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做b超(肥胖做b超查孕囊看得清吗)

文章目录:

精准减重,专业助力!湘雅二医院开设肥胖精细化诊疗门诊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月15日讯(通讯员 王倩蓉 费冬雪)减重之路,道阻且长。肥胖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合并症与并发症繁多,减重治疗方法多样,但信息繁杂,患者往往无所适从。在此背景下,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凭借其全国领先的专业实力,勇挑重担。学科带头人李霞带领团队,积极参与编写《肥胖症中国诊疗指南(2024年)版》,为肥胖症的规范化诊疗提供了权威指导。不仅如此,该科室已成功建立完善的医护联合及线上管理服务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开设肥胖精细化诊疗门诊,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

给体重120公斤的年轻小伙带来减肥新希望

肥胖精细化诊疗门诊开诊首日上午,年仅19岁、体重却达120公斤的欧先生在母亲的陪同下,早早来到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新门诊大楼6楼。空腹前来的欧先生,眼神中既有对未知的忐忑,也怀揣着一丝期待。欧先生的母亲感慨道:“为了孩子的健康,我们四处打听,最终选择了这里,盼着能在专家的帮助下,让孩子的体重以健康的方式降下来。”

全面检查,便捷高效暖人心

在导诊台,热情且专业的督导师迅速引导欧先生母子进入专门的检查室,进行一系列的全面检查,包括身高、体重、BMI(体重指数)等基本项目,也有免费的人体成分分析检测、肝纤维化无创检测等。完成以上检查后,欧先生拿着在体重管理中心填写的基本资料进入诊室,与崔蓉蓉副主任医师进行第一次面诊。

欧先生的情况较为特殊,他是在被诊断为偏执性精神分裂后,持续用药一年多,在此期间体重迅速增长。这与一般的肥胖患者不同,其体重增长很可能与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有关。

崔蓉蓉副主任医师详细询问病史、过往减重经历等关键信息之后,针对欧先生的状况,为其安排了更全面的肥胖相关问题检查,包括抽血、B超、尿检等项目。另外,医院免费提供了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检查,帮助判断欧先生是否存在情绪性进食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患者检查所有的项目基本都能在同一楼层全部做完,仅仅只有B超在同一楼栋的4楼,其他项目均可在同一个区域完成,且是线上直接扫码缴费,患者不用再为做检查而四处奔波,大大提升了患者的效率以及满意度。

深入沟通,量身订制减肥方案

当天下午,患者及家属带着检查结果再次面诊,依旧由专门的督导师引领他们进入诊室。在查阅分析所有检查结果后,崔蓉蓉与欧先生及其母亲进行了沟通,制定了初步的药物治疗方案。

崔蓉蓉表示:“BMI达到28及以上,即可诊断为肥胖症。肥胖是一种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与心血管健康、生活预期寿命等密切相关。我会根据这位患者的抽血结果以及其他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鉴于欧先生的情况,BMI近39,在肥胖治疗方面可考虑使用一些药物辅助减重。同时,由于精神分裂症会对下丘脑垂体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导致患者活动减少,这也是体重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

面诊完毕之后,精细化教育管理师费冬雪与欧阳先生及其家属进行了深入交流。她说:“像欧先生这种情况的肥胖患者,不仅需要自身努力,更需要家庭的配合,在饮食方面进行调整,在运动方面进行督促。”她还给出了许多饮食方面的意见,费冬雪对其家长说:“孩子的饮食非常重要,平常家中可以配合食用2色米,白米加红豆或者白米加小米,在保证营养的同时保持不错的口感。”

费冬雪根据欧先生的居家情况、家庭饮食习惯等,量身定制了一套居家饮食、运动生活方式执行方案,并为他建立了个体化连续管理档案,方便后续跟踪调整,同时告知欧先生,后续会对他的治疗进展进行定期评估。

患者完成就诊之后,业护理团队第一时间添加患者微信,为患者建立专属的微信群。专业护理团队会对患者进行连续一个月的密切跟踪,持续关注患者的情绪问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之后定期进行3个月、6个月的复诊提醒,建议患者可以,佩戴运动手环,帮助建立运动习惯。

欧先生和母亲对此次就诊体验非常满意,他们表示:”这里的诊疗服务全面、科学且个性化,专家医生以及护士都很不错。之前,我们最烦的就是做检查跑来跑去的,今天检查就非常快,因为检查室都在一块,又是手机上缴费,相当便捷。”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肥胖精细化诊疗门诊的开诊,是医院在应对肥胖这一公共卫生问题上的重要举措,为肥胖患者提供了全面、科学、个性化的诊疗服务,有望帮助他们摆脱肥胖与精神健康问题的双重困扰,重获健康生活。在李霞教授领衔的专业团队的引领下,门诊将以专业的诊疗服务、科学的减重理念,帮助广大肥胖患者正确认识肥胖,走出减重误区,迈向健康生活。

不能胖!不能胖!30岁小伙确诊!

