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之明肥胖(祝之友是名中医吗)

文章目录:

世界防治肥胖日 | 肥胖相关死亡率创新高,不想折寿先减肥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营养科李翠玉、曾瑶池

肥胖,除了影响美观

更重要的是会带来一系列健康隐患

据调查,越来越多人

死于肥胖相关疾病

2017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1990至2015年间,全球较高体质指数相关死亡率增加28.3%,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死于肥胖相关疾病。

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通常伴有体重增加。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肥胖定义为可能导致健康损害的异常或过多的脂肪堆积。作为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肥胖早在1948年就被WHO列入疾病分类名单(ICD编码E66)。

肥胖的危害

请输入

肥胖可以导致一系列并发症或者相关疾病,进而影响预期寿命或者导致生活质量下降。肥胖可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风险,现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相关的并发症为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

中国健康营养调查数据显示,从1993年至2009年,成年人超重/肥胖的患病率从13.4%增加至26.4%。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9年10月发布的《肥胖健康负担》报告分析了52个国家的超重和肥胖问题,报告预测,如果不采取措施逆转肥胖的发展趋势,从2020年~2050年(未来30年),超重和肥胖将使各国人口预期寿命缩短约3年;将引起近60%的新发糖尿病病例、18%的心血管疾病、11%的痴呆症及8%的癌症。由此导致的是,成员国需拿出约8.4%的健康卫生预算,以解决肥胖相关问题,每年至少要投入42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000亿元)。

表1 肥胖相关健康问题


代谢并发症

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脂代谢紊乱

代谢综合征

痛风、高尿酸血症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

冠心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

卒中

静脉血栓形成

呼吸系统疾病

哮喘

低氧血症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肥胖通气不足综合征(OHS)

肿瘤

食管癌、肠癌、结肠癌、直肠癌、肝癌、胆囊癌、胰腺癌、肾癌、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

女性: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卵巢癌、绝经后乳腺癌

男性:前列腺癌

骨关节炎

膝关节等负重关节

消化系统疾病

胆囊疾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胃食管反流病

尿失禁


生殖系统疾病

月经不调、不育症、女性多毛症、多囊卵巢综合征

流产

妊娠期糖尿病、子娴和先兆子娴

巨大胎儿、新生儿窘迫综合征、畸胎

难产

其他疾病

特发性颅内压增高

蛋白尿

皮肤感染

淋巴水肿

麻醉并发症

牙周病

精神、心理障碍和社会适应能力降低

自卑

焦虑和抑郁

污名化(Stigmatisation)

肥就业、入学等受到歧视

肥胖的判断

请输入

在临床上主要通过对身体外部特征测量间接反映体内的脂肪含量和分布。常用指标如下:

01

BMI(体质指数):

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kg/m)。

02

腰围:

将软皮尺固定于髂嵴上缘与第十二肋骨下缘连线中点位置(通常是腰部的自然最窄部位),水平绕脐一周测量,紧贴而不压迫皮肤,在正常呼气末记录腰围。

03

身体成分分析

通过人体成分分析仪可检测出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节段脂肪及肌肉含量,以便制定个体化减脂方案。

表2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体质指数和腰围界限值与相关疾病危险的关系

注:相关疾病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体重过低可能预示有其他健康问题

科学减肥控慢病

请输入

美国心脏病学会主席williams教授曾指出“医生一直在擦地板上的水,却不去堵住旁边木桶上的洞。”医疗消费迅猛膨胀并趋无限,再多的财富也会被肥胖这个“无底洞”吞噬干净。肥胖防治的关口前移,防治肥胖,我们需要未雨绸缪。

众所周知,肥胖的发生常常是由遗传、少动以及摄入过多能量共同导致的结果,导致超重和肥胖的基本原因是摄人和消耗的能量不平衡。在大家苦思冥想之后,往往会得出一个结论:怎么不费力又能瘦下来呢?节食吧,每餐少吃点,或者少个早餐或晚餐。这个方法对吗?答案是不对的。机体处于饥饿状态,可能会引起瘦体重减少、痛风发生风险增加以及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我们需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去减重,而且需要减的是脂肪而非肌肉。

