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仕度肽能否成为肥胖治疗领域的明日之星?
光明网讯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公示显示,信达生物与礼来制药合作开发的创新药物玛仕度肽的上市申请已获受理。这款药物作为全球首个申报上市的GLP-1R/GCGR双重激动剂,拟用于成人肥胖或超重患者的长期体重控制。
玛仕度肽是一种创新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和胰高血糖素受体(GCGR)双重激动剂。它通过同时激动GLP-1R和GCGR两个靶点,实现了减重和降糖的双重效果。这一独特的双重作用机制使得玛仕度肽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
根据此前公布的研究数据,玛仕度肽在中国超重或肥胖受试者中的III期临床研究GLORY-1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研究结果显示,玛仕度肽4mg组和6mg组受试者的体重以及多项心血管代谢指标均显著优于安慰剂组。同时,该药物在治疗期间表现出了良好的安全性,与既往临床研究一致,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肥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调整,肥胖人群的数量不断上升,肥胖相关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因此,研发安全有效的减肥药物对于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全球范围内对GLP-1药物的研发竞争日益激烈。诺和诺德和礼来等跨国药企已经在该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投入巨资扩大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在中国市场,随着肥胖问题的日益严重,对安全有效的减肥药物的需求也日益迫切。玛仕度肽的上市申请受理无疑为中国肥胖治疗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地时间2月6日,礼来公布的2023年财报显示,其GLP-1药物Tirzepatide的减重版Zepbound销售额1.76亿美元,而该药于2023年11月8日才在美国获批用于减重。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已经销售近2亿美元。
针对产能,礼来在2023年底曾宣布在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工厂投资4.5亿美元,为包括GLP-1药物在内的产品提供额外的药物填充、设备组装和包装能力。在财报中,礼来也特别提及GLP-1药物的产能问题:公司将继续执行生产扩张计划,但考虑到强劲的需求以及全面投入生产所需的时间,预计2024年其糖尿病和减重药物的需求将超过供应 2023年财报显示,诺和诺德的GLP-1药物司美格鲁肽减重版Wegovy收入为约合32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07%,在全球GLP-1赛道遥遥领先。诺和诺德高管特别强调,仅2023年,公司就宣布投资总额超过750亿丹麦克朗,用于扩大在全球的生产基地。这些项目的建设正在进行中,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努力运营现有设施。
当地时间2月5日,诺和诺德宣布,大股东诺和控股将以115亿美元全现金交易收购美国制药公司康泰伦特(Catalent),加上承担的债务,这笔收购案的总价值达到165亿美元。这次收购让诺和诺德获得康泰伦特旗下的三个灌装工厂,这将有助于提高包括GLP-1减肥药Wegovy在内的产能。
国内来看,目前获批的GLP-1减重药包括华东医药(000963)的利拉鲁肽、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相比较诺和诺德以及礼来的长效GLP-1减肥药,一周一次,这两款药物分别需要一天一次、一天三次。GLP-1药物属于带有消费属性的药品,使用剂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减肥人群的选择。
事实上,全球及国内减肥药物市场想象空间巨大。据中信证券测算,中国GLP-1受体激动剂类减重药的市场规模预计在2030年达到383亿元左右,其中在肥胖人群中的市场规模约255亿元,在超重人群的市场规模约129亿元。
信达生物表示,玛仕度肽是全球临床研发进度最快的GLP-1R/GCGR双激动剂,GLORY-1作为玛仕度肽减重适应症的首个关键临床研究,在进一步证明玛仕度肽疗效和安全性的同时,将为中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减重临床研究领域提供大样本量、高质量、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临床证据。(张梦凡)
来源: 光明网
肥胖的种类 肥胖竟然也分“四色”
现在的肥胖人士是越来越多了,并且是越来越年轻化了,很多的青少年加入到这个行业中,那么对于肥胖我们是如何是定义的呢?今天小编告诉大家,其实肥胖也是有种类的,不信你就看看吧,看你是属于哪一种的?
