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胖病”你听过吗?肥胖+糖尿病,危害加倍
糖尿病听多了,但糖胖病是个什么 ?没错,糖尿病大家相对熟悉,而“糖胖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却比较陌生。
“糖胖病”实际上就是肥胖2型糖尿病,也就是在患有2型糖尿病的同时伴随体重增加,是糖尿病与肥胖并存的表现。
简单的理解公式:“糖胖病”=2型糖尿病 肥胖=患有2型糖尿病的同时伴随体重增加。这个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由由外国人Sims和他的同事提出的,它的英文名称为“diabesity”,是由糖尿病(diabetes)和肥胖(obesity)两个单词所组成。
“糖胖病”主要是用以强调肥胖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联系,代表了肥胖2型糖尿病这一特殊人群。
“糖胖病”可怕么?随着现代生活饮食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糖胖病”成为了一种现代流行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19年全球十大死因中糖尿病排名第9,糖尿病已进入前10名死因,自2000年以来显着增加了70%。糖尿病也是导致前10名男性死亡人数增幅最大的原因,自2000年以来增加了80%。
临床上肥胖患者易合并代谢异常性疾病,比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高尿酸血症等,而这些代谢异常问题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心肌梗死、脑卒中、肾病等,而其中很多疾病也恰恰是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的合并症或并发症。
当肥胖 糖尿病,糖尿病病情易加重,使血糖更难控制;当肥胖 糖尿病,患者往往血压不正常且难以控制;当肥胖 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升高。
所以肥胖 糖尿病的危害,不是1 1=2,而是1 1>2!您说可怕不可怕呢?
如何判断是否得了“糖胖病”?第一步:判断是否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第二步:计算体重指数BMI及测量腰围。
腹型肥胖:男性腰围 ≥ 90 厘米或女性腰围 ≥ 85 厘米。(腹型肥胖不容忽视;特别注意“将军肚”的人士。)
符合以上两步者,就可以断定为:糖胖病。
中医怎么看“糖胖病”?按照中医相关文献报道及临床经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01脾胃湿热型:表现为食欲强,形体壮实,面红,口臭口渴,便秘尿黄,有痤疮。
02脾虚痰湿型:表现为胃口时好时坏,舌苔白厚,大便稀溏,乏力,懒言少动。
03脾肾阳虚型:表现为腹臀部胖,浮肿,畏寒肢冷,小便多,腹泻腰酸,耳鸣。
04肝郁气滞型:表现为情绪易怒,面暗身痛,睡眠差,月经不调。
以上四种类型,唐咸玉主任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更多的是脾虚痰湿兼有肝郁气滞的类型。
#家庭医生超能团##糖尿病#
向青年人科普Ⅱ型糖尿病 关键词“肥胖”更能引起重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近日,“中国糖尿病科普核心信息”专题研讨会在线上举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肖新华在会上强调:“Ⅱ型糖尿病‘三级预防’中,第一级是针对糖尿病的潜在人群,防患于未然,这是最重要的。”
《中国Ⅱ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指出,Ⅱ型糖尿病防治中的一级预防目标是控制Ⅱ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预防Ⅱ型糖尿病的发生;二级预防的目标是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在已诊断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中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三级预防的目标是延缓已发生的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高,但知晓率低。《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糖尿病列为需要重点防控的四大慢病之一。防控糖尿病,仅局限于治疗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从源头抓起,加强预防。