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13岁女孩胖到218斤,脖子腋下像黑炭!爸妈后悔莫及:这个习惯5年没改……
来源:钱江晚报
外卖
曾被称为“新四大发明”
不想做饭?点它外卖
不想洗碗?点它
不知道吃啥?还点它!
它不仅能填饱肚子
还让我们轻松实现“吃饭自由”
尽管因为便利高效备受追捧
但近年来,对外卖的诟病也越来越多
不卫生、不健康、没营养、重口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儿科和营养科专家联合提醒:
“外卖看着好,不能当成宝
吃时美滋滋,病时哭唧唧”
提起杭州13岁女孩娇娇(化名)
医生们既感慨又叹息
今年13岁的娇娇,正在上初二,身高1.6米的她,体重却足足有218斤。因为肥胖,她被父母硬“拖”着来到浙大一院儿科就诊,却查出了多囊卵巢、高尿酸、高胰岛素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等一身的毛病。年纪轻轻,却浑身是病,这与她连续5年的一个习惯有关——天天吃外卖,餐餐离不了。
13岁女孩218斤重
就诊发现了大问题
前不久的一个周末,娇娇在父母的陪伴下出现在浙大一院儿科门诊,内向的她几乎没说几句话,倒是一旁的爸妈心急如焚。“医生,你看看我女儿现在胖的,她已经有200多斤了,最近4个月更是胖上加胖,一下子涨了20斤,这可怎么办呀?”
接诊的方燕兰副主任医师仔细打量了一番娇娇——她的脸肉乎乎的、腰围很粗,一看就是典型的中心型肥胖。尤其明显的是,她的脖子和腋下黑得像炭一样,这两处的皮肤摸上去像脚皮一样粗糙,医生初步诊断,这是黑棘皮病,是胰岛素抵抗在皮肤的表现。更糟糕的是,娇娇妈妈偷偷告诉医生,娇娇在今年1月份来过一次月经后,已经连续4个月没有再来月经了。
在门诊,内向的娇娇怎么都不肯上秤,为了弄清楚她的肥胖原因,有无糖代谢异常以及是否引起了并发症,医生将她收治入院检查。
无法再逃避的娇娇,最终在病房完成了各项检查,结果令人瞠目:体重218斤,腰围122厘米,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将近5厘米(正常同龄儿童0.8-1.2厘米),BMI指数超过42,空腹胰岛素、尿酸、肝功能纷纷突破上限,尤其尿酸超过650umol/L(正常值上限为357umol/L),代表肝功能的谷丙转氨酶超过200U/L(正常值上限为40U/L),重度脂肪肝,双侧卵巢多囊样变。
从这一连串的异常数据中,医生找到了一点苗头:多囊卵巢综合征,这是女性常见的内分泌及代谢异常疾病。“肥胖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重要危险因素,它们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浙大一院儿科主任王春林主任医师解释,多囊卵巢的女孩往往伴有肥胖,但像娇娇这种程度的肥胖,考虑主要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
连吃5年外卖
这个习惯真要不得
各种毛病,怎么就找上了一个13岁的女孩?抽丝剥茧,经过一系列医学检查,排除了病理性肥胖,医生最终将主要原因锁定在娇娇的一个生活习惯上:吃外卖。
娇娇的父母开公司,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公司业务发展也确实非常红火,女儿吃穿不愁,却最难得到家人生活上的关怀。娇娇家里基本不开火,她从小学开始,除了午餐在学校食堂吃,早晚两餐都是吃父母点的外卖。
上了初中后,有了手机的娇娇充分实现了“外卖自由”,想吃什么就直接自己点外卖了,汉堡炸鸡、麻辣香锅、红烧肉……她的外卖菜单上几乎都是些“重口味”的荤菜,要是碰上她喜欢的菜,可以就着吃两份米饭,有时候觉得学校食堂的菜难吃,也靠外卖解决。
“我们也愁啊!她从小就比别的孩子长得快,差不多从4岁开始,一年都会增重10斤。”父母透露,娇娇确实从小就很会吃,等到后来,女儿体重控制不住了,他们也常常批评她,让她少吃点,可每次孩子都不愿交流,转头就吃起了零食。
多年来把外卖当正常用餐,摄入的都是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日常又缺乏锻炼,再加上多囊卵巢综合征往往喜欢找上肥胖的女孩,所有这些因素,让这个花季少女在最美好的年龄遇到了最烦心的事。
“目前最急需治疗的是肥胖导致的肝功能损害。”王春林主任介绍,检查结果显示娇娇患上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已经出现了肝损,所以要立即进行药物治疗,进行科学的减肥,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改善胰岛素、提高敏感性,防止糖尿病、痛风等并发症的出现。之后,再根据其自身情况和医生评估,制定多囊卵巢的治疗方案。
外卖怎么点?
