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 肥胖(试管移植胖人会有影响吗)

文章目录:

中国居民两人就有1人胖!菌群移植或成减肥新方法

肥胖已经成为流行病

当“速效”“不用挨饿不用运动”“躺瘦”“不反弹”等的减肥字眼充斥着手机APP时,就知道大家是多么期望能多快好省得甩掉身上的赘肉。然而减肥却没有捷径,只有科学方法。

5月11日为世界防治肥胖日,记者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内分泌科获悉,今年珠江医院将开展粪菌移植技术,期望这种新的减肥方法能够给BMI≥30的肥胖患者带来新选择。

近些年来,我国肥胖人群严重超标,根据最新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超过50%。18岁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9.6千克和59千克,与2015年发布结果相比分别增加3.4千克和1.7千克。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肥胖率继续上升。而且6-17岁的儿童青少年接近20%。所以,可以用超重肥胖上升速度较快、流行水平较高、全人群均受影响,来描述当前我国人群的超重肥胖形势。

到底什么标准为胖?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内分泌科教授孙嘉告诉记者,有三个指标可以衡量是否体重超标,其一,身体体质指数BMI(正常值为18.5-23.9);其二,理想体重:体重(kg)=身高(cm)-105。实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10%-19%为超重。其三,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为中心性肥胖的标志。在我国腹部肥胖的情况尤其普遍。

一旦体重超标,各种代谢性疾病也如影随形。“年轻女性肥胖,容易罹患多囊卵巢综合症,这个疾病重要的特征就是胰岛素抵抗,引起不孕、月经紊乱、脂肪肝、高脂血症等,甚至还会诱发糖尿病。”孙嘉教授指出,“因为肥胖可以累垮胰岛!”由著名的内分泌专家杨文英教授牵头的在我国进行的大规模调查研究显示:肥胖的人群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是正常人的2.0倍,糖尿病的患病率是正常人的2.4倍。可见,人体肥胖时会明显增加糖尿病的患病率。

另外,临床还发现,超过50%的痛风患者为超重或肥胖。孙嘉教授认为,肥胖会导致肝脏合成尿酸增加,引起高尿酸血症,体重超标的男性大多尿酸也会超标。所以说,肥胖不仅仅毁掉的是身材,更是人体的健康。

减肥方法五花八门

市面上,减肥的方法千千万,减肥饼干、代餐、酵素……孙嘉教授认为,这些方法大多就是围绕一个中心“节食”而来。以代餐为例,谷物/蔬果代餐粉通常含较高的膳食纤维,容易产生饱腹感,但是这绝对不能完全替代主食,一旦停了代餐,回归正常饮食,体重就会反弹。

管住嘴、迈开腿,这是减重的不二法则。然而很多人就干脆少吃,甚至不吃主食,一开始还挺凑效,但是不能持久,因为摄入主食太少,时间久了会损伤大脑,人会变得迟钝,因为大脑消耗的主要就是糖原,其主要的能量来源就是碳水化合物,也就是我们吃的粥粉饭面。而且一些女性急于减肥,用力过猛,摄入热量过少,以至于月经紊乱,甚至闭经。

“人体的体重不仅仅是由脂肪控制的,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水分在控制,比如一位体重50公斤的女性,体内水分约占57%,即有57斤是水分。”孙嘉教授说,“水分在人体内短时间波动很大,节食或不吃晚餐,带来的体重下降,大部分是水分的流失!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就是体脂率反而越来越高,而且肌肉是由蛋白质和大部分的水分构成的,水分的流失也会伴随肌肉量的流失,脂肪却未减少。”

因此,孙嘉教授指出,“减肥的时候,主食不能少,各个营养元素的配比应该合理,比如减肥的时候,我们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比例从55%下调为45%,不断经过调整来达到合适的比例。如果盲目不吃主食,热量缺口过大,很容易丢失肌肉,而脂肪却原封不动。所以科学减肥,应该去到医院的内分泌科,由专家根据BMI、活动量以及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减重处方。”

