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幼儿跟踪观察记录(幼儿园大班肥胖幼儿的追踪观察记录)

文章目录:

追踪150个“小胖墩”近两年,结果……

儿童减肥有多难?

在武汉儿童医院一项

关于肥胖儿的课题研究中

2019年入选研究对象的

150名“小胖墩”

至今仍是中重度肥胖儿

一个都没瘦

儿童和青少年肥胖,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流行病”,前不久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6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近20%。

“小胖墩”好萌又好愁

为研究肥胖症儿童肠道微生物的变化,2019年年初,武汉儿童医院从某小学3600名学生中筛选出150名中重度肥胖儿,跟踪观察他们的身体状况。

“课题进行近两年,这150个2019年的‘小胖墩’到今年还是‘小胖墩’,都还在我们研究范围之内。”近日,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李瑞珍告诉记者,孩子们到医院来做检查时,个个白白胖胖,看起来萌萌哒,但也令人担忧:肥胖给孩子们埋下健康隐患。

李瑞珍印象最深的是四年级男孩周宇(化名):9岁8个月,身高1.52米、体重67.8公斤,BMI指数达到29.3。按年龄段估算,10岁男孩的BMI指数应在20以内,他已严重超重。

周宇的血生化检查结果显示,多项指标超限:提示肝功能的谷丙转氨酶指标,正常范围是9~60,周宇达到278;与糖尿病相关的胰岛素指标,正常值为25,周宇为79.24。

小小年纪,就因为肥胖,与高血糖、高血脂等“老年病”擦肩,周宇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最近两个月,医院分批次给这群“小胖墩”抽血做检查,这些孩子中,过半数都存在一项或几项指标超标。

因为年龄小、症状不明显,暂不需要住院治疗,但这也为家长和孩子敲了警钟:肥胖已经悄悄影响健康,得赶紧减肥了。

管不住嘴又迈不开腿

武汉儿童医院曾接诊的一名男孩,10岁体重已有210斤。(资料图)通讯员王琛供图

武汉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姚辉回忆,过去家长认为孩子“瘦”就是“弱”,常有家长咨询,怎么让孩子多吃饭;现在,到医院来看肥胖、咨询减肥的孩子越来越多,几乎每年暑假都要接诊几百名“小胖墩”。

肥胖儿也给常规诊疗带来挑战。2018年,该院曾为一名12岁女孩做腹腔镜手术。患儿当时身高1.5米,体重高达115公斤。手术用的穿刺套管长度约10厘米,但女孩的腹部脂肪太厚,至少需要20厘米长的手术设备。医院不得不紧急定制加长手术器材,才顺利完成手术。

为什么“小胖墩”越来越多?姚辉分析,接诊的肥胖儿大多是吃出来的生理性肥胖,这与生活方式的变化有关。现在家庭物质条件好,孩子们经常吃肉和油炸食品、常喝饮料,又经常宅在家里写作业、看电视、玩电脑,很少有户外活动。管不住嘴、迈不开腿,摄入的热量大于消耗掉的热量,自然体内脂肪积聚过多。

“抽条”不一定会瘦

市民刘女士的儿子10岁时身高1.38米,体重直逼50公斤,医生提醒腹部脂肪过多,建议减肥。这个提议很快就遭到孩子奶奶的否决:孩子挺健康,还在发育呢,没必要减肥。

“孩子肥胖,和家长的观念有很大关系。”李瑞珍介绍,在进行课题研究时,与肥胖儿的家长沟通孩子健康问题,家长们大多都很淡定:孩子长太胖确实有健康隐患,但不必刻意控制,青春期还会“抽条”,自然就瘦了。

肥胖儿到青春期真能自然瘦下来吗?不一定。由于激素的干扰,一些原本不胖的孩子,到青春期反而可能突然发胖。而对于儿童期肥胖的孩子,肥胖还可能令他们青春期提前,影响成年后的身高,更需要及时控制体重。此外,80%的儿童肥胖将延至成人肥胖,增加减肥难度。

“家长应帮助孩子进行长期的体重管理。”李瑞珍建议,家长们应重视孩子肥胖问题,调整孩子饮食结构,在确保营养丰富的前提下,尽可能吃得清淡,同时增加适量运动,让体重和身材回归正常水平。

长江日报出品 采写:记者王春岚 通讯员高琛琛

来源: 长江日报

跟踪观察150名“小胖墩”一年多,一个都没瘦

长江日报-长江网1月3日讯(记者王春岚 通讯员高琛琛)儿童减肥有多难?在武汉儿童医院一项关于肥胖儿的课题研究中,2019年入选研究对象的150名“小胖墩”,至今仍是中重度肥胖儿,一个都没瘦。

