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否与脾胃虚弱有关?中医如何调理?
【来源:科普中国】
中医理论认为肥胖与脾胃虚弱存在一定的联系。脾胃虚弱可能导致体内运化失司,使得食物不易被消化吸收,进而转化为脂肪堆积,形成肥胖,也可能由其他因素如过量进食油腻食物、缺乏运动等引起。
中医调理肥胖的方法多样,旨在通过调整身体内部环境,促进新陈代谢,达到减肥的效果。首先,调整饮食结构是关键,推荐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减少油腻、辛辣和甜食的摄入,增加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其次,适量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助于促进气血循环,调节脏腑功能,提高新陈代谢。
中药调理方面,中医会根据个体情况选用具有清热、化湿、祛痰作用的中药方剂,以调理体内湿气和痰湿。常用的中药材如山楂、薏米、荷叶、茯苓等,有助于促进消化、利尿排湿、降低血脂。对于脾虚证患者,可使用补虚泻实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痰湿内盛证患者,可使用化痰祛湿的药物。
此外,针灸、拔罐等辅助疗法也有助于调理肥胖。针灸能调节体内的脏腑功能平衡,促进新陈代谢;拔罐则通过刺激经络穴位,促进淋巴循环和代谢废物的排出。
综上所述,中医调理肥胖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适量运动、中药调理以及辅助疗法等多种手段,达到减肥的效果。在调理过程中,应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并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进行。
审核:赵汉青 河北大学中医学院 副教授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脾虚易“胖”?中医教你祛湿健脾!
你有没有觉得自己嗜卧多睡,头脑不灵光,经常感觉头晕眼花,没有饥饿感,食欲减退,食后腹胀,大便不成形、溏稀,这些症状你都有吗?如果有,那么可能你脾虚了!
说到脾虚,首先我们应该先说说脾。今天我们就从中医的领域来了解一下脾。脾位于中焦,主要的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输至全身的作用。《素问•厥论》中提到“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并且脾对水液起着吸收、转输和布散的作用。脾胃好能够有效的防止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的产生。也就说如果我们调理好自己的脾胃,很大程度上我们就可以改变自己的痰湿体质,成为易瘦人群。
那么接下来我们说一下,为什么身体健康的我们,会出现脾虚的症状呢?其实大家的先天因素都差不多,主要是后天长期没有保养好所致,我们反思一下自己反生活习惯是否有不合理之处,比如三餐是否规律,是否大吃大喝,会不会整日忧思过多,每日无辣不欢,喜爱生冷甜品?其实这些都有可能造成我们脾虚!
从开始到现在,脾虚始终是一个空旷的概念,可能你觉得离你很远,那么看看这些症状你有没有,自己来诊断一下是否脾虚?
1.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腹痛绵绵,喜温喜按,没有饥饿感,食欲不振,食后脘腹胀满,大便溏稀,不成形,黏腻不爽,便后冲不净。
2.整日肢体倦怠,头晕眼花,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嗜睡,头脑不清晰。
3.气色不佳,面色晦暗微黄,头发没有光泽,劳累后下肢肿胀。
4.女性出现白带量多,月经过多或淋沥不尽、崩漏。
5.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腻,入睡后口角流涎,虚胖。
当然也不是说有这些症状你就一定是脾虚,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辩证论治。如果你觉得你真的脾虚了,由衷的建议去医院看大夫,根据自身的情况,才事半功倍。
健脾是一个周期比较长的工作,首先我们要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配合饮食疗法,按摩,才能使身体达到一个比较好的状态。
1.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加强锻炼,增加消耗,使身体整个运转起来。生活中尽量少吃辛辣油腻刺激食物,最最重要是忌食生冷!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2.我们可以每天餐后或睡前,进行摩腹,也就是把手掌搓热,顺时针揉肚子,促进消化吸收。
