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胖子最多的城市原来是这里!你的肥胖被平均了吗
脸大不是病,腿粗要人命!眼瞅着一件件加大款t恤成为塑身内衣,胖子们的悲伤谁都无法书写。
中国的肥胖问题到底有多严重,又是什么让减肥成了许多人毕生的修行?
在这个瘦子都说自己脱衣有肉,胖子都说自己只是骨架大的时代,如何判断一个人究竟是不是胖子?通俗点说,用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其得数在25以上的,都是胖子。据说好女友的标准是比男友轻40斤,你达到了吗?
据调查,中国平均肥胖率达12%左右,肥胖总人数高居世界第一,其中北京肥胖率高达25.9%,为全国首胖。二胖河北肥胖率为22.2%,且女性肥胖率高于男性。1985年,中国城市男性平均腰围是63.5厘米,而现已接近76.2厘米,腰围膨胀度在15%以上。
肥胖也带来了健康危机,中国现有超过2亿高血压患者、9700万糖尿病患者,有80%的家庭人均食盐和食用油摄入量超标。活在这个以瘦为美的世界,“我在减肥”几乎成了一句口头禅。
据阿里数据显示,平均每天有近百万的减肥大军在淘宝上探寻减肥之路,仅在2018年下半年搜索减肥的次数已突破6亿次!对减肥的执念也催生出各种奇葩瘦身方法,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人们观看恐怖片时,肾上腺素水平会急剧飙升,导致基础新陈代谢率上升,使身体燃烧掉更多的热量,看一部90分钟恐怖电影消耗的卡路里相当于散步半小时。所以,当再有人吐槽窝在被子里刷剧的你,请大声怼回去!
其实,没几个人是天生细腰长腿,怎样的生活习惯造就怎样的身材,减肥的原理无非是管住嘴、迈开腿。
(原标题)【揭秘】全国胖子最多的城市原来是这里!你的肥胖被平均了吗→
最新“肥胖地图”已公布!原来我国这些省份胖子比较多
近日,备受关注的最新《世界肥胖地图(2024年版)》终于揭晓了全球范围内的肥胖状况。在这份细致入微的地图上,我国肥胖问题的严峻性再次得到了印证。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不仅肥胖人数众多,而且地域分布呈现出明显的特点。那么,究竟哪些省份的胖子比较多呢?下面,将为大家揭晓答案,并深入探讨背后的原因!
一、肥胖地图概览
根据最新数据,我国肥胖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胖子最多的国家。这一现象不仅令人震惊,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从地域分布来看,北方省份的肥胖率普遍高于南方,其中内蒙古、山东、河北三省区“荣登”肥胖率前三甲,肥胖的比例在这几个地方尤为突出。相对的,广东、海南、江西三省则是瘦子最多的地区。
二、北方胖子多的原因
1、饮食习惯
北方地区的饮食以面食、肉类为主,这些食物往往热量较高,容易导致体重增加。而南方地区的饮食则以米饭、蔬菜为主,相对较为清淡,有利于控制体重。
2、生活方式
北方地区气候寒冷,人们往往缺乏运动,尤其是冬季。这种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也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
3、遗传因素
肥胖也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北方地区的人们可能存在更多的肥胖基因,使得他们更容易发胖。
三、肥胖带来的健康问题
肥胖不仅仅是体重秤上的数字,它还伴随着一系列健康风险。脂肪肝、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在肥胖人群中更为常见。这些疾病可能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危及生命。此外,肥胖还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如自卑、抑郁等。
四、如何预防和控制肥胖
1、均衡饮食,合理膳食
预防肥胖首先应从饮食入手,遵循“低热量、高营养”的原则,减少吃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以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比例。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蛋、禽、奶制品和豆制品,避免过多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消费。同时,注意餐食分量控制,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
2、积极运动,增加日常活动量
建立定期运动的习惯,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或者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如有氧操、跑步等。此外,加入力量训练,每周2次,有助于增强肌肉,提高基础代谢率。除了专门的锻炼时间,还要尽量增加日常活动量,比如走楼梯代替电梯、步行或骑行上下班等。
3、充足睡眠,管理压力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成年人每晚建议睡眠7-9小时,因为睡眠不足可能会影响食欲调节激素,增加饥饿感,从而导致过量进食。同时,学会有效管理压力,长期的压力可能会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促进脂肪堆积。可以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4、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戒除烟酒,限制含糖饮料和高能量零食的摄入。养成饭后散步的好习惯,不仅有助于消化,还有利于增加非运动性热消耗。此外,定期进行体检,监测体重、腰围、血糖、血压和血脂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肥胖,这个问题并非不可逆转。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美丽的生活环境!
全国肥胖地图出炉!哪个省的人最胖?哪个省瘦子最多?
来源:齐鲁晚报
在我国,哪里的人最胖?哪些人更易胖呢?