有没有人和小编一样

30岁往上走的年龄

越来越害怕体检

近日

30岁的小刘为了治疗肥胖来到医院

筛查B超发现有双侧甲状腺结节

而且已经发展到恶性可能

同时伴有左侧颈部外侧区

淋巴结转移可能

小刘从小体重就偏大

加上平时缺乏运动

饮食也不加节制

所以他一直是胖乎乎的

近年来

他的体重更是直接飙升到300多斤

BMI指数高达惊人45.4

(正常值为18.5-23.9 kg/m²)

属于重度肥胖状态

01

以为只是胖

没想到得了甲状腺癌

面对这样的筛查结果,小刘一开始都不敢相信,因为这么多年来都没有什么症状,而且家里直系三代都没有甲状腺癌的病史,怎么年纪轻轻就得了癌呢?

于是,他进一步做了结节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还是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于是,他咨询了浙大二院甲状腺外科的专家王平。王平表示,重度肥胖是导致甲状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也促进甲状腺癌的周围侵袭以及淋巴结转移。中国的肥胖人群比例不断升高,也是导致甲状腺癌发病率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像小刘这种肥胖患者,成年后应该进行定期的甲状腺检查,并且积极减肥,减少肿瘤进展,淋巴结转移的概率。

02

重度肥胖,不仅促进了肿瘤生长

也极大增加了手术难度

王平团队对小刘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评估,结合B超和CT,发现小刘肿瘤已达2.5cm,局部侵犯颈前肌肉,而且有明确的淋巴结转移,需要进行甲状腺癌根治和转移侧淋巴结清扫。同时,由于小刘重度肥胖,颈部暴露困难,属于困难气道,给术中插管及后续的复苏都增加了难度。

因此,王平团队和麻醉科医生一起,制定了严格的手术和围手术期管理计划。由于患者体型较大,手术床需要加宽,因此为了尽可能靠近颈部手术区域,主刀医生需要全程半弯着腰,而且患者颈部粗短,脂肪层有正常人的3倍厚,甲状腺窝犹如一个深坑,保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的难度更大。经过一番精细操作,双侧甲状腺被完整切除,患者手术后恢复良好。

肥胖是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

也是多种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其中就包括甲状腺癌

研究表明

体重指数每增加5kg/m²

甲状腺癌的发病风险就增加25%

除了警惕体重攀升

还需如何预防甲状腺结节

跟着小编一起来看

↓↓↓

什么是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位于颈前喉结下方,形似蝴蝶,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主要功能是分泌甲状腺激素,对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功能起重要作用。

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内肿物的统称,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根据结节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囊性结节、增生性结节、炎症性结节以及肿瘤性结节,而肿瘤性结节可以分为良性结节(结节性甲状腺肿、腺瘤、甲状腺炎等)以及恶性结节(即甲状腺癌:乳头状癌占75%, 滤泡癌占16%,髓样癌5%,未分化癌占3%)及淋巴瘤1%。其中,甲状腺结节绝大部分都是良性结节,恶性结节只占8%左右,而大部分是分化型甲状腺癌(乳头状癌及滤泡癌),恶性度低,预后良好。

为什么会长结节

引发甲状腺结节常见的风险因素,包括以下:

(1)高碘或低碘

(2)家族遗传

(3)14周岁以前的辐射暴露

(4)长期精神紧张和压力

(5)吸烟、酗酒,长期睡眠不足

(6)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

(7)体重过重或有代谢异常问题者

(8)自体免疫疾病:如桥本氏甲状腺炎

大部分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约10%有可能是恶性。风险较高的结节,通常是那些超声下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纵横比大于1、内部有钙化点的。

如何预防甲状腺结节

★保持良好的情绪 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失衡。应学会调节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如运动、冥想、与朋友交流等释放压力,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大幅波动。

★均衡饮食 平时需要注意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保持碘元素合理摄入,如可以适当地进食海带、碘盐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缺碘,对预防甲状腺结节也有一定的帮助。

★避免辐射 长期暴露在辐射环境中,尤其是颈部受到辐射,可能损伤甲状腺细胞,引发甲状腺结节。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颈部X射线检查,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要做好防护措施。

★规律作息 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会影响身体的生物钟,干扰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应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按时入睡和起床,有助于维持甲状腺的正常功能。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甲状腺的检查,如甲状腺超声、甲状腺功能检查等,有助于早期发现甲状腺的异常。对于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史的人群,应提高体检的频率。

综合:杭州日报、浙大二院、辽宁省中医二院内分泌科、 西安医学院一附院

来源: 最镇江

国家卫健委:中国超过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

中新社北京12月23日电 (记者 高凯)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斌23日在北京表示,监测结果显示,中国居民超重肥胖的形势严峻,有超过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当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有关情况。

发布会上,李斌称,通过监测看到,中国居民一些突出的营养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膳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突出,膳食脂肪供能比持续上升,食用油、食用盐摄入量远高于推荐值,而水果、豆及豆制品、奶类消费量不足。

二是居民超重肥胖的形势严峻,城乡各年龄段居民超重肥胖率持续上升。

三是部分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如婴幼儿、育龄妇女和高龄老年人面临的重要微量营养素缺乏等问题仍需要引起关注。

他表示,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肥胖率继续上升,有超过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6至17岁、6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9%和10.4%。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和癌症发病率与2015年相比有所上升。

针对居民上述营养问题,李斌表示下一步将推进实施健康中国合理膳食行动和国民营养计划。

他表示,特别是对当前日益突出的超重肥胖问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进行干预。要把儿童、青少年肥胖干预这项工作作为重点,发挥方方面面的作用,共同来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