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易缺锌(肥胖缺爱)

文章目录:

肥胖、三高……竟可能是“饿”出来的!你中招了吗……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吃得好”取代了“吃得饱”,成为了人们新的饮食追求。但你知道吗,其实现在依然有很多人“没吃饱”,处于微量元素缺乏的“隐形饥饿”状态!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资料显示,全球约有20亿人正遭受隐性饥饿的困扰,中国隐性饥饿的人口可达3亿。

明明不缺乏食物,

为什么还会出现营养不良?

“隐性饥饿”你中招了吗?

什么是“隐性饥饿”?

人体保持健康不仅需要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等营养素,还需要铁、锌、硒、碘等16种矿物元素,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E、叶酸等13种维生素。

所谓的“隐性饥饿”,通俗点说就是胃里觉得吃饱了,但只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满足了身体的需求,甚至过剩,而维生素及矿物质等的摄入量还远远不够,体内是一种缺乏的状态。

如果你的主食以精米白面为主,几乎看不到粗粮的影子,平时爱吃肉、重口味,很少补充足量的蔬菜水果,就要当心身体正面临“隐形饥饿”的危机。

这种状态不痛不痒,一时难以察觉,因此很容易被忽视。那么,营养失衡、隐性饥饿,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常见的隐性饥饿危机

现代医学发现,70%的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症等都与人体营养元素摄取的不均衡有关。“隐性饥饿”已经成为威胁我们健康的“致命杀手”!

身体长期处在隐性饥饿的状态下,容易出现抵抗力下降,因而诱发一些疾病。常见的隐性饥饿包括缺铁、锌和各种维生素。

缺铁——贫血

如果你减肥节食不吃肉,或者长期素食,身体可能严重缺乏铁元素。

铁是帮助体内制造红血球细胞的重要元素,铁的缺乏会导致血红细胞减少,携氧能力降低,人体的抵抗力也会变弱。

人体缺铁时容易诱发缺铁性贫血。数据显示,我国每5人里就有1人贫血,而缺铁性贫血可使孩子的平均智商低5~8。另外,缺铁时还易出现疲劳乏力、注意力下降、指甲变脆、呼吸不畅、皮肤异常苍白、锻炼吃力、肌肉酸痛等症状。

营养对策

建议普通人每日摄取量是10-15mg,妊娠期妇女是30mg。平时适当多补充红肉、坚果、深色蔬菜、鸡蛋等,同时可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质吸收利用。

缺锌——降低免疫、影响发育

锌是重要的生命元素。参与体内各种酶、激素的合成活动,保证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促进智力发育、增强人体免疫力。

身体长期缺锌可引起味觉及食欲变差,身体摄取营养的功能降低,从而影响身体发育;还会导致伤口和溃疡的愈合速度变慢。

营养对策

锌的每日推荐摄入量为成年男性是15mg、女性12mg、1-10岁儿童10mg、孕妇20mg。

日常饮食注意粗细搭配,牡蛎、核桃、小麦中都含有较多锌元素,可以适量多吃。

缺各种维生素

① 维生素A

如果你平时手机、电脑不离手,用眼过度,很可能导致维生素A消耗过度 。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暗适应能力下降、夜盲症、干眼症,甚至造成儿童发育迟缓,智力下降。

营养对策

胡萝卜、鱼肝油、猪肝、菠菜中的维生素A都很丰富。

② 维生素B1、B2

如果你吃得越来越精细,几乎不吃粗粮,小心维生素B族和膳食纤维严重摄入不足。

维生素B1摄入不足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忧郁以及记忆力衰退等;缺乏维生素B2可导致黏膜方面的疾病,如口角糜烂、裂口、出血等。

营养对策

维生素B1和B2的推荐摄入量均是1.2-1.5mg/天。

全麦、燕麦、核桃、猕猴桃、黑米等含较丰富的维生素B1;奶制品、动物肝脏、香菇、木耳、花生等含较丰富的维生素B2。

③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会出现骨头痛、手足抽搐、肌肉衰弱和沮丧感,常见的佝偻病、骨质疏松、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都与其相关。

营养对策

蛋黄、海鱼、蘑菇等都富含维生素D。

长期缺少营养素,一方面容易导致疾病,另一方面又会加重一些慢性病发展,因此对于高危人群而言尤其需要注意。

易发生“隐性饥饿”的人群

1、营养素需求量大

如儿童、青少年、怀孕和哺乳期妇女等,对营养素的需求量比普通人大,因此日常需要补充得更多。

2、饮食习惯差

比如偏食、挑食、用零食替代正餐或不当的节食者,往往难以从膳食中摄入足够的、均衡的微量营养素。

3、老年人

随着年纪的增大,牙齿脱落、吞咽障碍等会造成营养素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且缺乏正确的营养知识,更容易发生“隐性饥饿”。

4、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

这类人常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由于营养素的摄入不足和吸收不良,因而多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如何应对隐性饥饿?