肥胖的原因有很多,每一种因素的导致的肥胖的后果都是非常的严重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日前召开的第四届同济大学-十院内分泌代谢国际论坛上,与会专家表示,最近一次覆盖全国10万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超重比例达到30.6%,肥胖则占到12%,且肥胖比例与经济发达程度成正相关。
既往医学界将肥胖分为单纯性和病理性两大类,现在对于肥胖的分型,医学界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可根据肥胖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分为“四种颜色”,分别是“白胖子”、“红胖子”、“黄胖子”和“黑胖子”。每一种颜色都有其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医学干预的手段自然也不同。
白胖子——不合并代谢异常的单纯性肥胖
日常生活中,人们总习惯将“白”与“胖”联系在一起,可见白胖子是十分常见的一种单纯性肥胖。
这类人群的BMI(体重千克数/身高厘米数2,一项反映人体胖瘦程度的精准指标体系)≥28,但是并未合并代谢异常,如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甲状腺功能紊乱、性功能紊乱等,从外表看上去属于均匀的胖,皮肤白嫩,故名“白胖子”。白胖子的健康水平较好,控制体重的关键是靠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均衡饮食、加强运动等,一般不需要特别的药物干预。
红胖子——伴高血压、多汗怕热,代谢旺盛的肥胖
红胖子的外貌特征十分明显——脾气较为急躁,一激动就容易出现面部甚至全身皮肤潮红并伴有出汗。除了皮肤红,这类肥胖者往往血压也亮起红灯。
平时生活中常常觉得精力旺盛,虽然经常活动,但体重却没有明显下降。红胖子减肥除了“管住嘴、迈开腿”的生活方式干预外,还需对高血压等并发疾病作积极的药物干预。不能仅仅满足于体重的降低和腰围的缩短,更应将血压稳定控制在135/85 mmHg以下,这样才能确保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长治久安。
黄胖子——精神萎靡、代谢率低下的肥胖
黄胖子的病情较为特殊,他们往往与“懒”有着不解之缘。当然,这种“懒”并不是主观和道德层面的,而是生理层面的——由于甲状腺、性腺等激素的分泌水平较低,无论白天黑夜,人总是处于倦怠、无力甚至嗜睡的状态。黄胖子饮食与正常人差不多,只不过由于代谢水平低、消耗少,而导致热量和脂肪的积聚。对疑似黄胖子的患者,应及时抽血检测各项内分泌激素的水平,以便得到明确诊断的依据。
黑胖子——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的肥胖
黑胖子并不是指外表像李逵一样,而是患者的颈部、腋下、腹股沟、肛周、脐窝等部位,出现色素沉着和角化,局部像沉积着一层污物,但无论怎样清洗都无法去除。
如果肥胖患者伴随有这样的皮肤改变,就有可能患上了黑棘皮病。皮肤的表现只是外在的,内在原因则是严重的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游离脂肪酸等炎症因子升高。
黑胖子的病情最为复杂,若不及时干预,日后极有可能加入糖尿病的队列。因此,医学干预不能仅仅关注体重和腰围,更应一并检测空腹血糖、糖耐量、C肽、糖化血红蛋白等一系列指标。只有对体脂和血糖同时干预,才能收获满意的疗效。
结语:以上就是今天小编为大家讲解的有关内容,你知道了吗?原来肥胖还有4种类型呀,太不可思议了,快看看你是属于哪一种肥胖吧,对症治疗,希望上文可以给大家提供帮助。
一个半月瘦20斤,全因用了这种“减肥神药”?医生紧急提醒:风险很大
原本被用于
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
降糖药司美格鲁肽
却 被炒作成“减肥神药”
记者搜索“司美格鲁肽”或“减肥针”,看到不少减肥人士的分享:“终于从易胖体质变成易瘦体质了”、“打减肥针5个月,从120斤减到98斤,脂肪率从27%降到19%”……而近期,司美格鲁肽口服剂启动在国内的三期临床试验,再次引爆该话题。
降糖药“变”减肥药,大批有减肥需求的人士纷纷通过线上平台、代购渠道购买,甚至进入医美机构注射司美格鲁肽,但也使得不少糖尿病患者发了愁:原本用于治病的药物变得越来越难买,价格也上涨了不少。
那么
司美格鲁肽是否
真的具有减肥效果?