科学减重营养小tips

请输入

擅选食物巧搭配,膳食宝塔记心中

进餐时间需合理,晚餐太晚是大忌

每日饮水要足量,新陈代谢来促进

肉类选择有顺序,水产禽畜依次排

蔬菜水果不要少,增强饱腹还消食

主食选择有技巧,粗细搭配很重要

食物味道要天然,少盐少油错不了

想吃零食也可以,合理选择很重要

(优选坚果、奶类和低糖水果)

体力活动不要少,家务劳动都可以

艾小问

可是对于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来说,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美食简直就是我减肥路上的绊脚石。我该怎么办呢?

悄悄告诉你:目前,通过营养科与多科室联合开展体重管理,由营养师每日一对一的平衡膳食、合理运动及行为干预指导,每月定期复诊,更有助于重塑健康体重!将慢病的“末端治理”变为“源头治理”!

医生

参考文献

[1] 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1, 27(09): 711-717.

[2] 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2016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6, 8(09): 525-540.

[3] The Heavy Burden of Obesity: The Economics ofPrevention. OECD Health Policy Studies, 2019.

[4] Seo M H, Lee W Y, Kim S S, et al. 2018 Korean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Obesity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Obesity inKorea[J]. J Obes Metab Syndr. 2019, 28(1): 40-45.

[5] 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综合管理专家共识[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6, 8(11): 662-666.

[6] 祝之明. 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6, 44(03): 212-219.

[7] The GBD 2015 ObesityCollaborators.Health Effect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195 Countries over 25Years[J].N Engl J Med.2017,377:13-27.

营养科出诊时间:周一到周日均有出诊,详见微信公众号“深圳市中医院”。

地址:深圳市福华路1号深圳市中医院住院部一楼东北侧

营养科办公室电话:0755-23987176内线:2340

营养科门诊电话:0755-88607543,内线:2429

深圳市中医院营养科

营养科中长期定位为:以临床服务为基础,以教学培训为主,以科研为辅的综合性医技科室。营养科定期举行现场和网络讲座,并实现公众号直播。加入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参与临床多个MDT团队和疑难病例讨论。2009年至今发表SCI期刊论文4篇,CSCD核心期刊论文18篇,主持省科技厅课题1项,省卫生厅课题2项,市卫计委项目2项,参与编写《食物营养与食品安全》,《超重与肥胖治疗》等教材。

门诊业务:

非药物干预体重管理(适用人群:单纯性肥胖者、Ⅱ型糖尿病患者、肥胖引起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高脂血症患者、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高尿酸、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产后肥胖及其他有减脂增肌塑形需求的人群)。

各类术科疾病的围术期营养治疗

高同型半胱氨酸营养干预

高尿酸血症营养干预

骨质疏松营养干预

睡眠障碍营养干预

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营养干预

青少年儿童增高营养干预

围生育期的营养干预门诊(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九种体质的月子餐食谱制定、产褥期开奶、催奶、回奶等)。

各类慢性疾病居家营养干预(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肿瘤、脑梗死、肝胆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住院业务:

对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价、营养治疗、营养宣教;开展“临床营养优质服务”,为住院患者提供食疗、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一体化的营养治疗。对术科患者开展围术期加速康复外科的营养管理。

专家介绍

曾瑶池

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门诊时间:

每周一、周五下午14:30-17:30

每周三、周四、周六上午8:00-12:00

李翠玉

营养科医师

门诊时间:

每周日上午8:00-12:00

【营养治疗】"不仅能减肥,更重要的是乏力疲惫和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也消失了!"

