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少却还是发胖?若能避开这三个饮食误区,你可能会越吃越瘦
一,主食吃得太多了
在我们国家,越是往北,饮食中“主食”占的比重越大,包括各种面食,烙饼,饺子等,当然这些主食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较多,当然也就更容易引起肥胖。
二,油盐摄入量过高
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偏向于重口味饮食,也就是典型的“盐多、油大”。
但是长期的高盐、高油饮食,不仅会引发肥胖,还容易诱发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疾病和多种心脑血管疾病。
而且相对于南方人的清淡饮食,我们北方人会在炒菜的时候放入一些辣椒,胡椒,花椒等刺激性的调味品,这些东西会刺激我们的味蕾,让大脑产生更多的饥饿信号,不知不觉中让人吃得更多。
三,你可能吃了“假蔬菜”
生活中很多减肥的人,都会吃“蔬菜餐”,认为蔬菜类的食物是不会发胖的,这样会让很多人产生很多误区,类似于酸辣土豆丝、干锅娃娃菜、蔬菜沙拉等菜品,虽然是以蔬菜为原材料,但是在烹饪的过程中,加入了过多的油脂和热量,这样就变成了碳水丰富、淀粉含量大的“假蔬菜”,吃这类食物也是会发胖的。
真正的有益蔬菜有“2多,2少”的标准:
“2多”指的是所含水分多,维生素多
“2少”指的是所含的能量少,糖分少
生活中要小心“隐形饥饿”,缺少了这两种物质,你就是易胖体质
所谓“隐形饥饿”,不是说吃的食物有多少,而是指身体中某些元素摄入的过少,有数据表明:有70%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代谢类疾病,都是身体中缺乏某些元素所导致的。而针对减肥来说,想要加快新陈代谢,快速分解体内脂肪,轻松瘦下来,就需要我们补充两种重要的物质。
1、左旋肉碱
左旋肉碱是一种能够有效减少脂肪堆积的物质,有些人胃口大,吃的多,但是又不喜欢运动,就可以通过补充适量的左旋肉碱来达到减肥的目的,当然要控制用量,正常来说,成年人摄入50-150mg,就可以满足身体需求了。
2、锌
锌是我们人体所必须的一种微量元素,可以帮助我们促进能量的代谢,减少体内脂肪的堆积,想要减肥的朋友可以有针对性的多吃一些含锌丰富的食物,包括蛤蜊、扇贝、生蚝等。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土豆人见人爱 谣言认真对待
有一种食材,炒炖煎炸烤,全都少不了,丝块泥片条,味道都很好。不论是烹饪方法还是存在形式,它都是烹饪界的通关选手。它是谁呢?土豆!作为一种人见人爱的“豆”,总是有几分传言在身上的,比如土豆和牛肉一起吃会肚子疼、吃土豆会得糖尿病、食用发芽土豆会中毒……这些传言究竟是真是假?我们请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为您解答!
土豆和牛肉一起吃会肚子疼吗?有传言说,“土豆和牛肉一起吃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其原因是牛肉富含蛋白质需要酸性条件才能更好消化,而土豆富含淀粉则需要在碱性环境中消化,两者对于胃酸的要求不同,所以一起食用会影响胃部的正常工作,导致功能紊乱。”
事实上,这种说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正常情况下,所有进入身体的食物都会在胃酸的酸性环境下形成食糜,然后再进入肠道。对于最基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而言,消化系统早就有了固定的消化吸收模式。胃酸是一种“灵活”的液体,食物不同,胃酸的浓度会随着消化食物的难易进行改变。对于各种食物混合消化,如果胃酸浓度偏低,那胃酸就会适当分泌以帮助消化。虽然淀粉对于胃酸浓度的要求较低,以肉类食物为代表的高蛋白食物需要的胃酸浓度偏高,但一起食用不会影响消化系统的健康。
吃土豆会得糖尿病吗?吃土豆真的会得糖尿病吗?对此,范志红表示,这话不完全是谣言。虽然食用土豆不能直接导致糖尿病,但是食用过量土豆会导致血糖升高及肥胖,而肥胖是诱发糖尿病的因素之一。
