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湿水肿肥胖体质 想减肥还是得琢磨着吃对才行
下面俩道菜,专门针对脾湿水肿肥胖体质,想减肥的赶快的来试试吧!
黄芪银耳山药汤
材料:山药200g,银耳(白木耳)1把,冰糖少许,黄芪3钱,白术1钱,茯苓2钱,红枣10颗
做法:
1.山药削皮,切块,备用,银耳用冷水泡软,撕小块,备用
2.上述药材一起放热入药袋,备用,将药袋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大火滚后开始转成小火,煮20分钟 最后再加入山药,银耳,约煮5分钟左右,最后加入冰糖调味均匀即成。
功用:健脾利湿,补气消肿,除了消除臀部大量浮肿,并达到提臀效果!选用“茯苓”,“白术”健脾袪湿,尤其是消下半身超肥的水湿 “黄芪”,“红枣”补气血,挽救松弛的臀型,达到神奇的消肿提臀的功效。这道药膳非常适合适合“西洋梨身型”的肥胖者。
点评:黄芪和白术、山药一起能够起到补中益气和消除水肿的效果,让你轻松就消掉恼人下半身水肿。中医认为多半都是属于“脾湿水肿体质” 因为湿往下沉,所以脂肪多沉积在你的下半身,这款甜汤能够帮助你快速的塑造完美臀型,纤细下半身。气虚的mm在春天喝这个美味的春季养生食谱是非常不错的。
红参枸杞菠菜粥
材料:糙米饭2碗(440g)、高丽参(红参)(15g)、枸杞(11 g)、红枣10颗(20g,去籽)、菠菜(100g)、盐少许、姜5片(10g)做法:
1.将药材洗净,放入锅中。
2.锅内加水,放入姜片、白饭、菠菜,大火煮沸之后,转小火之后续煮大约30分钟,起锅前加入少许盐即可。
点评:这款减肥粥品非常适合在春天的时候食用,使用了比较多的温补药材,能够在春天活血促进身体代谢,糙米是属于高纤维的五谷杂粮低糖低热量还能够改善便秘,增强你的饱腹感。是一道非常不错的春季养生食谱。
注意:人参种类众多,例如高丽参偏温补,而人参须、西洋参偏凉补,温补的高丽参升压作用强,高血压患者需慎用,此外燥热体质不宜服用高丽参(容易嘴破、口干舌燥)可用人参须或西洋参取代。
更多快速减肥视频可加微信号:aajj567 让你美美哒!每天分享达人资讯。
体型肥胖,痰多湿阻,送你两味中药,健脾消脂,除湿化痰
经常痰多,身体肥胖?很多朋友经常觉得自己痰多,比周围人都爱长肉,而且身体总是很“虚”没力气,不爱动,尤其是吃了饭之后,总感觉困倦,昏昏沉沉,还经常喜欢吃甜食,脾胃功能不好,经常动不动就拉肚子,大便很稀。短期影响消化,长期会形成痰湿体质,肥胖等诸多问题。
为什么会形成痰湿体质,而且体型肥胖呢?
实际上,中医认为,痰湿体质,身体肥胖,与我们脾虚有关,脾为后天之本,不仅化生气血,而且能代谢痰湿,若脾虚不足,痰湿不化,对机体内,很容易导致体内水湿泛溢,湿聚成痰,逐渐形成痰湿体质,而且总是痰多,消化也不好,总是胃胀,大便稀,皮肤油腻。有的朋友不仅会有痰湿严重,而且还会体脂多,腹型肥胖严重,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实际上,中医认为,痰湿在体内排泄不出去,会阻碍人体营养的吸收和代谢,导致该吸收的营养没有吸收,该排泄的废物堆积在皮下,内脏等部位,出现人很“虚胖”,但是没有力气的现象,而且痰湿堆积在胃肠,还会导致上面没胃口,下面却经常大便稀,大便频,拉肚子的局面。同时,这类人群往往兼有不爱运动,耐力差,又很爱吃甜食,爱吃高热量食物的情况。
怎么解决痰湿体质,身体肥胖没力气呢?