营养科专家如此建议
浙大一院儿科每年都会收治很多儿童肥胖患者,王春林主任介绍,据既往研究发现小学生肥胖发生率高达8.9%,100个肥胖儿童中约有2个儿童患有2型糖尿病。但像娇娇这样,因天天吃外卖导致的重度肥胖患者并不多见。
夏天到了,点外卖的人也变多了,那么,外卖怎么吃才健康?家有儿女,还能点外卖吗?
浙大一院儿科和营养科专家联合提醒:有小孩的家庭要慎点外卖,必须要保证儿童生长发育必须的营养摄入,为孩子从小打造一个健康的体魄。
营养科高级营养师赵卫玉介绍,最好的饮食习惯就是自己在家烹饪,并且做到少油、低热量、低脂肪饮食。像娇娇这样家境优越但又没时间做饭的父母,可以考虑请保姆,尽量不要点外卖。
如果实在没办法要点外卖,赵卫玉也不建议每天都吃外卖,将外卖作为每天食物的主要来源。她给出了外卖选择的一些意见:
01
油炸或含油量高的食物,饮料、奶茶、糕点类的食物尽量少吃,点餐时注意避开这些雷区。根据中国人的膳食指南,每天食用油的摄入量控制在25克左右,即一汤匙。
02
可以选择以蒸、煮为烹饪方式的食物,选择中餐式的外卖时,应该均衡营养,兼顾豆制品、鸡蛋、蔬菜、荤菜的搭配。像*功夫、*娘舅这类快餐外卖总体搭配还是较为科学的。
03
当然,还可以自己再配点黄瓜、番茄、韭菜等根茎类蔬菜,避免土豆、芋艿、藕等淀粉含量高的蔬菜,在用餐次序上,建议先食用蔬菜,再食用荤菜。
总体来说,外卖作为快餐,多是高温、多油爆炒而成,热量高,不宜多吃。无论是自己在家做还是点外卖,专家都提醒,一定要增加运动量,防止脂肪细胞堆积,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半年不到体重激增10公斤 13岁娃患上脂肪肝
肝病疾病谱正从肝炎向脂肪肝等悄然转变
半年不到体重激增10公斤,13岁娃患上脂肪肝。昨天是第10个“世界肝炎日”,在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院区举办的义诊活动现场,该院疑难和重症肝病科主任医师熊清芳介绍,目前肝病疾病谱已由原先的病毒性肝炎转为非感染性肝病居多,如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等,尤其需要警惕的是饮酒及肥胖引发的脂肪肝激增。
罕见,13岁娃患上脂肪肝
日前,熊主任就收治了一例特殊的小患者。今年5月,13岁的明明因鼻梁骨受伤骨折被爸妈带到当地医院就诊,检查发现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异常升高,当地医院降酶治疗后肝功能指标较前下降,出院后继续口服药物,但复查发现指标再次升高了。明明的爸妈着急了,这么小的孩子有肝病了可怎么好?
7月初,明明爸妈经推荐带着他辗转来到南京市第二医院。熊主任看着胖胖的明明仔细地询问发病前的情况:除了明明小时候有过“肾炎”病史外,明明爸妈还说到另外一个情况:因为疫情,明明基本都待在家里,吃得多活动少,近几个月体重增加了10公斤。熊主任判断,小孩是脂肪肝可能性很大。经过系列检查,最终明明的肝脏组织病理提示轻度慢性肝炎伴脂肪肝,明明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就是脂肪肝。
警惕,脂肪肝不控制可致肝癌
熊主任介绍,正常人肝脏内都含有少量脂肪,如甘油三酯、磷脂、糖脂和胆固醇等,当肝脏内脂肪转运失去平衡,就会在肝脏内积聚,形成脂肪肝。脂肪肝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原因是肥胖。
熊主任说,肥胖是各种慢性疾病,如脂肪肝、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动机,这点无论大人小孩都一样。而肥胖不加以控制的话,常有这样的规律: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
熊主任提醒,脂肪肝主要是早发现早干预,早期脂肪肝,可以通过减重、调整饮食结构和积极锻炼实现逆转。如果不加干预,可能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等严重疾病。所以脂肪肝不是什么“良性病”,一定要早发现、早干预,不能把肥胖不当回事儿。通讯员 周慧 魏林玲
追踪150个“小胖墩”近两年,结果……
儿童减肥有多难?
