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肥胖全是湿重惹的祸?日常饮食更要注意温补脾肾,散寒通络
减肥,已经是现代社会一个永不降温的话题,其中腹部肥胖最为多见,也最为棘手。大家都知道减肥需要做有氧运动,消耗热量,也知道肥胖很多都是湿重引起的,需要服用祛湿的中药或食物,然而寒气却被忽略了。
今天为您推荐适合你的健康膳食方
李女士,28岁,主要问题如下:
1、腹部肥胖
2、手脚冰凉,怕吹空调。
3、容易疲劳
4、喜喝温水热水,进食生冷食物易不适
分析:
腹部肥胖,手脚冰凉,平素喜温饮热饮,进食生冷食物易不适,舌头稍紫暗,基本上可以判断是阳气不足,脾肾虚寒引起的。舌苔不厚腻,体内湿气不重,但仅用祛湿化湿的药物,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时以温补脾肾,散寒通络为则才是首选。
白胡椒煲猪肚汤
材料:
猪排骨150克,猪肚1只。
白胡椒30~40粒(小孩减量)。
生姜3片,腐竹30克,食盐、生粉、生抽、白芝麻适量。
做法:
(1)将猪肚内外翻转,加食盐与生粉反复擦拭3次以上,再用水反复冲洗干净后,焯水备用。
(2)把白胡椒打碎,将所有材料放入锅内,加适量开水,文火煲1.5小时,至猪肚酥软,再加食盐调味。
(3)将煲好的猪肚切条装盘,再撒上白芝麻,蘸生抽食用即可。
专家点评:
本品具有良好的食疗效果。猪肚性温。
《本草经疏》曰:“猪肚,为补脾之要品。脾胃得补,则中气益,利自止矣... ...”所以猪肚多适合于胃寒脾虚泄泻的人群食用。
汤中胡椒香辣辛温,温中散寒,醒脾开胃,胡椒气味还能够增进食欲。生姜温中和胃,对胃寒、心腹冷痛、肠鸣腹泻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小贴士:
(1)胡椒性温热偏燥,故咳嗽咯血、痔疮、咽喉炎急性发作期、眼疾患者及阴虚有火者慎食。
(2)高脂血症人群可饮汤,少食肉。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人不胖可是有小腹是为什么?
每个女性都期待自己有一个苗条小细腰,但是穿上紧身的衣服或撩开衣服一看,腰腹却是鼓鼓的。特别是有些女性,明明偏苗条的身材,其他地方也没什么赘肉,可就是肚子圆圆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人不胖,肚子却很大,就像一肚子气,往外鼓的感觉,这就是湿气入侵导致的脾虚。脾弱有两种体现,一,腹大,食品来不及消化,积存在腹部;二,瘦弱,食物不吸收直接从大肠排了出去,造成吸收不良。另外表现为肚皮没有肉,一层皮,严重时肚眼突在外面,正常肚眼应该凹在肉里。
脾影响着人的肌肉,人一旦脾虚,就会出现全身乏力、汗多、气短的症状。脾的重大作用就是担当运输大队长,将人体内的营养和废物进行中转、运送。而脾虚、疲弱后,它的运化功能受损,体内的水、湿、热、寒滞留体内,无法及时、完全排除体外,导致腹胀肚子大,同时,营养也无法及时完全进行转化,导致你瘦弱。
而肥胖,是因为脾虚生湿,湿气重难以运化水湿,就会导致水湿滞留在体内,特别小腹处,脾湿肥胖往往也是肚子肥胖。小腹看着比较大,里面并不是脂肪,而是湿气跟脂肪混在一起造成的肥胖,严重的话还会出现浮肿的症状。
很多人明明不胖,为什么小肚子却是鼓鼓的?十有八九是这3种原因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想象一下,你站在镜子前,拉起衣服看到小腹上那圈赘肉,心里暗暗叹气:"明明没吃多少,怎么还是有小肚子?"这个困扰着许多人的问题,背后隐藏着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 小肚子鼓起可能预示着更严重的健康隐患。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谜题的面纱,探索那些不为人知的真相。
小肚子鼓起不仅仅是美观问题,更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报。 许多人忽视了这个信号,认为只要体重正常就无需担心。殊不知,这种想法恰恰给健康埋下了定时炸弹。科学研究表明,即使体重正常,腹部脂肪堆积也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
想象你的身体是一座精密的城市,小肚子就像城市中心一个不起眼的小广场。表面上看,这个广场似乎无关紧要。可实际上,它连接着城市的各个重要器官。当这个广场被垃圾(脂肪)堆积时,整个城市的运转都会受到影响。
第一个造成小肚子鼓起的元凶是内脏脂肪。这种脂肪就像城市地下管道中的淤积物,虽然外表看不见,却悄悄影响着城市的正常运作。内脏脂肪不同于皮下脂肪,它包裹在腹腔内的器官周围,分泌多种有害物质,干扰新陈代谢,引发炎症反应。研究显示,内脏脂肪每增加1%,2型糖尿病风险就会上升7%。
你可能会说:"我又不是大胖子,怎么会有那么多内脏脂肪?"事实是,即使体重正常的人也可能存在"隐形肥胖"问题。一项针对3000名成年人的研究发现,近30%的正常体重者体脂率过高,其中不少人就有明显的小肚子。这些"看起来不胖"的人,体内可能已经悄悄积累了大量有害脂肪。
