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门诊”四成求诊“患者”并不胖
身高160厘米,体重112斤,身材并不算胖的王女士近年来尝试多种手段,希望能把体重控制在100斤以内。王女士近日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肥胖门诊”,希望通过手术让自己更瘦,遭到接诊医生婉拒。据统计,中南医院“肥胖门诊”恢复开诊后,近四成前来求诊的市民都并非肥胖症患者。专家提醒,减重手术虽然效果明显,但并非人人合适,通过缩胃保持苗条身材的做法更不可取。
上海平面模特来汉
希望二次“缩胃”
29岁的王女士是在上海工作的平面模特,两年前,身高160厘米的她的体重突破130斤,模特公司以体重超标为由没有和她续约。
着急的王女士尝试运动、吃减肥药等方式,体重却没有明显下降,于是开始关注缩胃减肥。去年5月,她在医院进行袖状胃切除手术,术后半年左右,她的体重降至100斤。减重成功的王女士放松了对饮食和作息的要求,两个月后,体重反弹至110斤左右。上个月,她到多家医院希望再次“缩胃”,均遭到拒绝。
“李医生,我希望能再瘦20斤,请你帮帮我。”近日,王女士专程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肥胖及减重外科门诊,肥胖症与代谢病外科中心副主任李震得知她的情况后,经过评估,王女士的BMI(身体质量指数)只有22,属于体重正常范围,不符合手术指征,于是婉拒了她的要求。不料第二天,不死心的王女士又到医院找到李震,再次表达希望手术的强烈愿望,当然也被再次拒绝。
四成非肥胖症患者
求诊“肥胖门诊”
像王小姐这样没有患肥胖症,却主动到“肥胖门诊”求诊的并非个例。据统计,6月至今,中南医院肥胖及减重外科门诊共接诊150余人次,其中近四成并没有肥胖症,甚至BMI指数在25以内,属于正常体重。
“我现在的工作除了给需要手术的肥胖症患者进行‘缩胃’,就是不厌其烦地劝阻一些希望通过手术保持苗条身材的市民。”李震表示,缩胃减重并非人人适合。一般情况下,只有BMI指数超过32,通过节食、运动都达不到减肥效果的人群,才建议通过手术缩胃来减重。体重正常的人群,如果贸然采用缩胃手术,效果非常有限甚至没有效果,不排除术后会出现营养不良、短肠综合症等严重后果,反而有害健康。
通讯员李晗
广州一三甲医院开了“减肥专科”!记者帮你问到了科学减肥方法
来源:广州日报
针对目前肥胖症发病的严峻形势,通过对超重或肥胖患者进行合理诊疗,为减重者设计个体化体重管理方案,全程追踪,让患者轻松、有效、科学地减重,预防或治疗代谢性疾病,提高生活质量。近日,番禺区中心医院正式设立体重管理门诊。
番禺区中心医院正式设立体重管理门诊。
一对一营养师随时网络跟进管理
该院体重管理门诊采用多科干预模式,通过减重前评估,分析肥胖原因,针对不同原因实施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对于符合非药物体重管理者,纳入既安全又有效的非药物减重的膳食管理和生活方式重建,通过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干预,辅以适当的渐进式运动、行为及心理辅导,一对一的营养师随时网络跟进管理。
番禺区中心医院正式设立体重管理门诊。
通过减重,最大的收获,不是减下来的脂肪,而是学会自我膳食管理,明白体重管理的重要性,感染到家人和周围的人,将健康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遵循一生。
体重管理流程是怎样?
体重管理流程是怎样?据了解,依次流程为:
1、按照适应证筛选符合标准的患者。
2、进行减重前评估,主要包括一般资料、安全性指标及查体指标。一般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 (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民族、职业等) 、一般临床资料(病程、治疗史、合并疾病及药物使用史等) 、膳食调查和心理评估;安全性指标及查体指标包括血生化(肝功能、肾功能、血脂) 、血常规、体脂成分分析、肝胆胰脾超声检查等。
“体重管理门诊”中的监测器材
3.强化干预期: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饮食指导。监测体重、腰围、体脂成分分析、尿酮、血糖、血脂、肝功能、月经情况等,必要时营养素测定、骨密度。不良反应的记录与处理: 与患者交流主观感受,包括食欲、不适症状等。减重者每天早上要测体重、测尿酮,将数据登记到减重APP上,跟营养师沟通成绩是否达标,一般为2-3个月,每月一次返院复诊。
4.制定过渡期与恢复期方案,最终回到普通饮食。
5. 随访2年,继续进行膳食管理,以维持体重在不反弹水平(反弹的概念:2年之内体重回升不超过当时所减体重的40%),减少再发肥胖。
焦点:肥胖是病吗?
肥胖,的确是病!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召开首届全球肥胖大会,明确指出"肥胖本身就是一种疾病"。
2013美国医学会也指出:"肥胖是一种涉及多重病理生理学因素的疾病状态",并强调"需要一系列干预方案的来治疗和预防"。美国《保健食物》杂志报告,中国人的腰围增长速度将成为世界之最。
那么,肥胖容易引起什么症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脂肪肝、高尿酸、痛风等代谢综合病,而一些非代谢性疾病也与肥胖息息相关,如骨关节受损(脊柱、膝关节疾病)、胆囊炎、胆结石、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心理疾病等。不仅如此,肥胖还会影响受孕;母亲超重或肥胖会影响孩子智力,父亲肥胖也会影响孩子社交、互动能力,另外肥胖父母往往对下一代的行为习惯有着不良影响。
体重减下来什么用?
