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大易患心脏病
近日,美国心脏协会在《循环》杂志发表最新科学声明指出,即使身体质量指数(BMI)测量值在健康体重范围内,但有“大肚腩”,即身体中段器官有多余脂肪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更高。该声明证实了腹部脂肪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表明过多的内脏脂肪是一种明显的健康危害。
科学声明撰写委员会负责人、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调查员Tiffany M. Powell-Wiley表示,这篇科学声明提供了肥胖和肥胖治疗与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之间关系的最新研究和信息。
腹部脂肪(内脏脂肪)是一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标志物。腹部脂肪通常由腰围、腰围与身高的比值或腰臀比来确定,已被证明可以独立于BMI预测心血管死亡风险。
专家建议,定期就医时应进行腹部测量和BMI评估,因为即使体重正常,腰围过大也可能意味着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加。腹部肥胖还与肝脏周围的脂肪堆积有关,通常会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这是因为腹部肥胖与肝脏周围的脂肪堆积有关,往往会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在这份科学声明中,研究人员评估了有关管理和治疗肥胖症的研究,尤其是关于腹部脂肪的研究。研究人员报告说,减少热量摄入可以减少腹部脂肪,而减少腹部脂肪最有效的体育活动是有氧运动。
他们的分析发现,进行每周150分钟的身体活动可能足以减少腹部脂肪。在某些情况下,运动与饮食改变相结合已被证明可以减少腹部脂肪,即使体重没有减轻。
然而,有关改变生活方式的研究并没有显现出冠状动脉疾病事件(如心脏病发作或胸痛)的减少。相反,与非手术减肥相比,减肥手术与降低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有关。这种差异可能归因于减肥手术后的体重减轻以及由此产生的代谢改善。
Powell-Wiley表示,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确定对肥胖患者的有效干预措施,以改善心血管疾病的结局并降低其导致的死亡率。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报告中指出,数据显示肥胖可能导致心房颤动。据估计,肥胖可能占所有房颤病例的20%,而体重显著减轻的房颤患者的房颤累积时间显著减少。研究人员表示,这表明,除了控制心率和凝血风险的标准治疗外,体重管理可以作为治疗房颤的一个重要方法。
“我们需要了解如何根据遗传学或心血管疾病风险标志物对营养进行个性化调控。”Powell-Wiley指出,随着全球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患病率的增加,制定有效的初级预防干预措施和更好的治疗策略越发重要,特别是针对严重肥胖的年轻患者。(辛雨)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健康头号杀手\u0026#34;冠心病\u0026#34;,2个致命危害,猝死只是其中一个
冠心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的特点,因此被人们称为影响健康的头号杀手。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典型的症状为心绞痛,典型部位为胸骨后疼痛,患者可出现濒死感,疼痛时间为3-5分钟。
大多数患者在过度劳累以后诱发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在休息时也可能诱发。对于老年患者,尤其应该注意不典型的症状,包括上腹疼痛、牙痛、耳朵边痛和肩膀痛等。
冠心病的危害主要来自两方面。
一方面是由于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的坏死,也就是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如果抢救及时是可以活过来的,这种病人可能通过做支架、通过搭桥、通过药物溶栓等等可以把命给保住,但在远期可以出现明显的心肌缺血以后的心衰症状,病人可能会因为这个疾病长期反复地住院,给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
另外一个是可以导致猝死,我们在电视上、报纸中经常看到一些年轻人或者中年人突然猝死,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所导致的恶性心律失常,这是它的两个主要的危害。
第一,中老年男性,男性的话在五十岁以后,往往冠心病发病率比较高。另外女性在绝经以后,也容易得冠心病,尤其是六十岁以后的女性,往往比男性发病率相当,甚至超过男性。
第二,吸烟的人群,吸烟因为烟中有害成分比较多,尤其是尼古丁能够加速动脉硬化,导致冠心病的产生。
第三,精神压力比较大,这一部分人群的话大部分都是脑力活动比较多一些,精神压力大长期的交感神经活跃就有可能会引发高血压冠心病情况。
第四,缺乏运动的一些人群,长期的缺乏运动就有可能会导致肥胖,引发代谢疾病导致冠心病的产生,另外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也容易得冠心病。
1.高血压人群本身动脉硬化,容易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冠心病。
2.再就是有高脂血症,长期的血脂升高,有可能会导致脂质沉积在血管壁引起,引起动脉硬化导致冠心病。
3.还有就是糖尿病,糖尿病本身就损害血管,一般情况下糖尿病如果长达十年,大部分患者都有可能会患有冠心病。
冠心病的三级预防对于当下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的趋势,以及我国临床相对偏重于治疗冠心病,而忽视预防冠心病的现状。
以至于我国的心脑血管疾病复发率非常高,也逐渐年轻化,冠心病不再是年纪大的人的专属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得冠心病,而做好冠心病的三级预防,则可以大大的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和复发率。
冠心病的三级预防措施,一般情况下主要是根据冠心病采取的三级预防。
第一,一级预防一般是针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来进行干预,要注意防止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一旦有这些危险因素就应该积极的控制将指标控制正常。
另外饮食方面要以清淡饮食为主,低盐低脂饮食,多吃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另外要注意戒烟戒酒,避免熬夜,平时要多参加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管弹性。另外要保持好的心情。
第二,二级预防,一般情况下指的是对于冠心病患者要早期的发现,早期的治疗,延缓病情的发展,避免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心率衰竭,主要是减少冠心病的并发症。
第三,三级预防,主要就是积极的治疗冠心病的并发症,比如说要治疗心肌梗死,治疗心衰,要进行合理适当的康复治疗着是降低死亡率,延长患者的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最有效的降脂药:冠心病患者需要终生服用吗?7种他汀药哪种最好
关于冠心病的猝死不得不说的预防措施,转发,关键时刻救人命!