【营养治疗】肾友必备!10类常见食物的磷/蛋白比值表

【营养治疗】490种食物嘌呤含量表,教你远离高尿酸

担起肥胖管理的应尽之责

近日,由健康报社主办的“推进基层医疗提质增效 提升慢病管理能力建设——内分泌代谢科体重管理项目”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肥胖诊疗专项能力交流会。此次会议中,多位内分泌与代谢领域知名专家就肥胖流行病学、肥胖的诊断与评估、肥胖的手术治疗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并对《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肥胖诊疗门诊建设专家指导意见》(2024版)进行解读。从对超重肥胖的全面评估、个性化减重目标的设定以及分层管理策略等多个层面分别给出推荐意见,为临床诊疗中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提供全面指导。

据悉,“推进基层医疗提质增效 加强慢病管理能力建设——内分泌代谢科体重管理项目”依托2023年底成立的内分泌代谢科肥胖诊疗联盟,重点围绕糖尿病防控、体重管理等内容,搭建慢性疾病诊疗和防控领域知名专家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沟通交流平台。

肥胖门诊参访受益颇多

在医学不断进步和创新中,交流与合作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会议当天上午,与会人员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简称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冯文焕的带领下进行了肥胖诊疗门诊参访活动。踏入内分泌科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候诊大厅。这里的布局十分人性化,舒适的座椅整齐排列,墙上挂着关于内分泌疾病、肥胖基本知识的宣传画,有糖尿病的饮食控制、甲状腺疾病的常见症状等,让前来就诊的患者在等待的过程中就能获取有用的信息。沿着走廊往前走,便是一间间诊疗室。每个诊疗室都配备了先进的检测仪器,能够快速准确地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医生们对待患者充满耐心和关爱。在查房过程中,大家看到医生仔细询问患者的病情,认真查看各项检查报告,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护士们也同样专业,他们熟练地为患者进行护理操作,如注射胰岛素、测量血糖等,同时还会耐心地解答患者关于日常护理的各种疑问。

参访期间,冯文焕教授详细介绍了南京鼓楼医院肥胖门诊建设工作开展的契机、推动措施、取得的成果以及目前面临的挑战。此次参观交流,不仅有效拓宽了肥胖门诊建设工作的思路与视野,也是医务工作者在肥胖诊疗领域深化合作、共同进步的契机。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全体专家期待与更多同行建立联系,通过交流学习,加快科室发展,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肥胖患者管理难度较大

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唐伟表示,研究表明,肥胖症与冠心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数十种疾病有密切关系。目前,在临床上多数采用身体质量指数(BMI)来评估患者的肥胖或超重情况。但BMI评估方法存在局限性,不能反映身体局部脂肪的分布,且不适用于儿童、孕妇以及不能准确测量身高的老人和肌肉很发达的人群,因此,仍需更多指标从体重和体脂两种不同维度对超重或肥胖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南京鼓楼医院副院长毕艳指出,肥胖管理难度大于糖尿病管理,主要因为肥胖患者群体具有其独特性,尤其是在代谢健康状况差别较大的情况下,他们对减重的迫切程度差异也很大,这种差异化需求给临床诊疗工作带来了挑战。

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诊疗服务,南京鼓楼医院开设了肥胖诊疗中心,集合内分泌科、营养科、外科等多学科专家团队,通过科学的体重评估、营养指导、运动计划及必要时的手术治疗,为患者量身定制减重方案。同时,医院还积极寻求数字化管理的创新路径,利用新媒体和其他先进技术搭建管理平台,同时开展健康宣教,普及肥胖的危害及科学减重知识,增强公众的健康意识。毕艳表示:“肥胖管理问题已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从国家层面到各类联盟组织,都在积极关注并推动肥胖管理的发展,这为我们加强标准化专科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

肥胖治疗已有多种选择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祝之明教授指出,管理肥胖患者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过程,肥胖带来的问题涉及多个器官和生理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心血管、代谢、消化道、泌尿生殖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因此,想要全面管理好肥胖患者的健康,医生需要具备相应的专科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冯文焕强调,肥胖管理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合作的复杂过程,而非单一领域的独立任务。在制订患者的减重计划时,医生需要设定清晰、具体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在此过程中,内分泌科医生扮演着关键角色,需要评估患者的病情、决定是否需要转诊以及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同时,营养科、心理科和专科护士等也在肥胖管理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和支持。

