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龟肥胖病(乌龟肥胖会导致体质变弱吗)

文章目录:

让龟多运动,也是有好处的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也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很重要的因素。想想看,你有多久没有进行比较规律的运动了?当然,今天我们暂且不谈我们运动的话题,而是谈一谈关于龟的运动的问题。

龟在人们的印象中是非常胆小不爱动的,他们之所以这么认为,一是受到成语“缩头乌龟”的影响,二是可能有一部分人亲自养过龟,不懂也不学习更别说和龟的互动了。确实,当龟对周围的环境不熟悉时龟就会缩在壳内不出来,更别说运动了。

这里说的龟的运动不同于人的运动,我们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有跑步、跳绳、仰卧起坐、俯卧撑等,但龟的智商的身体构造就不允许做出这么复杂的动作了。所以,这里说的龟的运动就是单纯的龟的爬行。貌似龟也只能爬行,不能进行跳跃等活动。

在自然界中野生龟的活动范围其实是非常广泛的,通过查看其胃溶物
就能看到食性为杂食性。在野外龟需要为食物奔波,而很多动物性的饲料又不会坐以待毙,龟只能拼尽全力去捕食,植物性的饲料如浆果等大多生长在离水的岸边,龟就需要游很长一段距离上岸觅食。当食物相当匮乏时,龟也有刨土找蚯蚓的例子,但速度就更慢了。

当我们家养龟时,因为饲养面积有限,龟能活动的范围是有限的,这与自然界的客观事实是不符的。所以我们就要想办法让龟动起来才行。当然,让龟多运动是有好处的,如果折腾了这么长时间结果一点好处没有那都不如不折腾。

龟的肥胖症越发频繁,除了喂食结构不合理,基本都是不运动的原因。患有肥胖症的龟体型臃肿不美观,更多的是对肝脏的负担,龟也会患脂肪肝暴毙而亡。

龟的胃口本身也是不大好的,这也是龟非常容易患肠胃疾病的原因。加大运动量会显著提高龟的食欲。

当然,可能有龟友看到过很多作者写关于龟长寿的问题上,有一条是不爱动,这其实是不对的。龟并不是不爱动,而是新陈代谢缓慢,行动也比较慢 ,但并不是不爱动。

那如何提高龟的运动量呢?设置一个更大的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龟的活动需要空间,环境太小龟怎么活动?再说随着龟的慢慢生长,所需要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大,倒不如一开始就准备好让龟早适应。

陆地环境也是我们需要考虑增大的。现在很多龟友为了图方便,根本都不会设置沙土等环境,龟天生就有刨坑挖洞的习惯,为何要把这个习惯硬生生的给它夺走呢?我们可以将陆地环境做一个比较规整的划分,可以设置为草地区、软土区、硬土区、沙子区、碎石区等等,龟也有自然选择的机会,各处的环境都不一样,龟就有了探索的欲望,自然就想这儿转转那儿看看了。当然,打理起来可能是比较麻烦的。

在喂食的时候故意将食物扔的比较远让龟去追,来之不易的食物龟会更加珍惜,也提高了运动量。

当然,提高龟的运动量也有很多其他的方法,还是要自己多上心去琢磨,另外,注意度也是很重要的,别没有节制的让龟一直动,也不好,龟也需要休息。

龟龟不爱动?真的是这样吗?

大家是不是认为龟是种不爱动的动物?

呵,如果你是这样认为的那就错了,发现你养的龟一直不怎么爱动,其实只是空间太小了,它活动不开。

你可以尝试一下,把它们放河里,一转眼就跑得没影,你信不信?

哪怕是放地面上,它们也能跑一整天,当然,这主要是陆龟跟半水龟,水龟的话一般在陆上活动不久。

但把水龟放在一个大水缸里,它们游得可欢了。

虽然说把龟关在一个巴掌大的缸里也可以养活,但是它并不开心,因为它们平时都不怎么动。

这就是它们不开心的表现,等关得久了,它们就习惯,也没有那种爱动的表现了,然后各种麻烦的病就出来了。

而龟最常见的病就是肠胃炎,肥胖病....

