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胖病”你听过吗?肥胖+糖尿病,危害加倍
糖尿病听多了,但糖胖病是个什么 ?没错,糖尿病大家相对熟悉,而“糖胖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却比较陌生。
“糖胖病”实际上就是肥胖2型糖尿病,也就是在患有2型糖尿病的同时伴随体重增加,是糖尿病与肥胖并存的表现。
简单的理解公式:“糖胖病”=2型糖尿病 肥胖=患有2型糖尿病的同时伴随体重增加。这个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由由外国人Sims和他的同事提出的,它的英文名称为“diabesity”,是由糖尿病(diabetes)和肥胖(obesity)两个单词所组成。
“糖胖病”主要是用以强调肥胖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联系,代表了肥胖2型糖尿病这一特殊人群。
“糖胖病”可怕么?随着现代生活饮食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糖胖病”成为了一种现代流行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19年全球十大死因中糖尿病排名第9,糖尿病已进入前10名死因,自2000年以来显着增加了70%。糖尿病也是导致前10名男性死亡人数增幅最大的原因,自2000年以来增加了80%。
临床上肥胖患者易合并代谢异常性疾病,比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高尿酸血症等,而这些代谢异常问题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心肌梗死、脑卒中、肾病等,而其中很多疾病也恰恰是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的合并症或并发症。
当肥胖 糖尿病,糖尿病病情易加重,使血糖更难控制;当肥胖 糖尿病,患者往往血压不正常且难以控制;当肥胖 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升高。
所以肥胖 糖尿病的危害,不是1 1=2,而是1 1>2!您说可怕不可怕呢?
如何判断是否得了“糖胖病”?第一步:判断是否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第二步:计算体重指数BMI及测量腰围。
腹型肥胖:男性腰围 ≥ 90 厘米或女性腰围 ≥ 85 厘米。(腹型肥胖不容忽视;特别注意“将军肚”的人士。)
符合以上两步者,就可以断定为:糖胖病。
中医怎么看“糖胖病”?按照中医相关文献报道及临床经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01脾胃湿热型:表现为食欲强,形体壮实,面红,口臭口渴,便秘尿黄,有痤疮。
02脾虚痰湿型:表现为胃口时好时坏,舌苔白厚,大便稀溏,乏力,懒言少动。
03脾肾阳虚型:表现为腹臀部胖,浮肿,畏寒肢冷,小便多,腹泻腰酸,耳鸣。
04肝郁气滞型:表现为情绪易怒,面暗身痛,睡眠差,月经不调。
以上四种类型,唐咸玉主任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更多的是脾虚痰湿兼有肝郁气滞的类型。
#家庭医生超能团##糖尿病#
怎样减糖?想要远离糖带来的肥胖和龋齿,吃多少糖才最健康?
甜蜜的糖,让我们又爱又恨。
糖分可以给身体提供能量,
给大脑提供养料,
但是过多的糖分
会伤害我们的身体,
带来肥胖、龋齿等问题。
那么,糖,摄入多少合适呢?
01
什么是糖
糖包括单糖和双糖;包括天然存在于食物和蔬菜中的糖,也包括在加工和保存过程中添加到食物中的糖,此外还包括单独食用的糖。
02
什么是添加糖
添加糖是指在加工和制备食品时,添加到食物或者饮料中的糖或糖浆。天然存在的糖,如水果和牛奶中的糖,不是添加糖。常见的添加糖包括红糖、玉米甜味剂、玉米糖浆、葡萄糖、果糖、高果糖玉米糖浆和分离砂糖。
03
糖与健康
肥胖:添加糖除了增加能量外,几乎不含其它营养素,是导致超重与肥胖的重要风险因素。
龋齿:糖是口腔中食物残渣的重要组成,可在口腔中为细菌提供营养,形成局部发酵和酸蓄积环境,引发龋齿。
相关建议
“三减三健”核心知识中建议:
成年人每人每天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糖摄入量控制在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
儿童青少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含糖饮料是儿童青少年摄入添加糖的主要来源,建议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婴幼儿食品无需添加糖。婴幼儿建议喝白开水为主,制作辅食时,也应避免人为添加糖。
减少食用高糖类包装食品。建议减少饼干、冰淇淋、巧克力、糖果、糕点、蜜饯、果酱等在加工过程添加糖的包装食品摄入频率。
综合:健康中国、三减三健核心知识
来源: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警惕!“肥胖症”引发“糖胖病”——中医药防治肥胖病 系列科普之四
肥胖,又称为肥胖症,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为是一种疾病。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肥胖国,肥胖人数仅次于美国。第二届中国肥胖指数公布,在过去30年里,中国的肥胖率急剧上升,导致4600万成人“肥胖”,3亿人“超重”……
广医科普中医药防治肥胖病系列科普之四——警惕!“肥胖症”引发“糖胖病”
中医学将肥胖者称为“肥人”或“肥贵人”,中医古籍《灵枢·逆肥顺瘦》中有这样的描述:广肩腋,项肉薄,厚皮而黑色,唇临临然,其血黑以浊,其气涩也迟。古人云:肥人多痰湿,无形之痰分布于机体四肢百骸,见之不显,闻之无声,触之柔软,形成肥胖。
痰为阴邪,湿性黏滞,可致多种疾病,故有“痰为百病之首”之说,肥胖亦是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如糖尿病、血脂异常、代谢性高血压、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又如胆囊炎、胆结石、颈腰椎病等非代谢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一种。
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沃土,《素问·奇病论》云:“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可见数食甘美而多肥(膏粱厚味)导致甘肥贵人(肥胖),肥胖导致脾瘅(肥胖2型糖尿病)。《素问·通评虚实论》云:“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可见脾瘅不经控制,最终会导致2型糖尿病进一步加重,以及仆击、偏枯、痿厥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
中医减肥:消膏化浊,祛湿健脾
减轻体重是控制肥胖的方法,也是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有效办法,2017年发表在《The Lancet》上的DiRECT一年随访结果表明,在1年内如果能减重15公斤,糖尿病症状的缓解率可达86%。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控制肥胖发展为2型糖尿病,可以通过合理膳食、加强锻炼、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方法,中医药在其中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复方中药减肥,是中医药的优势与特色
“膏者,神之油也”,膏浊是肥胖产生的病理基础,中医治疗采用消膏降浊之法,如选用小陷胸汤加减或山楂、荷叶等中药。肥胖者因长期过食肥甘或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常有饮食积滞,日久形成食郁,阻碍脾胃升降气机,中医治疗采用行气开郁之法,如选用越鞠丸加减或莱菔子、决明子、车前子等中药。对于虚胖者,脾胃虚弱,代谢功能低下,中医治疗可采用补气健脾之法,选用六君子汤或薏苡仁、山药、茯苓等中药。肥人多痰湿,中医治疗亦多采用祛湿化痰之法,选用平胃散加减或苍术、厚朴等中药。
本文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 于晓彤
内分泌科“肥胖及代谢综合征”专家出诊表
注:
1.“专题门诊”需挂“专题号”就诊;
2. “专题门诊”由主治及以上职称医师轮流出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