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乘车头晕(胖人晕车是什么原因)

文章目录:

高血压患者,头晕怎么办?心血管医生:3步走,解决头晕

高血压是一个很隐蔽的疾病,很多高血压的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甚至有些人是以严重的并发症为第一症状来医院看的,也有一大部分病人会有头晕的症状。常常在下午四五点的时候,天气闷热的时候更加明显,表现为头昏沉沉的。这是什么原因呢?该怎么解决?我们今天就来讲一讲。

高血压

高血压为什么会头晕?

高血压的发生与生活中很多的不良生活因素有关系,比如说吸烟,肥胖,高盐高脂饮食,大量饮酒,缺少体育锻炼,熬夜,精神紧张等。这些不良的生活因素容易导致周围血管发生痉挛,当然也包括脑部的血管,从而发生高血压,而血压升高之后又会反过来,导致这些血管反射性的收缩。脑部的一些细小血管收缩了,有可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出现一些头晕的症状。高血压什么症状?医生:肥胖、喝酒、重口、压力大的人要重点排查

高血压

改善生活方式是关键

对于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都应该积极的改善生活方式,而不应该单纯依靠药物来降低血压。许多人不注重改善生活方式,把这个当做一句空话。当出现高血压头晕之后,就应该积极寻找自己生活中有哪些不良的因素,戒烟限酒,通过饮食锻炼来控制体重,减少熬夜、改善睡眠以及减轻精神压力,低盐饮食非常重要,我们中国人普遍吃的都比较咸,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每天摄入的氯化钠的量应该小于5克,而我们国人平均每日摄入量在8~18克,高盐饮食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因素。高血压患者,做这检查就知道吃的是不是太咸,医生:大多数人超标

健康生活

控制血压要达标

根据不同的年龄、是否合并有危险因素、并发症,以及是否合并有冠心病,糖尿病,肾病,心衰等基础疾病,血压控制的目标略微有所不同,但是总体上应该小于140/90毫米汞柱。血压达标是硬道理,这样才能避免心脏、脑、肾脏、血管等靶器官的损害。另外就是要平稳的控制血压,选择能够平稳长效降压的药物,如果血压忽高忽低,也容易引起这些头痛头晕的症状。找到病因之后,根据相应的病因进行治疗。血压控制在多少最好?140?心脏医生说:因人而异,因病而异

血压控制

其他原因导致的头晕

头晕并不是一个特异性的症状,有多种原因可能导致头晕,除高血压外比如说颈椎病,耳部疾病,颅脑疾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贫血,脑动脉硬化,体质虚弱,甚至有些人血液粘滞度比较高,也会出现头晕的症状。所以如果高血压的患者血压已经控制好了,并且也积极的改善生活方式,仍然有这些头晕的症状,就应该从以上这些方面去排查。

头晕目眩、胃肠痉挛?警惕运动中的这些异常信号

头晕目眩

在虹桥新城某企业工作的陈怡婷每天下班后都会去健身房运动,选择这个时段运动,既避开了下班的交通高峰,又能避开晚餐,达到减肥的目的。运动的习惯刚开始不久,怡婷自然动力十足,可在运动时,她经常觉得头晕,尤其是在剧烈运动结束后洗澡时,偶尔还会有想吐、眼前发黑的感觉。每到这时,怡婷都不得不坐在一旁的凳子上休息,她觉得自己如果硬撑下去随时都有可能晕倒。

解析:

在健身活动中,除练习某些旋转动作外,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出现头晕的现象。案例中,陈怡婷每次运动几乎都是在空腹的情况下,容易造成低血糖,这是运动性贫血的症状,往往还会伴随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慌气急、四肢无力等症状。此时如果去检查,一般会发现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偏低,其他一切正常。

运动中怎么会引起贫血呢?进行剧烈运动时,肌体内会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乳酸,当大量乳酸于体内聚积超过一定浓度时,血液的PH值下降,其结果是加速红细胞的破坏和血红蛋白的分解,导致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红蛋白下降而引起贫血。运动还使体内的铁元素随汗液排出,若不及时补充,也会因失铁过多而引起缺铁性贫血。

建议怡婷勿空腹运动,可以在运动前一小时适量吃些东西,保证有充足的蛋白质和铁质的供应,此时进食不必担心引起肥胖。参加体育锻炼应循序渐进,尽量不超越自身的生理负荷。一旦出现了运动性贫血症状,就应及时减少运动量,并补充蛋白质和适量的铁剂、叶酸和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症状会很快减轻甚至消失。