在武汉儿童医院一项
关于肥胖儿的课题研究中
2019年入选研究对象的
150名“小胖墩”
至今仍是中重度肥胖儿
一个都没瘦
儿童和青少年肥胖,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流行病”,前不久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6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近20%。
“小胖墩”好萌又好愁
为研究肥胖症儿童肠道微生物的变化,2019年年初,武汉儿童医院从某小学3600名学生中筛选出150名中重度肥胖儿,跟踪观察他们的身体状况。
“课题进行近两年,这150个2019年的‘小胖墩’到今年还是‘小胖墩’,都还在我们研究范围之内。”近日,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李瑞珍告诉记者,孩子们到医院来做检查时,个个白白胖胖,看起来萌萌哒,但也令人担忧:肥胖给孩子们埋下健康隐患。
李瑞珍印象最深的是四年级男孩周宇(化名):9岁8个月,身高1.52米、体重67.8公斤,BMI指数达到29.3。按年龄段估算,10岁男孩的BMI指数应在20以内,他已严重超重。
周宇的血生化检查结果显示,多项指标超限:提示肝功能的谷丙转氨酶指标,正常范围是9~60,周宇达到278;与糖尿病相关的胰岛素指标,正常值为25,周宇为79.24。
小小年纪,就因为肥胖,与高血糖、高血脂等“老年病”擦肩,周宇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最近两个月,医院分批次给这群“小胖墩”抽血做检查,这些孩子中,过半数都存在一项或几项指标超标。
因为年龄小、症状不明显,暂不需要住院治疗,但这也为家长和孩子敲了警钟:肥胖已经悄悄影响健康,得赶紧减肥了。
管不住嘴又迈不开腿
武汉儿童医院曾接诊的一名男孩,10岁体重已有210斤。(资料图)通讯员王琛供图
武汉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姚辉回忆,过去家长认为孩子“瘦”就是“弱”,常有家长咨询,怎么让孩子多吃饭;现在,到医院来看肥胖、咨询减肥的孩子越来越多,几乎每年暑假都要接诊几百名“小胖墩”。
肥胖儿也给常规诊疗带来挑战。2018年,该院曾为一名12岁女孩做腹腔镜手术。患儿当时身高1.5米,体重高达115公斤。手术用的穿刺套管长度约10厘米,但女孩的腹部脂肪太厚,至少需要20厘米长的手术设备。医院不得不紧急定制加长手术器材,才顺利完成手术。
为什么“小胖墩”越来越多?姚辉分析,接诊的肥胖儿大多是吃出来的生理性肥胖,这与生活方式的变化有关。现在家庭物质条件好,孩子们经常吃肉和油炸食品、常喝饮料,又经常宅在家里写作业、看电视、玩电脑,很少有户外活动。管不住嘴、迈不开腿,摄入的热量大于消耗掉的热量,自然体内脂肪积聚过多。
“抽条”不一定会瘦
市民刘女士的儿子10岁时身高1.38米,体重直逼50公斤,医生提醒腹部脂肪过多,建议减肥。这个提议很快就遭到孩子奶奶的否决:孩子挺健康,还在发育呢,没必要减肥。
“孩子肥胖,和家长的观念有很大关系。”李瑞珍介绍,在进行课题研究时,与肥胖儿的家长沟通孩子健康问题,家长们大多都很淡定:孩子长太胖确实有健康隐患,但不必刻意控制,青春期还会“抽条”,自然就瘦了。
肥胖儿到青春期真能自然瘦下来吗?不一定。由于激素的干扰,一些原本不胖的孩子,到青春期反而可能突然发胖。而对于儿童期肥胖的孩子,肥胖还可能令他们青春期提前,影响成年后的身高,更需要及时控制体重。此外,80%的儿童肥胖将延至成人肥胖,增加减肥难度。
“家长应帮助孩子进行长期的体重管理。”李瑞珍建议,家长们应重视孩子肥胖问题,调整孩子饮食结构,在确保营养丰富的前提下,尽可能吃得清淡,同时增加适量运动,让体重和身材回归正常水平。
长江日报出品 采写:记者王春岚 通讯员高琛琛
来源: 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