菌群移植或成减肥新方法

据了解,在珠江医院的临床药师、营养师、健康管理师的帮助下,很多肥胖患者成功减重。“一般而言,男性一个月减5公斤,女性3-4公斤是合理的。”孙嘉教授说,“减重后,一些代谢性疾病随之也会消失。临床研究发现,如果3个月内减少15公斤,86%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病情是可逆的,即不用药物就可以降低血糖。”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珠江医院内分泌科将把菌群移植技术应用到BMI≥30的肥胖人群用于减重。其实,从2013年开始,细胞代谢领域顶级刊物《Cell Metabolism》中就不断报道粪菌移植治疗肥胖,研究人员鉴定出了一种叫梭菌的肠道细菌,这种肠道微生物组中的有益细菌,可以防止小鼠发胖,而且同样能控制人的体重。

孙嘉教授介绍,目前的临床研究发现,粪菌移植对于减重的有效率达到100%,经过4-8次的粪菌移植后,可以达到菌群定植,从而达到体重的稳定。这有望成为超级肥胖患者另一个有效的新方法。

孙嘉教授还指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有着不同的基因、不同的肠道菌群、不同的活动强度、不同的代谢能力、不同的健康状况以及不同的目标。这些因素都影响着我们的膳食方案和营养配比,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减重、安全减脂。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伍晓丹 韩羽柔

图/视觉中国

还在被肥胖困扰吗?快来英德市人医移植菌群吧

7月12日,英德市人医通过媒体发布招募通知,称该院内分泌科已申请获批通过开展菌群移植治疗肥胖症及肥胖糖尿病,计划招募若干名肥胖症及肥胖糖尿病患者,接受菌群移植治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糖尿病已成为21世纪的流行病,是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第三大严重慢性终身疾病。而近年研究表明,肠道菌群跟人们的超重/肥胖糖尿病有密切关系。

而菌群移植是一种通过将健康个体的有益菌群移植到患者体内,以恢复其微生态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创新疗法。通过调整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可以改善他们的身体状况,甚至对很多的疾病有治疗效果。

英德市人医内分泌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减重对肥胖症及肥胖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缓解尤为重要,目前除了生活方式干预、减重药物及手术以外,菌群移植在改善代谢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通过菌群移植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微生态系统,从而可治疗肠道内及肠道外疾病。目前,菌群移植在动物实验及部分临床研究中已经显示出减重的有效性,且能够改善外周胰岛素敏感性、糖化血红蛋白等。

“我院已具备通过开展菌群移植治疗肥胖症及肥胖糖尿病的资质,希望受肥胖症及肥胖糖尿病困扰的患者积极参与。”上述负责人表示。

诊断标准——

肥胖症诊断标准:BMI≥28kg/m2定义为肥胖,24≤BMI

糖尿病诊断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

(1)典型糖尿病症状 随机血糖≥11.1 mmol/L;

(2)或糖尿病症状 空腹血糖(FPG)≥7.0 mmol/L;

(3)或糖尿病症状 餐后2h血糖≥11.1mmol/L;

(4)或口服75g无水葡萄糖负荷试验(OGTT),2小时血糖(2hPG)≥11.1 mmol/L确诊为糖尿病。

招募入选标准:

·年龄18-65岁,男性或女性;

·符合肥胖症或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自愿接受菌群移植治疗。

【知多D】

1.什么是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是长期存在于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其种类繁多,人体内肠道微生物种类约1000种;数量庞大,肠道内的微生物群高达1000万亿。肠道菌群是一个稳定的群落, 在人类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其结构和功能会发生改变,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对人体的作用,可将肠道菌群分为益生菌、中性菌、致病菌三大功能类别。益生菌对人体健康有益,约占20%,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和食物消化,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分解有害物,增强免疫力。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中性菌具有双重作用,约占70%,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害,当菌群系统紊乱时可大量繁殖,引发疾病。如链球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对人体有害,约占10%,受益生菌制约,其数量一旦大量增加,会影响免疫系统,引发疾病。如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

