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肥胖症(丹麦肥胖税后果)

文章目录:

丹麦研究称偏胖人群健康状态更佳 且死亡率较低

【环球网综合报道】一项丹麦研究显示,肥胖未必是件坏事,偏胖人群的健康状态往往更佳,且死亡率较低。但近年对肥胖症的有效治疗也是降低死亡率的一大因素。

据法国健康杂志《TOPSANTE》报道,一项刊登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实验研究表明,肥胖人群往往更加健康。实验结果显示,无论何种死因,体脂肪率为27%的人群死亡率最低。体脂肪率是评估人类身体健康的一项指标,体脂率低于18.5%为偏瘦,介于18.5%至25%之间为正常,超过25%则为偏胖。

此项实验由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科研人员负责,样本选取范围很广,共计3组。1976年至1978有13704名志愿者参与了这一实验的心脑血管检查,1991年至1994年参与人数为9482人,2003年至2013年共计97362人参与。实验于2014年结束。

研究人员称,1976年至1978年,最佳体脂肪率为23.7%;但近几年来,最佳体脂肪率上升至27%,且无论何种情况,这一体脂率相对应的死亡率最低。

不过,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教授纳韦德•萨塔尔(Naveed•Sattar)指出,这项实验诚然有趣,但并不能说明偏胖人群的死亡率低于其他人。近年来发胖的人越来越多,针对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的便宜有效的治疗手段是降低肥胖人群死亡率的主要因素。因此并不能因为这项实验而放松针对肥胖症的预防及治疗。(实习编译:杨雨佳 审稿:王莉兰)

丹麦科学家:先进的医学降低了肥胖者早死的概率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俄罗斯“时代新观点”新闻网5月11日消息,丹麦科学者反驳了超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既定事实。

科学家对三代丹麦人的体重和寿命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并指出,目前超重情况并不像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那时可怕。经调查,在上世纪70年代,与体重正常的人相比,肥胖者的寿命较短,然而此概率在2003至2013年间已完全消失。

科学家称,在21世纪肥胖导致早死的概率较低,因为先进的医学可通过了解血压及胆固醇水平来治疗相关疾病。(实习编译:姜滢 审稿:朱佩)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研究:胖人多,气温跟着升高

生命时报特约记者 宁蔚夏

以往的研究认为,气候变化的主要成因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然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近日一项新研究表明,全球范围的肥胖蔓延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量,成为气候变化的一个原因。

与其他依赖氧气存活的生物一样,人类在维持生命所需的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根据“某物种所生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取决于其平均代谢率、身体大小和个体总数”这一前提,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各种生产源的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数据。结果显示,肥胖者(体重指数≥30)与体重正常的人相比,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量最多高出20%。另一方面,肥胖者需要摄取更多能量,相应食品的生产和运输燃料使用量有所增加;肥胖者在利用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出行过程中,也需要更多燃料。数据汇总结果表明,受肥胖人数大幅增加的影响,全世界每年将排放约700兆吨多余的温室效应气体,这相当于整个地球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的1.6%。研究发表在《肥胖》杂志网络版上。

该研究提醒,对肥胖症的预防和治疗不仅有利于降低患病率、死亡率和医疗成本,也将对地球环境产生良好的影响。研究人员也特别强调,希望人们不要因此而歧视并责难肥胖人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