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原因让你“长肉先长肚”!这背后暗藏健康危机,学会三招能解决
夏天到了,翻出了旧夏装的你,有没有发现自己的裤子“紧”了?
特别是经过了前一段时间的“加强版假期”后,除了年龄,增长的最快的就数腰围了。
更有甚者,四肢一点肉都没增,但唯独小肚子“吹了气”似的长,虽然已经有意识地减肥了,也不见肚子小下去……
其实,这时候就一定要小心了,“纠缠不休”的小肚腩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少健康问题!
肚子大的两大危害
1 心血管病风险增加
众所周知,肥胖是一系列代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腹型肥胖则使这种危险成倍增加。
这是因为,腰围主要体现的是腹部脂肪,尤其是内脏脂肪。
而内脏脂肪在体内代谢调节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这些脂肪会让内脏器官压力逐渐增大、内脏机能下降,各种健康问题接踵而至,如脂肪肝、心脏肥大等。
其次,当多余的脂肪进入血液后,还会引发动脉硬化,增加中风、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这意味着,腰围只要粗上一点点,就可能会带来极高的患病风险。
2 让大脑萎缩
虽然大肚子和大脑看起来并不相干。
但是,近日发表在美国《神经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称,大肚子型肥胖容易导致大脑萎缩,影响人的智力和认知水平。
除此之外,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发现,与体重正常人相比,胖人大脑组织平均少8%,大脑早衰16年。
一般超重者的脑部组织也比正常人少4%,早衰8年。越胖,大脑认知功能越差。
除了上述两点外,更可怕的是:肚子上的赘肉会释放致癌因子,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
而且,在2千万亚洲人中的调查还发现,粗腰与18种癌症风险升高有关。
为什么长肉先长肚虽然都是长肉,但是为什么有人先长腿,有人却先长肚呢?主要原因有二——
1 遗传因素
其实,人体上的很多特征都可以归结为遗传,腹部肥胖就是一种。
看看家中长辈,是否也同样拥有一个肉肉的肚子。
如果有,那很大可能,你到了一定年纪也会变得和她们一样。
如果你想要阻止这种基因的力量,那么,可能需要进行大量的体力活动,并限制卡路里的摄入量才能达到预防效果。
2 脾虚湿盛
排除掉先天遗传的影响,从中医理论来说,腹部肥胖还与脾虚有关。
《黄帝内经》把这类肥胖人群叫膏人,有“纵腹垂腴,皮缓,肉不坚”的特点。
翻译一下,就是——弛纵的腹部,下垂的肉,肚皮很松弛,肚皮里的肉不坚硬。
这是因为,在脏腑之中,脾主要负责运化水湿,当脾气虚弱之后,水湿不能被及时运化而出现内停。
而停滞的湿是一种弥散状态的邪气,瘀积久了就会凝聚形成相对粘稠的病理的邪气,中医上叫做化痰,痰和湿聚在体内之后会形成痰湿蕴结的大肚腩。
中医认为肥人多痰湿,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怎么做能甩掉肚腩
1 适当运动
中医讲:“动则生阳”,即在肌肉运动中可以产生大量的热量,所以脾阳虚的人,可以适当锻炼。
一般来说,有效减肚腩的运动有以下几种——
每天快步走:快步走或快慢交替走,每天45-60分钟,一方面会可以减掉腹部脂肪;另一个方面不至于让人运动过度。
因为,运动过度会导致皮质醇过剩,反而促进腹部脂肪的堆积。
中高强度有氧运动:虽然不建议运动过度,但是运动还是需要一定强度。
比如说,多做跑步、单车、游泳等运动,使心率达到减脂心率。
抗阻力运动:这种运动在增加身体能量代谢方面很有作用,而且能够持续24小时地增加,比如大家可以多举举哑铃。
敲打带脉:肚子所在的位置为带脉与足六经的交汇处,就如同大街上的十字路口。
如果路口经络不通,局部形成积水点、垃圾排不出去就会形成肥胖,通过敲打可以把积水点打通,排走垃圾。
【方法】从肚脐前面横腰一周,一直到腰椎中间,敲打一周,力道要大一点,有微微的疼或者胀的感觉是最好的,每次敲打30分钟左右。
对于没达到胖的程度,但是吃完饭容易胃胀、肚子胀的人,吃完饭半小时敲打带脉能消食健胃。
2 饮食有节
《说文解字》徐注说:“脾主信藏志,信生于土”。
“脾主信”是说脾发挥功能是有节律的。
一日三餐时间规律,饮食有度,不暴饮暴食,才是强健脾胃最根本的办法。
选优质蛋白:蛋白质能提供足够饱腹感,避免肌肉流失,也能够很好地帮助腹部脂肪减少。
吃优质脂肪:饱和脂肪酸比不饱和脂肪酸更能够增加内脏脂肪
因此,用坚果和种子类食物代替猪油、牛油等动物性食材,是减少腹部肥肉的明智选择。
多吃纤维素:《食品杂志》有研究称,每餐摄入高纤维食物的男性,比单纯摄入蛋白质者更有满足感。
自己做饭:来自英国11000个人的研究数据显示,每周在家吃5次饭的人,就是比吃不到3次饭的人瘦。
常喝减腹茶饮方:生白术5克、陈皮5克、茯苓5克、泽泻5克、大腹皮5克,水煮15-20分钟代茶饮即可。
该方能健脾益气、祛湿利尿,但阴虚火旺或血虚的人要少喝。
3 改变生活习惯
保证充足睡眠:美国专家发现,每天只睡5小时的女性更爱“长肉”,发福几率比每天睡7小时者高出1/3。
随时放松心情:压力升高,一方面易导致内分泌紊乱,造成人体新陈代谢趋缓;另一方面会导致肾上腺皮质醇指数居高不下,增加人的食欲,所以,适当的时候让自己放松一下,也有利于减肥。
(来源:养生中国)
遗传性肥胖该如何减肥?
