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堂」都是肥胖惹的祸
专家
刘爱玲: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研究员
杨炯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健中心 副主任医师
关键词 全民营养周 肥胖 营养不良
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又恰逢全民营养周,本期节目起,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北京广播电视台《养生堂》联合策划推出连续三天的全民营养周系列节目。
今天的节目一开始,导演组就给肥胖人群贴上了营养不良的标签,这与很多人认为的肥胖是由于营养太多、营养过剩导致的观念大相径庭。对此,专家给出了肯定答案:肥胖确实就是营养不良所致,而且儿童的肥胖比成人的肥胖更可怕。到底原因何在?今晚关注17:25,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刘爱玲、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健中心杨炯贤为您带来《都是肥胖惹的祸》。
专家介绍道,成人的脂肪细胞数量相对固定,所以成人长胖就是由于这些脂肪细胞体积变大,减肥便只要把脂肪细胞体积减小。但是儿童不一样,儿童的脂肪细胞会成倍增加,体积也会相应增大,这一特点也导致儿童肥胖的风险比成人更大。
儿童期肥胖的儿童,长大后肥胖的几率是一般儿童的5倍;肥胖儿童发生高甘油三酯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4.4倍,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3.9倍;肥胖儿童成年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7倍,冠心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30倍,脑卒中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 06倍!这些可怕的数据告诉我们,儿童减肥不能等,刻不容缓!那么,我国儿童肥胖的人数有多少?导致肥胖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专家特别指出,控制体重,最常见的有七大误区,对此专家做出了澄清,比如主食不是肥胖的罪魁祸首,但选择主食有技巧;水果不能代替蔬菜;鲜榨果汁不能代替水果;多喝高汤不可取;零食对于孩子来说不可或缺,但需注意控制零食,只能占全天总能量的10%,且种类选择、食用时间等是有要求的;睡眠不好、睡太多、开灯睡觉,都与肥胖有关;吃饭时看电视、教育孩子也会导致肥胖等等。
对于减肥的常见误区和正确的解决方法,专家又有哪些的权威推荐呢?更多详情,请关注17:25播出的《都是肥胖惹的祸》。
专家出诊时间
杨炯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健中心 每周三全天普通专家门诊;周二全天,周四上午特需门诊
备注:突发原因导致门诊时间、出诊地点、门诊类型(普通、专家或特需门诊)、挂号费用的改变,请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
注意!有这种特征的肥胖节食无效,反会伤身!院士给你支一招,坚持下来或有奇效
随着夏天的到来,臃肿的身材成了千万肥胖者心中的痛。虽然胖并不代表“不美”,但肥胖带来的健康问题,还是值得我们把“减肥”提上日程的。
你到底胖不胖?
生活中,每个人对胖瘦的认知标准不同,我们经常能看到,许多明明已经很瘦的人还在试图“减肥”,而很多体重超标的朋友却浑然不觉已成“胖友”。
所以说,胖不胖这事,真不能靠自己的主观意愿来判断。
其实,肥胖的衡量标准,最直接的便是BMI指数,即身高体重指数,简称体质指数。
计算公式为: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体型可以对照下面的体质指数表。
如果BMI<18.5,属于偏瘦体质就不能再减肥了,应当增强营养并适当运动达到形体健美;而如果BMI≥24,体重超重,就应该减肥了。
看一个人是不是肥胖,还应该看腰围。
腰围是评价腹部肥胖和与肥胖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预测因子,腰围、内脏指数结合BMI相对于单独利用BMI能更好的预测健康风险。
腰围男≥85cm,女≥80cm为向心性肥胖。
如果上述BMI和腰围的两个指标有一个超标了,就一定要动起来了。
减肥,为什么会失败?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没有毅力”固然是其中占比最重的一个。
但是,为什么有的人通过节食、运动之后成功减肥了,而有的人却三餐喝水都长胖?
这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你弄明白自己的肥胖,到底属于“实胖”还是“虚胖”了吗?
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曾提出减肥要分“实胖”、“虚胖”。
其判断方法也很简单,总的原则就是:
大吃大喝导致肥胖,通过运动或节食比较容易瘦下去,这是实胖;
而少吃少喝还是胖,无论怎么运动或者节食,都没有明显效果,一般这就是虚胖。
实胖
回忆一下,你是不是在学生时代还很瘦,但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因为经常应酬,大鱼大肉、啤酒饮料不断?
如果是应酬不断而迅速变胖的,那很可能就是实胖。
它的本质就是饮食过量,摄入的能量太多,而又根本不运动或运动量太少,能量没有地方消耗,最后只能转化成脂肪。
这种肥胖多表现为腹部赘肉多,甚至会下垂。
这些贴在肚皮底下的脂肪,在中医里叫做“膏脂”。
膏脂的危害是能渗入血管之中,形成“血浊”。
一旦膏脂入血形成血浊,高脂血症、高尿酸症就都找上来了。
若还不注意节制饮食,接下来的发展就是冠心病、脑血栓、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病足,失明、烂足、中风瘫痪、心梗等后续风险相继增大。
这种肥胖人群要想减肥,没有别的办法,必须要立下志向,持之以恒地节食加运动。
仝小林院士推荐:实胖者在平日可适当饮用陈皮山楂饮辅助减肥。
取陈皮10克,山楂10克,每日代茶饮。
可以连吃一个月看效果,不妨拿一根尺子前后量一量腰围做一下对比。
虚胖
很多女性朋友属于“虚胖”。
她们很少应酬,日常生活中也并没有顿顿大鱼大肉。吃得不多,身上的赘肉却越来越多。
这类人节食减肥非但无效,而且越节食越虚弱。
中医认为这与气虚相关,现代医学多称之为身体代谢水平低下。
代谢水平为什么会低呢?