今天给大家分享两味中药组成的方子,健脾胃,祛痰湿,分别是茯苓和薏苡仁,我们来了解一下。
首先看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作用,常用于各种脾虚问题,能补中健脾,对于脾胃虚弱,食少倦怠,湿盛泄泻等问题都有很好的改善效果。此外,茯苓还具有安神养心的效果,对于心脾两虚导致的心悸、失眠也有不错的作用。
茯苓
《本草衍义》:“此物兴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阙也。”
其次看薏苡仁
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胃和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除痹的功效,对于脾虚湿滞,痰水互结,水肿腹胀,食少泄泻等问题,都有不错的改善效果,尤其是麸炒薏苡仁,可有效祛湿除痰,达到湿去肉消的效果。此外,薏苡仁还能祛湿痹拘挛,对于筋骨拘挛不舒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本草纲目》:“薏苡仁,阳明药也,能健脾益胃。虚则补其母,故肺萎、肺痈用之。筋骨病,以治阳明为主,故拘挛筋急、风痹者用之。土能胜水除湿,故泄泻、水肿用之。”
综上,茯苓配合薏苡仁,健脾除湿,尤其是健脾扶正,改善脾虚正气不足,痰湿泛滥导致的肥胖,痰湿内盛问题,调理痰湿体质,对于胃胀,腹泻,失眠多梦,腹型肥胖也有不错的改善作用。
胖,大多是痰湿惹的货,按揉丰隆穴,运脾健胃又祛痰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胖这件事,说来扎心。有人喝凉水都胖,有人天天跑步却瘦不下来。更有甚者,明明饭量不大,体型却像充了气的皮球,越胀越圆。
于是,减肥的路上,大家绞尽脑汁:断碳水、吃代餐、跑马拉松,甚至尝试各种“网红偏方”,结果呢?称上的数字毫不动摇,裤腰倒是越勒越紧。
胖,到底是怎么回事?中医有句话点破了真相:“肥人多痰湿。”换句话说,很多人的胖,根源在于身体里堆了太多“废水”和“垃圾”,也就是痰湿。
今天,我们就从痰湿的视角,深挖肥胖的真相,顺便教你一个简单又有效的方法:按揉丰隆穴,帮你运脾健胃、祛痰化湿,让减肥之路少点弯路,多点轻松。
痰湿是啥?为啥胖人总逃不开它?1. 痰湿,不是你想的“痰”
一说到“痰”,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咳嗽时吐出来的那一团黏糊糊的东西。其实,中医里的“痰湿”,范围远比这个广。它是身体里多余的水湿和代谢废物长期堆积,凝结成了一种“油腻腻的毒素”。
这玩意儿藏在血管里、肥肉里,甚至你的小肚腩和双下巴里,都是它的“窝点”。
中医讲,痰湿的本质是“脾虚”。脾是人体的“运输部长”,负责把吃进去的食物变成精华,送到全身。
如果脾虚了,运输系统就会出问题,水湿代谢不出去,反倒堆积成痰湿。久而久之,痰湿越积越多,肥胖也就随之而来了。
2. 痰湿肥胖的典型表现痰湿体质的人,减肥路上特别难熬,因为他们的体型和代谢状态早已被痰湿“绑架”了。以下这些症状,看看你中招了没:
· 大腹便便:肚子圆鼓鼓的,一捏全是松软的脂肪。
· 下肢水肿:腿脚经常浮肿,早上穿得下的鞋,晚上却紧得难受。
· 疲惫没精神:总觉得身上像灌了铅,懒得动弹。
· 容易出油:脸上、头发上总是油光满面,毛孔粗大。
· 舌苔厚腻:舌头上像铺了一层白白的“油腻膜”。
如果你中了三条以上,不用怀疑,痰湿体质八成已经“盯”上你了。
痰湿引起的肥胖,西医怎么看?
