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才是穷人通病?低收入群体易肥胖 主要原因归结于情绪化饮食
肥胖是大多数人都不爱面对的,特别是女生。导致肥胖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不单单只是因为饮食问题,近日,低收入群体易肥胖上了热搜,大家可能很不能理解,低收入群体怎么就会易肥胖了,这到底有什么科学依据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吧。
目前有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低收入人群可能更容易因为心里困扰导致肥胖。主要原因归结于情绪化饮食。
所以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因为饮食,那么什么是情绪化饮食呢?一起往下看。
现在中国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肥胖人口第一大国。美国之前有研究有说明,由于垃圾食品价格低廉,口感丰富,低收入人群的家庭也会更偏向于选择这类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品。而高收入的人群注重健身、营养饮食,甚至会有专门的营养师为他们制定低卡营养食谱。所以我们能看到在美国,肥胖人群大多集中于低收入阶层中。
在早些时候,也有很多中国人认为,肥胖是富贵病。但随着医学养生的观念大众化,我们能看到,社会普遍开始重视起了健康。包括网上一些"喝啤酒要加枸杞",虽然乍听起来是玩笑话,但我们也能发现,群众们的养生观念确实在逐步加强。(综合媒体报道)
澳媒:穷人更容易变胖! 澳大利亚1/3贫困孩子超重
中新网3月5日电 澳洲新闻网刊发文章称,一项调查显示,半数澳大利亚贫困家庭的婴儿都在1岁生日之前摄入大量含糖饮料,包括果汁和碳酸饮料等,导致这些孩子肥胖风险升高。而1/3的贫困家庭孩子出现了超重或肥胖的情况。
文章摘编如下:
据悉,共有3000名澳大利亚儿童接受了调查,结果显示,贫困家庭的孩子食用含糖点心的概率是富裕家庭的孩子的两倍。
墨尔本研究人员对这个结果感到震惊,大量婴儿在只应该喝奶或喝水的时候却食用了很多含糖饮料。儿童的饮食偏好和习惯是在很早的时候确定的,那些小时候超重的儿童更有可能在成年的时候变得肥胖。
这项研究的研究人员Alexander Chung表示,他们还发现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中,1/4都饮用甜味饮料。而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中,2/3都在调查之前的24小时内饮用了甜味饮料。
Chung说:“两种家庭背景的孩子在出生第一年饮用甜味饮料的巨大差异让大家感到震惊。一岁以下的孩子不应该食用任何甜味饮料。”
而对年纪稍大的孩子,根据膳食指引建议,他们只应该偶尔饮用半杯果汁。
研究还发现,70%的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食用蛋糕、曲奇和甜甜圈。“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会食用更多类似派、香肠卷和薯条的风味小吃。”
就10岁或11岁的孩子来说,1/3的贫困家庭孩子出现了超重或肥胖的情况,富裕家庭孩子的比例为1/6。
Chung表示,更改食品标签、减少针对儿童的垃圾食品营销以及鼓励喝水的政策(包括对含糖饮料收税)等都可能对家长有所帮助。
三个孩子的母亲Ali Callinan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可以控制孩子食用垃圾食品的量。“我们的家里就没有垃圾食品,这样可以减少孩子们的食欲。”她还教孩子们,称含糖饮料和蛋糕是特殊场合才能吃的。
严重肥胖群体在美国逐渐壮大,为什么说美国富人瘦穷人胖?
据美联社9月24日报道,肥胖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美国社会的健康问题,近期一项调查显示,近十年,严重肥胖症患者(尤其是女性)的比例一直在攀升。
根据2021年至2023年对约6000名美国人的调查,肥胖率高达为40%。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发现,近十分之一的受访者患有严重肥胖。而女性患有严重肥胖的可能性几乎是男性的两倍。
然而,最能说明问题的是:调查结果显示,美国的整体肥胖率在十年内没有显著变化,甚至从8%上升到10%。
肥胖和严重肥胖的衡量标准是根据体重指数确定的,体重指数是基于身高和体重的计算。BMI为30的人被认为患有肥胖症;BMI为40或更高的人患有严重肥胖。
其实,美国不是在近10年才发现民众患有严重的肥胖问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肥胖群体数量的激增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那么是什么导致了美国人变胖呢?
美国经济的高度发达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其中最为显著的是饮食习惯的转变。快餐文化的兴起是这一变化的重要标志。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快餐店如雨后春笋遍布美国各大城市及小镇,它们以其便捷、快速和相对低廉的价格吸引了大量消费者。这些快餐食品往往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长期摄入极易导致体重增加和肥胖。
此外,美国人的日常饮食中,加工食品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超市冷冻柜里琳琅满目的加工食品,如披萨、汉堡、炸鸡块等,不仅方便快捷,而且价格低廉,成为许多家庭餐桌上的常客。
然而,这些加工食品往往含有过多的添加剂、防腐剂和糖分,营养价值低,长期食用不利于健康。
那么就有人问了,难道美国人不知道这些食物的危害吗?这里就涉及了社会矛盾---贫富差距问题。不少互联网旅游博主“开玩笑”,在美国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钱,看他/她的身材就知道。
在美国文化中,苗条被视为健康、美丽和成功的象征。富人阶层往往更加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他们通过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等方式来保持苗条的身材。这种审美观念在富人阶层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传播,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但是高质量的健康食品,如有机蔬菜、新鲜水果、高质量肉类等,价格往往不菲。美国富人由于拥有更多的经济资源,能够轻松购买这些食品,从而确保饮食的营养均衡和多样性。相比之下,收入较低的人群由于经济压力,往往只能选择价格更为低廉的快餐和加工食品。
除此之外,健身和锻炼也是一项需要经济投入的活动。美国富人可以轻易地加入健身房,聘请私人教练,甚至参与昂贵的体育活动,如高尔夫球、网球等。
而那些中低产阶级的人群可能更关注于解决眼前的生存问题,如寻找工作、支付房租等。当这些人群难得休假或者放松时,他们也很少会选择参与锻炼。肥胖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当然了,影响美国肥胖率飙升的原因不止这些。但大家也能看出政府迫切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一些政客甚至将肥胖问题列入“政绩”。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也曾因为热衷汉堡、冰淇淋等快餐被抨击,最终不得不以身作则,在夫人梅拉尼娅的监督下坚持减肥。
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要想彻底根除肥胖问题,可不能光靠表面功夫。在降低肥胖率这一事上,美国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