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肥胖日丨10个“肥胖问题”,专家一次说清楚
资料图片
世界卫生组织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一项研究指出,全球超过10亿人,即八分之一的人口患有肥胖症。面对肥胖这种疾病,人们总有许多问题和困惑。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多位专家为大家揭开肥胖的秘密。
Q:肥胖是一种病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周灵丽:传统观念认为,肥胖虽然本身不是病,却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有关。早在2012、2013年,美国内分泌学会和糖尿病学会就已经把肥胖当作一种慢性疾病对待,且提出“肥胖是一种需要终身治疗和随访的慢性病,需关注肥胖相关并发症”。
Q:真是众病之源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陈玲:肥胖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如:骨关节炎(因为体重过重,使得骨头关节长期承受的重量比较大,尤其是脊柱和下肢关节);糖尿病(肥胖会增加胰岛素抵抗的风险,长此以往就会出现血糖升高);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心血管疾病;肿瘤风险增加等。
Q:成因都包括哪些?
周灵丽:肥胖包括单纯性肥胖和病理性肥胖。人们常说的肥胖指单纯性肥胖,主要与遗传、生活环境相关,生活环境主要包括饮食和生活节奏。饮食摄入过多,消耗太少,出入不平衡就会导致肥胖。此外,人们生活节奏紊乱也是肥胖的原因之一,如晚睡、进餐太晚、久坐、饮食不规律等。
Q:哪些食物会增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张瑞: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例如含有大量糖分的糕点、糖果、饮料、甜点,油炸的食物。深度加工或精致加工的食物,与未加工的原型食物相比,深度加工的食物减少了大量的膳食纤维,人们的饱腹感降低,能量密度增高。
Q:压力大会变胖吗?
周灵丽:从生理机制上说,压力过大,会导致应激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升高,而该激素会导致血糖升高,血糖的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导致人体产生饥饿感,增加高糖等食物的摄入。此外,压力过大,人们往往没有心思挑选适宜的食物,而是随意进食一些速食、快餐,填饱肚子,同时也不能规律运动,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脂肪囤积和肥胖。
Q:熬夜会致肥胖吗?
周灵丽:当人们睡眠好时,晨起会感觉精神饱满、神清气爽,此时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水平最高,当夜晚来临,人体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会逐渐降到最低,让身体进入睡眠休整状态。熬夜时,人体会被动地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导致血糖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使人体产生饥饿感,增加高糖等食物的摄入。
Q:与癌症有关系吗?
陈玲: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肥胖与癌症风险增加相关。肥胖的男性易患前列腺癌,肥胖女性患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及乳腺癌的风险增加;无论男女,只要是肥胖者都易患结肠癌和直肠癌。研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肥胖患者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增加,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及慢性炎症状态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Q:轻断食能减肥吗?
张瑞:有好处,需要注意采用科学的方法。轻断食比较常用的方法如一周7天选择不连续的2天仅摄入平时热量的1/4,剩下5天正常进食。也可以采用如一个月间断断食4天或2天等。轻断食不适合青少年、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有严重慢性疾病的人等,更适合身体基础条件比较好,没有严重疾病且希望减重和控制体重的人。
Q:只吃一顿能瘦吗?
张瑞:首先,减肥最重要的就是总热量摄入的限制,如果只吃一顿,这一顿饭的热量超标,也会前功尽弃。其次,一天当中很长时间不吃,会造成饥饿感加剧,容易更快速地摄入更多热量,还可能对情绪产生影响,造成暴食。减肥的关键是少吃,少吃不是指吃东西的次数减少,也不是肉眼衡量的食物体积的减少,而是食物总热量的减少。
Q:食品配料表咋看?
