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荷兰、西班牙探索应对肥胖问题
来源:人民日报
5月11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防治肥胖日”。据世卫组织统计,全球有超过6.5亿成年人有不同程度的肥胖,另有约13亿人超重。世卫组织、世界防治肥胖联合会等呼吁各国采取措施应对这一问题,改善民众健康状况。近年来,墨西哥、荷兰、西班牙等国通过制定国家战略计划、完善诊疗标准和治疗程序等,探索应对肥胖问题带来的健康和社会挑战,鼓励民众改进生活方式,提升健康水平。
墨西哥——
推出警示标签 限制含糖饮料
在墨西哥15岁以上人群中,几乎每10人就有4人患肥胖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去年11月在一份报告中指出,肥胖人群增加导致墨西哥民众的糖尿病发病率处于高位,影响到该国16.9%的人口。
2016年,墨西哥卫生部门将肥胖症列为公共卫生紧急情况。2019年10月,墨西哥众议院投票通过法案,要求在食品包装上用八角形警示标签将不健康食品成分标出。例如,标注“过量卡路里”“过量糖”“过量饱和脂肪”“过量反式脂肪”“过量钠”等字样。这一做法收到了良好社会反馈。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认为,墨西哥高热量食品和饮料的警示标签非常实用,简洁的设计、直观的信息,让消费者了解导致超重和肥胖的具体因素。墨西哥国家公共卫生研究所测算,警示标签的广泛使用,可使墨西哥人每天的热量摄入减少37千卡。警示标签规定实施后的5年内,可避免新增130万肥胖病例,肥胖症的患病率将降低14.7%。
墨西哥社会保障研究所还专门为肥胖儿童制定了由儿科医生、内分泌学家和营养学家监督的饮食和锻炼计划。营养师指导父母为肥胖儿童选用特定热量的菜单,在确保孩子生长发育阶段所需营养的同时,减少热量摄入。从2014年开始,墨西哥政府还对含糖饮料进行征税,对巧克力、冰淇淋等高热量食品征税8%,并限制含糖饮料、糖果等广告的播出时段。
墨西哥社会各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带动民众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健康生活习惯。以首都墨西哥城为例,该市每周都会推出“让你健康”社区体育运动方案,组织“在墨西哥城,你像这样跳舞”“自行车运动”等活动,招聘专业人士带领民众参加体育活动。
荷兰——
实施行动计划 治疗预防并举
荷兰中央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荷兰20岁以上人群中的肥胖比例达16%,另有超过1/3的人群超重。总体来看,2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有一半左右跨入超重或肥胖行列,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这一比例为33%。荷兰发布的另一项调查报告显示,该国每年因超重和肥胖而造成的医疗及其他社会支出达790亿欧元。
面对肥胖问题带来的健康挑战,荷兰卫生、福利和体育部提出治疗和预防并重的方针,启动相关行动计划,以降低超重人口比例,减少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的发病率。2008年,“荷兰超重伙伴”计划启动,荷兰全科医生协会、营养师协会、健康保险公司等20余家相关机构参与其中,旨在为超重和肥胖群体提供医疗、咨询等服务,制定科学减重方案。
2023年8月,荷兰政府和相关参与机构在“荷兰超重伙伴”计划框架下,发布最新一版“成人超重和肥胖指南”。根据该计划,专业人员为不同类型的超重和肥胖人群制定不同的诊疗标准、治疗程序,并对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提出预警和治疗信息。
荷兰将超重与肥胖分为5个等级,只有最严重的情况才实施手术,其他等级主要通过饮食调节、科学锻炼等方式干预。根据“荷兰超重伙伴”计划,第一年的治疗目标是减重5%到10%;第二年重在巩固治疗成果,防止体重反弹;之后还需长期观察,进行健康风险评估。
为鼓励民众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荷兰众议院近日还决定对柠檬水、果汁等含糖饮料征收消费税,从2026年开始实施。荷兰政府希望通过这些举措增强民众健康意识,降低肥胖率。
西班牙——
开展营养教育 减少儿童肥胖
欧洲新闻台网站今年年初发布的西班牙全国人口营养状况调查显示,西班牙肥胖人口比例达22%,另有31.6%的人口处于超重状态。其中,3岁至24岁的人群中,34%的人超重或肥胖;3岁至8岁的儿童群体中这一比例达40%。
另据西班牙心血管研究学会的研究报告,西班牙25岁以下人群的肥胖率持续上升,从1984年的3%上升至目前的10.3%,导致他们成年后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增加。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表示,西班牙青少年肥胖问题非常严峻,已成为整个国家的问题。