医生是否建议
有减肥需求的民众私自购买使用?
近日记者进行了调查。
降糖药成“网红减肥针”
有使用者称一个半月瘦20斤
市民吴女士由于日常工作繁重,饮食、作息不规律,体重最高时曾达到140斤。肥胖给吴女士带来了一些并发症:精神焦虑、睡眠障碍、代谢缓慢等。
从去年开始,吴女士下决心减肥,她报了一个健身班,坚持每周2到3次健身,并配合饮食控制,但体重似乎没有太大波动。
“因为我有糖尿病家族史,所以我想到会不会是存在胰岛素抵抗,所以导致减肥困难。”带着这样的疑惑,吴女士去家附近的医院检查,发现果然存在皮质醇和胰岛素抵抗的问题。“医生告诉我,倘若再继续发展下去,很快会发展为2型糖尿病。”
为寻求治疗方案,今年2月份,吴女士去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根据医生介绍,她第一次得知“司美格鲁肽”这款药。
“司美格鲁肽对我们这类因胰岛素抵抗导致减肥困难的人群是有用的。但医生也明确表示,目前医院不能给非糖尿病患者开这类药 ,因为货源比较紧张,管理也更严格,目前院内只对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开单。”
最后,吴女士通过网络平台购买到司美格鲁肽开始自行使用。“这种降糖针就和打胰岛素一样打在肚子上,一周只打一针 ,药量逐渐增加,前两周会出现拉肚子、想吐等感觉;之后抑制食欲的效果会降低,再加大药量。现在我打到了第六周,不过感觉药效有所衰减。”
吴女士称,过去一个半月通过注射司美格鲁肽再配合运动,她已经减重20斤。
事实上,像吴女士这样存在减肥需求的人并不少。记者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司美格鲁肽”“减肥针”等词条,就发现一些人把该药奉为“神药”,也有一些“过来人”提醒大家慎重使用。
那么,这种降糖针是否真有减肥效果?记者了解到,司美格鲁肽原本是用于治疗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药物。
•2017年12月,司美格鲁肽就获得FDA批准用于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2020年1月,FDA再次批准司美格鲁肽用于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以降低相关疾病风险;
•2021年4月,司美格鲁肽在中国内地获批,适应症同该药在美国市场最早获批的上述2项适应症,并得以进入医保。
•2021年6月,该药在美国获批用于长期体重管理,且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持续接受该药治疗的肥胖症患者能够实现68周后平均减重17%-18%。
•目前,该药尚未在国内获批减重适应症。
专家提醒理智减肥
私自购药用药或存在风险
结合临床经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的卫国红教授向记者介绍,司美格鲁肽之所以能够实现降糖减重,其主要机制在于其可以通过激活GLP-1(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而增加饱腹感,并通过抑制下丘脑摄食中枢的作用而抑制食欲,从而达到降糖减重的效果。
司美格鲁肽的减肥效果让不少人趋之若鹜,也使得该药品很快出现供不应求。
市民王女士去年因为肥胖症前往某医院就诊时就遇到了断货问题,“当天开不出药,过了好几天,糖尿病照护系统通知我有药了,我再挂当天的普通门诊号才拿到的药。”
卫国红告诉记者:“司美格鲁肽前两年刚在国内上市时,大众对其减重效果期待很高,我们医院确实碰到不少有减重需求来就诊的患者,甚至一度导致该药断货,糖尿病患者都没办法正常用药。”
“后来我们作出调整,严格控制适应症,只给糖尿病患者开药,但即便如此,这款药目前在市面上依然供不应求。而我们医院目前调整为仅限于内分泌科医生有处方司美格鲁泰的权限,并且药房仅给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发放司美格鲁泰,保证了该药未再发生过断供。”
由于非糖尿病患者在正规医院线下渠道不能开药,于是一些人开始想办法买药。