张瑞:法律规定食品的外包装上必须标注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减肥的朋友要学会看这个营养成分表,了解自己吃了什么,吃了多少。营养成分表中会标注出反式脂肪酸,最好选择不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配料表中的配料,越简短干净越好,最好除食材本身和其他天然调味料比如盐、食用油等,没有其他看不懂名字的添加剂。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陈荻雁
世界肥胖日丨10个“肥胖问题”,专家一次说清楚
世界卫生组织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一项研究指出,全球超过10亿人,即八分之一的人口患有肥胖症。面对肥胖这种疾病,人们总有许多问题和困惑。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多位专家为大家揭开肥胖的秘密。
Q1
肥胖是一种病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周灵丽:传统观念认为,肥胖虽然本身不是病,却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有关。早在2012、2013年,美国内分泌学会和糖尿病学会就已经把肥胖当作一种慢性疾病对待,且提出“肥胖是一种需要终身治疗和随访的慢性病,需关注肥胖相关并发症”。
Q2
真是众病之源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陈玲:肥胖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如:骨关节炎(因为体重过重,使得骨头关节长期承受的重量比较大,尤其是脊柱和下肢关节);糖尿病(肥胖会增加胰岛素抵抗的风险,长此以往就会出现血糖升高);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心血管疾病;肿瘤风险增加等。
Q3
成因都包括哪些?
周灵丽:肥胖包括单纯性肥胖和病理性肥胖。人们常说的肥胖指单纯性肥胖,主要与遗传、生活环境相关,生活环境主要包括饮食和生活节奏。饮食摄入过多,消耗太少,出入不平衡就会导致肥胖。此外,人们生活节奏紊乱也是肥胖的原因之一,如晚睡、进餐太晚、久坐、饮食不规律等。
Q4
哪些食物会增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张瑞: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例如含有大量糖分的糕点、糖果、饮料、甜点,油炸的食物。深度加工或精致加工的食物,与未加工的原型食物相比,深度加工的食物减少了大量的膳食纤维,人们的饱腹感降低,能量密度增高。
Q5
压力大会变胖吗?
周灵丽:从生理机制上说,压力过大,会导致应激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升高,而该激素会导致血糖升高,血糖的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导致人体产生饥饿感,增加高糖等食物的摄入。此外,压力过大,人们往往没有心思挑选适宜的食物,而是随意进食一些速食、快餐,填饱肚子,同时也不能规律运动,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脂肪囤积和肥胖。
Q6
熬夜会致肥胖吗?
周灵丽:当人们睡眠好时,晨起会感觉精神饱满、神清气爽,此时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水平最高,当夜晚来临,人体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会逐渐降到最低,让身体进入睡眠休整状态。熬夜时,人体会被动地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导致血糖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使人体产生饥饿感,增加高糖等食物的摄入。
Q7
与癌症有关系吗?
陈玲: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肥胖与癌症风险增加相关。肥胖的男性易患前列腺癌,肥胖女性患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及乳腺癌的风险增加;无论男女,只要是肥胖者都易患结肠癌和直肠癌。研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肥胖患者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增加,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及慢性炎症状态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Q8
轻断食能减肥吗?
张瑞:有好处,需要注意采用科学的方法。轻断食比较常用的方法如一周7天选择不连续的2天仅摄入平时热量的1/4,剩下5天正常进食。也可以采用如一个月间断断食4天或2天等。轻断食不适合青少年、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有严重慢性疾病的人等,更适合身体基础条件比较好,没有严重疾病且希望减重和控制体重的人。
Q9
只吃一顿能瘦吗?
张瑞:首先,减肥最重要的就是总热量摄入的限制,如果只吃一顿,这一顿饭的热量超标,也会前功尽弃。其次,一天当中很长时间不吃,会造成饥饿感加剧,容易更快速地摄入更多热量,还可能对情绪产生影响,造成暴食。减肥的关键是少吃,少吃不是指吃东西的次数减少,也不是肉眼衡量的食物体积的减少,而是食物总热量的减少。
Q10
食品配料表咋看?
张瑞:法律规定食品的外包装上必须标注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减肥的朋友要学会看这个营养成分表,了解自己吃了什么,吃了多少。营养成分表中会标注出反式脂肪酸,最好选择不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配料表中的配料,越简短干净越好,最好除食材本身和其他天然调味料比如盐、食用油等,没有其他看不懂名字的添加剂。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减重务必一次成功,避免多次反弹、恶性循环
学会释放、及时排解,稳定节后情绪试试这几个方法
本文为趣健康(ID:xjbjiangkang)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
百病之源!肥胖的九大危害,你知道几个?
