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诊疗有了国家版指南,7种饮食方案哪个适合你?
10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
印发《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
这是国内首部
肥胖多学科诊疗的权威指南
速速收藏↓↓
我国肥胖症患病率持续上升
《指南》指出,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其中,成年人的肥胖症患病率达16.4%。在6~17岁的青少年儿童中,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6.8%和3.6%。
我国人群肥胖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呈现以下特点:
①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比例,均高于女性;
②男性肥胖症患病率在35~39岁达到峰值,而女性则为70~74岁;
③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北方地区普遍高于南方地区;
④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较高,男性则相反。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肥胖?
体重指数是评估全身性肥胖的通用标准,计算方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我国成年人群的标准:
低体重状态:BMI<18.5kg/㎡
正常体重:18.5kg/㎡≤BMI<24kg/㎡
超重:24kg/㎡≤BMI<28kg/㎡
肥胖症:BMI≥28kg/㎡
腰围是反映中心性肥胖的常用指标,基于我国成年人群特点和健康风险评估,正常腰围定义为<85cm(男性)和<80cm(女性),腰围>90cm(男性)和>85cm(女性)即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根据有关行业标准,对于7岁以下儿童,可以性别年龄别BMI的标准差作为评价方法;对于6~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可以性别年龄别BMI作为筛查超重与肥胖标准,并与中国成人超重、肥胖筛查标准接轨。
如何科学减肥?
作为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肥胖症已成为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如何科学减肥?《指南》对规范我国肥胖症临床诊疗有哪些作用?一同了解↓
《指南》明确了肥胖症的治疗原则,指出:
1
肥胖症治疗的主要目的
是减少蓄积在体内过多的脂肪;
降低肥胖症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
2
减重过程中需关注
脱水、肌少症和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建议每3~6个月,
对减重效果和代谢指标进行评估。
3
减重目标应进行分层设定
对于大多数超重和轻度肥胖症患者,
可设定为在3~6个月之内,
至少将体重降低5%~15%并维持;
对于中、重度肥胖症患者,
则可设定更高的减重目标。
肥胖症的病因复杂,干预治疗手段多样,包括:心理干预、运动干预、临床营养治疗、药物治疗等。《指南》指出,对于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应当积极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
临床营养治疗是肥胖症综合治疗的基础疗法,可分四步,即营养筛查及评估、干预、监测、 营养教育与管理。医学减重膳食是为了满足肥胖症患者的基本能量需求和减重需求而采取的调整营养素比例的膳食方式,主要包括限能量饮食、高蛋白饮食、轻断食模式、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等方式。
医学减重膳食应注意,一种膳食方案并非适于所有肥胖症患者,应根据代谢状态和身体状况在临床营养(医)师指导和临床监测下进行。目前的临床研究显示,如果体重反复波动,可能让寿命更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 张忠涛:我们特别强调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未来可能会在一些大的医院建立体重管理中心,更方便肥胖患者诊治。
来源: 央视网
减肥期间坚持这几个原则,帮你告别肥胖的身材,慢慢地瘦下来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人的身材管理出现了问题,肥胖人群的增多也就意味着越来越多人加入了减肥的队伍。
而肥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除了身材上的发胖之外,还有身体上的健康问题。长期身材肥胖的人,身体患病率要比身材瘦的人高出好多倍。最常见的中年疾病,都是发生在一些肥胖的中年人身上,所以减肥就是关键。身材管理,是我们一生都要学会的一件事。
你的身材为什么会容易发胖?最主要的就是每天摄入的热量比较多,而我们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多数人已经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也就是身体的劳动力大大下降,身体出现热量过剩的现象。当你在一段时间内身体总是处于摄入的热量>输出的热量,那么发胖是肯定的。
如何才能够告别肥胖的身材?这几个原则坚持做,帮你降低体脂率,减少脂肪的存储,养出易瘦体质。
第一个原则:三分主食和肉类,七分蔬菜
减肥期间要控制好热量的摄入,那么饮食的合理搭配就非常重要了,比如:饮食搭配分为三七分,三分的主食和肉类,补充身体所需要的碳水,脂肪和蛋白质。
