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真凶找到了!中医:8个常见“减肥穴”,多按或有奇效
小腹的成因有很多,除了均衡饮食和保持运动,也有可能是代谢不好或是体质关系形成的,现在就要教大家一个辅助的小诀窍,透过分辨小腹类型,再针对穴位按压,摆脱小肚腩就能事半功倍!
要轻松找到穴道,首先要教大家1寸怎么算。
中医里提到人体的1寸,大约是大拇指的宽度。知道1寸的测量基准后,就可以自己找穴位了。
一、便秘型
有便秘问题的人,按压肚子会似乎有硬块在腹中;如果便秘很严重,按压时甚至会有刺痛感。可以推揉以下穴位来帮助肠道蠕动,以达到排便的功效。
- 气海穴:位于肚脐正下方1.5寸处。
- 大巨穴:位于肚脐正下方2寸然后再往左右两旁测量2寸处。
二、水肿型
和胀气型一样会胀胀的,但拍打时有实心感,就像水球一样。按压肚皮时,皮肤颜色会呈现淡黄色,需较久时间才能恢复皮肤色,可以推揉以下穴位来加强代谢,去除多余的水分。
- 水分穴:位于肚脐正上方1寸。
- 天枢穴:位于在肚脐两旁2寸处。
三、胀气型
容易胀气的人肚皮会摸起来鼓鼓的、拍打时有空心感,像气球般有弹性,特别容易打嗝或排气。胀气主要是因为循环较慢造成,可以推揉以下穴位加速循环,解决胀气问题。
- 中脘穴:位于肚脐正上方4寸。
- 外陵穴:位于肚脐正下方1寸再往左右两旁测量2寸处。
四、松垮型
肚肚摸起来较松软、缺乏弹性、且容易有肥胖纹。中医理论提到,肌肉松垮主要是因身体能量不足,我们可以推揉以下穴位以达到提升能量、紧实肌肤的作用。
- 带脉穴:位于侧腹部,在十一肋骨尾端(位于腋窝往下画一直线处)与肚脐水平线交点处。
- 关元穴:位于肚脐正下方3寸。
如果你还不确定自己属于哪一型,也可以顺时针推揉肚子,力道不用太强,有微微酸胀感即可,这样就可以刺激到所有的穴道。
最后,还是要提醒想瘦身的各位,想保持好身材,穴位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从均衡饮食及运动习惯做起才是最重要的!
您还有哪些健康养生方面的问题,头条关注南方健康,三甲医院医生顾问持续为您提供专业的健康知识!
#清风计划# #南方健康超能团#
穴位埋线可以治疗肥胖症
对于肥胖,有些市民认为只是体型不苗条,其实不仅如此。肥胖是病,在医学上称其为肥胖症,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基本特点是体内脂肪细胞体积和数量增加,导致体重超标和体脂率异常增高,并在某些局部过多沉积脂肪,如果脂肪主要蓄积于腹壁和腹腔内,被称为中心性或向心性肥胖,是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很多都是胖子,肥胖还会导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病、女性不孕症、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骨关节炎、压力性尿失禁、抑郁症及部分恶性肿瘤等。2015年,全球大约400万人的死因与肥胖直接相关,防治超重和肥胖症的目的不仅在于控制体重本身,更重要的是控制肥胖症来减少慢性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中医认为肥胖者多痰、多湿,其发病多由于饮食不节、脾胃不司、痰湿壅滞而致,采用传统中医辦证方法,辨证选穴施治,从而得到和阴阳、理气血、调脏腑、通经络的治疗效果,自然使肥胖者体内多余浊脂消散,体重减轻。
穴位埋线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治疗方法,是毫针刺法与埋针方法的结合和发展,能对人体产生综合效应。它利用紫晶丹丝线(蛋白线升级线)在体内长期刺激腧穴的功能,从整体上对脏腑进行调节,使之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紫晶丹丝线(蛋白线升级线)在体内特殊的留针和埋针效应,又可起到长期续效作用。其配穴可以形成一种远近、上下、前后、左右的相互呼应的阵势,以达“通其精脉,调其气血”的目的,同时它不过分强调节食、服药等外在手段,并在埋线过程中对合并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月经不调,便秘等症状都有相应的治疗作用。因此,穴位埋线减肥是无副作用、绿色的减肥方法。
紫晶丹丝线吸收为30天左右,所以埋线减肥只需30天治疗1次,且每次治疗只需30分钟左右,穴位埋线前局部涂表皮麻醉,治疗轻松无痛苦,尤其适合于工作繁忙不能经常来诊的患者。
湖北省中山医院康复科医师陈桢艳
肥胖有救了!中医经典方,活血化瘀 + 脾肾双补,瘦身逆袭!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肥胖者充满疑惑地问我:“我一直节食运动,可为何还是体重居高不下、浑身疲惫,甚至出现了水肿呢?”今天,就用中医理论为大家解答这一疑惑。
中医认为,肥胖的发生不仅仅与饮食过度、缺乏运动相关,关键还在于血瘀阻滞和脾肾亏虚。血瘀会导致气机运行不畅,进而引起水液代谢失常;而脾肾亏虚则使得身体无法正常运化水谷精微,导致脂肪堆积。
下面分享一个门诊案例。
李女士,45 岁,体重200斤,长期受肥胖困扰。她尝试过各种减肥方法,但效果都不理想。近期,她出现了双腿水肿、全身乏力、气短等症状。
初诊时,李女士面色苍白,精神不振,舌质暗红且有瘀斑,舌苔白腻,脉沉细。经检查,体重指数(BMI)为35,属于中度肥胖。
经过辨证,确定为脾肾阳虚,血瘀阻络。
于是,针对李女士的情况开具了如下药方:熟附子、制干姜、党参、白术、丹参、川芎、茯苓、泽泻、肉桂、熟地黄。
同时嘱咐李女士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度运动,并继续服用减肥药。
那么效果究竟如何呢?
李女士服药一周后,水肿有所缓解,体力也逐渐恢复。接着继续服用两周,体重下降了10斤。一个月后复诊,对药方进行了调整:去掉附子、干姜,加入山药、枸杞子以进一步培补脾肾。又经过一个月的服药,李女士的体重降至150斤,各种症状基本消失。
为何会有这样显著的疗效呢?
原来,方中的附子、干姜能够温补肾阳;党参、白术可以补气健脾;丹参、川芎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茯苓、泽泻能够利水渗湿;肉桂、熟地黄既温阳又滋阴。众多药物共同作用,发挥出温补脾肾、活血化瘀的功效。
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各不相同,切不可胡乱用药,以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