牢记膳食宝塔、均衡饮食是避免隐性饥饿的关键,而我们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自身情况补充

不同地区、不同习惯的人,需要补充的营养素是有差异的,因此在进行膳食补充之前可以先进行检查,看看自己究竟缺什么,针对性补充。

每人每天消耗的体能不同,所需摄取的营养量也有差异,但都可以将食物金字塔作为参考标准。

其中,国人膳食中奶类、豆类制品、粗粮、水产品的消费量远不及推荐量,建议有需要群体适当多补充。

2、注意烹调方式

有的蔬菜可选择先洗后切;多用清炒、蒸煮、凉拌的低温烹调方式,以减少水溶性维生素的流失,更大限度地保存食物营养,且少油少盐。

3、膳食补充剂

在特殊情况下,食物无法满足营养所需,可根据医师建议,适量通过膳食补充剂补充。

此外,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喝酒,多运动,以促进人体吸收养分,减少营养的流失。

来源: 扬子名医团

我国老年人锌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

目前,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健康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老年人缺锌有什么危害?我国老年人锌营养状况如何?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就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到中国老年人锌营养状况。

锌是什么?

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之一,它参与机体300多种酶代谢过程,可以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保持味觉平衡等。当锌摄入不足或者吸收无法满足生理需求时会导致一些疾病。中国已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9年末,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已达到1.76亿,预计2057年会达到4.25亿人,关注老年人的健康刻不容缓。老年人锌缺乏会导致机体多种代谢和身体功能的损害,出现食欲减退,免疫功能下降等,同时还会并发多种疾病,后者又进一步加剧了该群体锌缺乏的风险。

迄今为止,尚无关于中国老年人锌营养状况的代表性报道。因此,为了解中国老年人锌营养状况,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卢佳希、杨丽琛等人首次基于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CACDNS 2015)生物样本库,分析了中国老年人血清锌水平及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果发表在《Nutrients》2021年第9期。

判定指标选择及血清锌水平

目前评价锌营养状况采用的生物学指标不一,可以使用全血或血浆锌、还可以通过头发、尿液、指甲等研究锌营养状况。本研究采用了国际锌营养顾问组(IZiNCG)、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联合推荐的血清锌水平作为评估老年人锌营养状况的生物学指标。血清锌水平可以较好的反映膳食锌和锌补充剂的效果,并且适宜评价各个年龄段的锌营养状况,因此建议采用血清锌浓度来评价锌营养状况。

课题组得到2015年中国老年人血清锌水平中位数为99.2(95%CI 84.3~118.7)μg/dL,略低于18~60岁成人血清锌水平103.44(95%CI 64.84~186.12)μg/dL。

老年人血清锌缺乏率

IZiNCG建议,老年人血清锌<74μg/dL为缺乏,血清锌≥74μg/dL为正常。如果人群中超过20%的血清锌浓度低于临界值,则认为该人群存在较高的缺锌风险。有关老年人锌营养状况相关文献较少,虽然本研究得到中国老年人血清锌缺乏率为8.67%,远低于20%的临界值。但是与CACDNS 2015中的其他人群相比,老年人的缺锌率高于18-60岁的成年人(6.04%)、育龄妇女(5.03%)和孕妇(3.5%)。因此仍然需要持续关注这一人群。

什么影响血清锌缺乏?