3.配合食疗,首先推荐传统祛湿健脾老配方—薏苡赤小豆粥。如果有条件可以把薏苡仁炒后再煮粥。其次推荐健脾益气配方——山药薏米粥(薏米:山药:糯米=1:3:7)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
4.每日在家可以进行按摩,比如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太白、地机等穴位。用指腹按摩,最好感受到酸麻胀痛。坚持按摩,一定有效果。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缘一横指处。(虎口围住膝盖,四指并拢,食指放于胫骨前缘,中指指尖所指位置就是此穴。)
阴陵泉: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足三里相对。
三阴交: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孕妇禁针。
地机:小腿内侧,内踝尖与阴陵泉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太白:足内侧缘,足大趾本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拥有一个脾健康的状态,告别脾虚。“脾主肌肉四肢,荣唇”,所以我们就定个小目标以肌肉温暖四肢有力,口唇红润有光泽,整个人生机蓬勃,对于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拥有passion为我们的步入脾健康的第一阶段。
一个方子,祛寒湿,温脾胃,治虚胖
大家好 我是沈医生,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中医有句话叫做“脾胃亏虚,百病由生”。可能人听到“百病”二字,觉得这也太夸张了,根本不可信。
其实,我们平时常见的脾虚有痰,脾有湿气,眼袋大,还有就是肥胖,贫血等等等等,这些都和脾胃虚弱有着直接的关系。可能有人会问了脾胃不好,不是吃不下饭吗?眼袋大、湿气重,痰多怎么和脾胃有关系呢?下面沈医生就把脾胃虚弱所引起的症状,以及怎么调理给大家详细讲一下,脾虚一旦虚弱就会出现以下四大类症状
第一个,脾胃虚弱导致脾阳虚,运化不及,水液就会变成痰饮蓄积在体内,所以脾阳虚弱的人往往伴有虚胖、湿气重、眼袋大、痰多、水肿,大便不成形 怕冷等症状。第二个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因为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是生成气血的基础材料。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就会气血不足,脾胃弱的人大多数都面黄肌瘦、贫血、头晕无力,失眠多梦。
第三个 脾主升浊,胃主降浊,脾把有用的清气上升至头面,胃把浊气垃圾下送至大小肠排出,脾胃虚弱,中焦升降失常,胃气不降,就会出现脘腹胀满,烧心,恶心呕吐,没胃口,喜暖困倦,头身沉重。脾气不升就会导致中气下陷,中气下陷的人会有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脏器下垂的症状
第四个 脾主统血,脾有统摄血液的作用,就是统摄血液在血脉中流动,防止血液逸出脉外。
脾胃虚弱的人脾气肯定也虚,脾气一虚,身体各处就容易出血,常见的有牙龈出血、鼻子出血、皮肤上有出血点、尿血、便血、月经量大等问题
所以,脾胃虚弱就会产生多种疾病,如果有以上症状怎么办?不用担心,今天沈医生介绍给大家一个古方,专门健脾护胃,久服能延年益寿。 这个方子来源于编写的医书《太平惠民合剂局方》,这个方子名为“仙术汤”,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此方“,除寒湿,温脾胃。方子 组成有:苍术、大枣、干姜、炒杏仁、炙甘草,此方为什么能除寒湿、温脾胃呢?我们来看具体的药物组成。
苍术,不仅气味雄厚,香味儿强烈,能健胃安脾,诸湿肿非此不能除,是有名的运脾及燥湿药。入里能燥脾湿,统治上中下三焦湿邪。走外可除留滞经络肢体之风湿。
大枣补脾和胃,养血安神,同时还润心肺,益气生津止咳嗽,是既补脾胃又养肺的一味佳药。干姜辛热,脾胃肾心肺经任它行。温中散寒,燥湿消痰。
大枣与姜配,大枣补血补脾又益胃,姜暖胃驱寒又温肺,是许多名方的青睐之搭配,比如著名的小柴胡汤、小建中汤里,就有它俩的身影。
杏仁属祛痰止咳平喘药。辛能散邪,苦能下气,润能通秘,温能宣滞行痰。具有发散风寒,下气除喘之力。可清肺润肺。炙甘草有健脾益气和中,润肺止咳平喘之效。全方起到祛寒湿,温脾胃,增强食欲,健脾和胃的功效。大家学会了吗,最后告诉大家,药物虽好,但是还要医生辨证后指导使用。不建议盲目用药。我是沈医生,感谢关注和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