为此,西班牙政府于2022年发布了一份《减少儿童肥胖2022—2030年国家战略计划》,从促进体育运动、倡导健康饮食、加大健康生活方式宣传等6个方面,规划了200余项举措。例如,增加校内和校外体育活动时长,放学后对学生开放校园体育场所和设施,在学校加强营养和饮食健康教育等。该计划提出目标,力争到2030年将肥胖儿童数量减少25%。同时,西班牙政府对低收入家庭儿童在学校的就餐费用进行了减免,使他们可以获得更多饮食营养均衡的机会。
西班牙政府还推出了一项营养评分标签制度,将食品按其营养成分分为5个等级,并在外包装上进行明确标识,以便让民众直观了解其营养信息。2021年,西班牙政府宣布,在电视、广播和社交媒体上禁止播放针对儿童的不健康食品广告,包括甜食、饼干、高热量饮料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对健康有害的食品广告。
运动不足、爱吃零食……英国人成“西欧第一胖”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17日电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近日的统计数据显示,英国人的肥胖比例已经在西欧国家中排名第一。报道同时还对英国成为“西欧第一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其中运动不足、爱吃零食以及果蔬摄入不足等是主要原因。
资料图:肥胖者。
英国成“西欧第一胖”
64%成年人体重超标
据报道,目前,英国的成年人中,有64%体重超标,即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25,这其中28%的人BMI指数高于30,属于肥胖。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计,英国在该组织的体重排名为第10位,在西欧则排名第一。
报道指出,英国人近年来越来越胖。20世纪90年代,英国肥胖症的比例为14%,但今天,这一比例正好增长了两倍,其中超级肥胖(BMI在35以上)的比例已超10%。
报道称,肥胖无疑会给医疗体系、经济乃至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以英国为例,据估计,英国国民保健系统(NHS)2014年至2015年期间,花在与肥胖相关疾病上的开支就高达61亿英镑,这比警察、消防与司法系统加在一起的支出还要多。
资料图:英国名小吃炸鱼薯条。
英国肥胖率为何更高?
运动不足,爱吃零食
同处欧洲的意大利(46%)、瑞士(42%)以及荷兰(47%)的肥胖率要远低于英国,这是为何?报道称,OECD的资深健康经济学家切奇尼表示,这与英国人的饮食有很大关系。
切奇尼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吃健康饮食的英国人还不到三分之一,同时,英国人喜欢含糖饮料显然是问题之一。
报道援引一家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称,2020年英国人均消耗的含糖碳酸饮料为78升,相比之下,荷兰为61升、瑞士58升,而意大利仅34升。
同时,全球肥胖联合会的统计数字显示,英国人更爱吃零食。例如,2016年英国人每月平均吃掉700克零食,虽然比爱尔兰少(770克),但却比荷兰(625克)以及意大利(192克)多得多。
与此同时,英国人的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也相对较少。据调查,2020年,英国人均果蔬摄入量是101公斤。而意大利则为160公斤,瑞士108公斤、荷兰113公斤。
此外,英国人的活动量也不够,据全球肥胖联合会的统计,36%的英国人运动量不足。
切奇尼指出,这一情况还不仅限于英国成年人,与西欧国家儿童比较,英国儿童的活动量也比较低。他在报告中说,英国5至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中,有31%体重超重或是肥胖,高于其它OECD国家和G20国家的平均水平。
资料图:英国一年一度的端煎饼赛跑比赛。
当局将推行一系列政策促减肥
专家:多吃果蔬,少喝含糖饮料
由于肥胖会引起一系列疾病,如何减重已成为一个涉及政府政策与民众生活的重要问题。
英国卫生部门此前表示,政府议程中包含解决儿童肥胖问题,例如将禁止晚上9点之前播放高脂肪、高盐和高糖食品的广告,并已就这些食品的在线广告全面限制问题进行了咨询。
从2022年4月起,英国还将限制零售商对非健康食品和饮料的促销;英格兰学校将在2020-2021学年获得3.2亿英镑的体育、运动补贴经费。
此外,英国利兹贝克特大学运动与肥胖学教授盖特利表示,英国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以及具有长远目光来减少肥胖率,包括解决与用餐时间有关的“深层”文化问题、以及多吃果蔬和减少对含糖饮料的需求等。
习惯这样睡觉的人,患糖尿病风险高出50%!
