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欲突然大增怎么回事?不是单纯嘴馋,或是5种疾病在作怪
有的人明明刚吃完饭,也没有饥饿感,却总想吃点东西,尤其是15:00~18:00,身体中血糖降低,人们变得异常慵懒,其实特别喜欢吃高糖分食物,如奶酪饼干、巧克力或冰激凌等,但短时间内食量突然增多,需警惕疾病来临。
食欲突然大增是怎么回事?
1、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患者体内甲状腺素分泌增多,加快蛋白质、糖分以及糖类分解代谢,对热能消耗也增多,从而引起代谢亢进,如体重降低、吃得多、身体易出汗以及胸闷心悸等。另外,各个器官系统也会出现明显的兴奋症状,如晚上失眠多梦,脾气变得异常暴躁,手不由自主的颤抖,头痛,眼球突出,血压也会升高,也有部分患者伴有甲状腺肿大。
2、糖尿病
糖尿病属于糖代谢紊乱性疾病,体内葡萄糖从尿液排出体外,糖不能充分被身体所吸收利用,从而刺激大脑进食中枢,使得人们常常感觉到饥饿。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多食多尿、体重降低以及口渴。
3、神经性多食症
神经性多食症患者根本没有器质性的病变,常常感觉到饥饿,不管吃多少都感觉不到饱腹。还有患有肥胖型生殖无能症、钩虫病以及胰岛B细胞癌时会引起食欲亢进。
4、胃泌素瘤
胃泌素瘤很少见,这是神经内分泌性肿瘤,早期肿瘤细胞生长比较活跃,会刺激胃部激素以及胃酸分泌,从而提高人们食欲。
5、皮质醇增多症
皮质醇综合症患者食欲变得异常亢进且伴有身体肥胖,胸部和腹部堆积太多脂肪,但四肢不胖,反而会出现消瘦。
如何有效控制食量?
1、选择合适的食物
平时需控制好食欲,远离高脂肪和高热量食物,推荐低脂肪高蛋白质的鱼虾、牛肉以及鸡肉、瘦红肉等,能延长饱腹感。
2、吃饭时要专心致志
每个人都有对饱腹的感受力,但对不同级别饱的感受,只有专心致志吃饭时才能感受到。若一边说话一边吃饭或一边玩手机等,很难以感受到饱感,反而不由自主的摄入太多热量。
3、改变吃饭的顺序
只要胃肠道健康,不妨先吃清爽新鲜水果,再喝开胃汤,然后吃密度大的蔬菜类,最后才吃主食,这样能减少对热量摄入。
4、吃饭时细嚼慢咽
大约需二十分钟左右大脑神经才会接受到饱腹信号,若吃饭时狼吞虎咽,大脑根本来不及提示已经吃饱了,结果导致能量摄入超标。因此需放慢吃饭速度,每口饭至少咀嚼20~30下。
温馨提示
若短时间内食欲突然大增需引起警惕,去医院做全面检查,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平时要多喝水,多喝水能填充肠胃,控制饥饿素分泌,从而有效减轻饥饿感。多喝水能促进血液循环代谢,每半个小时喝200~250毫升,这样能降低进食欲望。感觉到饥饿时,可以吃一根黄瓜或一个西红柿,热量低且有利于减肥。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糖尿病患者太肥胖,嗜睡、骨折、癌症会盯上你!做好2点来预防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觉得,身边肥胖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奔走在减肥的路上,然而却越减越肥。很多人觉得肥胖只是一种身体表现,其实这是一种慢性病症,而且肥胖会引起一系列疾病,糖尿病就是其中之一。
①肥胖者更易饥饿,这就会导致患者吃的很多,一旦饮食没有控制好,血糖的波动也比较大;
②2型糖尿病患者若肥胖,常出现血脂异常、激素代谢紊乱、神经调节异常等情况,这样很容易导致脂肪肝或胆结石等疾病;
③2型糖尿病患者若超级肥胖,则需要的氧气量也很多,但是腹部堆积的脂肪影响了其肺功能,造成缺氧,患者会出现嗜睡、呼吸困难、右心肥大等,严重时还会出现心肺功能衰竭;
