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肥胖的危害 青少年肥胖怎样减肥
青少年肥胖的危害
青少年肥胖的危害是影响体型和心理健康,以及智力发展,还会造成性发育障碍,引发疾病。
1、影响体型
青春期是人体塑造体型的良好时机,也就是说这个时期对于一个人的高矮胖瘦都有很大的关系。然而生活中很多不良习惯,致使皮下脂肪过多,给人以"臃肿、疲软、懒散、笨拙"等印象,影响了青少年体型。
2、影响心理健康
由于肥胖,青少年的动作往往不够灵活,在参加集体活动时会受到很多人的排斥,对于青少年的心理成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如果学习成绩又不是很好,再加上动作的笨手笨脚,就会让他们的性格上变得孤僻,不愿与人交往,甚至引起"自闭症"。
3、影响智力发展
肥胖儿童青少年体内积聚脂肪过多,耗氧量要比正常人高出30%~40%,体内氧气"入不敷出",就会出现无精打采,容易疲劳,嗜睡,精神不易集中,影响学习效率致使成绩下降。
4、影响性发育障碍
青少年肥胖还会引起性发育障碍,男孩导致性发育滞后,女孩导致性早熟,初潮早,多伴有月经紊乱。青少年由于体重过重会增加身体负担,平足、膝内弯、下肢弯曲、脊柱和椎间软骨损害等现象时有发生。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胆固醇和脂肪酸过高,血脂也高,免疫系统受到抑制,抗病能力较差,易患呼吸道感染,还容易导致一些"成年疾病"年轻化,如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冠心病等。
青少年肥胖怎样减肥
一、多吃低脂肪、低热量的食物
大部分学生都是在食堂吃饭,很少有自己做饭的机会,而且对低脂肪的食物认知度也不是很高,首先要知道那些食物属于低热量食物,例如绿豆、香菇、冬 瓜、黄瓜、鸡胸肉、土豆、木耳、扁豆、茄子等。当然这里不排除还有一些小朋友在外面吃一些垃圾食品,减肥训练营的小编想和你们说,尽快脱离这些食物,养成 一个好的饮食习惯,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自己身体发育。
二、规律的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对减肥来说,也至关重要。睡眠不足容易使学生第二天上课没精神,并且容易导致人体内的荷尔蒙有所变化,容易使人体充满饥饿感,因此,学生应保持规律的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尽量避免熬夜。
三、一定要吃早餐
早餐要吃得好,不吃早餐容易引起胃不适,或导致中午、晚上食量大增,暴饮暴食大,造成肥胖。因此,为了身体好,一定要吃早餐。
四、尽量少吃零食
学生一定要尽量少吃零食,零食容易导致身体发胖,并且容易引起上火长痘,影响面部美观。若非常想吃零食,可以在吃零食前先和一杯水或是一杯热茶,有助于减少食量,帮助学生减肥。
五、饭后吃一些吸脂食品
学生在饭后可以吃一些吸脂食品,既可以分解脂肪,又可以解解嘴馋。在吃完高蛋白的食物之后,比如吃完鱼之后可以吃一些菠萝。吃过多的时候,可以吃一些陈皮,有助于消化。
青春期提早,怎么办 肥胖儿减重,很必要
经过长达四个多月的宅家生活,小学低年级学生开始返校复学。青少年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再次发生改变,孩子们做好准备重返校园了吗?中学生、高年级小学生是否已经适应学校快节奏的教学生活呢?从儿科门诊来看,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问题在这段时间里依然很突出,其中,青春期提早等问题直接干扰学生回归课堂,回归集体生活。
肥胖升高性早熟风险
疫情期间宅在家里,切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是防范传染病进一步传播最为重要的措施。但是,家庭室内空间毕竟有限,加之久坐少动,少年儿童的体重明显增长,网友还改编了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调侃孩童超重肥胖。有些肥胖儿回到校园里遭受同学的嘲笑,超重肥胖又令孩子精神不振,上课容易走神,孩子极易产生厌学情绪。
肥胖对儿童的伤害远远不止这些。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科罗飞宏教授指出,肥胖会导致人体内分泌代谢发生一系列变化,对儿童也不例外,肥胖会升高儿童性早熟的风险,导致性发育提前。肥胖对女童的影响较男童更大,肥胖女童性发育早,初潮早,性激素分泌失调,大多伴有月经紊乱,也容易出现自卑等心理问题。