第二个造成小肚子鼓起的原因是肠胃问题。想象你的消化系统是城市的垃圾处理中心,如果运作不畅,垃圾就会堆积,造成"城市肿胀"。长期的消化不良、便秘等问题会导致腹部胀气,使小腹看起来鼓鼓的。 更严重的是,肠道菌群失衡还会引发全身性炎症,加剧脂肪堆积。
一项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揭示,肠道菌群与肥胖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研究者发现,肥胖者的肠道中某些有益菌群数量明显减少,而一些与脂肪积累相关的菌群则大量增加。这种微妙的平衡失衡,就像城市生态系统被打乱,最终导致"城市肿胀"。
第三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激素失衡。激素就像城市的信号系统,控制着新陈代谢的节奏。当这个系统出现问题时,脂肪代谢就会紊乱,容易在腹部堆积。皮质醇是一种与压力相关的激素,过高的皮质醇水平会促进腹部脂肪的积累。 一项针对2500名成年人的研究发现,长期压力大的人腹部脂肪含量平均高出其他人17%。
你可能会说:"这不过是一点小肚子,有什么大不了的?"让我们来看看数据吧。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显示,近50%的正常体重成年人存在代谢异常,其中腹部肥胖是一个重要指标。这些表面上"不胖"的人,实际上面临着与肥胖者相同的健康风险。
小肚子鼓起不仅影响外表,更是全身健康的警报。 内脏脂肪会分泌多种炎症因子,如TNF-α和IL-6,这些物质会干扰胰岛素的正常工作,增加糖尿病风险。同时,过多的腹部脂肪还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那么,如何才能摆脱小肚子的困扰呢?答案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首先,调整饮食结构至关重要。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可以改善肠道健康,促进代谢。研究表明,每天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可以显著减少腹部脂肪。 选择全谷物、蔬菜、水果作为主要碳水化合物来源,避免精制糖和加工食品。
合理的运动计划不可或缺。有氧运动结合力量训练是减少腹部脂肪的最佳组合。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再加上2-3次力量训练,可以有效减少内脏脂肪。 一项为期12周的研究显示,参与者通过这种运动方式平均减少了14%的腹部脂肪。
此外,管理压力也是关键。长期的压力会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促进脂肪在腹部堆积。冥想、瑜伽等放松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皮质醇水平,一项研究发现,每天进行15分钟冥想的人,6个月后腹部脂肪平均减少了8%。
最后,不要忽视睡眠质量。充足的睡眠对维持激素平衡至关重要。研究表明,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腹部脂肪含量比睡眠充足者高出32%。 保证每晚7-9小时的优质睡眠,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代谢脂肪。
改变不会一蹴而就,就像改造一座城市需要时间和耐心。但只要坚持正确的方向,你终将看到成效。想象有一天,你再次站在镜子前,看到的不再是鼓起的小肚子,而是平坦健康的腹部。那种由内而外散发的自信和活力,才是真正的美。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小肚子的问题看似微不足道,却折射出我们整个生活方式的缩影。通过关注这个小细节,我们可以重新审视并改善整个生活习惯,走向更健康、更美好的人生。
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不仅仅为了摆脱小肚子,更是为了拥抱全面的健康生活。记住,每一个小小的改变,都是通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一步。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2020).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12(4), 315-409.
2. 中国营养学会. (202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人民卫生出版社.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