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表示:“‘健康中国行动’中提出了一些关于糖尿病防治的核心信息,如饮食控制、科学运动等,在健康科普宣传中,可以针对不同年龄层的个人、针对不同机构推出个性化的宣传内容,如对青年而言,直接提关键词‘肥胖’可能比‘糖尿病’更能引起他们的重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洪天配补充说:“Ⅱ型糖尿病前期的症状一般不太明显,了解相关症状有助于尽早发现和治疗。一般而言,Ⅱ型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还有许多患者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仅表现出体力的减退、精神萎靡、乏力、易疲劳、易感冒、工作能力下降等,因此,通过科普唤起高危人群对于Ⅱ型糖尿病的重视非常重要。”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中国家庭报社主办、诺和诺德公益支持,国家部委相关部门领导、糖尿病领域多名专家及企业代表参与研讨。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为什么2型糖尿病人多数都肥胖?减肥能控好血糖吗?本文为你讲清
肥胖人群是2型糖尿病的高发人群,而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也都存在肥胖的问题,那么通过减肥,能够改善糖尿病问题呢?当然是可以的!控制体重是糖尿病控制的重要生活方面,对于一些轻度的糖尿病患者或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等糖尿病前期情况,通过合理的减肥,控制好体重,甚至能够达到控制血糖达标的作用。
为什么肥胖的人更容易出现糖尿病问题,这与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密切相关。有肥胖问题的朋友,不光是外表看起来胖,也往往伴随着内脏脂肪偏多的问题,在2008年的时候,就有专家提出,糖尿病的发生,实际上与肝脏、胰腺的脂肪过多堆积有关,这些脂质的堆积会引起肝脏的胰岛素抵抗,导致肝脏合成葡萄糖的功能失调,为了调节肝脏的葡萄糖合成,肝脏的胰岛素浓度会进一步升高,而胰岛素又有促进肝脏脂肪合成的作用,会进一步促进肝脏合成更多的脂肪,胰岛素的分泌功能受到脂质堆积的影响而下降,导致血糖的升高,高血糖又会导致胰岛素代偿性的分泌增多和分泌时间的延长,以胰岛素的浓度升高,又会刺激肝脏脂肪进一步堆积,从而在胰岛内形成恶性循环,过量的胰腺脂肪会导致胰岛β细胞去分化及功能丧失,最终发展为糖尿病,这就是糖尿病的“双循环假说”。这种机理的提出,其基础其实就是“能量的过剩”,这也是肥胖者更容易出现2型糖尿病的可能原因之一。
基于上述理论,目前对于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首要靶点,就是应该“纠正能量过剩”的问题。因此,对于肥胖问题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通过合理的控制体重,纠正身体的能量过剩,对于血糖的加强控制,就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了。从根本上来说,纠正能量过剩,就是减少身体的摄入,增加能量的消耗,这两方面,也恰恰是肥胖者减肥过程所需要做到的,也正因为如此,饮食控制和加强运动,才被作为与糖尿病合理用药同样重要的糖尿病治疗的重要因素之一。
建议有肥胖问题的朋友,应该定期的监测自身的血糖水平,不要等到确诊糖尿病的时候才想到去减肥和控制血糖,应该在血糖出现上升趋势,甚至在出现糖耐量异常或空腹血糖受损之前,就应该注意体重的控制,健康的体重和腰围,不光是美观,对于身体的健康各个方面,特别是血糖控制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糖尿病前期的情况,或新发糖尿病,胰岛功能还很好的情况,通过合理的饮食和加强运动锻炼,把每天的能量摄入和消耗控制好的同时,在长期的饮食和运动调理血糖的过程中,往往也能减脂减重,把肥胖的问题控制住了,很多时候,血糖也就控制住了。
但需要提醒的一点是,对于已经确诊有糖尿病问题的朋友,减肥千万不要太过着急或激进,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节能力变弱,不单单是血糖升高方面的问题,过度的节食和过度的运动,还容易引发低血糖的风险,因此,不论是饮食的控制,还是运动锻炼,都要注意适度合理,过于激进,反而不利于身体健康和血糖的控制。
对于糖尿病病程较久,胰岛功能减退较严重的情况,单单光靠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控制好体重就远远不够了,这种情况下,要在生活调理,控制体重的基础上,合理的通过药物来控制好血糖水平,有些药物对糖尿病人的体重有负面影响,比如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胰岛素等药物,都是会导致体重增加的药物,而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等)、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等)则有减重的作用,糖尿病患者可以结合自身情况,考量选用。#清风计划# #2019算数健康大会# #慢性疾病的冬季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