潘女士最早从媒体端了解到司美格鲁肽,由于她所在城市的医院没有针对肥胖患者开药的规定,潘女士便通过一位患有糖尿病的朋友以在某医院开药后转卖给自己的方式来进行注射。两个月内,120斤的潘女士瘦了6斤。
而更多购药者则是选择将目光投向线上互联网医院、药房,甚至通过医美机构或海外代购以便获得该药品。
记者在网上检索时发现,有多个正在售卖司美格鲁肽的平台,包含运费价格的1.5ml/支的规格(0.25mg,0.5mg剂量),售价在578元~650元不等;此外还有3ml/支的规格(均为1.34mg/ml),价格则在1000元~1200元不等。而该价格比起中山一院的价格有所上浮,且该药需符合医保报销条件的情况下才能给予报销。
网络平台上,该药品的购买量也格外惊人,有的购买页面用户评价均破5000,甚至有的评价过两万条。记者以需要购买司美格鲁肽为由进行操作,发现只需要经过互联网医院线上问诊,再勾选“糖尿病”选项,且并不需提供相关处方证明即可在线购买。
而吴女士则告诉记者,一个月前她在线购买司美格鲁肽时还曾有“肥胖症”选项,“现在可能也是因为药物管理的原因,没有了肥胖症这个选项。”
从临床医生角度,卫国红则提示,大众不应把司美格鲁肽当成“减肥神药”。
肥胖的原因很多,从专业角度来说,建议最好先排除继发性肥胖,先经过规律的生活方式干预,在减肥效果并不明显的情况下再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并且健康生活方式干预需贯穿减肥及后续管理的全过程,否则效果会大打折扣,且停药后会反弹。对于并不属于肥胖的人,如果只为追求所谓的‘瘦为美’,则更不应私自购买使用这款药物。
“虽然目前的临床研究表明司美格鲁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副作用。 ”卫国红补充说,使用司美格鲁肽后往往会对胃肠道产生副作用,比如腹胀、腹痛、便秘甚至呕吐。
此外,在动物实验里发现包括司美格鲁泰在内的GLP-1激动剂有刺激甲状腺C细胞增生的作用,所以该药禁用于有甲状腺髓样癌既往史或家族史,以及有2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的患者 。
“另外这个药品使用久了之后,抑制食欲和减重效果也会逐渐降低;停药后,倘若不注意饮食和运动,体重反弹的情况也会存在,因此建议大家谨慎私自购药。 ”卫国红说。
肥胖问题不可忽视
“减肥针”治不了本
据记者了解,除司美格鲁肽外,目前国内获批的GLP-1受体激动剂还包括礼来、阿斯利康、豪森药业、仁会生物等公司的共计7款产品,且都具有一定的减重效果。
而这些“减肥针”“减肥药”受热捧的背后,透露着目前民众的“身材焦虑”,也侧面反映出肥胖问题依然不容忽视。
“尤其根据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有20%以上的肥胖患病率,基数很大。”卫国红表示。而据中国营养学会报告,超重、肥胖将增加冠心病、2型糖尿病、女性乳腺癌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对于这些病人,最重要的还是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运动来实现体重逐渐下降。 ”
近10年,王女士在减肥方面花了不少心力和金钱。“现在,司美格鲁肽是一次成本更高的减肥尝试。”王女士告诉记者,这大半年她在该药方面的花费已经超过4000元。
王女士认为,仅依赖该药也不是长久之计。而不同个体对该药的反应也不同:同样是减20斤,有的人称花了一个半月,王女士却花了7个月。
“因为我实在没有时间运动,所以减重比较慢。” 最高时王女士的体重一度达到160斤,这使得不到40岁的她要面临腰椎间盘突出、脂肪肝、三高等问题。“中间只有一年半我坚持打羽毛球和控制饮食减掉了15斤,但后面没有坚持下去,加上暴饮暴食,体重便再次反弹。”
与肥胖“对抗”近10年,
王女士才明白那个朴素的道理:
“哪有‘减肥神药’
想要健康还是得
管住嘴、迈开腿”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程依伦
来源: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