这两种病都因为食物造成的,有些人喜欢喂龟,而龟呢,本身就是个大吃货来的,来多少吃多少,加上关在小缸里养,想动都动不了,这很容易得肥胖病。

现在很多龟都有轻微的肥胖病,只不过大家都不在意而已。

肠胃炎就严重多了,一弄不好很容易死,肠胃炎就是因为消化问题才引起的,如果龟多运动的话则会大大减少肠胃炎的疾病。

路路通马 | 兽医之医

□卢敦基

散步走过街角,瞥见一家宠物医院,也不知是哪天开始有的。下意识中觉得宠物医生待遇应该比医院的年轻医生要好——没钱没闲的人谁养得起宠物?但是,奇怪,对宠物医生的尊重感当时也没有油然而生——毕竟他只看看猫、狗,那比得上救死扶伤的人类医生?

读了《共病时代》,方才明白,兽医也是医生!

先说说兽医的被歧视,那完全是世界性的,从中到外。从古到今应该说也是如此。对此,当然兽医也有反制。请参阅下一则笑话:“医生是什么人?只会治疗单一物种的兽医!”这哪里是笑话?简直就是教科书定义了!

医生与兽医有何区别?面对这个真正的问题,我个人的回答是:确实要考察病本身。如果人类的病比各种其他动物的病高级、傲娇、上档次,医生当然高于兽医。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当然,如果有人说给人看病更挣钱,那么我也可以说给宠物看病可能更来钱。……其实这条也许并不重要?……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心血管主任芭芭拉·纳特森·霍洛威茨(Barbara Natterson-Horowitz)开始关注动物的疾病后,碰到了很多原来匪夷所思的问题:有多种动物会寻觅食用影响心智的果实与植物寻求快感,类似于人类的吸毒;野外的黑猩猩也会患抑郁症导致死亡;达尔文曾经看见一只被吓坏了的金丝雀,不仅浑身发抖而且晕了过去;狗、猫、兔、蛇、马等等都会得各种各样的癌症,甚至在恐龙的骨头里也找到了癌症的证据,而美洲狮、袋鼠、海狮、白鲸、黑脚貂,都会得乳腺癌。

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曾经指出,“12~19岁的青少年,岁数每增加1岁,死亡率就会跟着提高,在男性身上尤其强烈。”而处于青春期的动物也表现出这种征象,这完全是因为他们已经长到急于进入社会而努力参加各种尝试所致。

当然,我也知道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吃的问题。

目前的情形是:不仅是人在普遍走向肥胖,动物也是如此!狗、猫、鱼、乌龟甚至鸟,现在都有得肥胖病的。不过,这些得肥胖病的原因无一例外都是它们被喂养!

野外动物的觅食一般并非轻松,需要跋涉或者追逐,方能享受大嚼的快感。突然有一天,它们的面前出现了一个餐盘,上面堆着满满的它们所喜爱的食物。这时,你一边放下餐盘一边对这条狗说:“你要注意哎,吃多了可是要得肥胖病的啊。”你说这条狗是听你的还是不听你的?

同理,当我们在餐桌上摆上奶茶、可口可乐、鸡肉、红焖大虾、三文鱼刺身,还有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等等,你的关于肥胖的温和提醒此刻还有何用?

科学家明白,如果面对无限量供应的食物,狗、猫、羊、马、猪、牛等家畜每天可吃9~12餐。那么,人呢?……

“没有动物演化成能直接从面前的餐盘上取用食物,它们得奔跑、摄取、策划、挨饿。吃是所有劳动的报酬。”所以,当吃的方式被彻底改变后,动物会多危险。同理,人类有多危险,你应该明白了吧?

研究动物的疾病,不管从那种角度看,对治疗人的疾病有明显的助益。尤其是今天,一些人兽共通的传染病渐渐露头甚至流行,类似的研究显得更为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你还能说兽医不是医生么?!

(《共病时代: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的惊人联系》),【美】芭芭拉·纳特森-霍洛威茨、凯瑟琳·鲍尔斯著,陈筱宛译,三联书店,2018年。)

作者简介: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