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过半成年人肥胖或超重,马来西亚欲从明年起再提高含糖饮料税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9日报道,马来西亚总理兼财政部长安瓦尔18日下午向国会提交2025年度财政预算案时表示,将从明年1月1日起分阶段提高含糖饮料税,每升饮料增收0.4林吉特(1马来西亚林吉特约合1.65元人民币),增幅约达现有税收标准的80%。安瓦尔说,该举措是为了支持政府数年前推行的“反糖战争”运动,以解决国内严重的肥胖和糖尿病问题。他还表示,新增税收将用于公共医疗开支,包括增加糖尿病药物的供应。
《马来邮报》算了一笔账:按照新税率计算,一罐330毫升可乐的税额约为0.3林吉特。报道还提到,这是政府第二次提高含糖饮料的消费税,此前的加税使得全国含糖饮料消费量减少了9.25%。
马来西亚《星报》报道称,利益相关方此前就希望扩大糖税覆盖范围的空间。比如,槟城消费者协会(CAP)主席曾表示,需要对所有含糖饮料和含糖食品征收糖税,如饼干和糖果等,此举是“保护和拯救生命所必需的”。
马来西亚2019年开始征收含糖饮料税,2022年宣布将征税范围扩大至瓶装咖啡和茶等饮品,进一步限制含糖饮料的消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统计,马来西亚民众2019年平均每人消费42.9公斤白糖。数据显示,截至7月,马来西亚约3410万总人口中,有55.4%的成年人肥胖或超重。
据了解,全世界已有108个国家及地区采取类似措施。其中,英国按饮料的含糖量高低收取不同税额,而墨西哥则对固定容积的含糖饮料征收固定税款,与马来西亚相似。世界卫生组织(WHO)支持并建议各国通过类似的财政措施减少不健康饮品的消费,并在其“全球防控非传染性疾病行动计划”以及其他健康政策中呼吁各国政府以此来改善国民健康。(陆泽楠)
来源:环球时报
世界肥胖地图发布,找到了发胖首要外因,竟与糖摄入过多有关!
俗话说“春季不减肥,夏季徒伤悲”。最新发布的肥胖地图就给了我们沉“重”一击。
值得深思的是,在众多与肥胖息息相关的因素中,“糖”这一普遍且诱人的调味品,已然成为导致肥胖的主要外因,其过量摄入添加糖已对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添加糖过量摄入是肥胖首要外因
2024年3月,世界肥胖联合会发布了2024版世界肥胖地图,其中显示我国成人肥胖上升率为2.8%/年,儿童肥胖上升率为2.0%/年。
肥胖的趋势在向年轻一代蔓延。据2024版世界肥胖地图,2020年,我国5至19岁的人群中有37%属于高BMI(身体质量指数)人群,共有超过9704万人;到2035年,我国5至19岁人群的高BMI人群占比可能会达到72%,总人数将高达1.3亿。
肥胖趋势预测。图自2024版世界肥胖地图
导致肥胖的因素多是多方面的,据《2024版世界肥胖地图》,食品添加糖/甜味剂摄入是影响我国肥胖人群的首位环境相关因素。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肥胖与代谢病外科主任医师王存川教授3月14日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喝甜味饮料、吃可口的零食,而外卖行业的快速发展让各种美味食品变得越来越易得。此外,收入相对较低的人群往往更容易选择高糖、高盐、高脂肪、高热量的便宜食品,这些食品的摄入则更容易导致肥胖。
吃“糖”太多引起45种疾病风险上升2022年7月,中国疾控中心周脉耕等人发表在《欧洲公共健康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从1990年到2019年,30年间我国居民因过量摄入含糖饮料而死亡的人数几乎翻了一番,过量摄入含糖饮料导致的死亡率也增加了35%。
研究人员指出,过量摄入含糖饮料作为一种行为危险因素,与超重肥胖、高血压、红肉摄入、饮酒和吸烟一样,都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而变得越来越普遍。
2023年4月5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柳良仁团队等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高糖摄入与45种疾病风险增加相关!