高血压人群平均体重下降5-10 kg,收缩压可下降5-20mmHg。
改善脂肪肝,减轻脂肪肝导致的肝功能损害,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有效武器。
显著降低II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水平,减少血糖波动,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浆胰岛素水平。
减少基础体重的5%-10%都能对血脂异常现象有很大改善。
能有效恢复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周期及妊娠。
常见的减重有哪些误区?
1.太多人减重都在关注体重秤上数字,忽略了腰臀围的关注,更忽略了这过程中减少的是不是脂肪。
2.减重等于不吃肉或不吃米饭,多吃青菜和水果?不吃晚餐,不吃早餐?其实都是错误的,往往导致基础代谢降低,损害健康,变成易胖体质,也就是反弹厉害。
3.体重太大想通过运动来达到减重的目的往往是弊大于利的,运动的方式和运动后饮食也是有讲究的,最好在专业人士的知道下进行。
4.除了白开水和茶水,吃下去东西都有能量,水果也不例外,而且水果吃多了,尿酸也可能会高,你知道吗?
便民提示
门诊地点:番禺区中心医院门诊楼4楼健康管理中心4区
门诊时间:周二、周四下午2:30-5:30
咨询电话:
020-34858876(周二、周四下午2:30-5:30)
020-34858237(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2:30-5:30)
可通过医院公众号、民生卡自助机、现场挂号等方式挂号,门诊名称为体重管理门诊。
好消息!舟山这家医院开设“肥胖门诊”,助你科学瘦身
来源:【竞舟】
近年来
一到暑假,医院的减重门诊
就挤满了前来看诊的患者
出现了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许多高考结束的学生
选择在进入大学前前来减重
中小学生来减重的也不在少数
……
近日,舟山市中医院肾病内分泌科的“肥胖门诊”正式开诊,通过制定科学的饮食运动处方,对肥胖患者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他们科学减重,抵御肥胖及代谢性疾病影响。
记者了解到,该门诊的整治范围为超重肥胖及肥胖相关慢性疾病人群,比如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痛风、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等肥胖相关疾病。医师将根据科学评估结果指导合理饮食、运动,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穴位埋线、中药内服、中药茶饮、中医特色外治疗法、GLP1受体激动剂等多种个体化治疗方法,帮助“胖墩墩”科学减重。
有需要的市民注意了
市中医院“肥胖门诊”开放时间
为你打听来了
↓↓↓
周六上午:肥胖门诊
地点:门诊620诊室
周二晚上:中医内科门诊
时间地点:治未病中心 18:00-20:00
但在众多减重患者中
不少人对减重都存在这样那样的误区
大家要注意了!
误区1
借助医学手段可帮助减肥?
减肥门诊经常会迎来不少苗条的姑娘,她们的要求基本上都是——“有什么办法能让我再瘦一些?”“你这已经很标准了,还要减什么呢?”医生表示,再减可能会影响健康。可姑娘很执拗,说自己坚持节食减肥已经好几年,终于瘦了不少,但还不满意,希望通过中医的办法,再减掉一些。
医生提醒,过度减肥不可取,否则会引发闭经等其他健康问题。还有,即便通过医学手段,也不是想瘦多少就能瘦多少的。只要体质指数在正常范围,都没有必要再减重了。
误区2
节食能减肥?
据介绍,门诊来的减肥者,90%以上的都曾采取过节食的方法,有的不吃中饭,有的不吃晚饭,即便吃饭,也吃得很少,饿了就喝水充饥。有的就更加极端了,采取辟谷的办法,接连好几天都不吃主食,只喝水。
医生提醒,这些都是误区,节食减肥一定不是科学且持久的减肥方法。节食会导致营养失衡,短期减下来的不是脂肪,而是肌肉和水分的流失。而节食因为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导致基础代谢率低,人体消耗热量变少,热量就很容易堆积在体内。此外,由于人体的细胞具有记忆功能,节食会让细胞在一段时间内处于饥饿状态,一旦恢复饮食,细胞就会疯狂地摄取热量,导致吸收过多。
门诊中还有另一个极端的减重患者,那就是饮食方面一点也不控制,也不想运动,把减重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医生的身上,希望用药后就能“躺瘦”。医生表示,这也是不现实的,任何一种形式的减肥,都需要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
误区3
只吃素不沾荤能减肥?
吃素减肥,也是很多肥胖者信奉的做法。
医师提醒,光吃素不能瘦,反而会让身体抵抗力下降。摄入100克瘦肉,其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为0%至1%,而米面类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达70%至80%,有些水果、蔬菜和奶类的碳水化合物都比瘦肉高,尤其是选择西瓜这类高GI水果,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释放快,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高,也就是血糖升得高,不仅不能减重,还有可能增重(GI指的是"食物葡萄糖生产指数",也称为"上升糖指数"。GI越高,糖的消化和吸收越快,糖化反应就越快)。
此外,缺少肉类的饮食方式,会让人体蛋白质缺失,长此以往不仅肌肉严重丢失,还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力。
误区4
只吃粗杂粮能减肥?
粗杂粮不是只有纤维,还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可以用来代替部分米饭,但不可完全代替一日三餐,过多摄入无益于减肥。单一吃粗粮,一方面会导致碳水化合物摄入多,另一方面不吃肉类和鸡蛋类食物,蛋白质的匮乏会让肌肉流失,基础代谢率降低。因此恢复正常饮食后,就容易反弹。
营养摄入不能过于单一,均衡的饮食才是硬道理。
记者:吕雯卉
通讯员:石冰沁
部分综合:宁波晚报
责任编辑:蔡萍
本文来自【竞舟】,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