如果是中老年人在运动时出现头晕的状况,应考虑心血管系统和颈椎方面的检查。

胃肠痉挛

还在读书的时候,田斌就是校田径队的队员,钟爱中长跑,每天放学后都要进行训练。如今在上海一所中学当老师的他,依然坚持着每天晚饭后在操场上跑步的习惯。“昨天跑步时,变速跑跑了1000米就觉得胃不舒服,坚持到2000米的时候开始更痛,只得停下来,弯腰好一会才好。”身为专业的运动员,田老师当然明白这是因为运动中喝水过多造成,但想通过本刊提醒广大读者区分清楚肠胃痉挛,有针对性地避免运动伤害。

解析:

运动过程中饮水不足会降低身体的运动能力,血液浓度和身体温度随之增高,导致生理功能紊乱,同样,饮水过量会给肠胃造成负担。一般认为,水的胃排空速率约为每分钟13ml,不会引起胃痛。而一次补充太多,可能会出现胃部不适、胃痛,甚至恶心呕吐等现象。同时,应注意补水的温度不能过低,以13℃比较合适。太凉的饮料对一些人来说可能刺激胃部引起不适,使胃部痉挛,产生胃痛。长期如此,会导致慢性胃病。

胃痉挛多见于游泳时水温过低、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量过大等,表现为上腹部呈剧烈绞痛。为了避免胃痉挛,运动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不要吃得过饱,不要饭后马上运动,少吃豆类及地瓜、土豆类食品和冷饮。当出现胃痉挛时,可以做上腹热敷20~30分钟,用手按压内关与足三里穴各3~5分钟即可止痛。而运动时肚脐周围或下腹部出现的钝痛、胀痛一般多为肠痉挛,停止运动后,疼痛有所减轻。发生肠痉挛后,可用手按揉双侧合谷穴5分钟,活用热水敷脐区10~20分钟止痛。

在进行长跑或中距离跑时,有时还会出现脾胀痛,这是由于运动量过大,静脉血回流缓慢、脾脏充血肿胀造成。运动过程中应注意呼吸节律,用鼻呼吸而不张口呼吸是预防脾胀痛的关键。一旦脾胀痛,应停止运动,在背部脊柱左侧胸11~12椎体棘突旁有脾俞、胃俞,按揉3~5分钟即可。

肌肉酸疼、注意力不集中

自生完第一个孩子,Celine就辞去了工作,在家当起了快乐的家庭主妇。丈夫事业有成,两个孩子一个在读小学,一个在上幼儿园,非常乖巧听话,成绩也很优异。可以说,Celine真的没什么好烦忧的了,每天就在家看看电视、去邻居家打打牌,连饭都是由保姆做。当健身的浪潮卷来,Celine在邻居的带动下,也激情百倍地加入了健身俱乐部。不过,在家享受惯了的她严重缺少运动,这不,才运动不到20分钟就吃不消了,第二天更是全身酸痛,连睡眠都受到影响,于是索性不去运动了。

解析:

刚开始活动的人,长久停止活动而又恢复活动的人或变换新的活动内容,都会引起某部位肌肉酸痛,就像案例中的Celine,这属于正常现象,虽酸痛,一般不会引起功能障碍,坚持下去,过两天就能缓解了。如果是发生在关节或关节附近疼痛并有关节功能障碍,这就不正常了。应停止活动,检查关节有无生病。对于经常过量运动的人来说,也有可能出现类似的症状。

我们的身体在每一次正常的健身训练后,通过饮食和睡眠的休整会让身体的素质和能力有一个超量恢复的过程。这就是我们的身体会通过锻炼越来越健康的道理。但是,人在剧烈运动时,体内会产生较多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激素,当这些激素增加到一定数量时,可使免疫器官中的脾脏产生白细胞的能力降低,致使淋巴细胞中的A细胞、B细胞及NK细胞的活性大大降低。如果我们长期运动过量,就意味着运动疲劳、身体超负荷和容易受伤,在超量恢复的过程中只能完成70%~90%的超量恢复,这样会使身体的运动状态每况愈下,疲于应付训练,厌倦训练,就像每天都在上下楼梯一样。

那么,如何判断健身是否过量呢?体育锻炼要讲究适当,以锻炼后精神饱满、不感到疲劳为标准。一般说来,运动完的48小时内感觉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瞌睡和睡眠不深,是健身过量的信号之一;在训练日结束的第二天清晨醒来,测试自己的安静心率,如果比正常的安静心率快4~8次,也是判断健身过量的信号。

疲乏、食欲不佳

秦女士从28岁开始到现在42岁,多年来一直有着运动的习惯,身为某企业的客户总监,即使经常有饭局应酬,她都会在饮食和运动上加以注意,用她的话说,人到中年,健康最重要。最近,秦女士发现自己运动时心率没什么变化,运动完后又经常觉得疲乏,连饭都不想吃,这与以往有着很大的不同。刚开始她并没太在意,以为是工作太忙、休息少了造成的,但前些天,她在健身房亲眼目睹一位年纪相仿的男士突然休克,这事把秦女士吓得不轻,再联想起自己的症状,很是害怕。

