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氧与肥胖(血氧与健康)

文章目录:

肥胖毁健康,那就一起来减肥吧

肥胖已经成为社会上不得不重视的一问题了,因为肥胖不仅影响人们的美观更是影响人们的健康。然而减肥远远不止是女人的专利,也不仅仅是为了保持身材让自己更加有吸引力,更多地,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着想。

那么肥胖都有什么危害呢?

心脏

观察身边的人,你会发现大部分肥胖症患者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心脏问题,人体内多余脂肪组织需要消耗更多的氧。心脏必须为脂肪组织提供更多的血氧。此外,动脉中脂肪堆积越多,动脉功能就越差,血管壁增厚,血流减少,不仅加重心脏负担,而且增加血栓和全身血液循环恶化的危险。与健康人群相比,肥胖者动脉粥样硬化危险高10倍。

大脑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一项新研究发现,与体重正常人相比,胖人大脑组织平均少8%,大脑早衰16年。一般超重者的脑部组织也比正常人少4%,早衰8年。越胖的人所反映出的大脑认知功能越差。科学家认为,这与大脑神经纤维周围白质恶化有关。这会影响神经纤维传递信号。

皮肤

其实肥胖对皮肤也会损害。肥胖症会导致体内激素变化,进而导致黑棘皮症皮肤色素沉着,增厚粗糙等和瘀滞性皮炎皮肤红肿发炎等,也会导致静脉功能减退,血流不畅,增加脚部溃疡危险。

肺脏

法国一项研究发现,与体重正常者相比,腹部肥胖者肺功能损害几率高两倍,慢阻肺和睡眠呼吸暂停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更高。研究人员表示,肥胖者肚子大会限制横膈膜,进而加大肺脏扩张难度。过多脂肪会增加体内炎症反应,一定程度上损害肺脏。

结肠

研究发现,肥胖与多数癌症都有相关性,但与结肠癌关联最大。在肥胖人群中,肠癌发病率与肥胖程度之间呈惊人的正比例关联。原因是,加工肉食和红肉摄入过量,增加肠道息肉(早期结肠癌迹象)危险。另一原因是胰岛素或血液中与胰岛素有关的生长因子水平偏高。但这些因素增加结肠癌风险的具体机理尚不完全清楚。

想减肥的胖女人,

请来看看减肥生活小常识

1.走路减肥

走路人人都会的,平日里坚持走路,既能保健康,又能瘦腿。因为在走路的过程中,双腿需要不停的交换前进,过程中还需要抬起来放下去。当你挺直腰背,大步子走路的时候,你很快就会出汗,并且感到疲劳。坚持这样走路,能够活动双腿的肌肉,消耗部分脂肪,进而起到瘦腿的效果。

2.多咀嚼能瘦脸

脸胖的话,会显得头很大,让女人们显得很大条,不够小巧。如果你想要瘦脸的话,建议在吃饭的时候,可以多咀嚼,坚持这样做,炼脸部的肌肉能得到锻炼,消还能除脸部水肿,从而让你的脸看起来小了一些。当然,咀嚼的次数要多一些才有效果,比如说至少有二十次才行。

3.喝些凉水

凉水值得是烧开后放凉的水,平日里喝一些也是有助减肥的。因为人体内缺水的话,新陈代谢的能力会下降,造成脂肪和热量堆积,进而造成你肥胖。而喝凉水,除了能补水之外,还能利用身体消耗热量,让体温恢复。

4.学会吃辣

很多女人不吃辣,但其实会吃辣的女人,往往比较苗条。因为辣椒中的有一种能够加快新陈代谢的速度的化合物,适当吃辣能让消耗增加。注意,想要减肥不一定要节食,其实选对了食物,能够让你边吃边瘦。比如说可以吃一些瘦肉、全麦食品之类的。吃它们能够促进身体的代谢,消耗更多无用的能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海南第三例死亡病例:36岁男子有肥胖高血压病史

原标题:海南公布第三例死亡病例情况,36岁男子干咳8天就诊,有肥胖高血压病史

2月10日,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公布我省第三例死亡病例情况,是一名36岁的男子,有肥胖、高血压病史。

第38号确诊病例,男,36岁,武汉人。既往有肥胖、高血压病史。患者因“干咳8天,气促2天”于1月26日至琼海市人民医院首诊,查胸部CT示:双肺异常密度影,考虑感染性病变,未除外病毒性感染。琼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遂转至海南省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期间出现气促明显,稍事活动即感气促,伴胸闷,鼻导管吸氧8L/min下,血氧饱和度91%,1月29日20时30分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报病危。

为进一步治疗,1月30日由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转至省人民医院。2月8日检查提示患者存在脓毒性休克、代谢性酸中毒。患者病情极其危重,2月9日8时10分因病情恶化,抢救无效宣告死亡。

记者:王洪旭

责编:秦璐敏

特别提醒!这六类人阳了更易发展为重症!三招自测

如何判断感染新冠病毒后该居家自我照护还是送医就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方向韶教授指出,六类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更易发展为重症,可以用三大类症状来判断是否前往医院。

六类人群为新冠感染高危人群

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危重症包括两方面疾病:

一是因新型冠状病毒直接引起的器官功能损伤,突出表现为呼吸道疾病;

二是新型冠状病毒间接诱发原有基础疾病,比如原有冠心病患者突发心肌梗死。

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对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做出明确划分:

(1)大于60岁老年人;

(2)有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脏、肾脏疾病、肿瘤等基础疾病者;

(3)免疫功能缺陷(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免疫功能减退状态);

(4)肥胖(体质指数≥30);

(5)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

(6)重度吸烟者。

由此可见,新型冠状病毒对免疫缺陷群体不甚友好。

方向韶教授指出,以上六类人群若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则是潜在的重症患者,需特别注意观察。

三招自测是否需到医院就诊

对于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的轻症患者,若贸然到医院就诊,不仅浪费漫长时间排队候诊,还加重了医疗资源负担。

方向韶教授建议观察三类症状:

症状1:观察是否精神萎靡不振、迷迷糊糊?是否胃口很差?对答是否切题?尿量如何?

正常人24岁小时尿量在1000-2000毫升,24小时尿量小于400毫升为少尿,小于100毫升为无尿。若出现以上情况,应该尽快送医就诊。

症状2:观察是否呼吸急促?

正常呼吸频率大约为15-20次/分钟,假如呼吸频率>30次/分钟,则说明呼吸窘迫,应该尽快送医就诊。

症状3:家里若有指夹式脉搏血氧仪,可在正常呼吸的情况下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

正常健康成人脉搏血氧饱和度一般接近100%。

对于老年人,指脉氧监测一般应为>92%-93%;若血氧饱和度为88%-92%,需注意密切观察;若血氧饱和度<88%则说明缺氧明显,需使用制氧机并密切观察,情况未好转或恶化随时送医院。

转自 | 广州日报

来源: 新闻晨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