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记录200斤死者解剖全过程,解剖者直呼过度肥胖的内脏太吓人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了一部BBC的纪录片(Obesity: the post mortem),这部纪录片是16年9月发布的,一发布就引起了很多人的观看,并且有很多肥胖者都表示被吓到,开始重视减肥这件事。相信还是有很多人没有看过,就整理了一下给大家看,过度肥胖的内脏究竟都变成什么样了?
纪录片主要是由两个比较有名的解剖病理学家,对一个200斤女尸进行尸体解剖。一直以来我们对于肥胖都是外在的去了解,加上现在肥胖人群越来越多,导致我们对于一个200斤的人的概念其实是很模糊的。这次BBC就是很直观的把内部展示出来,警示所有过度肥胖的人群,一定要减肥,为了自己的健康,行动起来。
这个尸体捐赠者导致肥胖的原因并没有透漏,我们能知道的就是60岁,1米67,体重107,不喝酒,死于心脏病。由此可能死者的肚子非常大,这可能也是导致多变病变的原因。
对比黄油是不是很像
通过解剖可以看到,这层脂肪有多厚,解剖者说看着就像一层厚厚的黄油,很油腻。因为肥胖导致腹部脂肪非常的厚,也会给身体带来很多危害。
包括骨头也是,瘦子的骨头和器官都很明显,而胖子的器官和骨头都在脂肪里面,很难找到,该死者就是,以及发现已有脂肪肝。一般脂肪肝是因为嗜酒过多,该死者生前并不饮酒,所以完全是因为过度肥胖引起的肝硬化,解剖者表示,原本以为死者死于心脏衰竭,解剖之后才发现,以及有很严重的脂肪肝,就算不是因为心脏衰竭死亡,也可能会因为肝死亡。
死者的肺部比普通人的肺部要软的多,且有很多水,解剖者说这是肺水肿,很可能会导致呼吸困难和咳嗽。除了肺部,心脏也是要软很多,正常人的则是紧实饱满的。过度肥胖可能会引起心力衰竭,随便走动两步都会大喘气,心脏也会越来越弱,导致后来心脏突然无法工作。
我们不难得出死者捐赠尸体的用意是什么?一般尸检需要保密,这次作为特例公开,更多的是希望能通过这个纪录片认识到肥胖的危害,肥胖会导致寿命缩短,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希望大家都可以引以为鉴!
200斤就达到了这种程度,世界上还有很多300、400斤的肥胖者,甚至还有重达一千多斤的,为了健康他们都纷纷减重,他们都可以做到,为什么你不行呢?减肥一定要从控制饮食和运动下手,也可以借助一些外部的力量(手术)。但我们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毕竟一口不能吃成一个大胖子,但很可能这一口,慢慢的你就成为了一个肥胖者,过度肥胖真的会危及生命,这个纪录片正是为肥胖症敲起了警钟!
重口慎入,BBC用这种方式告诉你肥胖到底有多可怕
2016年,为了能让更多的公众意识到肥胖症带来的问题,BBC拍摄了全球第一部解剖肥胖症尸体的纪录片——
《解剖肥胖》一个肥胖症患者将尸体捐赠给医学研究机构,本片记录了在她身上进行的尸检过程,从内部来揭秘肥胖对人体的危害。
捐献者是一名六十岁出头的女性,身高一米六五,体重却达200多斤。
就像其他四分之一的英国人一样,她被临床诊断为肥胖症。
进行这次解剖的是一位红发女医生和一位医学博士。
两人都是做过上千次尸检,经验丰富的专家。
红发负责切开尸体取出内脏,博士负责对死者各个器官进行观察取样。
尸检之前只能知道死者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而这次可以内部得知肥胖对身体器官的损害程度。
过程中专家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变形的躯体,厚厚的脂肪层,肥大的内脏……
由于肥胖症,造成的心脏负担,肺水肿,脂肪肝,肾脏病变 ……各种严重的疾病。
虽然死者不是直接死于肥胖症,但无疑肥胖是造成她死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解剖的过程非常震撼,看完你一定会用生命来减肥的。
为了帮助人们认清这个花费了国家几十亿资金、毁掉了众多生命的肥胖症,BBC努力得到拍摄许可,用一种探索的方式,为我们揭秘肥胖的真相。
除了解剖的过程,还夹杂着大量的真人访谈和数据分析。
数据和案例结合,显得真实客观。
就像一位患者说的,这不是生命应该有的样子。
尽管造成肥胖的原因很多,比如药物副作用等,但作为我们可控的因素,还是应该尽量避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更多震撼的画面细节,尽在原片!
BBC找了10个瘦子,强迫他们暴饮暴食28天,结果令人瞠目结舌……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个朋友?
TA每天吃着汉堡薯条,喝着奶茶可乐,却怎么都吃不胖,还总是喊你一起吃东西!
这种能吃的瘦子,让我们这些喝凉水都长胖的人们无比的羡慕,同时也很困惑,为什么他们不长肉呢?