本研究发现,男性、70岁以上及少数民族老年人是缺锌的高危人群。一般来说,男性对锌的生理需求高于女性。70岁以上的老年人更容易缺锌可能因为食物摄入量、咀嚼和消化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少数民族老年人缺锌率高于汉族,这可能是与不同的饮食习惯和食物供应有关。

另一方面,我们发现超重或肥胖可能是缺锌的保护因素。这一结果与CACDNS 2015中18-60岁成年人锌缺乏率的报告一致。锌主要存在于肉类、海鲜和坚果等食物中。肥胖和超重的人比正常和低体重的人更有可能食用更多此类食物。这可能解释了超重/肥胖老年人的锌缺乏率较低的原因。

我们的研究对象贫血率为10%,是CACDNS 2015所有成年人中贫血率最高的人群。最近有报道称,锌水平是学龄前儿童和育龄妇女的血红蛋白浓度独立的正相关因素,锌缺乏可增加该人群的贫血风险。在我们的研究中,贫血的老年人缺锌率高于非贫血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这个领域有待更多的研究。

这是首个具有全国代表性的中国老年人锌状况调查数据。我们发现中国老年人锌缺乏症的总体患病率在CACDNS 2015中高于其他人群,尤其男性老年人、70岁以上及少数民族老年人应该更加注意锌营养的监测,因为他们处于 较高的缺锌风险 中。

本研究中使用的锌缺乏标准,仍是IZiNCG基于1976-1980年美国第二次营养调查取得的数据为标准推荐的。为了更准确地评估中国老年人的血清锌营养状况,我们有必要根据中国营养监测数据建立适合我国人群遗传代谢特征的锌缺乏的最佳阈值。我们的团队已发表中国育龄妇女及孕妇血清中锌的适宜范围及用于锌缺乏的判定界值。下一步,我们还将研究中国其他人群包括老年人的正常血清锌分布范围。

参考文献

1. Yu D.M.; Li Y.Z.; Zhang J.; Yang Z.Y.; Yang L.C.; Huang J.; Fang H.Y.; Guo Q.Y.; Xu X.L.; Ju L.H.; Ding G.Q. China Nutri-tion and Health Surveys (1982−2017); ccdc weekly, 2021, 3(9): 193-197.

2.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ina 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Committee. WS/T 441-2013 method for anemia screen;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13.

3. Hotz C.; Peerson J.M.; Brown K.H. Suggested lower cutoffs of serum zinc concentrations for assessing zinc status: reanalysis of the secon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data (1976-1980) ; Clin Nutr. 2003, 78, 756-764.

4. Brown K.H.; Rivera J.A.; Bhutta Z.; Gibson R.S.; King J.C.; Lönnerdal B.; Ruel M.T.; Sandström B.; Wasantwisut E.; Hotz C. International Zinc Nutrition Consultative Group (IZiNCG) technical document #1. Assessment of the risk of zinc deficiency in populations and options for its control; Food Nutr Bull. 2004, 25, S99-S203.

5. Zhang H.D.; Hu Y.C.; Lu J.X.; Wang R.; Liu X.B.; Chen J.; Mao D.Q.; Li W.D.; Yang L.C. Zinc status of 18-60 year-old adults in China in 2015; Journal of Hygiene Research. 2021, 50, 175-180.

6. Zhang H.D.; Cao Y.; Man Q.Q.; Li Y.Q.; Lu J.X.; Yang L.C. Nutrients- Study on Reference Range of Zinc, Copper and Cop-per/Zinc Ratio in Childbearing Women of China; Nutrients. 2021, 13, 946.

7. Liu X.B.; Lu J.X.; Wang L.J.; Hu Y.C.; Wang R.; Mao D.Q.; Huang J.; Zhao L.Y.; Xiao G.Y.; Yang L.C. Evaluation of Serum Zinc Status of Pregnant Women in the China Adult Chronic Disease and Nutrition Surveillance (CACDNS) 2015; Nutrients. 2021, 13, 1375.

8. Chinese Nutrition Society. Chinese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2013); Science Press.2014.

9. Li Z.J.; Yang Z.; Li M.; Liu X.P. Comparison of food and life style between obse and non-obse groups; Clin J Endocrinol Metab. 2006, 22, 356-357.

10. Qin E.D.; Wang J.; Qin R.; Liu H.; Xiong H.R.; Liu J.; Wang H.Y.; Zhang L. Analysis of dietary structure and dietary nutrition suggestion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2020, 26, 82-87.

11. Valerie G.; Sonia F.; Rosalind G.; Fabian R.; Anne W.; Melissa F.Y.; Lisa H.; Jiangda O.; Marjoleine A.D.; James P.W.; Rebecca L.L.; Christine M.M.; Parminder S.S.; Jacques B.; Frank T.W. Associations between Zinc and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s in Preschool Children and Women of Reproductive Age: An Analysis of Representative Survey Data from the Biomarkers Re-flecting Inflammation and Nutritional Determinants of Anemia (BRINDA) Project;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2021, 151, 1277-1285.

