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元凶是能量过剩 多样化均衡化是选择食物金标准
有人认为,主食是肥胖的“元凶”。其实不然。肥胖的“元凶”是能量过剩。
从营养学的角度看,没有最好的食物,只有合理的选择。食物种类万千,营养特点各异,注重多样化、均衡化是选择食物的“金标准”。
吃米好还是吃面好?其实,米、面在食物类别中属于谷类,从营养价值来看,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营养学称为“糖类”,但以多糖为主。谷类、薯类、杂豆等统称为“主食”,是中国人每日能量的主要来源,约占总能量的一半,亦是最经济的能量来源。在能量充足的情况下,蛋白质、微量元素等才能发挥作用。所以,主食不能不吃。精加工后的米、面,从营养素含量上来说几乎没有差异。所以,吃米还是吃面,完全可以根据饮食习惯和个人喜好来决定。
减肥的原理是让能量摄入小于能量消耗。减肥时,蛋白质、水分、微量元素必须充足,以此保证新陈代谢和维持生命。另外,两种产热营养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可以适量减少,但仍要满足最基本的能量需求。
主食除了富含碳水化合物外,人类每日所需的B族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蛋白质,一半的来源都是主食。粮谷类在精制加工过程中,B族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遭受了重大破坏和损耗。因此,粮谷类食物不能过分加工,日常饮食中,一定要做到“粗细搭配”,粗粮(未精制加工的全谷物、杂豆类、薯类)要占到主食总量的1/3到1/2。
人一天吃进去的食物,如果以重量来衡量,蔬菜是最多的,大约为1斤左右,但蔬菜热量低、体积大,富含膳食纤维、矿物质(钙、钾)、维生素和植物化学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深色蔬菜应占到蔬菜总摄入量的1/2以上。深色蔬菜包含深绿色蔬菜(西蓝花、菠菜、油菜、芹菜叶、韭菜等)、橘红色蔬菜(胡萝卜、西红柿、南瓜、红辣椒等)、紫色蔬菜(红苋菜、紫甘蓝等)。深色蔬菜中β—胡萝卜素(可转化成维生素A)和植物化学物(花青素、番茄红素等)的含量要高于浅色蔬菜。
水果的特点是水分丰富、味道甜美、可直接食用。直接食用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其中的维生素C。但水果中的糖以单糖为主,如葡萄糖、果糖等,过量食用会影响血糖和血脂,健康人每日200—350克为宜。
植物化学物在预防人类心脑血管疾病、防癌抑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类黄酮属于其中的多酚类家族,有较强的抗氧化、抑制微生物生长、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作用。类黄酮物质是蔬菜、水果中重要的功能成分之一。我国学者将常见蔬菜、水果中的类黄酮类物质进行了测定,发现常见蔬菜中类黄酮类物质含量较多的为:洋葱、芹菜、西芹、藕、豆角、油豆角、红甜菜、甜椒、苦瓜;常见水果中类黄酮类物质含量较多的为:石榴、山楂、红提、草莓、巨峰葡萄、芒果、猕猴桃、龙眼、冬枣、布朗。
蔬菜、水果中营养素较多,多样化选择是保证营养素均衡摄入的前提。(作者为中日友好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石劢)
来源: 人民日报
研究显示肥胖基因真的存在!网友:我命由天不由我……
减肥是夏天的主题之一。
来,㧟上一勺西瓜,戴上耳机,听双语君(微信ID:Chinadaily_Mobile)跟你说道说道。
肥胖的原理是什么?
老百姓说的“吃多动少”翻译成科学家的话就是:
Obesity is the resultant energy imbalance in a person who consistently consumes more calories from food and drink than are needed to power their body’s metabolic and physical functions.
如果一个人不断地从食物和饮料中摄入卡路里,并且超过了身体代谢和功能所需的量,那就会导致体内能量失衡——肥胖。
说白了就是热量失衡。“吃多了动少了”就是导致热量供过于求的原因。
但我们发现,有的人吃得胖,有些人吃不胖,还有人不吃都长胖。
吃不胖的先拖出去,我们来聊聊胖胖的你,有哪些“命不由我”的因素。
肥胖基因真的存在,而且还有400多个。
“我饿了,我要吃”、“我饱了,不吃了”——这些都是大脑发出的信号。
The brain regulates food intake by responding to signals received from fat tissue, the pancreas, and the digestive tract. These signals are transmitted by hormones—such as leptin and insulin.
大脑通过响应来自脂肪组织、胰腺和消化道的信号来调节食物的摄入。这些信号由致轻素、胰岛素等激素传递。
The brain coordinates these signals with other inputs and responds with instructions to the body: either to eat more and reduce energy use, or to do the opposite.