而蔬菜是富含有高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以有效地促进肠胃的蠕动,提高身体的消化和吸收的能力。而蔬菜是属于低油低脂低热量的食物,多吃也不用担心会摄入过多的热量。
减肥期间,不要认为不吃主食和不吃肉就可以瘦下来。如果身体长时间处于低热量摄入的状态,也就是你每天摄入的热量都不足以让你的基础代谢消耗的话,就会导致身体代谢下降下来。这个时候,减肥效果会越来越差,反而会让你体重反弹,身材复胖,还会让你身体出现健康问题。
第二个原则:三餐饭前30分钟喝一杯水
饭前喝水可以有效地降低你的食欲,减少食物的进食量,同时还可以促进肠胃的蠕动,排出肠胃内多余的残留物。
饭前喝一杯水可以增强你的饱腹感,让你吃饭的时候不会因为太饿而吃东西吃得太快,或者是容易吃撑,胃口被撑大了,想要减肥就更难了。
第三个原则:每天运动40-60分钟
对于减肥的人来说,运动才是让他们身材瘦下来的主要途径,而不仅仅只是靠控制饮食,运动才能够促进身体内的脂肪被燃烧,热量被消耗,脂肪减少,身材才会瘦下来。
而运动的时间不应该少于40分钟,因为身体想要利用脂肪燃烧消耗热量也是需要一个过程,比如:跑步的前30分钟,身体消耗的是部分的肌肉,无机盐以及少量的脂肪。只有当你跑步达到了30-40分钟后,身体才会充分燃烧脂肪,消耗热量,让你暴汗淋漓。
第四个原则:养成促进燃脂的习惯
坚持早睡可以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晚上11点后身体就会开始进行调节和分泌激素。如果你总是熬夜,不仅身体内脏器官和机能都没有得到休息,反而会降低了激素的分泌,皮质醇的增多让脂肪更容易堆积在体内,身材也就更容易发胖。所以,减少熬夜的几率,让自己养成早睡的习惯。
再比如:减少久坐的时间,控制吃饭的速度,以及三餐规律饮食等等习惯都是可以有助于减肥的好习惯。
这4个原则减肥期间坚持做,坚持3个月下来的人,体脂率都能够下降5%,让你的身材瘦得更加明显。
科学减肥,7种饮食方案哪个适合你?
10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
印发《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
这是国内首部
肥胖多学科诊疗的权威指南
速速收藏↓↓
01
我国肥胖症患病率持续上升
《指南》指出,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其中,成年人的肥胖症患病率达16.4%。在6~17岁的青少年儿童中,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6.8%和3.6%。
我国人群肥胖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呈现以下特点:
①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比例,均高于女性;
②男性肥胖症患病率在35~39岁达到峰值,而女性则为70~74岁;
③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北方地区普遍高于南方地区;
④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较高,男性则相反。
02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肥胖?
体重指数是评估全身性肥胖的通用标准,计算方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我国成年人群的标准:
低体重状态:BMI<18.5kg/㎡
正常体重:18.5kg/㎡≤BMI<24kg/㎡
超重:24kg/㎡≤BMI<28kg/㎡
肥胖症:BMI≥28kg/㎡
腰围是反映中心性肥胖的常用指标,基于我国成年人群特点和健康风险评估,正常腰围定义为<85cm(男性)和<80cm(女性),腰围>90cm(男性)和>85cm(女性)即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根据有关行业标准,对于7岁以下儿童,可以性别年龄别BMI的标准差作为评价方法;对于6~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可以性别年龄别BMI作为筛查超重与肥胖标准,并与中国成人超重、肥胖筛查标准接轨。
03
如何科学减肥?
作为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肥胖症已成为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如何科学减肥?《指南》明确了肥胖症的治疗原则,指出:
1
肥胖症治疗的主要目的
是减少蓄积在体内过多的脂肪
降低肥胖症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
2
减重过程中需关注
脱水、肌少症和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建议每3~6个月
对减重效果和代谢指标进行评估
3
减重目标应进行分层设
对于大多数超重和轻度肥胖症患者
可设定为在3~6个月之内
至少将体重降低5%~15%并维持
对于中、重度肥胖症患者
则可设定更高的减重目标
肥胖症的病因复杂,干预治疗手段多样,包括:心理干预、运动干预、临床营养治疗、药物治疗等。《指南》指出,对于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应当积极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
临床营养治疗是肥胖症综合治疗的基础疗法,可分四步,即营养筛查及评估、干预、监测、 营养教育与管理。医学减重膳食是为了满足肥胖症患者的基本能量需求和减重需求而采取的调整营养素比例的膳食方式,主要包括限能量饮食、高蛋白饮食、轻断食模式、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等方式。
医学减重膳食应注意,一种膳食方案并非适于所有肥胖症患者,应根据代谢状态和身体状况在临床营养(医)师指导和临床监测下进行。目前的临床研究显示,如果体重反复波动,可能让寿命更短。
转自 | 央视新闻
来源: 长江云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