【作者:卢佳希 杨丽琛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宠物健康的“沉默杀手”-缺锌症,一文告诉你所有相关信息

作为一个铲屎官,想必大家都清楚矿物质对爱宠健康的重要性。作为狗狗最需要的核心矿物质成分,排名第一位的,想必大部分铲屎官都清楚,那就是-铁。毕竟铁是很多生物,包括人类本身和爱宠生命运输体系-血液的核心组成部分。

但是就像人们往往记得第一名是哪个,却很少关注第二名是谁?那如果问你狗狗需要的核心矿物质成分排名第二的是哪种矿物质,相信很多铲屎官都没有这个认知。

那答案到底是什么呢?---锌

锌是维持狗狗生命机体正常运转的第二核心矿物质

锌对于宠物的作用

如果说铁是血液的加油站,那么锌就是新城代谢全能王,影响着很多生物的多方面的健康。

· 健康强劲免疫系统的基石(影响身体内的酶,激素,蛋白质吸收等)。

· 维护和促进皮肤,毛发,指甲等的健康发育。

· 生殖系统健康必不可少的成分,确保种族延续性。

· 提升细胞再生,修复能力,帮助伤口尽快愈合和强化骨骼。

除此之外,锌对整个生物体,尤其是幼年时期,大脑,视力和记忆力方面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幼童和青少年会额外补充此矿物质(某某补锌口服液,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

含锌较高的食材

缺锌症,猫狗大不同

· 狗狗比猫咪罹患缺锌症的几率更高。

相对于宠物猫来说,宠物狗狗罹患缺锌症的几率要更高一些。一方面是富含矿物质锌的食材大部分为动物肉源(红肉,海产品等),和以肉食为主的宠物猫比较匹配。而作为杂食性的宠物狗狗,在目前以宠物干粮为主要饮食的大环境下,很少有机会获取更多的动物肉源,很大可能会导致日常饮食中锌含量不足;或者劣质的,营养不均衡的狗狗粮食导致对锌的吸收有限。

  • 哈士奇和阿拉斯加更容易罹患缺锌症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一些特定类型的狗狗,比如哈士奇和阿拉斯加罹患缺锌症的几率要远远大于其它的宠物狗类型比如金毛,柴犬等。

虽然目前还没有权威的报告说明为什么这两种宠物犬更容易罹患缺锌症,但是对比他们原始的猎食习惯和如今的饮食供给不难发现,还是饮食里面的锌含量出了问题。

在野外的时候,哈士奇和阿拉斯加更多的去猎食一些小动物或者摄取很多的海洋动物(深海鱼,虾等),可以获取足够多的锌;而现在他们更多的是喂食按照宠物饲料标准的宠物粮食,有可能这些粮食中的锌含量对大部分的宠物狗是适用的,但是对这些特定种类的宠物犬确是不充足的。

阿拉斯加犬和哈士奇更容易罹患缺锌症

什么原因会导致爱宠罹患缺锌症

目前已经被证实且广泛认可的主要导致宠物罹患缺锌症的主要根源在于:宠物食品中动物肉源含量过少

因为大部分食材中的矿物锌存在于动物肉源中(红肉,白肉,鱼肉,尤其是深海鱼和生蚝扇贝等)。如果宠物粮食本身的这些食材含量占比很少,甚至没有,那么宠物可以摄取的锌就更少了。不管是猫还是狗,都会因此罹患缺锌症。

即便是营养均衡全面的宠物粮食,如果里面含有过多的植物蛋白质和钙质,即便是在动物肉源占比充足的情况下,也会影响锌的吸收。从而导致缺锌症。

除了食物作为主要原因之外,还有一些比如疾病治疗所使用的药物会抑制宠物对锌的吸收,又或者爱宠天生的缺陷,肠动力不足等也会导致此等症状发生。

缺锌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正像上文所说的,锌作为生物机体新城代谢的全能王,一旦摄取不足,爱宠就会出现多种健康问题。尤其是宠物狗来讲,缺锌症的临床症状包括:

