡路里。在短短两周内,前者的体重就会增加一千克左右。

霍尔表示,这些研究有力地证明,肥胖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生产商对食品的过度加工,而与营养成分没有太大的关系。

过度加工食品会扰乱肠脑信号

为什么大部分人会对过度加工食品情有独钟呢?耶鲁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和精神病学教授达娜·斯莫尔相信,通过研究过度加工食品对大脑回路的影响,她已经找到了一些线索。

她提到,肠道中的神经细胞通过迷走神经向大脑发送信号。这些信号包含了胃和肠道摄入的能量多少的信息。如果信号发生紊乱,混乱的信号可能导致人们暴饮暴食。

斯莫尔和其他科学家通过成像技术对大脑研究之后发现,高热量的食物含有的气味、颜色和口感会激活大脑中起决策功能的纹状体,而在与纹状体有关的决定中,就包括吃多少食物。

斯莫尔说,这就是过度加工食品的问题所在。食用这些食物时,人体消耗的能量与感知摄入的能量不一致,这会造成大脑信号的混乱,导致人们摄入更多的食物。例如,蜂蜜、枫糖糖浆和食用糖等天然的甜味剂,都含有一定的卡路里。它们会促使大脑产生对甜味的预期,并向身体发出还需要摄入多少卡路里的信号。但是,像糖精这样的人工甜味剂,在不增加能量的情况下,会让大脑产生对甜味的预期和体验。当没有摄入预期的卡路里时,大脑会感觉少了点什么,会促使人们继续进食。

斯莫尔强调说:“霍尔已经证实食用过度加工食品会吃得更多。我的观点是,过度加工食品不会让大脑获得食用低加工食品时的代谢信号,因此不会记录摄入的总热量,从而导致人们吃得更多。”

斯莫尔表示,动物试验证实了一个理论,即食用过度加工食品会阻断肠脑信号,从而在整体上影响大脑对食物和总摄入量的感知。她说:“比如自然界中碳水化合物总是和纤维一起存在。而在过度加工食品中可能不存在纤维,或者其中的纤维完全是人造的。”天然的食物中很少同时存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而过度加工食品中二者经常共存。我们用脂肪、糖、盐和添加剂等制作了数不尽的美味食物,而我们也喜爱它们。但它们不一定会产生饱腹感,反而会挑起食欲。

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教授肯特·贝里奇说,食用大量的过度加工食品会改变脑回路,并增加大脑对食物信号的敏感性。他通过啮齿动物实验展示了这种效应。“当给大鼠喂垃圾食品时,有些大鼠体重会增加,而另一些则不会。那些体重增加的大鼠的多巴胺系统产生了变化,会对食物信号更加敏感,特别想吃垃圾食品。它们没有表现出更多的愉悦,但确实有更多的渴望,这会驱使它们出现更多的觅食行为。”

但并不是所有研究者都同意霍尔的观点,认为过度加工食品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普渡大学营养科学教授、美国营养学会新任主任里克·马特斯表示:“过度加工食品可能会导致暴饮暴食,但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这个结论。我认为,食物的制作方式可能不是大脑对此做出反应的主要原因,反而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是更相关的驱动力。”

撰文:埃伦·拉佩尔·谢尔

翻译:倪大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