2.肠道菌群与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的关系

影响机体炎症反应:在专业医学研究领域中,日益增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失衡可引发持续性低度炎症状态,此过程对宿主细胞具有破坏性,进而显著增加患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具体而言,当肠道菌群出现失衡时,内毒素有可能穿过肠壁进入血液循环,触发机体的炎症反应,此种慢性炎症环境被认为对肥胖与糖尿病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成为其发病机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对葡萄糖和胰岛素代谢的影响:在肠道微生物群落失衡的情况下,即便摄入的热量与拥有正常菌群平衡的人相同,也会导致高血糖的风险上升。这种状况是由于其血糖水平不能被迅速代谢清除。持续这一过程,他们更可能积聚腰部及腹部脂肪,进而提高胰岛素抗性的可能性,而长期维持的高血糖状态还会损害肠壁的完整性,进一步破坏肠道微生物的平衡,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

南方 记者 焦莹

通讯员 刘锐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焦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粪便移植后肥胖引发的争议

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对治疗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有效,但一篇病例报告的作者们表示,从超重的捐献者身上移植来的粪便可能会导致肥胖的发生。

“粪便移植帮助了许多用尽了其他办法的人们,”科林·R·凯利(Colleen R. Kelly)医生在电子邮件中向路透社健康栏目写道,他来自位于罗得岛州普罗维登斯的布朗大学沃伦·阿尔坡特医学院,“然而,对于它的副作用、潜在危险和长期的安全性方面,我们知之甚少。”

凯利医生和来自罗得岛州的新港医院的内哈·阿朗医生报告了一个32岁女性的病例。她患有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接受了来自她的16岁女儿的粪菌移植。

根据2月1日传染病公开论坛的在线报道,在移植后她的艰难梭菌感染没有再复发。

在患者生病之前,她一直都有着正常体重。然而在进行粪菌移植16周后,她反映自己的体重无意中增加了34磅。在接受移植36周后,尽管努力地节食、锻炼,她又增重了6磅。

“这位患者的增重充满戏剧性而令人不安,”凯利医生说道,“她告诉我,她感觉在接受粪便移植后,似乎体内的一个开关被打开了,使她下很多功夫却仍然无法重新回到健康的体重。

同时,她女儿的体重从140磅(BMI指数为26.4)增加到了170磅。

动物模型支持粪便移植能引起或促成肥胖发生的观点。不幸的是,研究者们注意到,他们并没有比较患者和粪便捐献者的微生物基因组序列。

凯利医生也说道,其他因素也可能促成她的增重:“她有段时间生着病;可能增重与摄入增加有关,她在病情好转后就保持着摄入……还可能是遗传因素……她的女儿在患者变胖之前体重就已经偏重。另一个可能的因素是,患者记得在不久之后就一直使用口服避孕药。”

“(我们)需要做更多的研究,以及很可能需要一个全国性的登记系统,来对接受粪便移植一段时间后的病人进行随访。”凯利医生说,“如今,粪菌移植在其它方面使人们为之激动雀跃;但我们必须记住,这是一项实验性的、未被认证的疗法。”

“同时,作者们推荐选择非超重人群作为粪菌移植的供体。”

来自波士顿麻省总医院与哈佛医学院的阿娜·A·威尔博士(Dr.Ana A.Weil)和伊丽莎白·L·霍曼博士(Dr.Elizabeth L.Hohmann)写过一篇与这份报告有关的评论。在一封联合撰写的电子邮件里,她们向路透社健康栏目写道:“由于不少出于实际考虑的原因,选取家庭成员或是亲密伴侣作为捐献者的移植中,团队会建议并使用略欠严谨的实验室检查、表型鉴定。”