治疗冠心病是支架还是搭桥?怎么选择?
专家:腹型肥胖为女性心脏病独立危险因素 医学运动治疗需遵医嘱
专家指出,腹型肥胖是女性心脏病独立的危险因素;医学运动治疗和去健身房健身不同,需由医务人员通过评估开具运动处方。 陈静 摄
专家指出,腹型肥胖是女性心脏病独立的危险因素;医学运动治疗和去健身房健身不同,需由医务人员通过评估开具运动处方。 陈静 摄
中新网上海11月30日电 (记者 陈静)心血管疾病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心内科专家李楠博士3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腹型肥胖是女性心脏病独立的危险因素。”另一位专家和亚萍博士指出:“体力活动缺乏,也是一种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和亚萍强调,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医学运动治疗和去健身房健身不同,需由医务人员通过评估开具运动处方。
据了解,相较于男性,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生理特点、临床表现、疾病诊断、药物代谢和防治策略都有所不同。研究显示,女性初潮、妊娠、绝经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女性情绪容易波动、被动吸烟等因素,都导致女性心血管疾病症状更隐匿、不典型,在同样的发病情况下,预后也要比男性差,危害也更严重。
李楠博士直言:“腹型肥胖是女性心脏病独立的危险因素。”腹型肥胖,不仅体现在形体上,如:腰围变粗,更多的是脂肪组织的异位储存,即脂肪从皮下分布转变为内脏分布,如储存在心脏心包外膜、肝脏内、胰腺内和肾窦内。这位专家表示,腹部肥胖不仅会引起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非酒精性肝病等代谢性疾病,还会导致高血压、心脏病、房颤、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
“女性在更年期后,体脂分布会更易于趋向腹型肥胖。腹型肥胖女性发生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的风险明显增加,全因死亡率风险也更高。”李楠博士强调,“需要及早干预、预防、和治疗腹型肥胖,主要为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和运动相结合。”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人的活动量越来越少。“体力活动缺乏,也是一种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上海德达医院心内科主诊医生和亚萍博士接受采访时表示。和亚萍表示,“运动可以帮助控制血压、控制血脂、降低血糖、降低尿酸、控制体重,也可以改善心理应激、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从而远离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和亚萍博士同时强调,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医学运动治疗和去健身房健身不同,需由医务人员通过评估开具运动处方,并根据危险分层,确认运动处方是否需要在医务人员监督下执行。她对记者说:“运动处方属于医疗级别的运动方案,包括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能够在保证心血管疾病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显著提高患者的心肺运动能力,有针对性地调节血糖血压血脂,稳定斑块、改善心肌缺血和心功能等。“
记者了解到,在第三届“德知妳心”女性心血管健康活动日直播中,哥伦比亚大学女性心血管健康中心联合主任JenniferHaythe教授、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专业沈立荣教授等从妊娠高血压、饮食健康、运动策略和心肺复苏等多个角度出发,就女性心血管健康管理话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耐心、仔细地分析线上患者病情、解答患者疑问。据统计,数十万人次观众在线参与。
“女性心血管健康计划”随访行动同期开启,期望通过完善的随访问卷调研,深入挖掘女性在心血管健康管理中的认知现状及信息需求,加快女性心血管健康管理平台的创建,为中国女性带来覆盖“预防、治疗、康复”全链化、系统化的高品质医疗服务。(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