从西医的视角来看,痰湿肥胖其实可以对应到以下几个常见问题:
· 代谢综合征:脂肪代谢紊乱,导致身体储存过多脂肪。
· 慢性炎症:痰湿堆积容易诱发低度炎症,进一步影响胰岛素敏感性,让脂肪更难分解。
· 水盐失衡:肾脏排水功能下降,导致体液滞留,出现水肿性肥胖。
西医认为,痰湿体质的人往往伴随着基础代谢率低、胰岛素抵抗、脂肪肝等问题。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让他们减肥的难度比普通人高出一大截。
丰隆穴:痰湿克星的秘密武器1. 丰隆穴在哪儿?怎么找到它?
丰隆穴,中医里的“化痰第一穴”。它的位置很容易找:在小腿外侧,髌骨下缘(膝盖下沿)到外踝尖连线的中点,胫骨前缘外侧约两指宽处。用手指按下去,会有酸酸胀胀的感觉,这就是丰隆穴。
为什么叫“丰隆”?《黄帝内经》里说,丰是“多”,隆是“盛”,意思是它能“多化脾湿,盛清痰浊”。简单来说,就是这个穴位专治痰湿问题,尤其适合痰湿体质的人。
2. 按揉丰隆穴,有啥神奇作用?丰隆穴的作用,简单粗暴:
· 化痰祛湿:帮助脾胃运化水湿,减少体内痰湿堆积。
· 健脾运胃:调节消化系统,让代谢更顺畅。
· 减轻水肿:促进全身水分排泄,缓解浮肿。
· 改善消化不良:增强肠胃动力,改善便秘、腹胀问题。
按揉丰隆穴的正确打开方式1. 按揉技巧
每天按揉丰隆穴,简单三步走:
1. 找准穴位:用拇指按压丰隆穴,感到酸胀感即为找到。
2. 力度适中:按揉时用力要适中,以酸胀感为宜,别弄得自己疼到龇牙咧嘴。
3. 坚持时间:每次按揉2-3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用艾条灸此穴,效果更佳。
2. 配合饮食和运动,效果翻倍· 饮食清淡:少吃油腻、甜食,多喝薏米红豆水,帮助排湿。
· 适量运动:每天快走30分钟,促进代谢,帮助痰湿排出。
· 忌久坐:久坐会让湿气越积越多,能站着就别坐着。
中西医结合:运脾化湿的多维度调理1. 中医食疗:内调外治,事半功倍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对于痰湿体质的人,饮食调理尤为重要。以下几款汤水,简单又有效:
· 薏米红豆汤:健脾祛湿,适合痰湿型肥胖者长期饮用。
· 冬瓜海带汤:利尿消肿,帮助排除体内多余水分。
· 陈皮茯苓茶:化痰健胃,适合饭后喝一杯。
对于痰湿肥胖,西医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控制热量摄入:每天减少500-800千卡摄入,有助于减重。
· 提高基础代谢率:通过力量训练增加肌肉量,提升全天代谢。
· 药物辅助:对于顽固性肥胖,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代谢调节药物。
一个真实案例:小腿按一按,腰围瘦一圈
有位35岁的女士,身高160cm,体重75kg,尝试过无数减肥方法,结果都以失败告终。后来,她在中医师的建议下,每天按揉丰隆穴,同时调整饮食结构。
坚持3个月后,她的体重减了8公斤,腰围也缩小了6厘米。更重要的是,她的精力变好了,脸上的油腻感也消失了。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减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会看到效果。
写在最后:减肥,先把痰湿搞定
胖,不一定是吃多了,也可能是身体代谢出了问题。中医讲“肥人多痰湿”,西医则强调代谢障碍,两者异曲同工,都指出了痰湿体质的关键地位。
按揉丰隆穴,配合饮食调理和适量运动,不仅能帮你甩掉多余的脂肪,还能让身体变得更轻盈、更健康。
减肥这事,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关键是从源头入手,逐步改善,而不是一味追求“速效”。愿每一位减肥路上的“战士”都能找到自己的方法,轻松瘦下来,健康过一生。
参考文献:
1. 《黄帝内经》关于痰湿与脾胃的理论记载。
2. 《中医针灸学》关于丰隆穴的具体作用。
3. 《痰湿体质的形成与调理研究》,中华中医药杂志。
4. 《痰湿型肥胖的内分泌机制探讨》,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中文版。
5. 《现代中西医结合减肥治疗研究进展》,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期刊。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