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多水面部肥胖(喝水多脸会变大吗)

文章目录:

肥胖人群皮肤油脂分泌过多,小心脂溢性皮炎

“油腻”一词曾被评为2017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之一,意思是用来形容某人活的不清爽、不体面、不优雅,是对某些中年男子特征的概括描述。然而当夏天来临,肥胖的朋友们如果经常出现油腻的感觉,则需要警惕,因为稍不注意,就可能导致脂溢性皮炎的出现。

脂溢性皮炎,又称脂溢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可反复发作。该病好发于成年人和婴儿,有研究显示,成年人中的患病率为1%~5%。脂溢性皮炎多发生于皮脂腺分布较多、皮脂分泌旺盛的部位,如头皮、面部、胸背、腋窝、乳房下及腹股沟等部位。典型的皮肤损害为黄红色斑片,上面附着油腻性鳞屑,可伴有瘙痒。

脂溢性皮炎的高危因素

易患脂溢性皮炎的人,可能因疲劳、情绪紧张或感染而诱发此病。而遗传、感染、酗酒、饮食失调、一些可以导致皮脂分泌增高的因素(见天地链接)、神经功能障碍(如帕金森等)、免疫功能失调(如艾滋病等)、皮肤病(如痤疮、银屑病、酒糟鼻等)、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等)则是出现脂溢性皮炎的高危因素。

脂溢性皮炎的典型症状

头皮

患者梳发时有多量灰白色头皮屑、典型红斑,附着油腻性脱屑,伴有轻度瘙痒。严重者可出现油腻性黄色或棕色痂,伴有糜烂、渗出,散发皮脂分解的异味,可扩展至前额、耳后及其他皮脂溢出区域。

颜面部

常由头部蔓延而来,容易导致面部弥漫性红斑、脱屑。眉毛、胡须因搔抓而稀少。眼睑如果受波及,可出现睑缘炎,严重者可呈糜烂性溃疡。而当耳后有糜烂、潮红和皲裂,可出现脂溢性外耳炎。

躯干部

好发于前胸和肩胛骨间,常为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红斑,表面有油腻性鳞屑。

皱褶部位

在乳房下、腋窝、脐部、外阴、大腿内侧、腹股沟等皮肤褶皱、摩擦多汗的部位,可出现边界清楚的红斑,类似体癣,附着油腻鳞屑,可伴有渗出。

生活方式干预

对于脂溢性皮炎一般情况下可通过以下生活方式来进行干预:

保持生活规律,睡眠充足,调节好自身的情绪和心态,避免焦虑。

调节饮食,限制多脂及多糖饮食,忌饮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可食用些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有小麦麸、麦芽、大豆、甘蓝菜、糙米、燕麦、花生、胡桃、绿叶蔬菜、蛋类。

保持皮肤局部清洁,定期用温水和温和洗漱用品清洗,洗后及时涂抹润肤霜,避免使用含有酒精等刺激性成分的护肤品。天气寒冷干燥时,注意加强皮肤控油与保湿;天气炎热时,注意防晒。日常穿着宽松、质地柔软的服装,减少皮肤摩擦。

对于头皮或胡须等附着鳞屑、黄痂者,可以使用矿物油软化后再清理。避免使用发胶、染色剂等美发产品或刺激性洗发用品。需注意的是,当出现红斑,油腻性鳞屑或黄痂,或伴有瘙痒、糜烂、渗出时,假使常规护理不能缓解症状,须及时就医。

天地链接

哪些原因会导致人体皮脂分泌增高?

1.先天皮脂腺发达,分泌功能旺盛。

2.内分泌紊乱主要是雄性激素分泌增加,致使皮脂腺分泌增多。

3.维生素B6缺乏,维生素B6是机体内许多重要酶系统的辅酶,参与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等生理过程,同时也是细菌和酵母菌繁殖所必需的营养成分。缺乏维生素B6容易引起脂溢性皮炎。

满脸长痘痘、喝水也发胖 身体不舒服是“湿气”作怪

最近的你,有没有感觉身体沉重,总是打不起精神,甚至还有皮肤起疹子、雀斑加重、长痘痘、食欲不振、腹胀腹泻、体重持续增长等症状?是生病了吗?不,中医专家表示,是体内湿气太重了。湿气是什么?为什么这么毒?夏季所有的“不痛快”都归咎于它吗?

采访专家:

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主任中医师 徐艺 南京市第一医院中医针灸科主任中医师 王晶

以为颈椎病犯了,竟是体内湿气重

家住雨花台区的孙先生今年40岁,前几天傍晚吃过晚饭后,突然感到头不可以后仰,颈椎处钻心的疼痛,两手臂也感到酸疼。由于天气闷热,晚上开空调睡觉,没一会孙先生就感觉一阵阵胃疼,还出现了呕吐症状。后来他把空调关了,顿时感到舒服了一点。

以为颈椎病犯了,第二天孙先生就急忙到了南京市第一医院中医针灸科寻求治疗。针灸科主任中医师王晶检查后认为孙先生不是颈椎病发作,再仔细询问,孙先生才说平时自己非常怕冷,一受凉准感冒。王晶主任中医师告诉他,这是因为体内湿气过重。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困倦、身体四肢沉重,出现肠胃炎现象。

王晶主任中医师表示,湿气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是万病之源。湿邪侵及人体,留滞于脏腑经络,易阻遏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常可出现胸闷痞满,肢体困重。