搭建更广泛的交流平台

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顾天伟指出,在肥胖的诊断中,综合考虑发病原因和并发症的评估,有助于打破人们“肥胖仅因吃得多”的固有观念。在进行肥胖的全面评估时,早期发现和初步识别至关重要,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一是临床医生应主动识别潜在的肥胖人群,尤其是那些从心脏科转诊来的患者;二是加强社区筛查和体检引导,提升公众对肥胖问题的认识。

内分泌代谢科肥胖诊疗联盟

推动减重工作稳步进行

内分泌代谢科肥胖诊疗联盟秘书长王瑾对公众选择的减重渠道表示担忧,大多数肥胖患者通常不会选择到公立医院寻求减肥帮助,多数人更倾向于在社会上的医美机构、健身房,甚至通过短视频平台博主推荐的方式尝试进行减肥。王瑾强调,过去由于治疗手段的局限性,尤其是药物治疗的缺乏,肥胖诊疗领域的发展受到了限制。不过,随着去年GLP-1受体激动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和更多双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的推出,临床上对肥胖有了更为丰富的治疗手段。

王瑾指出:“推进基层医疗提质增效 提升慢病管理能力建设——内分泌代谢科体重管理项目”的初衷与此相呼应,并且已经明确了2024—2027年的规划及目标,建立1000个肥胖诊疗门诊,并开展基于临床真实数据的中国肥胖人群相关研究以及覆盖5000人次的医护人员培训,加强肥胖防控知识技能普及,提升国民肥胖防控意识。

王瑾明确表示:“内分泌代谢科在减重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肥胖本质上是一种代谢疾病,内分泌科理应肩负起肥胖管理和减重的责任。为了避免与社会上其他医美机构的同质化竞争,内分泌代谢科必须突出专业特色。她强调:“我们的核心任务是关注肥胖相关的并发症,以肥胖治疗为核心,为患者提供系统、专业、科学的综合减重管理方案。”

“今年9月,内分泌代谢科肥胖诊疗联盟组织专家撰写了《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接下来,联盟将完成对所有成员单位的授牌,重点项目包括绘制肥胖诊疗门诊地图和开展培训课程等。在联盟专家的全力支持下,我们已开发了多套肥胖治疗相关的教材,旨在进一步提升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共同推动肥胖诊疗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王瑾说。

原标题:《担起肥胖管理的应尽之责》

阅读原文

来源:健康报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治高血压只能靠吃药?营养科医生帮小伙瘦了20斤,血压也正常了!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营养科 宋晓莉

高血压这一“无声杀手”

导致了冠心病、脑卒中、肾脏病等

发病率逐年增加

控制、稳定血压

除药物治疗及常见的生活方式干预

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一起来听听营养医生怎么说

肥胖相关性高血压

肥胖与超重可显著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中国24万成年人横断面调查资料汇总显示,BMI大于28kg/m2患者中超过90%患有高血压及脂代谢异常;腹型肥胖患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腰围正常者的4倍多,肥胖已成为导致血压增高、影响健康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

因此,当发现肥胖/超重或存在 “隐性肥胖”(体重正常,体脂超标,体肌肉缺乏)的情况,建议在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体重管理,预防肥胖相关性高血压。

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产生了1+1>2的效果

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可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动脉血管僵硬度增加,这些导致了血压进一步升高。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的协同作用增加了对心脑血管的损害,使得引发卒中、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风险显著提高,因此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关注自身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

血管变硬变窄,血压不往上飙才怪

动脉粥样硬化使得脂类、胆固醇和细胞代谢产物等会在血管内皮积聚,血管变狭窄,而血管钙化让血管僵硬度增加,没有弹性,这些都是控制高血压的阻力。

高血压患者要关注血管健康问题(如有无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钙化等问题),通过营养治疗的方式改善动脉粥样硬化,预防血管钙化。