· 皮肤发炎,结痂或者某些部位皮肤增厚,如嘴角,腹股沟,口鼻处,眼睛周围,爪子等位置。而且这种情况极易被当做普通的皮肤过敏或者食物过敏治疗。

缺锌严重的哈士奇

· 肠胃敏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经常拉稀。很多养狗宠物主想必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就是自家的狗特别的挑食,又或者想当然的以为是源自母胎的玻璃胃,其实他们可能只是缺锌。

· 甲状腺功能失调,极易发胖或者一直不长肉。缺锌症会影响甲状腺系统的正常运转,从而打破整个生命体激素的平衡,进而导致爱宠新城代谢失调,出现暴饮暴食狂增体重或者食欲不振,或者是无法很好的吸收转化食物的营养,导致体重一直偏低。

· 癫痫频繁发作和多器官衰竭。锌作为牛磺酸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缺锌症会导致宠物体内的牛磺酸不能正常的行使其作为神经递质的作用,从而导致部分神经,甚至全身的神经出现问题,出发癫痫。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多器官的衰竭,直至爱宠死亡。

充足的锌对生命机体的新陈代谢和正常运转非常重要

鉴于锌缺乏症影响的方面很多,如果铲屎官发现爱宠同时出现两种或者多种上述症状,而且有些症状,比如皮肤就过敏结痂等反复不愈的情况下,很大可能是日常膳食中的锌含量不足或者爱宠身体机能出现问题,无法摄取足够的矿物锌。这个时候尽快带爱宠去看专业的兽医,以便确认爱宠是否罹患缺锌症以及背后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家里养了哈士奇或者阿拉斯基这两种宠物狗,以及其它的大型犬比如德牧,大丹犬等的铲屎官,更应该警惕自家爱宠承担着更高罹患缺锌症的风险。

如何科学安全的补锌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铲屎官必须要在专业兽医的检验结果出来,确认好自己的爱宠是否罹患了缺锌症以及背后的原因之后,才能对症下药。

因为盲目的补锌的话,会造成另外一种很严重的病症---锌中毒,其危险程度比缺锌症更严重。

那么如何科学安全的针对缺锌症的宠物补锌呢?

· 如果是食物问题造成的缺锌,请铲屎官尽早更换粮食品牌,选择全面均衡的营养配方。但是这里面还有区别,那就是如果动物肉源含量较多的产品,更容易达到补锌的效果;而含有过多植物蛋白的产品,补锌效果不仅不是很理想,有时还会抑制锌的吸收。

因此铲屎官要根据自己爱宠缺锌的情况,可以适当的补充一些含锌量比较丰富的生食食材,如红肉(牛羊,鹿肉等),白肉(禽类鸡鸭火鸡),海鲜(深海鱼,生蚝,绿贻贝等)作为零食或者拌食;

除此之外,市面上有很多宠物补锌的营养品,尽量选择原料天然,并且在市场上口碑成熟,且广受好评的品牌。

但是千万要记住,一定要严格按照产品的补充用量喂食。不要为了急于求成,而私自加大剂量,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反而走向另外一个极端---锌中毒!

同时在整个过程中,铲屎官最好经常性的去带着宠物去看兽医,让兽医了解整个进程的发展状况,以确保对于治疗行动可以做适当的调整。

· 如果是病理性导致的缺锌症,那么铲屎官就需要按照兽医的专业指导下进行补锌工作了。

事实上临床上宠物缺锌症,尤其是狗狗缺锌症,大部分都是食物问题。而小部分的病理原因,也是因为先天原因或者用药原因导致的。专业的兽医会根据相关的病因,制定完善而专业的补锌计划,铲屎官只需严格遵守即可。

结语:

· 狗狗比猫咪更容易因为食物中动物肉源含量不足而罹患缺锌症,而宠物狗狗当中哈士奇和阿拉斯基患病几率会更高。

· 不能盲目的补锌,因为宠物摄取过多的锌,会造成另外一种更严重的疾病---锌中毒,而猫狗都比较常见。

· 植物蛋白质为主的宠物粮食,尤其是狗粮,很容易导致缺锌症。铲屎官可以在日常饮食中可以添加一些锌含量较高的食材进行补足,或者喂食锌含量较高的食材。

参考信息来源:

https://dogtime.com/dog-health/57291-silent-killer-zinc-deficiency-dog

https://vcahospitals.com/know-your-pet/zinc-responsive-dermatosis-in-dogs


@全宠闻,一个致力于帮助铲屎官节省智商税的有温度的宠物行业账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