④肥胖型的糖尿病患者,也比其他糖友更容易患上关节疾病,例如关节磨损、关节撕裂、关节疼痛等,或者导致骨折或扭伤;
⑤越肥胖则越易出汗,再加之他们的皮肤褶皱多,皮肤会溃烂,但是糖尿病患者伤口不易愈合,很容易感染,严重时还会导致败血症或者截肢;
⑥肥胖还会让糖尿病患者患癌的几率大增,例如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胰腺癌、乳腺癌等。
饮食运动双箭齐发饮食上,需要做到以下4点原则:
①每天按时按量吃饭,就算不饿也要正常吃三餐,若两餐之间的时间超过6小时,最好吃点加餐,避免低血糖;
②保证营养均衡,各类食物都要摄入,尤其要多吃谷物类、蔬菜水果、蛋奶类、鱼肉等;
③尽量可以做到少食多餐,肥胖者觉得少吃一顿可以减肥,其实不然,很容易出现低血糖,那么不妨每顿少吃一点,每天多吃几顿;
④每天吃的食物最好能保证低盐、无糖、少油、高纤维的搭配方式,这样对控制血糖有帮助。
运动上,最好能保证每天都运动,每次保证30分钟,且运动前最好吃些东西,避免造成低血糖。此外,要选择合适的衣裤、鞋子等,在空气良好的地方运动,不可进行剧烈运动,一般建议慢跑、快走、打太极等。
杭州8岁男孩查出脂肪肝,有癌症风险!医生:瘦的比胖的更危险......
来源:杭州日报
又是一年体检季
你的各项指标都还健康吗
“三人行,必有脂肪肝啊!”
近日,杭州一位肝病专家忍不住感慨
脂肪肝现已成为体检中的第一大疾病
更令人忧心的是它的魔抓正伸向儿童!
2019年,杭师大附院所有健康体检者中,33%查出有脂肪肝;2020年共有4万人体检,35%查出脂肪肝。对比两年的体检数据,脂肪肝患病比例仍在缓慢增加。
01
一企业2000名职工查出600多个脂肪肝
脂肪肝是许多重大疾病的后备军
“脂肪肝已成为体检中的第一大疾病。”每年,不少在杭单位组织到杭师大附属医院体检。医院副院长、杭师大肝病与代谢研究所所长施军平教授对其中一家大型集团印象深刻。
“2000名职工里查出了600多个脂肪肝。我们回访发现,这些患者到医院肝病门诊看病的极少,大家都觉得脂肪肝很常见,是富裕的象征,不当回事。”
施军平提到,根据2018年发表的全球脂肪肝数学预测模型结果,2025年至2030年,脂肪肝发病率将达到高峰。
“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如今我国脂肪肝发病率翻了一番,可以说‘三人行,必有脂肪肝’。”许多人不知道,脂肪肝也会导致肝硬化,快则只需三五年就会出现严重纤维化 。
更重要的是,它还是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代谢疾病的“后备军”。施军平牵头的研究组,梳理近7年至少每年检测两次脂肪肝的患者,发现相当一部分病情在进展,尤其是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脂肪肝患者,肝硬化发生率更高,死亡风险更大。
02
8岁小胖墩确诊重度脂肪肝
不干预可能发展为肝癌
儿童脂肪肝发病率接近20年前成人水平
脂肪肝的“魔爪”正从成人悄悄伸向儿童。
今年发布的全国居民营养状况调查显示:6至17岁儿童肥胖率接近20%,10%至15%患有脂肪肝,已接近2005年成人脂肪肝发病水平;而6岁以下儿童的肥胖率在10%左右,5%患有脂肪肝。
在杭师大附院儿童脂肪肝多学科联合门诊中,施军平团队遇到的最小的脂肪肝患儿只有3岁,体重20多公斤,“孩子入托前到社区医院体检,发现肝功能不好转来就诊。一问,家里老人特别宠,常给孩子喂食洋快餐,觉得宝宝胖乎乎很可爱,不知孩子已经营养失衡。”
越小的孩子患上脂肪肝,将来得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的几率越大。但越早干预,坚持强有力的饮食、运动控制,逆转的可能也越大。
施军平团队曾接诊过一个8岁的小胖墩,体重90公斤,入院时已确诊重度脂肪肝,还出现了早期肝硬化。如果不干预,等男孩到了40岁,就可能发展为肝癌。