研究截图
其中:
18种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痛风、肥胖等。
10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卒中等。
7种癌症:如列腺癌、胰腺癌等。
10种其他疾病:涉及神经、牙齿、肝、骨和过敏等。
比如,每天每多喝355毫升含糖饮料,患高血压的风险会增加11%。
远离藏在食物中的6类“隐形糖”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韩婷2024年在该院微信公众号刊文提醒,相较于蛋糕、巧克力、糖果这些容易识别的糖分大户之外,更多的糖实际上以一种“隐形”的方式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食物虽然吃起来不是甜味的,甚至打着“低糖”或“无糖”的招牌,但其实富含糖。
“隐形糖”指在制造食品时所加入的糖,如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等,也包括食品工业中常用的麦芽糖浆、葡萄糖浆等甜味的淀粉水解产物;而不包括新鲜完整水果中天然存在的糖、奶类中的乳糖以及粮食谷物和薯类中的淀粉。
她提示,“隐形糖”往往多习惯藏在6类食物中:
(1)饮料、果汁、风味酸奶
(2)烘焙类食物
(3)果干、肉脯类零食、膨化食品
(4)各种酱料和菜肴
(5)冰饮
(6)“营养麦片”和各种“糊粉”类产品
健康时报图
健康减糖,做好这4点
当一个人习惯频繁地摄入高糖食物后,每次总是要吃更多更甜的食物,才能获得跟之前一样的满足感。糖瘾本质上是一种神经紊乱。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会理事刘少伟2024年在健康中国刊文介绍,生活中可以这样减糖:
1.重建大脑奖励系统
可以试着重新激活自己想要的大脑奖励系统,比如重复地获取新鲜食材,仔细品味;重复地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做喜欢的运动,而不是喝含糖饮料。重复做这些,会让你记住这个循环,逐步改变大脑的奖励系统,助你慢慢脱离糖瘾。
2.选择递进式减糖法
可以选择不同含糖量的食物,逐渐从高糖食物慢慢转化到低糖食物。
3.避免情绪化进食
人有某些情绪时,会特别想吃某些食物,尤其是高糖、高脂食物。如果发现自己正在靠吃东西来发泄情绪,那就不妨先尝试一些正确的情绪疏解办法,比如看书、跑步。
4.减少精加工食品
选择低脂高纤维、低血糖负荷、饱腹感强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如粗粮、全麦面包、玉米、紫薯等。合理搭配一餐,吃够蛋白质,减少饥饿感,提高基础代谢。学会看配料表,不主动喝含糖饮料,尽量选择新鲜、低糖水果或是含有天然甜味剂的甜味产品来满足对“甜”的感受。
外媒:过半成年人肥胖或超重,马来西亚欲从明年起再提高含糖饮料税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9日报道,马来西亚总理兼财政部长安瓦尔18日下午向国会提交2025年度财政预算案时表示,将从明年1月1日起分阶段提高含糖饮料税,每升饮料增收0.4林吉特(1马来西亚林吉特约合1.65元人民币),增幅约达现有税收标准的80%。安瓦尔说,该举措是为了支持政府数年前推行的“反糖战争”运动,以解决国内严重的肥胖和糖尿病问题。他还表示,新增税收将用于公共医疗开支,包括增加糖尿病药物的供应。
《马来邮报》算了一笔账:按照新税率计算,一罐330毫升可乐的税额约为0.3林吉特。报道还提到,这是政府第二次提高含糖饮料的消费税,此前的加税使得全国含糖饮料消费量减少了9.25%。
马来西亚《星报》报道称,利益相关方此前就希望扩大糖税覆盖范围的空间。比如,槟城消费者协会(CAP)主席曾表示,需要对所有含糖饮料和含糖食品征收糖税,如饼干和糖果等,此举是“保护和拯救生命所必需的”。
马来西亚2019年开始征收含糖饮料税,2022年宣布将征税范围扩大至瓶装咖啡和茶等饮品,进一步限制含糖饮料的消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统计,马来西亚民众2019年平均每人消费42.9公斤白糖。数据显示,截至7月,马来西亚约3410万总人口中,有55.4%的成年人肥胖或超重。
据了解,全世界已有108个国家及地区采取类似措施。其中,英国按饮料的含糖量高低收取不同税额,而墨西哥则对固定容积的含糖饮料征收固定税款,与马来西亚相似。世界卫生组织(WHO)支持并建议各国通过类似的财政措施减少不健康饮品的消费,并在其“全球防控非传染性疾病行动计划”以及其他健康政策中呼吁各国政府以此来改善国民健康。(陆泽楠)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