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器机人(肥胖软件)

文章目录:

厉害了!机器人“动手”为肥胖患者减重 中日联谊医院第四代“达芬奇”手术突破100例

来源:吉网

“3D双眼”直抵血管纹路、四只手臂纤细灵活、解剖缝合又稳又准……

28日,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减重和代谢外科手术室内,医生姜涛坐在操控台前双手紧握主控制器手柄,通过与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的精准配合,为肥胖患者进行减重手术。

正在接受腹腔镜单吻合十二指肠转位—袖状胃切除术的患者来自内蒙古通辽县,身高1.65米,体重240斤。减肥十余年未果,最终选择手术方式减重。当天,医生首先在患者的腹部打了4个黄豆大小的小洞,将机械臂伸入腹腔内。医生通过操控台的三维成像系统确认手术部位,只见机械臂完全代替医生的双手,穿过患者胸腹部皮层、腹壁,灵活移动、切割、止血、缝合、打结……术中,机器人与医生配合默契,手术部位精准,解剖层次清晰分明,操作行云流水。一台手术仅用时20分钟,术后,患者各项生命体症平稳,腹壁几乎看不到创伤。

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究竟“神”在哪里?中国吉林网记者通过主刀医生姜涛了解到,机器人是由医生操控台、床旁机械臂系统、视频处理系统三部分组成的人工智能手术操作系统。医生通过双手操作两个主控制器、双脚控制脚踏板来控制器械和一个三维高清内窥镜,术中可真正实现手术器械尖端与医生的双手同步运动。

“裸眼三维高清视野也是机器人一大优势,它可以15倍光学放大、4倍数码放大,相比5倍放大的通常腔镜,其高清晰图像可以为医生提供更真实的手术感受。”姜涛表示,机器人突破了人手转腕极限,可以在狭窄解剖区域灵活顺畅操作。同时,机器人还可以自动过滤人手的震颤,让医生的操作更稳定。该术式对患者术中创伤小,术后患者可以更早下地、恢复活动和进食,更快地康复出院。

今年3月初,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率先在省内启动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进行外科手术以来,目前已经实现了第100例的新突破。日后,该技术还将广泛应用于肝胆胰外科、甲状腺外科、泌尿外科等多领域。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越明

图片、视频由医院提供

编辑: 张杰蔷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医生联手“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一次性解决子宫和肥胖问题

原标题:医生联手“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一次性解决子宫和肥胖问题

医生搭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四川新闻网成都4月9日讯(记者 李丹)因为月经期间的大量出血,39岁的成都女子梁红(化名)已出现中度贫血的状况。经检查,被确定为“子宫内膜癌前病变”,而子宫出现的问题又与其自身的肥胖有关。

日前,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多学科团队的联手之下,利用目前最先进的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Xi系统以微创的方式,一次性解决了子宫和肥胖的问题。

月经异常 女子连续晕倒

月经量异常的问题,已经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发展到近来,出血量更是越来越大,甚至已经因为出血太多晕了两回。见状不妙的梁红,赶紧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妇科就诊。经过检查,梁红每次的出血量可达约1000ml,长此以往已经发展为中度贫血。而大量出血的原因,在于异常增厚的子宫内膜。后经进一步检查,已处于子宫内膜癌前病变。

手术切除病变的子宫,是防止病情恶化威胁生命的最有效方式。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田莉表示,虽然腹腔镜手术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而言,极大地改善了创面大、恢复慢的情况,但是它在妇科手术的应用中仍旧存在“短板”——腹腔镜器械无法转弯,限制了手术操作中的灵活度,对于一些解剖位置特殊的治疗而言,也不是最佳的选择。

针对梁红的病情,医院决定利用目前世界最先进的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Xi系统,以微创的方式完成对子宫的切除。田莉说,“机器人”的超长杆器械不仅解决了距离问题,更是保留了外科医生手部操作的灵活性,可以利用其540°的关节活动,改善过去面临的诸多局限问题。与此同时,主刀医生通过控制台上的三维高清内窥镜带来的裸眼3D及10倍放大的视觉效果,可以轻松获取患者腹腔内三维立体的解剖构造,进而极大程度提升了手术的精准度。

一次手术 解决两大病因

而这,只是梁红整个治疗计划的一个部分。除了要解决子宫癌变风险之外,还需要解决另一个相关联的危险致病因素——肥胖。身高1.6米的她,体重达216斤,BMI值更是高达42.3.

诸多研究表明,肥胖与子宫内膜癌癌前病变发病风险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BMI、腰围的增加,子宫内膜癌风险也会随之增加。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主任刘雁军博士解释说,肥胖影响子宫内膜病变发病及病情进展的机制,主要是与雌激素的持续刺激有关。也就是说,梁红子宫的问题,与她自身的肥胖也是有着密切关联。除此之外,跟她同时出现的高血压、重度脂肪肝、2型糖尿病等问题也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为此,多学科团队制定了“一招制敌”的方案——利用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Xi系统同期完成子宫切除、袖状胃切除以及肠旷置三项治疗。这样一来,梁红仅需接受一次治疗,即可完成一系列的手术,避免了因多次手术带来的手术打击。4月6日,妇产科、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麻醉科等团队联手,顺利完成了手术计划。经过康复,梁红将于本周出院。

(图由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提供)

(记者 李丹)

来源:四川新闻网

第500例!吉大中日联谊医院团队用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442斤超级肥胖患者完成减重手术

2月17日12时30分,随着手术室灯光熄灭,一位体重达442斤的超级肥胖患者被推出手术室,这例减重手术的成功实施,是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肝胆胰及减重和代谢外科运用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完成的第500例手术。该科室主任姜涛教授带领团队在717天里,实现我省首个利用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成功手术500例的辉煌战绩,在该领域位于国内领先地位。

这位体重达442斤的男性患者来自吉林市,体重指数(BMI)达到73.8kg/㎡,是一位“超级超级超级”肥胖患者,如果不进行手术干预,患者的健康状况堪忧。

以往的减重手术,很多患者会选择到北上广就医。2020年3月3日,该院引进我省首台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姜涛主任团队在肝胆胰外科及减重外科率先开展了全病种、全术式覆盖的创新突破。

肥胖患者的腹壁都比较厚,对于传统手术来讲,无疑会影响医生的精准度,尤其是术中,需要耗费巨大的体力对抗患者腹壁的力量,增加了手术难度。据姜涛介绍,该名肥胖患者,腹壁厚达20多厘米,运用达芬奇机器人,机械臂有效对抗了腹壁,大大降低了医生体力消耗,他可以更加专注地完成手术内容。另外,裸眼3D的视觉效果,让医生如同有一双鹰眼,放大了病灶位置,让手术更精准。

历时2小时30分钟,姜涛主任团队成功运用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完成该例肥胖患者的胆胰转流十二指肠转位手术。术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腹壁几乎看不到创伤。

据了解,机器人突破了人手转腕极限,可以在狭窄解剖区域灵活顺畅操作。有效减轻了传统手术单一方向的牵拉痛,为患者减轻痛苦。术后患者可以更早下地、恢复活动和进食,更快地康复出院。

目前,该院姜涛主任团队完成的500例手术中,半数为减重代谢手术。

姜涛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运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就像飞行员开飞机,要实现“人机合一”。而500例,就是姜涛团队的“飞行里程”。在量的积累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其中运用达芬奇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一天顺次做3台手术,每台平均耗时3.5小时,最短的一台手术仅耗时110分钟,这在以往常规的普外科手术是极难实现的。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添怡

编辑:吴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