大脑将这些信号与其他输入信号进行协调,并对身体给出指示:要么吃多点,减少能量消耗,要么吃少点,多运动。
而基因就是传递这些有关食物摄入的信号的基础。
To date, more than 400 different genes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the causes of obesity or being overweight, although only a handful of these appear to be major players.
迄今为止,(研究者们发现)有超过400种不同的基因与超重或肥胖的原因有关,但是只有少数基因似乎是主要因素。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在其官网公布了8个与病态肥胖有关联的基因(变体)。
表格中的基因,有的调节胰岛素合成,有的会激发食欲,促使你摄入更多食物,还有的会促成脂质的吸收,加速脂肪组织的生成。
Genes contribute to the causes of obesity in many ways, by affecting appetite, satiety (the feeling of fullness), metabolism, body-fat distribution, and the tendency to use eating as a way to cope with stress.
基因可以多方面影响肥胖的成因,它会影响食欲、饱腹感、新陈代谢、体脂分布、以及将饮食作为减压方式的倾向。
基因对你影响大吗?
其实,每个人受肥胖基因影响的程度不一。来测测,你是不是那个“天选之人”:
Genes are probably a significant contributor to your obesity if you have most or all of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如果你符合下列多数或全部描述,那么你的肥胖受基因的影响就很大:
You have been overweight for much of your life.
你一生中多数时候都很胖。
One or both of your parents or several other blood relatives are significantly overweight. If both of your parents have obesity, your likelihood of developing obesity is as high as 80%.
父母一方或双方,或者其他血亲有严重肥胖。如果你的父母都患有肥胖症,那么你的患肥胖的几率可能高达80%。
You can't lose weight even when you increase your physical activity and stick to a low-calories diet for many months.
就算多动并且减少热量摄入持续数个月体重也不会减少。
Genes are probably a lower contributor for you if you have most or all of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如果你符合下列多数或全部描述,那么基因对你肥胖的影响就很小。
You a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availability of food.
吃多吃少会显著影响你的体重。
You are moderately overweight, but you can lose weight when you follow a reasonable diet and exercise program.
你只是微胖,而且少吃多动能减重。
You regain lost weight during the holiday season, after changing your eating or exercise habits, or at times when you experience psychological or social problems.
逢年过节的时候、改变饮食运动习惯之后、或者有心理或社交问题时,减下去的体重又会长回来。
有人认为,肥胖这事儿,还可能要怪人类祖先。
根据“节俭基因型”假说(the "thrifty genotype" hypothesis),在数次饥荒中捡了性命的古人们,靠的就是帮助人们少消耗点能量的基因。
Energy is crucial to survival.
能量是生存之本。
Human energy regulation is primed to protect against weight loss, rather than to control weight gain.
人类体内的能量调节是为了防止体重下降,而不是为了控制体重增加。
The “thrifty genotype” suggests that the same genes that helped our ancestors survive occasional famines are now being challenged by environments in which food is plentiful year round.
“节俭基因型”(假说)表明,那些帮助我们的祖先在偶发的饥荒中生存下来的基因,现在正受到全年食物充足的环境的挑战。
敢情是祖先为了我们能挺过饥荒,留下来的基因宝藏啊。
这宝藏我不想要啊。
怎么办?
跑步——病态肥胖患者的最佳运动
你不需要是遗传学家,动动胳膊腿儿,也能抵御基因的影响。
但是锻炼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谁都知道少吃多动。其中,跑步又是说得最多的锻炼方式。
巧了,和大多数人的经济条件很吻合,台湾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跑步作为一种最简单,对器材、装备、场地要求最少的锻炼方式,是抵御肥胖基因影响最有效的锻炼。
对抗肥胖基因最有效的锻炼
有六种锻炼方式可以抵消肥胖基因影响,但其中有一种锻炼格外有效。
Even people whose genes make them prone to obesity can keep the disease in check by jogging, walking or climbing mountains, according to research on more than 18,000 residents of Taiwan.
根据对台湾地区18000多名居民的研究,即使是有肥胖基因的人,也可以通过慢跑、步行或者爬山运动来控制肥胖症的恶化。
比起慢跑,夏天貌似更适合游泳——水里出汗也不会黏糊糊的。不过研究显示:
Swimming and cycling might not be so successful at mitigating that genetic risk.
游泳和骑自行车在减少遗传风险方面可能不太有效。
But relatively long sessions of yoga also helped to control obesity, as did fast walking and some forms of ballroom dancing, such as the foxtrot and the waltz.