青春期提早会缩短长高空间
性早熟是指男童在9岁前、女童在8岁前呈现第二性征。按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分为中枢性(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和外周性(非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女童8岁以后、男童9岁以后即启动性发育属于青春期提早。罗飞宏教授指出,青春期提早,与肥胖和环境的关系密切。
肥胖儿发育早,长高空间相对减少,原因在于,肥胖引起胰岛素与糖代谢紊乱,血浆胰岛素水平上升,多种与发育有关的激素如瘦素等水平上升,发育提前启动;多种激素作用信号通路出现紊乱,如女孩雄激素上升,容易发生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不调严重者成年后出现生育问题;骨龄生长加速,提前老化、闭合,导致生长提前终止。
生活在现代大都市,人们接触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机会大增,使得青春期提早的孩童人数增速明显。儿童青春期发育提早,已成为普遍现象。临床研究显示,生长曲线呈平稳态势不再显著上升的年龄大幅下降,女童在12岁左右,男童在15岁上下,也就是说传统认为“十七八岁蹿个儿”可能不复存在,青春期提早“到访”促使孩子“蹿个儿”也提前,还会让孩子的生长周期缩短,促使骨骺闭合,并停止发育。结果是,个头长得比同龄人早,但最终身高不高。
家长一旦观察到孩子进入青春发育期,比如11岁女孩乳房发育,12岁男孩胡须早长或变声,对孩子的最终身高要有合理的预期,不能企望“晚长”,不要盲目“静待花开”。
家长如何帮助肥胖儿减重
儿童性早熟应及时治疗。和性早熟不同,青春期提早的孩童并非都需要治疗。罗飞宏教授建议家长陪同孩子到儿童内分泌科或儿科内分泌专病门诊咨询,评估个体整体状况后综合考量。常规情况下,医生会给孩子做体格检查、测骨龄、查B超等,再根据检查结果安排进一步的专科诊治和用药。
罗教授提醒,肥胖儿的家长不可掉以轻心,应尽早采取综合措施,必要时积极治疗肥胖症。适当运动是最好的减重方式之一。从现在开始增加跑步、打球等户外运动,学习任务重但运动耐力好的孩子可以采用变速跑,每天坚持半小时较剧烈的运动;中重度肥胖或运动耐力低的孩子,运动需要循序渐进,每天坚持轻中度运动1小时,如慢跑等。运动前要热身,做好准备活动,慢慢进入状态。同时多晒太阳,吸收能促进生长的维生素D,而宅家隔着玻璃窗晒太阳是无法吸收维生素D的。
饮食上保证必需营养素的充分摄入,不建议给孩子吃人参、燕窝等补品。可以多吃鱼、虾、蛋、瘦肉等优质蛋白,注意一次摄入量不能太大。
需强调的是,肥胖儿一定要先把体重降下来、控制好,再结合长高的相关治疗,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据《新民晚报》)
肥胖导致儿童性早熟!家长对孩子身高普遍焦虑
“孩子9岁乳房就发育了,医生能不能用药抑制,避免她过早发育?”“我家孩子计算出来的遗传身高是172厘米,但我们期望他能长到180厘米,能不能提前打一下生长激素?”在珠江医院儿童生长发育门诊,出现了不少对孩子身高普遍焦虑的家长,他们提出的要求却是一个比一个离谱。
图/视觉中国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家长过于迷信生长激素,甚至把生长激素当作一种增高药,而目前儿童生长发育专业医疗资源匮乏,儿童生长发育从业人员多数缺乏系统专科培训,生长激素也有被滥用的趋势。
家长:对孩子身高不满意,把生长激素当作增高药在2021年4月份,广州医科大学在《中国初级卫生保健》上发表的《广州市海珠区3-12岁儿童身高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中显示,随机在广州海珠区抽取904名3-12岁儿童进行体格测量,结果发现5岁组男、女童,6岁组男童,7-8岁组男、女童,9岁组男童的身高与2005年全国9省市儿童身高水平相比较,均值低于全国水平。
本次调查的广州市海珠区904名3-12岁儿童中, 当前身高低于遗传身高的共有195人(21.6%),其中男童121人(13.4%),女童74人(8.2%)。
“希望孩子长高一些,女孩子超过160厘米,男孩子超过175厘米,这是很多家长的普遍愿望。”珠江医院儿童生长发育门诊副主任医师谢海瑞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孩子自己对身高不在意,倒是家长十分焦虑。”