儿童和青少年肥胖,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流行病”,前不久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我国6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近20%。对此,专家呼吁,家长应加强意识,帮孩子进行长期的体重管理,远离肥胖。

好萌又好愁

现在的“胖墩”还是那批娃

为研究肥胖症儿童肠道微生物的变化,2019年年初,武汉儿童医院从某小学3600名学生中筛选出150名中重度肥胖儿,跟踪观察他们的身体状况。

“课题进行近两年,这150个孩子‘一个没落’,2019年的‘小胖墩’到今年还是‘小胖墩’,都还在我们研究范围之内。”近日,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李瑞珍告诉记者,孩子们到医院来做检查时,各个白白胖胖,小脸胖嘟嘟、胳膊腿圆滚滚,看起来萌萌哒,但也令人担忧:肥胖给孩子们埋下健康隐患。

李瑞珍印象最深的是四年级男孩周宇(化名):9岁8个月,身高1.52米、体重67.8公斤,BMI指数达到29.3。按年龄段估算,10岁男孩的BMI指数应在20以内,他已严重超重。

周宇的血生化检查结果显示,多项指标超限:提示肝功能的谷丙转氨酶指标,正常范围是9~60,周宇达到278;与糖尿病相关的胰岛素指标,正常值为25,周宇为79.24;他的甘油三酯指标也卡在正常范围的上限。

小小年纪,就因为肥胖,与高血糖、高血脂等“老年病”擦肩,周宇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最近两个月,医院分批次给这群“小胖墩”抽血做检查,这些孩子中,过半数都存在一项或几项指标超标。因为年龄小、症状不明显,暂不需要住院治疗,但这也为家长和孩子敲了警钟:肥胖已经悄悄影响健康,得赶紧减肥了。

管不住嘴迈不开腿

儿童青少年肥胖占比近两成

(图为武汉儿童医院曾接诊的一名男孩,10岁体重已有210斤。(资料图)通讯员王琛供图)

儿童和青少年肥胖,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流行病”。2020年12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有关情况,其中专门提到肥胖问题: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6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达10%。

“十几年前几乎没有‘超重儿’,现在却越来越常见。”武汉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姚辉回忆,过去家长认为孩子“瘦”就是“弱”,常有家长咨询,想让孩子多吃饭;现在,到医院来看肥胖、咨询减肥的孩子越来越多,在暑假儿童就医高峰期,几乎每年都要接诊几百名“小胖墩”。

肥胖儿也给常规诊疗带来挑战。2018年,该院曾为一名12岁女孩做腹腔镜手术。患儿当时身高仅1.5米,体重高达115公斤,手术用的穿刺套管长度约10厘米,但女孩的腹部脂肪太厚,至少需要20厘米长的手术设备。医院不得不紧急定制加长手术器材,才顺利完成手术。

为什么“小胖墩”越来越多?姚辉分析,接诊的肥胖儿大多是吃出来的生理性肥胖,这与生活方式的变化有关。现在家庭物质条件好,孩子们经常吃肉和油炸食品、常喝饮料,又经常宅在家里写作业、看电视、玩电脑,很少有户外活动。管不住嘴、迈不开腿,摄入的热量大于消耗掉的热量,自然体内脂肪积聚过多。

“抽条”不一定自然瘦

孩子也需要体重管理

市民刘女士的儿子是个“小胖墩”,10岁时身高1.38米,体重直逼50公斤,看病时医生提醒腹部脂肪过多,建议减肥。这个提议很快就遭到孩子奶奶的否决:孩子挺健康,还在发育呢,没必要减肥。

“孩子肥胖,和家长的观念有很大关系。”李瑞珍介绍,在进行课题研究时,与肥胖儿的家长沟通孩子健康问题,家长们大多都很淡定:孩子长太胖确实有健康隐患,但不必刻意控制,青春期还会“抽条”,自然就瘦了。

肥胖儿到青春期真能自然瘦下来吗?不一定。由于激素的干扰,一些原本不胖的孩子,到青春期反而可能突然发胖。而对于儿童期肥胖的孩子,肥胖还可能令他们青春期提前,影响成年后的身高,更需要及时控制体重。此外,80%的儿童肥胖将延至成人肥胖,增加减肥难度。

“家长应帮助孩子进行长期的体重管理。”李瑞珍建议,家长们应重视孩子肥胖问题,调整孩子饮食结构,在确保营养丰富的前提下,尽可能吃得清淡,同时增加适量运动,让体重和身材回归正常水平。

【编辑:朱晨颖】

跟踪观察150名“小胖墩”一年多,一个都没瘦

武汉晚报1月3日讯(记者王春岚 通讯员高琛琛)儿童减肥有多难?在武汉儿童医院一项关于肥胖儿的课题研究中,2019年入选研究对象的150名“小胖墩”,至今仍是中重度肥胖儿,一个都没瘦。