遗传性肥胖在临床上占比大约在60%左右,很多肥胖患者都是因为遗传因素所带来的,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先天的基因因素,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而改善遗传性肥胖所带来的危害,做到有效的减轻体重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01控制饮食,饮食的控制是减轻体重最有效的方法。
对于遗传性肥胖应该有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吃过于高油高盐高糖的食品。在主食的选择上应该配合粗粮为宜,比如高粱米、小米、荞麦、玉米、黑豆、山药、红薯、黄豆等。而对于蔬菜的选择多是以绿叶的蔬菜为主,其中包括:芹菜、甘蓝、大白菜、油麦菜、绞股蓝、菠菜等。肉类也尽量以鱼肉、鸡肉、牛肉等富含蛋白质,低脂肪的肉为主。
02加强运动,坚持体育锻炼是减轻体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每周应该进行不少于3次,每次30-60分钟的体育锻炼,锻炼的方式不要过于剧烈和激进,可先以慢跑、慢走、游泳、蹬自行车等舒缓类的有氧运动为主。当适应了运动节奏就可以增加一些力量训练,这样能够更有助于消耗体内的脂肪和热量。
03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
比如吸烟、饮酒、熬夜和过度的应酬,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加重遗传性肥胖的主要原因。只有保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规律的作息,再配合饮食锻炼,对缓解遗传性肥胖是有一定作用的。
04遗传性肥胖,首先要从青少年抓起。
有研究表明,7岁就胖起来的小胖墩,如果能在13岁时成功减肥,那么其30—60岁的Ⅱ型糖尿病发病风险与正常人无异;如果拖到17岁才瘦下来,发病风险就会上升47%,但也远远低于一直胖下去。对于有肥胖家族史的,尤其是有肥胖并发症的家族史,从孩子出生就要注意,不要让他养成容易发胖的习惯。
最后,如果患者已经属于重度肥胖,并出现了相关并发症,不要盲目吃减肥药;如果自行减肥无效,可以考虑减重代谢外科手术的方式,这样对并发症的治疗也会立竿见影。
#健康解密##减肥#
国际最新研究发现一种与严重儿童肥胖有关的新的遗传机制
中新网北京12月20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代谢》最新发表一篇遗传学论文,研究人员报道了与严重儿童肥胖有关的一种新的遗传机制。这是一个与饥饿控制有关的基因异常表达导致的基因重排,大多数肥胖的常规基因检测无法检测到。
该论文介绍,黑素皮质素受体4(MC4R)激活基因位于称为下丘脑的脑区,激发饱足或不饿的感受。干扰MC4R激活或发挥功能的变异,与饥饿感持续以及儿童期肥胖有关联。
论文通讯作者、德国莱比锡大学安捷·科勒(Antje Körner)和同事等合作者一起,通过研究一位患有严重肥胖的青少年女孩组织样本,发现了一种特定基因——刺鼠信号蛋白(ASIP)基因,会在正常情况下本不表达该基因的细胞里高水平表达,这些细胞包括脂肪细胞、白细胞和由个体细胞重编程产生的下丘脑样神经元。遗传分析表明,重排将一个ASIP基因拷贝放在了一个启动子旁边——这是驱动基因表达的DNA区域,从而解释了为何该基因在每个组织中持续高水平表达。这一已确认的染色体重排的性质,还意味着大多数常规肥胖的遗传形式检测都不会发现它。ASIP会抑制MC4R的激活,因此在下丘脑细胞中非正常的ASIP表达为肥胖提供了可能的解释。
研究团队随后在超过1700名肥胖儿童的队列中特别搜索这一重排,识别出4名携带者(3名女孩,一名男孩),并确认了其中3人的ASIP过表达。这一观察与肥胖遗传小鼠(agouti小鼠)模型一致,这一模型中肥胖是由小鼠版本的ASIP异常表达引起的。但是,直到现在才发现了人类中与肥胖有关的涉及ASIP的类似突变。
论文作者认为,在测试队列中基因重排的频率较高,需要在其他患者队列中进行额外的定向筛查。虽然在分离细胞中的这些实验支持他们的模型,但论文作者也提醒指出,他们尚未确认患者脑中的ASIP表达和MC4R抑制有关,要确定地将基因重排与人类的肥胖相关联,后续还需要进一步在人类和动物模型中进行研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