面对心急如焚的家长,专家们为男孩制定了严格的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计划,并长期跟踪随访。
“首先让男孩戒掉大量喝饮料的习惯,减少约1/3的饭量和高脂高糖食物,增加蛋白质、蔬菜的摄入。同时鼓励男孩多打篮球、多骑自行车等。父母和孩子听医嘱坚持,6年后再复查,男孩的个子长到了1米8,体重减到80公斤,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肝硬化也明显逆转。”
03
脂肪肝面前无胖瘦
脂肪肝是胖子的“专利”吗?施军平说,很多来就诊的脂肪肝患者,外表看起来一点也不胖。
杭师大附院体检中心对10564位健康体检者进行了一项为期6年的随访,这些体检者每年入院体检,查出脂肪肝的有3942人,脂肪肝患病比例达到37%,这当中有1100多例是瘦型脂肪肝,约有15%纤维化出现明显上升。
“每周三下午,我们的脂肪肝多学科联合门诊大约要看35-40位患者,其中1/4的脂肪肝患者体重指数BMI正常,他们此前几乎没把脂肪肝当回事,也不筛查。”
施军平提到,现在许多酷爱高糖、高碳水化合物的年轻人,外表看上去不胖,实际脂肪都堆积在内脏,肝脏首先“胖”起来。这种非肥胖型脂肪肝,比肥胖型脂肪肝更危险,他们迟早会胖起来,但这之前往往因忽视缺乏干预,今后肝硬化的风险更高。
此外,脂肪肝肝癌患者也在逐年增多,以前好多年都见不着一个,现在每年能见到很多例。
04
医生:胖不胖看腰围
“瘦的人,体重正常不等于体脂正常。预测脂肪肝风险,最该量量腰围,男性超过90厘米,女性超过80厘米就要当心了。”施军平说,要控制体脂,“管住嘴”更容易实现。
如何管住嘴?施军平建议,戒掉奶茶!
“中国人肥胖大多是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最糟糕的是奶茶,很多店家用便宜的果糖代替,比蔗糖更容易‘养肥’肝脏,它是代谢综合征的最大杀手。糕点、饼干也一样。”
此外,别以为吃素就能让脂肪肝好转。有些患者平时不吃荤菜,只吃米饭、糕点、麦片、面条、米糊,施军平看到都会劝一句,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优质蛋白。比如牛奶和鸡蛋,比粥饭等更能增加饱腹感,还不容易胖。
“去年9月1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中国疾控中心等联合多部门共同发起‘减油’倡议。提倡东方饮食膳食模式,少吃红烧油炸,多吃清蒸水煮菜肴,菜品以蔬菜为主,烹饪首选色拉油。”
05
光靠运动远远不够
【运动】
相比之下,仅靠“迈开腿”,几乎不可能抵消饮食热量。
“吃一根油条要走2万步,吃一个汉堡需做2185个仰卧起坐,慢跑6.4公里。去健身房办年卡,大多数人很难坚持3个月以上。我们做过调查,脂肪肝患者能很好地遵医嘱进行运动,但平均时间不超过4个月,有的去几次健身房就荒废了。”施军平团队专家这样说。
而且,脂肪肝患者一周运动少于3次,可能有害。“大多数患者心肺适应性较差,运动不当可能引起肌肉、关节损伤;短时间内运动强度过大,身体快速消耗存储的葡萄糖,还没来得及动员脂肪,由于人体同时出现饥饿感,很容易在运动后暴饮暴食,导致越减越肥。”
【饮食】
一克油的热量是碳水化合物的两倍多,现代人蔬菜吃得少,油脂摄入过多,是脂肪肝的极大诱因,比如白乎乎的肉汤,就是增肥利器。平时不要吃糖油混合物,比如猪油米饭、拌面、生煎、煎饺、手抓饼、肉包子等,将主食换成普通的杂粮饭、素包子、全麦面包、红薯、玉米等,更不容易发胖。
众所周知吃面容易发胖,是因为面太多,菜和肉只有一点点。在外吃面可以要求店家将面量减半,多加些青菜,同时少喝面汤。另外,红烧茄子、干锅花菜等菜能免则免。
记者 柴悦颖 通讯员 吴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