土豆富含淀粉,可以作为蔬菜摄入,也可以作为主食摄入。土豆的热量值比青菜高很多,100g土豆含热量70千卡~90千卡,而100g绿叶菜、萝卜、茄子之类蔬菜只有10千卡~30千卡。因此,食用土豆的同时摄入其他主食,必然会增加膳食总能量的摄入,同时也会提升膳食整体的血糖负荷(glycemicload,GL)值。比如说,食用一碗米饭加一碗炒青菜和食用一碗米饭加一碗炒土豆丝相比,在炒菜油相同的情况下,肯定是后者的热量及血糖反应高。食用过量的土豆食品会产生较高的GL值,高GL值饮食又会引起餐后高血糖症。此外,过量的土豆增加了饮食摄入的总热量,导致体重增长,而超重和肥胖会促进糖尿病和高血压。
发芽土豆能吃吗?土豆发芽了还能不能吃?范志红介绍,土豆天然含有一类微量的生物碱有毒物质,叫做龙葵素,也称龙葵碱或茄碱,通常以糖苷形式存在。对于土豆来说,这种生物碱能起到自我保护作用,可抗病、抗虫、抗霉菌,还能防止其他动物啃食马铃薯幼芽。对人体而言,食入0.2~0.5g龙葵碱即可引起中毒。龙葵素的毒性可损害细胞的生物膜,对胃肠道黏膜有较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痹作用,尤其对呼吸中枢和运动中枢作用明显;还有溶血作用。龙葵素遇醋酸易分解,高热煮透也可使之破坏。
在正常情况下,龙葵素在土豆中的含量非常低,不至于引起中毒。在贮藏过程中含量逐渐增加,马铃薯发芽后,其幼芽和芽眼部分的龙葵碱含量较高。对于局部发芽变青的土豆,如果情况不太严重,可将芽眼彻底剜去,削去发青部分,清洗后烹调食用。但是如果变青发芽的比例太大,即使加工处理也不能保证无毒,建议把土豆扔掉。如果食用土豆时口中有发麻、发涩的感觉,表明该土豆中还含有较多的龙葵素,应立即停止食用,以防中毒。
土豆作为人见人爱的食材,如何才能安全健康地食用呢?对此,范志红给出以下建议。
土豆当主食。根据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居民每日摄入谷薯类250~400g,其中包括土豆在内的薯类平均每日摄入50~100g。谷薯类是当主食来食用,并不算在每天300~500克的蔬菜当中。如果想享用土豆烧牛肉,可以相应扣减白米白面等主食(不替代全谷杂粮)。土豆替代米饭馒头,不仅不会快速升高血糖,还会增加膳食中钾的摄入。
选比较脆口的土豆品种。土豆品种差异对血糖指数值的有影响。范志红表示,越是绵软易煮熟的品种,食用后血糖上升速度越快。选购土豆时,选择脆性相对较大、烹调起来不那么容易软烂的土豆,血糖指数也会低一些。
烹调时少加油。传统的土豆烹调,都是配以高油高盐,像常吃的土豆烧牛肉、土豆炖牛腩、大盘鸡等。这样的土豆菜肴不仅会增加膳食总脂肪量,总热量也随之升高。烹调时少加点油,减轻发胖负担。
土豆放凉后再吃。范志红介绍,土豆食品在8℃放置24小时后,GI值与热食相比降低26%,冷却导致快消化淀粉转变为慢消化淀粉,抗性淀粉含量显著增加。
阴凉处储存。在炎热的夏秋季节,土豆买来以后一定要及时放在冰箱里。冬春季节温度比较低的时候,也不要放在有暖气的室内,最好能放在冷凉的阳台上。同时,最好用黑色或不透明的袋子包装起来,避免光照,免得土豆发芽,提高毒素的含量。(本报记者齐桂榕)
多吃土豆,肌肉更有力!这种“高质量植物蛋白”一直被忽略了
土豆作为人们餐桌上的常客,是一种很“矛盾”的食物,它在售卖时总和蔬菜划分到一起,吃下肚却像主食一样饱腹感极强。
加拿大一项研究发现,从土豆中收获的优质蛋白,能让肌肉更有力量。与其把土豆当成一道菜, 营养专家更建议把它当“主食”。
《生命时报》结合国外研究并采访营养专家,解读一颗土豆的营养价值,教你5种土豆的健康吃法。
受访专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高级营养配餐师 于仁文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天津医院营养科营养师 康瑞雪
土豆,植物蛋白的优质来源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皇后大学、谢里丹学院三研究团队发表在《Nutrients》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摄入土豆蛋白质的参试者,肌肉中产生新的蛋白质速度明显加快,肌肉力量将会增强。
土豆分离蛋白作为一种高质量的植物性蛋白质补充剂,增加了健康成年人静息状态下骨骼肌肌原纤维蛋白的合成,这种植物来源的蛋白质可以成为维持肌肉力量的优良蛋白质来源。