中医认为,这是因为脾虚了、肾虚了。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气、脾气,分别是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
气的本质,是脏腑功能的体现,好比脏腑干活能力的强弱。
气虚了,脏腑干活就干得慢,体内的营养、水湿迟迟得不到代谢。代谢不掉的就变成了脂肪,中医把这种脂肪称作痰湿。
脾虚生痰,肾虚生湿,痰湿多了,堆积在腹部,人就越来越肥胖。
这类人除了表现为外在的肥胖,还会因为气虚、阳气不足而出现疲乏、动则气喘、四肢无力等表现。
此外,还有一部分人会有怕冷,下肢容易肿的症状。
虚胖的人肌肉比较疏松,脂肪下垂,轻轻拍拍自己身上的肉,如果有晃动感,那就要警惕可能是虚胖。
虚胖者不仅仅胖,关键还有虚,体虚则自身阴阳与气血调节受损,造成抵抗力降低,产生疾病。
虚胖患者必须调理脏腑,先把脾肾补起来。脾肾好了,气充足了,干活有力,水湿就处理得快,不会老是滞留在体内。
仝小林教授推荐:虚胖的人平日可用“仝氏健脾瘦身汤”调理。
取生薏米30克、茯苓9克、怀山药15克。上三味可每日煮粥,每日一次,吃半年以上。或者把上三味打成超细粉,每天开水冲服。腰酸软、性欲低下者加枸杞子15克。
全方共用,主治虚胖。持之以恒,自然见效。
实胖者的运动处方
减肥的运动方式有很多,但最便捷有效的运动还是健走。
1.步速保持 100 ~150 步/分钟、持续 10分钟;
2.步速保持 100 ~ 150步/分钟、持续 10分钟;
3.步速保持 100 ~ 150 步/分钟、持续 15分钟。
3个运动处方可以一次性完成,也可以在完成一个后稍作休息,继续完成剩下的处方。
如果步速在一分钟内达不到100~150步/分钟或者持续时间达不到要求,那么该处方未完成。
只有第1个和第2个处方完成了,才能完成第3个处方。
「养生堂」今日17:35播出《肥胖背后的脏腑危机》
【嘉宾】
王世东: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肾病内分泌科 主任
【关键词】
减不下去的肥、脾运太过、脾虚痰湿、肾元亏虚、甘缓脾、苦坚肾
“管不住嘴”、“迈不开腿”、“喝水都胖”这些是肥胖人群常常遇到的减肥难题,而今天做客《养生堂》的嘉宾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的王世东主任告诉我们,脏腑问题不解决,大家很难通过主观意志去控制和克服,久而久之还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出现;反之如果脏腑问题解决了,不仅肥胖问题会得到解决,也会对与肥胖相关的很多疾病有调治的效果。其中,“管不住嘴”与“喝水都胖”属于同一个脏腑的不同问题,而“迈不开腿”则与另一个脏腑的问题有密切关系。而针对第一个脏腑的问题,王主任竟然带来了两个有特殊“甜味”的美食进行调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第一个与减不下来的肥胖有密切关系的脏腑是脾胃,其中,“管不住嘴”—总是忍不住想要进食的情况是与脾运太过有着密切的关系,针对脾运太过的情况,中医主张“甘缓脾”,推荐的甘味美食银耳玉竹羹;而“喝水都胖”—明明吃的不多但是还是长胖的情况与脾虚痰湿的关系更为密切,针对这个情况,中医也主张以甘补脾,王主任也推荐这类情况的人群可以选用健脾祛湿粥进行日常调理。那么。同样是脾胃出问题而引起的肥胖,脾运太过型肥胖与脾虚痰湿型肥胖人群各有什么特点呢?
“迈不开腿”其实指的就是不爱活动、精神萎靡的情况,王主任介绍,这类型的肥胖多于肾元亏虚相关,如果不及时调理还有可能影响肾脏的功能。针对这样的情况,中医主张“苦坚肾“,即使用有清虚火、固肾作用的药食来调理。王主任在现场给大家推荐了一个药食同源具有脾肾双补功效的美食,这个美食既能有效控制脾运太过的问题,又能坚肾固肾达到提振精力,使人爱运动的功效,一举多得,它到底是什么呢?
【专家出诊时间】
王世东: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东直门医院国际部,每周一三五上午;
东直门医院本部,每周二上午;
东直门医院通州园区名医堂,每周四下午。
备注:突发原因导致门诊时间、出诊地点、门诊类型(普通、专家或特需门诊)、挂号费用的改变,请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