但是相对长时间的瑜伽也有助于控制肥胖,类似效果的运动还有快走和一些舞厅舞蹈,比方说狐步舞和华尔兹。
其实这么看下来,哪怕是少数过度肥胖者,都可以做到“我体重由我不由基因”。
当然了,身材丰腴还是清瘦都是个人喜好。不过双语君(微信ID:Chinadaily_Mobile)提醒你,过度的肥胖还是不可取哦:
Obesity is an important public health problem as it increases the risk of developing diabetes, heart disease, stroke, and other serious diseases.
肥胖是一个关键的公共卫生问题,因为它增加了人们患糖尿病、心脏病、中风和其他重病的风险。
为了健康着想,睡前做两组核心力量吧。
Notes
pancreas/ˈpæŋkriəs/ n胰;胰腺
digestive /daɪˈdʒestɪv/adj消化的
leptin /ˈleptɪn/ n致轻素:由脂肪细胞产生的神经递质,可使饮食有规律
insulin /ˈɪnsəlɪn/ n胰岛素
hormone /ˈhɔːrmoʊn/ n荷尔蒙;激素
obesity /oʊˈbiːsɪti/ n肥胖(症)
famine /ˈfæmɪn/ n饥荒
diabetes /ˌdaɪəˈbiːtiːz/ n糖尿病
编辑:陈月华
实习生:曾诚心
来源: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微信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哈佛大学医学院 Nature
来源: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微信
5·11肥胖日|你的难“瘦”,我们来解“围”
编者按:
目前,中国人体重超重人群达2亿,肥胖人群超过9000万,因超重和肥胖引发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病等疾病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肥胖逐渐发展为一种慢性疾病。5月11日为“世界防治肥胖日”,谐音是“我要1”,“1”代表苗条,通俗地讲就是“我要瘦”。
肥胖是当体内营养过剩时,脂肪就会不断堆积到内脏,储存过多时,会出现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的状态。这是由于食物摄入过多或机体代谢的改变而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造成体重过度增长并引起人体病理、生理改变或潜伏。肥胖会进一步引发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及代谢综合征,进而增加中风和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肥胖患者如何进行调整?
综合性生活方式干预是肥胖治疗中最为重要的基石。
1.饮食
减少由膳食摄入的能量、加强体力活动以增加能量消耗,控制能量平衡是保持健康的基本条件。注意平衡膳食, 可给予一些高蛋白、低热量食物,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粗粮等, 少食用甜品及碳酸饮料等。形成科学、健康的就餐习惯,合理安排晚餐时间,严禁晚间进食。
2.运动
适当的运动计划,并长期坚持。根据自身情况在专业人士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及运动量,注意循序渐进,可有效预防肥胖。
3.心理
减肥期间注意关注自身精神状态,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进行心理疏导。
4.生活方式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戒烟戒酒。对于严重的肥胖患者,建议尽早诊断,尽早治疗,绝大多数肥胖患者通过科学有效的减重治疗,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愈,从而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治疗肥胖,针灸科有妙招!
针灸疗法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配合一定的操作手法,由外及内,平衡身体机能,改善肥胖。
针灸治疗肥胖的原理:
1、使脏腑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旺盛,能量消耗增加,健运水湿,调畅气机,振奋阳气,从而促进代谢。
2、调整人体胃肠功能及机体平衡,减慢胃排空,有效控制肥胖症者的摄食行为,从而达到减重及防止体重反弹的目的。
3、改善脂肪的形态转变,提高脂肪的代谢产热。
针刺治疗肥胖的选穴:
由于肥胖患者腹部脂肪堆积较其他部位明显,肥胖症的针刺疗法重视胸腹部腧穴的选用,体现“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原则。带脉环形腰腹部一周,正好是腹部脂肪堆积的部位。带脉环腰贯脐,环身一周,调节他经及脏腑升降气机,是阴阳交泰之关键。带脉经气不利,约束无权,则脾胃失度,水谷精微变生膏浊,留着脏腑,囤积中焦腹部而致腹满肥胖。“通调带脉”干预肥胖,既能恢复带脉对纵行经脉的正常约束作用;又能调理中焦脾胃,而使气机升降的功能恢复正常。
针刺疗法在重视局部取穴的同时,同样重视选用远端腧穴和肘膝关节以下的特定穴,四肢在下为“根”为“本”,是经气之源,其主治范围广泛,加之选用的腧穴为特定穴,可以通调经气,对肥胖症的病机进行有效治疗。
减肥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希望“胖友们”能通过科学的减肥方法,赶走“脂肪君”,在健康的基础上享“瘦”美好的生活。(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针灸科梁翠梅、杨文津、胡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