中医“六气”中,“湿”最为难缠

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主任中医师徐艺介绍,中医认为,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的六种气候变化,称之为“六气”。

当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六气”乘虚而入,导致人体发生疾病,这种情况下的六气便称为“六淫邪气”。其中,“湿”最为难缠,因为它从来不“孤军奋战”,总会和其他邪气“狼狈为奸”,比如遇到寒邪的时候就会变成寒湿,遇到热邪时变成湿热,还有大家最熟悉的风湿,就是湿邪遇上风邪。这些疾病的特点就是特别“黏人”,一旦被缠上很难甩开,在患者身上“作恶多端”。

湿邪又分为内湿和外湿。徐艺主任中医师表示,外湿多因天气潮湿、淋雨涉水所致,夏天湿气很重,易因湿邪致病; 内湿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嗜食肥甘厚腻,过食生冷,造成脾失健运,湿自内生,而湿气的根源在脾,对于脾生湿,脾困湿的病症,一般健脾与利湿同治。

王晶主任中医师表示,脾主运化,其性喜燥恶湿。因此,外感湿邪留滞体内时,常先困脾气,使脾阳不振,运化失职,水湿停聚,出现倦怠乏力,不思饮食,腹泻便溏等症状。

五招自测体内湿气重不重

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湿气重不重呢?王晶主任中医师教大家五个自我测试的方法。

一看体型。

中医认为,胖人多痰湿。因此,体型偏胖、动作迟缓的人多有内湿。

二看舌头。

体湿的人观察舌头时会发现,舌苔白腻或厚腻。看舌苔以清晨刚起床时最为准确。

三看大便。

正常的大便是金黄色、圆柱体、很通畅的,便后用一两张手纸就能擦干净。一旦发现大便稀薄、黏腻、不成形,就可能是有内湿。建议大便后观察一下马桶,是否有一些会黏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因便秘导致的大便不成形,也应该考虑是否有湿气过大的原因。

四看起床状态。

有些人早上起床后,会觉得很困、头沉,像有什么东西裹着,让人打不起精神,而且痰多,说明体内湿气较重。

五看工作精神状态。

经常有胸闷的感觉,想长呼一口气才舒服。感觉四肢或身体沉重甚至有浑身酸疼的感觉。身体特别疲乏,懒得活动,活动时关节发紧,好像不灵活,易困倦,有时记忆力减退,说明体内湿气较重。

付出没有收获 “水胖”一族的肥胖原因揭秘

对于肥胖,我们有时候会说,某某人就连喝水都长肉。其实,睡没有热量也不含脂肪,究竟为什么会说喝水也会发胖呢?

喝水也会发胖?听起来就跟常说的人若倒霉,喝水也会塞牙缝那样的不可思议。说到这个严肃话题,就不能不提及一个关键词----水胖。

“水胖”一词在普通民众眼里可能显得有点陌生,但在热衷减肥的人群里却早就是耳熟能详,比如说某某是那种“水胖”型身材,某某又是“水胖”型脸等等。这个词之所以不像“肥胖”那样听起来顺耳,正因为它是个新的外来语,源自日语,被翻译之后引进中文的。

通常意义上人们所讲的发胖,是指人体摄入过多大量的卡路里(热量),且多余的卡路里直接转化为脂肪蓄积在体内,从而导致人发胖,体重增加就是这么回事。水的卡路里为零,按理喝了不会发胖,水不含热量,即使大量喝水也不会导致发胖,在医学上,根本就无“水胖”一词。把“水”和“胖”结合起来,根本就是“貌”合“神”离。

那么,“水胖”或者说所谓喝水也会发胖的现象究竟何因呢?

“水胖”一般是指早晨起床后,整个人体处于“膨胀”状态。

人体为了排出新陈代谢后的废物,一个小时会形成约60毫升的尿液,而膀胱的容量约为200毫升;因此,睡眠时人也会有尿意。

为了防止睡眠被干扰,人体会自我调整,控制肾脏排泄废物的机能,令原本该形成尿液排出体外的水分暂存下来。于是早起后,人体就会显得“膨胀”了,形成所谓“水胖” 状态。

如此说来,只要起床后排尿就能消除“水胖”吗?不然!因为一次排尿并不能将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尽,需待多排几次后方能消除“水胖”。

一般而言,“水胖”是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并且无男女差别,可以说人人早起后都会有此现象;而之所以脸部的“水胖”会给人以发胖的错觉,那只是由于脸部的变化特别令人敏感罢了,过一阵子自然就会消除。

但要指出的是,“水胖”本身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国内引进这个词后,却将它用来指称一种病理现象,即体内代谢紊乱,水分不能正常排出体外,造成人体浮肿,体重增加,形成肥胖假象。据报道,有极端情况是:喝一升水会增加一公斤体重。造成这种病理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盐分或糖分摄入过多,令血液里渗透压升高,导致细胞内的水分流入体液,从而形成浮肿或者说水肿。

人体在正常状态下,无论喝多少水也不会发胖,只会暂时出现人人皆有的“水胖”现象,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而国内所谓的“水胖”却是指人体浮肿或水肿这一病理现象,罪魁祸首是过多摄入的盐分或糖分。两者不可混淆。

还在胖到不敢出门吗?可亲可敬的瘦身老师微信aajj567,可以帮助你彻底解决肥胖烦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