近日还有媒体报道,一位妈妈因担心儿子身高偏矮,“病急乱投医”一年下来花了48万元,结果儿子只长高了1厘米。正是这种焦虑也使得一些家长在儿童生长发育门诊会要求医生,“能不能打一点生长激素,让孩子长高一点。”
谢海瑞表示,临床上使用的合成生长激素(HGH),主要是用于垂体分泌不足所致的矮小症、生长障碍等。这种药物的使用有严格的适应症,自然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可引起甲状腺激素的抵抗、胰岛素的抵抗,还有可能激发儿童潜在的肿瘤。所以在临床上,如果发现矮小症的孩子有家族性的肿瘤,医生会谨慎地根据其病情的控制情况以及肿瘤的性质来决定孩子是否可以用生长激素。
谢海瑞强调:“不建议家长主动要求打生长激素,它不是一个用来进行整形和增高的药物。”
谢海瑞主任给儿童测量身高
医生:矮不矮要看生长速度,大多数孩子并不需要药物治疗对孩子身高产生焦虑的家长,大多是因为孩子提前发育了,也就是他们认为孩子“性早熟”,家长认为这不仅仅影响身高,更担心孩子的心理负担会因此而变大。
性早熟近些年受到家长广泛关注,因为性早熟最终可能会影响成年身高。谢海瑞表示,这两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宅在家里的时间长,户外运动活动少,不少儿童青少年体重增加,《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6-17岁、6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高达19%和10.4%,而肥胖是导致性早熟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性早熟的诊断,目前我们沿用一个标准,就是男孩子9岁以前、女孩子8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的发育,就表明出现了性早熟。即便诊断是矮小症或者诊断性早熟,也并不一定需要药物干预 ,对于生长发育来说,监测可能比药物治疗更重要。”谢海瑞表示,对于家长来说,要理性看待性早熟和矮小症,比如肥胖孩子的性早熟就是因为脂肪分泌激素导致孩子性早熟,控制体重比用药物更管用。
“儿童生长发育专科医生更多的是要抽丝剥茧,查出孩子身材矮小的原因。只有极少一部分因为疾病或者内分泌的因素可以用生长激素去治疗,绝大部分身材矮小的孩子不用药物治疗,更不需要打生长激素。只需要做到均衡营养、适度运动、规律作息和良好的生长环境即可。”谢海瑞如此强调。
专家:亟待规范儿童生长发育评估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5亿14岁以下儿童中有760万人身材矮小。身材矮小的儿童需要定期监测和针对性干预指导,及早明确生长落后的原因。然而,国内儿童生长发育专业医疗资源相对匮乏。
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副会长周增桓
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副会长周增桓向记者介绍,儿童生长发育从业人员多数缺乏系统专科培训。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组长傅君芬教授曾牵头开展过一项涉及2871位生长发育领域从业人员的调研,数据显示,其中既有儿童内分泌医生,也有综合儿科医生、儿保科医生,但仅有19.34%的从业人员参加过专科培训。
谢海瑞也表示:“不少科室的医生均可涉及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估和治疗,大家缺乏相应的培训以及统一的标准,因而在临床上,我也遇到过一些不应该使用生长激素的案例,目前也发现存在生长激素滥用的隐患,因此亟待对儿童生长发育的监测、评估进行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
据悉,8月22日,广东省首个儿童生长发育评估技术培训基地在珠江医院揭牌,谢海瑞表示,该基地将致力于开发一整套完整、系统的线上、线下培训课程,涵盖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临床进展等,培养一批儿童生长发育领域的多学科、跨专业的导师团队,负责教授有关儿童生长发育各系统的知识和评估技能。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伍晓丹 韩羽柔
题图/视觉中国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