对寿命的影响 肥胖程度跟病死率密切相关,就是随着肥胖程度的上升,死亡率也大幅度上升。当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 /身高2(米)]超过35的时候,病死率就比平常的人增加了30%-40%。根据科研数据显示,肥胖症会使预期寿命减少6-7岁。更可怕的是,如果严重肥胖,BMI大于40的时候,男性的寿命会减少20年。
对血压的影响 在成年以后,尤其40-50岁的时候,肥胖人群发生高血压的机会比平常人多50%。
对心脏的影响 并不是说高血压继发或者冠心病继发,而是它对心功能的直接影响。由于肥胖,脂肪会附着在心脏表面,使心脏的收缩功能降低,导致心衰的比例大大增加。
脑血管病 在中国,脑血管发病率是非常高的,由于动脉硬化和血栓的形成及肥胖、血脂异常等,缺血性脑梗死非常高发。
糖尿病 肥胖就像影子一样伴随着糖尿病,肥胖人群糖尿病发病率比平常人要高4倍。新诊断的糖尿病病人里90%都胖,很少有不胖的。根据研究显示,体重指数为22-23时,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其实是很低的;而23-31的时候发病风险就变成40%,增加了10倍;体重指数是35的时候,女性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93.2%!所以糖尿病跟肥胖关系非常密切。
脂肪肝和血脂异常 脂肪肝和血脂异常在中国发病率非常高,而大家往往不太知道,其实大概有10%的脂肪肝病人会进展为脂肪性肝炎,导致肝硬化或肝癌的发生。
打呼噜 我们称之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别小瞧打呼噜,这个病在肥胖人群中很常见,危害性也很大。肥胖人群中这个病的发生率高达50%-70%,而普通人群才2%-4%。一些肥胖人士白天打瞌睡或晚上睡觉的时候会有呼吸暂停的情况,有明显的缺氧和一定的脑损伤,这部分病人出现心源性猝死的情况很多见。
肿瘤 肥胖跟一些肿瘤密切相关,在女性中是卵巢癌、子宫内膜癌、膀胱癌和乳腺癌;在男性中则是前列腺癌。肥胖会导致这些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而且无论男女,肥胖以后直肠癌的发病率都会大幅上升。
这些癌里面有一些癌的治疗已经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如前列腺癌、乳腺癌和直肠癌。但是像卵巢癌、膀胱癌、子宫内膜癌,这些癌症的患者5年以上的生存率还是比较低的。
骨关节病的发病率大幅上升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关节逐渐老化了,重压无疑会促进关节发生疾病,再加上糖代谢和嘌呤代谢的障碍,使这些疾病发病率大幅度上升。
肥胖青少年血管十岁就开始变硬
《柳叶刀儿童与青少年健康》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肥胖青少年的动脉血管,在十多岁时就已经开始变得僵硬。
“动脉血管僵硬早已不再是出现在中老年人群中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许之民说。动脉僵硬度增加是血管的硬度增加、弹性变差、脆性增加、血压波动增加,容易产生血管的斑块,造成血管阻塞。会导致很多疾病的产生,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中风、脑溢血、冠心病、下肢动脉闭塞等。
近年来,动脉硬化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而这些人群中,肥胖人群为主,且儿童、青少年和年轻人是肥胖率攀升最快的人群。
“以前大家认为动脉硬化是中老年疾病。而现在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很多肥胖的儿童、青年会出现动脉硬化。”许之民解释,一些儿童由于过度摄入营养且不运动,导致脂肪堆积进而肥胖,肥胖造成的大量脂肪堆积在血管内壁,时间久了形成动脉硬化。肥胖患者一般存在高脂血症,而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发病因素。
天天健身,为何瘦不下来
吃得更多。很多人健身后食欲大增,尤其是晚上锻炼的人和女性。当摄入热量大于消耗时,还想减脂是不可能的。
健身项目选择不对。如果健身目的只是减重,那么卧推、深蹲等刺激肌肉增长的项目就不适合了,因为这些训练会增加肌肉横截面积和肌肉重量,导致体重从整体上增加。建议选择一些小力量练习,比如哑铃弯举或无负重练习(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来刺激小肌群,从而减轻对肌肉横截面积的影响、避免肌肉体积增长过快,也就不会出现体重减不下去的错觉。