在日常的认知中
糖尿病和吃密不可分
你知道吗
糖尿病还和睡眠习惯有关
这样睡觉的人要小心了
胡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老年病科 主任医师
晚睡晚起
拉升糖尿病风险
在2024年第60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年度会议上,荷兰学者发布了一项研究报告。该报告基于荷兰肥胖流行病学研究,对5000多人进行了相关研究。
研究发现,晚睡晚起的人出现体重指数增加、肚子较大等代谢综合征表现的风险增高。与早睡者相比,晚睡者患2型糖尿病风险高出50%。
生物钟是我们体内的一个重要调节机制,影响睡眠觉醒周期、体温和相关激素的分泌代谢。长期晚睡或睡眠不规律会干扰生物钟,导致内分泌失调,进而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血糖和血压失控的风险。
睡满8小时但晚睡晚起
伤身体吗?
有些朋友可能会认为,只要保证每天睡够8小时,无论是晚睡晚起还是早睡早起,对身体影响不大。实际上,固定的晚睡晚起相对于频繁换班的不规律作息,虽然有一定规律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
“夜猫子型”人群往往伴有不良生活习惯,如吃夜宵、缺乏运动等。这些习惯进一步增加了患病风险。
专家提醒:尽量避免晚睡
睡得太晚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增加肥胖和高血压的风险。
保证好睡眠
试试做到以下几点
影响睡眠的两个关键因素是“要规律”和“要睡够”。
1.“要规律”
每日坚持同样的入睡、起床时间,有助于培养睡眠节律。
2.“要睡够”
人体自我修复活动大多在凌晨3点前进行,所以23:00~3:00这段时间内的睡眠质量尤为关键。
大家可通过以下3点来评估自己的睡眠质量,以尽早发现是否有睡眠问题。
睡眠时间:每天是否能在22:00~23:00开始陷入困顿状态,转而进入睡眠。
睡眠时长:能否每晚睡够6~8小时再自然醒来。
醒后感受:精神充沛。
当其中任何一条不满足时,都需引起警惕,长期存在问题时,就需要到医院睡眠科就诊。
保证好睡眠还可以尝试做到以下几点:
1.睡前做腹式呼吸
吸气时主动将腹肌缓慢鼓起,呼气时再主动将腹肌缓慢地缩回,以此将呼吸频率降低,会让人放松,焦虑也会减轻。
2.多晒太阳多运动
在白天增加阳光照射,可以使大脑在夜间分泌更多褪黑素,有助于夜晚的睡眠。
多做一些运动,哪怕是散步半小时,也会有利于睡眠。
3.保持乐观情绪
客观事物和自我心态都可以对情绪产生影响,如果没有办法改变客观事物,那就尽量改变自己看事情的角度,进而改变自己的心态。
4.打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保持规律生活,规律生活不仅包括作息,还包括一日三餐的规律,睡眠环境要安静舒适,睡前及时关灯,不要看电子设备。
5.尽早治疗慢病
一些泌尿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会影响睡眠质量,患有这些疾病的患者应尽早治疗,恢复睡眠,形成正向循环。
6.不要乱用药
有些年轻人不顾自身身体状况,滥用褪黑素、安眠药等,不仅对改善睡眠无益,还可能有其他副作用。
实在需要晚睡
怎么减小损伤
研究表明,通过干预生活方式,如少吃多动、睡前不吃夜宵等,可以降低糖尿病风险。
● 规律作息
如果因工作原因不得不晚睡,要尽量保持规律的睡眠和作息时间。
●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不可避免要晚睡的话,要尽量纠正其他不良生活习惯,避免暴饮暴食,睡前尽量不吃东西,养成定期运动的习惯。
● 管理好体重
糖尿病、高血压的风险会减少。
健康小贴士
1.晚睡晚起,拉升糖尿病风险
长期晚睡或睡眠不规律会干扰生物钟,导致内分泌失调,进而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血糖和血压失控的风险。
2.尽量避免晚睡
睡得太晚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增加肥胖和高血压的风险。
3.保证好睡眠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睡前做腹式呼吸、多晒太阳多运动、保持乐观的情绪、打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尽早治疗慢病、不要乱用药。
4.如果不得不晚睡,其他生活方式就要健康一点
晚睡时不宜暴饮暴食,白天规律锻炼、减少久坐,均衡饮食,不抽烟饮酒,保持健康体重等。
来源: CCTV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