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 肥胖率(世界肥胖率排名一览表)

文章目录:

全球肥胖人口超十亿!计算公式来了,算一算你是哪个档?

世界卫生组织3月1日援引一项研究结果说,2022年全球肥胖人口已超过十亿,约占全球总人口的八分之一。其中,约1.59亿肥胖人口为5岁至19岁儿童或青少年,8.79亿为成年人。

研究论文2月29日由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刊载。论文写道,1990年到2022年间,全球5岁至19岁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率增加了三倍多;成年人肥胖率达43%,增加一倍多。从性别上看,成年女性肥胖率增加了一倍多,成年男性则增加了近两倍。

世卫组织营养和食品安全司司长弗朗切斯科·布兰卡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过去,我们总是认为肥胖是富人的问题。如今肥胖是个世界性问题。”

这项国际研究由来自多个国家、逾1500名研究人员参与,从3000多项研究中收集了来自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计超过2.2亿人的数据,被认为是颇具权威的独立调查。研究人员以身体质量指数(BMI)为衡量标准,即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BMI在18.5至25之间代表体重正常,25至30为超重,不低于30则为肥胖。

结果显示,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包括许多先前长期存在营养不良问题的中低收入国家,肥胖已变得比体重不足更常见,越来越多国家因此面临营养不良的“双重负担”。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说法,体重不足、超重和肥胖都属于营养不良。

截至2022年,全球约5.32亿人体重不足,其中包括1.83亿成年女性、1.64亿成年男性、7700万女孩和1.08亿男孩。与1990年相比,女孩、男孩和成年人中体重不足者占比分别下降了五分之一、三分之一和一半。

论文指出,一些中低收入国家和地区面临的营养不良“双重负担”增加得最为严重,包括加勒比海和中东部分地区。这些地方的肥胖人口比例甚至高于许多高收入国家。

研究报告主要作者、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教授马吉德·伊扎蒂说,儿童肥胖率的上升“非常令人担忧”,而与此同时,仍有数以亿计的儿童食不果腹。“要解决这两种形式的营养不良问题,我们必须大力提高健康营养食品的可获得性和可负担性。”

专家指出,肥胖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提升糖尿病、心脏病、部分癌症等的发病风险,而幼年肥胖影响更大。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为遏制肥胖人口增长,需要采取多项措施,如对高糖食品征税、推广健康的学校餐饮等。“重要的是,这需要私营部门的合作,它们必须对其产品的健康影响负责。”

转自:新华社

来源: 天津日报

全球1/3人口体重超标 近20年成人肥胖率增50%

【全球1/3人口体重超标 近20年成人肥胖率增50%】今天,第31个世界人口日,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人,所需的时间分别缩短为100年,30年,15年,12年,10年!世界人口的列车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前飞奔。尊重生命、热爱生活。戳下图,了解世界人口现状。(数据来源:世卫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全球每年280万人“胖死”,中国肥胖人口世界第一

据界面新闻报道 中国肥胖人口已达9000万,占比超美国达到世界第一,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世卫组织发出警告:超重和肥胖是全球引起死亡的第五大风验,全球每年“胖死”的人至少280万。肥胖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科学减重刻不容缓。

​​2017年《柳叶刀》发表的关于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的报告显示:中国肥胖人口已达9000万,占比超美国达到世界第一,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世卫组织发出警告:超重和肥胖是全球引起死亡的第五大风验,全球每年“胖死”的人至少280万。

超重的人

关于胖瘦,有种说法非常流行:"瘦”字是病字头,“胖”字没有病字头,所以瘦是病,而胖不是病。专家指出,这种说法是错的,友谊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洪旭对记者说,广义地说,“胖”不仅是“流行病”,也是“传染病”。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死亡率和慢性病病发率持续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大大提高了成年人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风险。与肥胖相关联的疾病数不胜数,胖死绝非空穴来风,目前因肥胖所引起的疾病有五大类,其中三种都有致死的风险,包括了糖尿病、高血压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我国传统观念认为肥胖是“富态”而非疾病,但其实这是一种误区,肥胖本身就是一种病症,张忠涛教授还表示:“肥胖在临床上诊断是以体重指数(BMI)为标准,即体重(千克)除身高(米)的平方。就亚洲地区人群的体质及其与肥胖相关疾病的特点而言,正常人的BMI指数是在18.5~24.9之间,25~27.4之间为超重,27.5以上即为肥胖,目前中国肥胖人口已达9000万,根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发布的《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显示,北京肥胖率为25.9%,居全国首位。”

传统的减重方式五花八门,大致可分为控制饮食、运动、减肥药和减肥产品,但这些传统手段的复胖率高达90%以上,不但容易越减越重,而且对于超重人群来说,盲目运动反而容易加重关节负担,带来其他健康问题。

事实上,轻中度的肥胖人群,饮食和运动结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管住嘴、迈开腿是最佳的减重措施;但对于BMI大于27.5的肥胖病人而言,医疗手段才能带来减重希望,患者应及时到三甲医院就诊,洪旭呼吁:“目前许多肥胖病患未能得到医学治疗,希望能够大力推广和普及,让中重度肥胖患者能走进医院。”此外,他还指出,科学治疗肥胖应该因人而异,因此需要医院推进多学科合作,个性化解决肥胖患者的其他健康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