“我们现在并不知道粪菌移植在短期与长期上带来的所有利弊,”她们补充道,“因此,我们应当在选择捐献者时小心谨慎,并且更重要的是,在选择被认为需要移植的患者时小心谨慎。然而,(我们)要强调,对于一些患者来说,粪菌移植可能是会改变生活,甚至救人一命的,比如患有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的人。”

“目前看来,粪菌移植的有关数据是压倒性的乐观的,”来自密歇根州底特律市的维恩州立大学的娜塔莎·巴格达萨莉安(Natasha Bagdasarian)博士通过电子邮件告诉了路透社健康栏目。她最近复审了成人艰难梭菌感染(C.difficle infection,CDI)的诊断与治疗。“这种疗法已经在严重型与顽固型CDI的治疗中取得了成功,只有极少不良后果的报告。”

“我并不认为这份描述粪菌移植后增重的病例报告应使临床医生在使用这种疗法时感到犹豫。那些患有顽固型艰难梭菌感染的病人们正遭受着脱水、体重减轻、频繁入院、电解质失衡、肾脏损害、败血症乃至死亡的折磨。”她说。

“作者们似乎是想暗示在这个病例中的女儿因为超重,所以是一位‘非理想的’捐献者,”巴格达萨莉安博士说,“然而,我想指出的是,她在粪菌移植时的BMI是26.4,只是稍高于理想范围,而且事实上与患者在接受粪便移植时的BMI值相近。考虑到粪菌移植前期捐献者的寻找与筛查所需的组织工作,找到一位拥有理想的BMI值的捐献者并不总是容易的。”

来自荷兰海牙赫兰医疗中心(Medisch Centrum Haaglanden)的乔斯波特·凯勒(Josbert Keller)博士已经对艰难梭菌感染和粪菌移植都有所研究和报告。他经电子邮件告诉路透社健康栏目:“这是一篇病例报告,并不能够证明增重与粪菌移植之间有任何直接关联。然而,所有以粪菌移植方式治疗患者的医师们都应当知道,未预料到的副作用可能会发生。”

“微生物群在健康与疾病中所扮演的确切角色大部分是不为人所知的,”凯勒博士说,“粪菌移植是一项新的、未标准化的治疗方法,可能没有预想中那么安全;很少有关于其长期结果的报告被发表。”

凯勒医生总结说:“我相信捐献者们都应该是完全健康的。在我看来,肥胖是一个合理的排除标准,因为这些肥胖病人体内的微生物群与健康人或瘦子不同。”

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的奥什纳诊所胃肠科负责人,阿尔纳·雷(Arnab Ray)博士在电子邮件中对路透社健康栏目说:“我已经用粪菌移植治疗了约60位患者,几星期前,我遇到了与这个相似的病例。我的病人对于艰难梭菌感染的根治极为感激,但自从接受治疗后,虽然节食并锻炼,她无意中增重了10磅。当时,她没有可以为她捐献粪便的人(她唯一的朋友是一只辅助犬),所以我们只好找到了一位最近将粪便捐给家人的匿名捐献者。”

“这个病例暴露出了寻找粪菌移植理想捐献者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并不知道如何定义‘理想捐献者’,而且在这个3名成年人中就有1人肥胖的国家里,找到理想捐献者很困难,”雷博士说,“我同国内第一家冷冻粪便银行(OpenBiome)合作,以为我的病人们提供来自健康人的粪便。我们需要支持并规范诸如此类的事业。”

“在我行医过程中,我觉得至少80%的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患者是女性,”他补充道,“她们的菌群中似乎有种东西使她们更易得这种病。我们需要找到原因。”

雷博士与Rebiotix公司合作,这家公司正致力于开发一种标准化的粪便移植产品。这项研究的作者们并未做任何透露。

编译自:Fecal transplants may up risk of obesity onset,ScientificAmerican,February 13,2015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