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肥胖症(肥胖综合症的症状)

文章目录:

我国组建专业组织推动肥胖防治工作

3月1日,由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牵头在京组建了专业肥胖防治组织,旨在建立并推广一套标准化、规范化、一体化的肥胖多学科诊疗体系,动员社会共同参与科学减重,重视体重健康。

“肥胖已成为影响我国及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亟待多学科融合及全社会参与防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表示,我国肥胖防治面临挑战和机遇并存,应该不断提高公众对肥胖症及其危害的认知,提升专业领域内诊疗方法的规范性、统一性。

肥胖会影响人体血脂、血压和血糖等健康指标,从而增加心肌梗死、心衰、脑卒中和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从《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从《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到《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近年来,我国采取一系列举措,促进人群营养健康、肥胖防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说,我国正在临床领域加强肥胖诊疗手段革新,强化多学科融合的体重管理模式,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相关学科专家联合为其提供精准、全面、高质量的体重管理方案,科学规范地使用手术、药物和生活方式管理,达到较好减重效果。

据悉,作为我国肥胖防治领域的专业组织,“中国肥胖联盟”将通过加强临床科研攻关、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推动关口前移,改善人群肥胖问题。(记者顾天成、李恒)

来源: 新华社

世界防治肥胖日|调“带”解“围”针助健康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副主任医师 梁翠梅

近年来,全球肥胖人口数量急剧增加,据2017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我国肥胖人数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胖子最多的国家。而肥胖带来的危害不仅仅在于身材走形,更重要的是严重威胁着国人健康和社会经济负担。肥胖已成为严重的经济卫生公共问题。因此,专家呼吁设立5•11为“世界防治肥胖日”。5•11的谐音是“我要1”,最后的“1”代表苗条,通俗地讲就是“我要瘦”。面对中国高达2亿的超重人群和9000万的肥胖人群,这无疑是喊出了我们的心声。

1. 肥胖的判断

体重指数(BMI)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衡量成人肥胖的标准,其计算公式是: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中国人正常BMI是18.5-24;≥24而<28为超重,≥28则为肥胖。

不过,光看BMI还不够。很多中年人虽然体重正常,没有普通型肥胖,但内脏脂肪过多,体脂率超标,这往往是属于腹型肥胖。判断腹型肥胖的重要方法是腰围,如果中国成年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就是腹型肥胖。研究表明,黄种人的脂肪更容易积聚在内脏和浅层皮下,因此中国人的脂肪常常堆积在腰腹部和内脏,导致腹型肥胖率高于普通型肥胖率。

2. 肥胖的危害

当食物摄入过多或机体代谢减弱,过剩的营养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于体内,储存过多时则出现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的状态。过度的脂肪堆积,会导致人体生理病理改变,并进一步引发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及代谢综合征,进而增加中风和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此外肥胖还带来了患癌的风险。

3. 肥胖的治疗

肥胖治疗最基本的方法是生活方式调整,包括膳食、体育活动和行为方式干预。这是一件需要长期规划并实施的任务,无疑考验着人们的毅力、耐力和忍受力。

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针灸疗法来帮忙。针灸疗法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配合一定的操作手法,由外及内,平衡身体机能,改善肥胖。

针灸治疗肥胖的原理

⑴可使脏腑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旺盛,能量消耗增加,健运水湿,调畅气机,振奋阳气,从而促进代谢。

⑵调整人体胃肠功能及机体平衡,减慢胃排空,有效控制肥胖症者的摄食行为,从而达到减重及防止体重反弹的目的。

⑶改善脂肪的形态转变,提高脂肪的代谢产热。

4 调“带”解“围”针助健康

针对国人普遍存在的腹型肥胖,针灸疗法重视胸腹部腧穴的选用,体现“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原则。带脉环形腰腹部一周,正好是腹部脂肪堆积的部位。带脉环腰贯脐,环身一周,调节他经及脏腑升降气机,是阴阳交泰之关键。带脉经气不利,约束无权,则脾胃失度,水谷精微变生膏浊,留着脏腑,囤积中焦腹部而致腹满肥胖。“通调带脉”干预肥胖,既能恢复带脉对纵行经脉的正常约束作用;又能调理中焦脾胃,而使气机升降的功能恢复正常。

常用腧穴:天枢,大横,带脉,中脘,气海

此外,还有针刺疗法、化浊消满涂抹罐法等。针对工作繁忙和就医时间少的人群,还可以配合耳穴压豆、揿针疗法等。

最后,提醒所有肥胖的朋友们,减肥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希望“胖友们”能通过科学的减肥方法,赶走“脂肪君”,在健康的基础上享“瘦”美好的生活。

来源: 光明网中医频道

我国组建专业组织推动肥胖防治工作

3月1日,由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牵头在京组建了专业肥胖防治组织,旨在建立并推广一套标准化、规范化、一体化的肥胖多学科诊疗体系,动员社会共同参与科学减重,重视体重健康。

“肥胖已成为影响我国及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亟待多学科融合及全社会参与防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表示,我国肥胖防治面临挑战和机遇并存,应该不断提高公众对肥胖症及其危害的认知,提升专业领域内诊疗方法的规范性、统一性。

肥胖会影响人体血脂、血压和血糖等健康指标,从而增加心肌梗死、心衰、脑卒中和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从《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从《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到《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近年来,我国采取一系列举措,促进人群营养健康、肥胖防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说,我国正在临床领域加强肥胖诊疗手段革新,强化多学科融合的体重管理模式,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相关学科专家联合为其提供精准、全面、高质量的体重管理方案,科学规范地使用手术、药物和生活方式管理,达到较好减重效果。

据悉,作为我国肥胖防治领域的专业组织,“中国肥胖联盟”将通过加强临床科研攻关、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推动关口前移,改善人群肥胖问题。(记者顾天成、李恒)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