2020年,一项发表在《肥胖研究与临床实践》(Obesity Research & Clinical Practice)期刊上的流行病学研究,历时4年,在全国抽取调查了约44万例的18岁以上成年人群,从省级层面提供了全国超重和肥胖流行的最新数据。
根据我国超重和肥胖流行的最新数据绘制出“全国肥胖地图”,具体分析了各省份的体重分布情况。
北方人、中年人、已婚人更容易肥胖
上述研究对超重和肥胖率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均与超重和肥胖显著相关。
01 区域分布上:北方人更胖
整体看来,超重和肥胖率南北差异明显,东北、西北地区的人群超重和肥胖率高于东南地区。
具体到各省份:
平均体重指数:天津最高(25.4kg/㎡),海南最低(22.2kg/㎡);
超重率:北京最高(40.9%),广西最低(14.6%);
肥胖率:天津最高(12.2%),海南最低(1.3%)。
《中国成人肥胖患病率的地理变化:2013-2014年国家慢性病和危险因素监测结果》也显示,京津地区无论男女,超重以及肥胖的发生率都非常高。
北方地区整体比南方地区超重及肥胖率更高的原因可能主要与饮食有关。南方人的饮食中禽类、鱼类等白肉和新鲜蔬果较多,且饮食整体清淡;而北方人则口味比较重,饮食结构中猪牛羊肉等红肉更常见,且新鲜蔬果吃得较少。
此外,2020年一项发表在《糖尿病杂志(Journal of Diabetes)》上的论文,利用史上最大研究样本——2亿多中国人,绘制了首张中国饮食习惯与代谢病地图。结果显示,北京和天津居民对甜食的喜爱也较突出,而糖摄入过多,会增加超重和肥胖的发生风险。
02 年龄分布上:中年人更胖
人到中年变“油腻”,并不是空穴来风。该研究还发现,超重及肥胖的风险先随年龄升高而升高,在45-54岁达最高,然后随年龄升高而下降。其中,45~54岁人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是18~24的年轻人的3.83倍:18~24岁的年轻人,10.9%超重,2.3%肥胖;而在45~54岁的中年人,36.9%人超重,6.9%肥胖。
研究人员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居民活动量减少,能量消耗减少,导致超重和肥胖增加;而随后肌肉会开始萎缩,超重和肥胖则开始减少。
此外,中年更易发胖与自身的脂质周转率明显下降有关。脂质周转率,也就是脂肪细胞中脂质被去除和储存的速率。脂肪组织中脂质周转下降意味着,脂肪存储的速度远远大于被消耗的速度。
2019年,一项发表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Nature Medicine》杂志上的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脂质周转下降明显,对于男性来说,在脂质周转下降时,若不节食,体重将平均上涨20%。
03 婚姻状况上:已婚的人更易胖
更有趣的是,该研究还发现,已婚或者同居者发生超重或肥胖的概率更大。
其实,并非首次得出此类结论。论文《我国中老年人的肥胖和高血压流行现状及其关联性分析》中数据显示,受调查者中,婚姻状态为“已婚或同居”者肥胖发生率高。
而且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结婚后体重都会增加。首先,已婚的男性和女性,由于不用再积极的寻找另一半,因此多数不会再像单身时,过度关心自己的体重,也就会减少对自身体重的管理,同时运动量也会逐渐减少。其次,已婚人士有了固定的生活节奏和伴侣,也可能导致食量变大。
减肥对一个人影响有多大
1 逆转糖尿病
2017年,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了一项糖尿病里程碑成果:患者通过节食减重,成功逆转了2型糖尿病。
此次研究中,为了达到减重的目的,参与者花了长达5个月的时间来吃低卡路里的食物。最终试验中,有近一半的患者成功逆转了2型糖尿病。
2 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2016年,北京大学公卫学院吕筠、田园等研究人员发表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腰越粗,发生冠心病、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死于冠心病的风险越高。与腰不粗的胖人(即非中心肥胖)相比,腰粗的胖人腰围每增加9.5厘米,发生冠心病、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死于冠心病的风险分别增高29%、30%、32%。
体重超重的人群,即使代谢健康,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依然较高。
所以,维持健康的体重,可以减少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 降低患癌风险
2016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国际癌症研究组织”(IARC)的文章,通过检索超过1000篇研究论文,发现有充足证据表明,脂肪超标与13种癌症的发生有关:
结肠癌、食道癌、肾癌、子宫癌、乳腺癌、胃癌、肝癌、胆囊癌、卵巢癌、胰腺癌、脑膜瘤、甲状腺癌、多发性骨髓瘤。
所以,不想让癌症离自己越来越近,就请保持健康体重。
4 减少骨关节磨损
不断增加的体重会给骨关节造成巨大的负担,加快关节软骨的蜕变和丢失,并刺激骨刺的形成,导致骨性关节炎发生。因此想要好骨骼,需要先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