BBC和大家有一样的困惑,所以,他们拍了这样一部纪录片,他们找来10个“怎么都吃不胖”的瘦子志愿者,要求他们:
每日摄入至少5000大卡(正常人的两三倍);
每天步数不超过5000(有计步器控制);
为期四周,谁都不能中途离开。
以此,来观察他们的身体变化。
吃是一种负担?
测试开始,桌上放着汉堡、薯条、奶昔、蛋糕、芝士、还有各种巧克力糖果,志愿者们看到这些食物,第一反应并不是觉得美味,而是觉得……恐怖。
第一天,这位小哥吃了这些食物:
2个巧克力面包、很多Crubchy Nut、牛奶、肉饼、一整个涂满美乃滋的披萨、思慕雪、一桶冰激凌、还有汉堡和蔬菜,
不过小哥并没有开心,他表示吃这么多很难受,最后自己都吐了。
其他志愿者的状态也差不多是这样,随后的几天,志愿者们每天都吃着肉饼、巧克力蛋糕、各种奶酪制品,从谈话中可以看出来,他们只是为了吃而吃,并没有任何快乐和幸福感。
甚至为了发福,他们有人还把一桶雪糕就着糖浆一起喝下。
志愿者表示,这样吃简直太痛苦了,嘴里甜腻腻的很恶心,而且还不可以运动,简直不能接受。
一周后计算体重,这位名叫Thomas的小哥,一周增长了2.8KG,相当于身体体重的4.1%。虽然变化不大,但这可是所有志愿者里增重最多的一位。
同组的另外两位志愿者,在一周的暴饮暴食之后只增加了原身体体重的1.6%。
在之后几周,志愿者们为了更快的增重,开始有目的地选择食物,各种巧克力制品和各种甜品,是快速增重的不二法门,但是从他们的表情就可以看出来,他们根本不喜欢这样吃。
有人生来就易瘦
测试的同时,科学家还专门针对儿童做了一项调查实验。他们给幼儿园已经吃饱的孩子身旁放上一些小饼干,看看孩子们会有什么反应。
有些小孩会放下手中的画笔,开始吃饼干。
而有些孩子会把小饼干推开,然后继续干着自己想做的事情。
科学家认为,这种行为模式其实在幼儿时期就早已建立:有些人一旦吃饱了就会对食物毫无兴趣,而有些人则恰恰相反。
所以你的胃口大小与对美食欲望,在你小时候便被建立了起来。更确切地说,就是天生如此。
这个实验很好的在志愿者身上得到了验证。例如这位小哥坦言,自己吃饱了之后,就没有再想吃东西的欲望了。
这位小哥也是如此。
还有这位体重增长最少的小姐姐,她坦言,即使食物再精美再丰盛,一旦她吃饱了,就绝对吃不进去第二口,就算给自己强加吃这些东西的概念,依旧无法咽肚。
不难看出,这些吃不胖的人他们并没有太多的需求,更不会吃超过身体所需的食物。
例如这两位小哥,每天疯狂的进食让他们难以忍受,每多吃一口都痛苦无比……
顽固脂肪
从第三周的检测结果来看,有人比原来的体重增加了6%,而有人仅仅增加了3.5%,虽然他们都吃的很多,但是却有着接近两倍的差距。
专家认为,这是因为有些人天生便与众不同。
他们吃得多,反而代谢率会大大提高,吃的都会被身体快速代谢,从而便不会有脂肪囤积。
测试的10位志愿者们,他们小时候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瘦”。
这也就是他们长大吃不胖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从小就没有囤积“顽固脂肪”,而根据调查,小时候超重的人,长大后也同样超重的概率非常高。
四周的时间过去,虽然大家都长胖了,但是所有的志愿者的体重都没有达到超重15%的标准。
测试结果揭晓,第一名这位小伙子名叫Thomas Hanpton,他一周增重大约6.5KG,是原身体的9.5%。
另一位名叫Martin Wong,他增重是原身体的8%,一个月的暴饮暴食,他只长了4.5KG。
从图片上看,他几乎没什么变化,肚子也没大,脂肪都不知道到底去哪了。
经过检测,Martin的脂肪只增长了2.4%,其它增长的部分都是……肌肉。
别人吃饭长肥肉,小哥吃饭竟然长的是肌肉,看到这里,我不禁哭出了声。
最终结局?
最后一个问题,这些长胖的志愿者在测试之后,是会继续胖下去还是会变瘦呢?
在实验结束一个月之后,志愿者们都瘦回了原来的体重,而且他们并没有进行任何减肥,或者减少自己的卡路里摄入。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你的身体已经习惯你长期的体型。
很早之前,科学家做过一组极端实验,他们对一组肥胖的志愿者进行严格监控,在短时间内成功帮助他们减掉10%的体重。
但在那之后,所有实验对象都很快恢复肥胖,通过监测分析,即使他们的每日摄入量足了,但是他们依旧有很强的饥饿感。
科学家解释说,因为这些人长期处于肥胖状态,所以大脑和身体会认为原来的体重才是最正确的。
这样的话,即使你在短时间减去了不少体重,但是你的大脑还是会努力把你带回原来的体重。
所以看到这里你明白了吗?
减肥不能一蹴而就,想一夜暴瘦,你的大脑是不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