静息代谢率降低。减脂方法不对会产生一个副作用,即静息代谢率(当你什么都不做时消耗能量的速度)开始下降。减脂的正确方法应采取“有氧+力量+放松”顺序,才能保证肌肉含量不丢失,千万不要靠节食减脂,这样只会使肌肉含量大量丢失。当肌肉丢失速度快于脂肪时,肌肉就会萎缩,最终导致静息代谢率降低。
平时不活跃。不少人喜欢集中时间健身,导致身体筋疲力尽,回家后只想“瘫”在床上,不想动。这种行为被称为“运动稳态”,即人体在一个领域增加体力活动,在另一个领域身体就会变得不活跃,对所消耗能量做出自动补偿,十分不利于减脂。因此,锻炼要适可而止,不可过度,轻微到中度出汗即可。这样在生活中可以使身体在大部分时间都保持活跃状态,如上下班骑单车、走路去地铁站、上下楼走楼梯等。
四天没睡好,脂肪就堆积
美国《脂类研究杂志》刊登一项研究显示,4天没睡好,就会导致体内脂肪快速堆积,体重增加。
缺觉对健康的影响,仅从体重变化就能看出来。早期研究发现,睡眠不足时,体内瘦素水平降低18%,而饥饿素水平则会增加28%。因此觉睡不好时,更容易饥饿,而且特别偏好高碳水化合物。睡眠不足时,人们会吃得更多(尤其是高热量食物),将其储存为额外能量。这会使胰岛素骤升、脂肪快速储存,进而导致体重快速增加。所以,要想减重减脂,除了合理饮食和积极运动之外,还一定要“睡饱”。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建议,成年人每晚应睡够7~9小时。还有研究发现,起床后接受光照120分钟,可促进体内瘦素分泌,降低饥饿素水平。因此,缺觉人群进行户外运动并晒晒太阳,可降低睡眠不足导致肥胖的风险。
长时间使用手机,肥胖风险增四成
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的危害不只是伤眼、伤颈椎。哥伦比亚西蒙·玻利瓦尔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一天用手机超过5个小时,人的肥胖风险增加逾四成,且更容易出现不爱运动、爱吃垃圾食品等不健康习惯,进而增加罹患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研究人员向2019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拉丁美洲会议报告,研究涉及1060名19岁至20岁大学生,包括700名女生和360名男生。研究人员发现,研究对象一天使用智能手机超过5小时,肥胖风险增加43%,同时,摄入较多含糖饮料、快餐、甜品、零食的可能性翻番。智能手机给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人们应该注意养成健康的使用习惯,长时间使用容易久坐不动、运动量不足,从而增加罹患糖尿病、心脏病、多种癌症、骨关节不适等风险。
很多人看着瘦,其实偷着胖
很多人常大吃大喝、不爱运动,却四肢纤细,看上去也不胖。这类人可能体脂并不低,有各种潜在的健康问题。美国《体形》杂志网站刊文,提醒这类“瘦胖子”注意改变生活方式。
美国纽约体重管理专家劳伦·克莱恩表示,“瘦胖子”的BMI值(体重指数)通常正常或偏低,但经过检查才发现,他们会有高血糖、好胆固醇低、甘油三酯偏高、高血压等问题。因为天生瘦,这类人往往吃饭不忌口,也不爱运动,导致肌肉量偏低、维生素摄取不足,还可能出现易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新陈代谢差等问题。他们的身体一旦出现问题,可能比胖人还严重。
如果符合以下多数情况,就要提高警惕了:从学校毕业后,没有进行过力量训练;爱吃甜食、人工甜味剂、碳水化合物、加工食品;蛋白质摄取不足;常感到疲倦、精神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爱忘事;苹果型身材,四肢瘦腹部胖;适量运动也会感到头晕眼花。
建议这类“瘦胖子”从三方面改变生活方式:1.练肌肉。肌肉是提高基础代谢率的关键,还可避免糖分进入血管,引起高血糖。建议每周至少两次力量训练。2.均衡饮食。尤其要减少糖分摄入,均衡摄取蛋白质、油脂、蔬菜、碳水化合物,尽量少吃白米精面和加工食品。3.有压力及时释放。压力大,血压也会升高,可以试试瑜伽、锻炼等方式帮助放松身心。保证6~8小时睡眠,让身体充分休息。(人民健康网综合自北京青年报、生命时报、健康时报、北京日报)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