儿童和青少年肥胖,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流行病”,前不久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我国6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近20%。对此,专家呼吁,家长应加强意识,帮孩子进行长期的体重管理,远离肥胖。

好萌又好愁

现在的“胖墩”还是那批娃

为研究肥胖症儿童肠道微生物的变化,2019年年初,武汉儿童医院从某小学3600名学生中筛选出150名中重度肥胖儿,跟踪观察他们的身体状况。

“课题进行近两年,这150个孩子‘一个没落’,2019年的‘小胖墩’到今年还是‘小胖墩’,都还在我们研究范围之内。”近日,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李瑞珍告诉记者,孩子们到医院来做检查时,各个白白胖胖,小脸胖嘟嘟、胳膊腿圆滚滚,看起来萌萌哒,但也令人担忧:肥胖给孩子们埋下健康隐患。

李瑞珍印象最深的是四年级男孩周宇(化名):9岁8个月,身高1.52米、体重67.8公斤,BMI指数达到29.3。按年龄段估算,10岁男孩的BMI指数应在20以内,他已严重超重。

周宇的血生化检查结果显示,多项指标超限:提示肝功能的谷丙转氨酶指标,正常范围是9~60,周宇达到278;与糖尿病相关的胰岛素指标,正常值为25,周宇为79.24;他的甘油三酯指标也卡在正常范围的上限。

小小年纪,就因为肥胖,与高血糖、高血脂等“老年病”擦肩,周宇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最近两个月,医院分批次给这群“小胖墩”抽血做检查,这些孩子中,过半数都存在一项或几项指标超标。因为年龄小、症状不明显,暂不需要住院治疗,但这也为家长和孩子敲了警钟:肥胖已经悄悄影响健康,得赶紧减肥了。

管不住嘴迈不开腿

儿童青少年肥胖占比近两成

武汉儿童医院曾接诊的一名男孩,10岁体重已有210斤。(资料图)通讯员王琛供图

儿童和青少年肥胖,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流行病”。2020年12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有关情况,其中专门提到肥胖问题: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6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达10%。

“十几年前几乎没有‘超重儿’,现在却越来越常见。”武汉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姚辉回忆,过去家长认为孩子“瘦”就是“弱”,常有家长咨询,想让孩子多吃饭;现在,到医院来看肥胖、咨询减肥的孩子越来越多,在暑假儿童就医高峰期,几乎每年都要接诊几百名“小胖墩”。

肥胖儿也给常规诊疗带来挑战。2018年,该院曾为一名12岁女孩做腹腔镜手术。患儿当时身高仅1.5米,体重高达115公斤,手术用的穿刺套管长度约10厘米,但女孩的腹部脂肪太厚,至少需要20厘米长的手术设备。医院不得不紧急定制加长手术器材,才顺利完成手术。

为什么“小胖墩”越来越多?姚辉分析,接诊的肥胖儿大多是吃出来的生理性肥胖,这与生活方式的变化有关。现在家庭物质条件好,孩子们经常吃肉和油炸食品、常喝饮料,又经常宅在家里写作业、看电视、玩电脑,很少有户外活动。管不住嘴、迈不开腿,摄入的热量大于消耗掉的热量,自然体内脂肪积聚过多。

“抽条”不一定自然瘦

孩子也需要体重管理

市民刘女士的儿子是个“小胖墩”,10岁时身高1.38米,体重直逼50公斤,看病时医生提醒腹部脂肪过多,建议减肥。这个提议很快就遭到孩子奶奶的否决:孩子挺健康,还在发育呢,没必要减肥。

“孩子肥胖,和家长的观念有很大关系。”李瑞珍介绍,在进行课题研究时,与肥胖儿的家长沟通孩子健康问题,家长们大多都很淡定:孩子长太胖确实有健康隐患,但不必刻意控制,青春期还会“抽条”,自然就瘦了。

肥胖儿到青春期真能自然瘦下来吗?不一定。由于激素的干扰,一些原本不胖的孩子,到青春期反而可能突然发胖。而对于儿童期肥胖的孩子,肥胖还可能令他们青春期提前,影响成年后的身高,更需要及时控制体重。此外,80%的儿童肥胖将延至成人肥胖,增加减肥难度。

“家长应帮助孩子进行长期的体重管理。”李瑞珍建议,家长们应重视孩子肥胖问题,调整孩子饮食结构,在确保营养丰富的前提下,尽可能吃得清淡,同时增加适量运动,让体重和身材回归正常水平。

【编辑:余丽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