阿毅患高血压3年了

为让高血压 “低头”他用药越来越多

但血压仍控制不佳

糟糕的是,近期他又被诊断为肾功能不全,这让他倍感焦虑。

他来到营养科就诊,希望除了药物治疗外,他还能在非药物干预方面为“降压”做点什么。

营养医师全面评估了阿毅的情况,并在各项生化检查结果中找出了影响阿毅血压控制的几个因素:肥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管钙化可能(骨钙素水平偏低),并予以控制体重、降低同型半胱氨酸、防治血管钙化的营养干预方案。

经过不到三个月的努力,阿毅体重下降9公斤,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下来了,骨钙素水平升上去了。

阿毅

我现在除了服用部分营养补充剂,已停用了所有降压药,而血压始终保持在正常范围。如果我早点到营养科就诊就好了,那我也不用吃三年的降压药了。

阿毅以营养治疗的方式成功逆袭了高血压,现在的他始终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维持健康体重,定期到营养科复诊检测及干预同型半胱氨酸、骨钙素等指标。

人们常说“高血压少吃点盐多吃点蔬菜就好”,这些只是最浅显最基础的膳食要求。以营养治疗成功逆袭高血压的方法还需要关注到体重管理、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关注血管钙化、动脉粥样硬化等一系列问题。

当你是临界高血压或已确诊为高血压

不妨到营养科瞧瞧

营养医师或许可以帮你

破除终身用药的“魔咒”哦

参考文献

[1].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J].中国循环杂志,2021,36(03):209-220.

[2]张旭,唐根富.H型高血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泰山医学院学报,2021,42(01):74-77.

[3]孔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诊疗专家共识[J].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20,7(03):283-288.

[4]杨学颖,赵培佐,陈杰鹏,段丽丽,李树壮.维生素K2对心血管疾病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9,31(09):1110-1116.

[5]邢晓林,刘昊凌.骨钙素对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学,2018,46(06):732-735.

[6]祝之明.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03):212-219.

深圳市中医院营养科

营养科中长期定位为:以临床服务为基础,以教学培训为主,以科研为辅的综合性医技科室。营养科定期举行现场和网络讲座,并实现公众号直播。加入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参与临床多个MDT团队和疑难病例讨论。2009年至今发表SCI期刊论文4篇,CSCD核心期刊论文18篇,主持省科技厅课题1项,省卫生厅课题2项,市卫计委项目2项,参与编写《食物营养与食品安全》,《超重与肥胖治疗》等教材。

门诊业务:

非药物干预体重管理(适用人群:单纯性肥胖者、Ⅱ型糖尿病患者、肥胖引起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高脂血症患者、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高尿酸、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产后肥胖及其他有减脂增肌塑形需求的人群)。

各类术科疾病的围术期营养治疗

高同型半胱氨酸营养干预

高尿酸血症营养干预

骨质疏松营养干预

睡眠障碍营养干预

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营养干预

青少年儿童增高营养干预

围生育期的营养干预门诊(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九种体质的月子餐食谱制定、产褥期开奶、催奶、回奶等)。

各类慢性疾病居家营养干预(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肿瘤、脑梗死、肝胆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住院业务:

对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价、营养治疗、营养宣教;开展“临床营养优质服务”,为住院患者提供食疗、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一体化的营养治疗。对术科患者开展围术期加速康复外科的营养管理。

专家介绍

曾瑶池

营养科主任医师

门诊时间:

每周一、周三、周五、周六上午8:00-12:00

李翠玉

营养科医师

门诊时间:

每周日上午8:00-12:00

【营养治疗】"不仅能减肥,更重要的是乏力疲惫和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也消失了!"

【营养治疗】肾友必备!10类常见食物的磷/蛋白比值表

【营养治疗】490种食物嘌呤含量表,教你远离高尿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