此外,《英国医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还发现,无论体重如何,摄入动物蛋白都与高血胆固醇水平有关,摄入植物蛋白则与低血胆固醇水平有关。就长期健康而言,将部分红肉换成豆腐等植物蛋白来摄入,有助长寿。
用土豆代替精制谷物土豆在一定程度上既是蔬菜,又是粮食。
早在2015年,我国农业部就提出把土豆作为农业结构调整主要替代物,为稻米、小麦、玉米之外的第四大主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成人每人每天摄入谷薯类250~400克,其中包括土豆在内的薯类为50~100克。如果吃了土豆做的菜肴,就要相应减少米饭量。
《英国营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与吃精制谷物相比,每天吃土豆,饮食质量、血液指标和整体健康指数会更好。
相比于精白粮食为主的饮食,以土豆作为主食能帮助降低血压,改善血脂,降低炎症反应水平。
营养素配比好
土豆中淀粉含量为8%~29%,低于米饭、馒头、面包等食物。蛋白质含量约0.75%~4.6%,其中赖氨酸达93毫克/100克,色氨酸也有32毫克/100克。
美国马铃薯研究表明,1个中等大小的带皮美国马铃薯(约148克)不含任何脂肪,仅有110卡路里。
含多种维生素
土豆中的维生素含量与叶菜相当,尤其是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含量较高。前者是抗氧化剂,保护身体免受自由基损害,后者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富含钾
每100克土豆含钾高达300毫克以上,具有防治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功效,土豆又有“地下苹果”之称。
富含膳食纤维
100克土豆约含人体每日所需5%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够有效地降低血压和血脂,使人更有饱腹感,从而控制体重预防肥胖。
富含多酚类物质
土豆中所含的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
土豆做法排行榜一颗平平无奇的土豆,几乎适用于中西式所有常见的烹饪方式,其中营养专家最推崇的是“蒸土豆”。
第一名:蒸土豆
土豆在蒸熟后维生素C损失极少,保留率在80%以上,碳水化合物、矿物质、膳食纤维都没什么损失,还会使其中的淀粉颗粒充分糊化,使它在体内更容易被消化分解。
带皮蒸制的整土豆最大程度保留了土豆的清香,营养损失更少。
第二名:土豆泥
土豆蒸熟后压成泥,口感酥软,更适合老人和孩子。
推荐酸奶坚果土豆泥,不但味道好,且增加的蛋白质和矿物质让营养更加丰富,是不错的加餐美食。
第三名:红烧土豆
土豆切成大块,刀工少,断面就少,因此水溶性维生素,比如维生素C、B族维生素等损失也少。
土豆烧牛肉是绝配,土豆不但可以和牛肉互补营养,还富含膳食纤维,可以减少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
第四名:炒土豆片
土豆切成薄片烹调,会使其中的营养流失一部分。但是一般炒土豆片烹制时间较短,能一定程度上弥补不足。炒土豆片之前别用水泡,炒的时候少放油。
第五名:炒土豆丝
土豆丝切得细,会导致营养素流失、油脂吸收增加。土豆丝用水冲洗,更会让土豆的维生素C和钾、镁等无机盐大量溶于水中而损失。
炒土豆丝时早放醋,能提高蛋白质、钙和维生素C等营养素的吸收率。
食用提示
1.黄土豆的淀粉含量比白土豆多,升糖指数也较高。此外,新土豆往往吃起来很面,老土豆口感相对爽脆。
2.与趁热吃相比,放凉后的土豆升糖指数降低了26%。冷却导致快消化淀粉转变为慢消化淀粉,抗性淀粉含量显著增加。
3.烹调土豆时加点醋,添加了醋和橄榄油的土豆冷却后,升糖指数降低43%。这是因为类似醋酸的添加物,能通过降低胃排空的速度来降低血糖反应。
4.油炸是最不推荐的土豆做法,不但会大大提升摄入的热量,还容易产生丙烯酰胺等有害物质。
5.对于血糖较高的人群,要注意口感越面的土豆,淀粉含量越多,淀粉糊化可能越充分,从而让血糖快速升高。▲
本期编辑:罗榕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