解析:

健身运动会带来疲乏感属于正常现象,一般在运动后休息15分钟左右会有所恢复。如果连续多日还不能恢复,则可能是运动量不适应个人,应减少运动量。若减轻运动量后仍感觉疲乏,则应引起重视,去医院检查肝脏和循环系统。

运动后食欲增加或者暂时不想吃饭,都属于正常现象。运动导致的食欲不佳,一般在休息后可以恢复正常食欲,如果长时间不想吃饭而且厌食,则可能有异常情况,建议去医院检查消化功能。

人在运动时,心跳会加快,运动量越大,心跳越快。如果排除秦女士运动敷衍了事的因素,她如果在完全投入和尽力的前提下运动还是心率增加不明显,可能是心脏病的早期信号,预示着今后有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危险。

至于秦女士在健身房经历的休克事件,其实不必太过担心,更不可对号入座。运动时选择合理的项目,不随意加大运动量,一般不会发生那样的情况。如果因运动量加大而出现全身发热、皮肤潮湿,或在运动中出现运动性过敏性休克的征兆,应停止运动,及时到医院就诊。

扫描以上二维码,或微信关注"大众健康杂志",每日为您推送健康知识纯干货!

肥胖害处多多!西安27岁小伙因“太胖”引发肾损伤

人们常说:“一白遮千丑,一胖毁所有”。近几年,我国肥胖的发生率更是逐年攀升,且肥胖年轻化趋势明显。近期,《柳叶刀》杂志发表的报告显示:中国正成为全球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在西安,就有一位27岁小伙,因为肥胖引发了健康大问题。

1.77高体重260斤

日前,小李匆匆来到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门诊就诊,一进诊室,他的特殊体型便立刻引起了科主任李露的警惕。身高177㎝的他,体重已经高达130Kg,BMI值更是高达43.1kg/m^2。根据我国BMI值测算,小李算得上是重度危险性肥胖。

小李自述,自己近两个月以来出现了双下肢水肿、走路无力并伴有腹胀、头痛头晕、胸闷气短、乏力恶心等不适症状,最近这几天更是感觉明显,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工作。为此,李露建议小李入院治疗。

入院后,经诊断,小李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腹腔积液、脂肪肝、高血压病2级(高危)、高尿酸血症、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双肺支气管炎等。鉴于情况比较复杂,病情比较危重,李露立即启动多学科会诊,经诊断,小李存在肥胖相关性肾病。

由于患者既往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史,肾功能不全,目前出现腹胀症状考虑为心肾功能不全、水钠负荷所致,肾内科团队第一时间给予保肝护肾、利尿扩管、减轻心脏负荷等对症支持治疗。随后,请营养科专家会诊并调整饮食结构,制定个性化食谱;请普外科专家会诊,专家们建议择期行减重手术;最后经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会诊后,鉴于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需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经与家属商定之后,立刻将患者转至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继续深入治疗。

经过该院多个学科的共同救治,患者自觉胸闷气短症状明显减轻,腹胀及双下肢肿胀的情况也明显缓解,复查各项指标较入院前明显好转。

“出院以后一定要注意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你看你还这么年轻,医生给你制定的食谱一定要好好执行,我们可是很期待看到瘦下来的你哦!”出院前,李露主任耐心叮嘱。

肥胖害处多多

据了解,肥胖相关性肾病是指肥胖引起机体一系列代谢紊乱,由此导致的肾脏病变。临床表现为肾脏肥大、肾小球滤过率增高和蛋白尿,肾活检病理学特征为肾小球体积普遍增大,常伴有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

肥胖通常指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造成的体征。肥胖定义为体重指数(BMI)超过 30 kg/m2(亚洲人超过28)肥胖者的肾包膜下脂肪紧紧包裹,部分脂肪向肾实质内渗透,造成对肾组织的机械压力,导致肾组织局部缺氧性损伤。另一方面,肥胖者常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及胰岛素抵抗,这些变化会造成肾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引起肾脏的高滤过、高灌注性的损伤。肾脏疾病的发病比较隐匿,临床上往往早期会出现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持续蛋白尿,晚期才会出现肾功能的损伤,如不及时治疗,最终可能导致尿毒症的发生,需要透析或者肾移植治疗。

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肥胖是减少肥胖相关性疾病的重要措施,而不良的生活方式直接影响着肥胖相关肾脏病的病程进展。减少酒精的摄入、合理饮食、戒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加强运动都可以有效地改善包括肾脏疾病在内的多种慢性疾病的预后。

华商报记者 李琳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方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