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岁男孩体重108公斤集齐“四高”,警惕!儿童肥胖带来的隐患
- 2、13岁男孩体重110公斤,肥胖导致自卑和并发症,暑期成儿童减重黄金期,医生:预防重于治疗
- 3、体重108公斤!13岁“小胖墩”患“四高” 警惕肥胖带来的隐患!
13岁男孩体重108公斤集齐“四高”,警惕!儿童肥胖带来的隐患
来源:【华声在线】
华声在线8月8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琪 通讯员 柳娜 张警盈 黄艳 曾星怡)10岁身高153厘米体重81.5公斤,13岁身高170厘米体重108公斤、17岁身高173厘米体重近150公斤……湖南省儿童医院病房的钢床,被这些重量级孩子压弯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黑棘皮病、高尿酸血症,是这些肥胖孩子遭遇的健康状况。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及高尿酸血症等“四高”已不是成人的专利,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儿童肥胖的危害有哪些?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对孩子的影响是什么?如何避免孩子肥胖?8月8日,记者采访了解。
哥哥体重150公斤,弟弟体重108公斤
近日,湖南省儿童医院肝病内分泌科接连收治了好几例“四高”患儿。
长沙13岁的李小柯(化名)身高170厘米,体重达到了108公斤,双侧腋下和颈部可见明显的黑色色素沉着。李爸爸表示:“原本只是因为孩子要上初中了,来做个健康体检,没想到医生会让他住院。”
原来,医生检查发现李小柯出现了明显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还有高脂血症,尿酸指标轻微超标,动态血压监测血压最高时达到了160/110毫米汞柱,血糖最高达到了20,被诊断为糖尿病。
发现小儿子的问题后,李爸爸表示17岁的大儿子体重近150公斤。带来医院检查,果然查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和黑棘皮病,还有轻度的高尿酸血症。医生建议做肝活检,以确定肝纤维化程度,但由于其油脂太厚,B超无法探清楚具体位置,只能等他减肥后再做相关检查。
13岁的李小柯(化名)体重达到108公斤。
肥胖影响孩子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日前正式公布了针对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及高尿酸血症等四类慢性疾病的《营养与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呼吁通过科学饮食与规律运动来有效防控这些日益普遍的慢性病。然而,“四高”已经不是成人的专利了,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肥胖是造成儿童患上“四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湖南省儿童医院专家介绍,肥胖对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不仅影响孩子的外在形象,更重要的是影响生理发育和身心健康。
肥胖儿童通常表现为难长高,男孩性发育不良、女孩性早熟,大多还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脂肪肝等“成人病”。
专家分析,引起学龄期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有几个,首先是饮食、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或长期摄入高热量饮食;其次是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很多孩子课余时间都花在网络或游戏上,体育运动量明显减少;遗传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不少肥胖的孩子,父母也有肥胖的情况。
警示:肥胖导致儿童脂肪肝越来越常见
随着肥胖症全球化流行,儿童脂肪肝越来越常见,全球儿童脂肪肝患病率达到了23%—77%。
湖南省儿童医院肝病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欧阳文献表示,脂肪肝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全身疾病累及肝脏的一种病理改变。一般来说,脂肪肝很少在10岁以下儿童中发病,大多数患儿无症状,常因偶然发现肝功能异常而确诊。此类患儿多数合并肥胖症或有近期体重腰围增长过快史,可合并糖耐量异常、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压。
有50%患儿在体检时发现肝脏肿大,30%—50%的患儿有黑棘皮病,他们的生活质量较同龄儿童明显下降。脂肪肝虽是良性病变,但如果听之任之,不采取有效措施,也可能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等。目前认为,脂肪肝是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服务:家有“小胖墩”如何应对
针对肥胖儿童的脂肪肝,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欧阳文献支招:
第一要控制孩子的饮食,给予合理的膳食,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严格控制糖类和热卡高的食物、水果等,多吃低热卡的水果和蔬菜,同时采取高蛋白饮食,它可以使脂肪变成脂蛋白,有利于将脂肪运出肝脏。
第二要加强锻炼,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每日60至90分钟,每周5日以上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有助于减重。
免责声明:华声在线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部分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华声在线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华声在线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38160107#(#改成@)qq.com。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13岁男孩体重110公斤,肥胖导致自卑和并发症,暑期成儿童减重黄金期,医生:预防重于治疗
暑期来临,除了旅游、夏令营和各种兴趣班,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将孩子的健康问题提上日程。各地“儿童肥胖门诊”也迎来了就诊高峰。
武汉市第一医院儿科主治医师陈斐斐介绍,肥胖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与健康的重要因素。每逢寒暑假,医院会开设“儿童肥胖门诊”,为肥胖儿童提供科学的减重方案。她介绍,在“儿童肥胖门诊”坐诊期间,每周问诊日都有因肥胖而前来就诊的儿童。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曾表示,我国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大概是10%,并呈快速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对此,陈斐斐也指出,儿童肥胖门诊的火热,与儿童暑期时间充裕、肥胖问题严重、生活方式改变等原因密不可分。“暑期时间充裕,家长可以带孩子来医院进行评估和干预,不影响学业。同时,暑期家长和孩子相处时间较长,容易发现孩子在行为及生活方式中的问题,也能利用大块的时间制定和执行减重计划。”
医院暑期减肥夏令营。图/受访者提供
【1】每5个儿童中就有1个超重或肥胖
在医学上,判断儿童是否超重,有一套国际公认的判定标准。即依据身体质量指数(BMI)指标,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kg/㎡)的比值来判定。如果孩子的BMI达到了同年龄、同性别的85%~95%,属于超重;如果孩子的BMI指数超过同年龄、同性别的95%,可以被诊断为肥胖症。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最新数据显示,6岁以下儿童中,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6.8%和3.6%;6至17岁青少年中,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这个数据说明,每5个小朋友里面就有1个超重或者是肥胖的。
武汉市第一医院儿科主治医师陈斐斐告诉记者,肥胖会引发儿童性早熟,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引发诸如小阴茎、睾酮分泌异常、骨代谢异常等一系列健康问题。更重要的是,肥胖还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如自卑、焦虑等。“在我们看诊的过程中,肥胖孩子大多不自信。家长普遍反映在学校、家庭等环境中,孩子曾受到异样的眼光和言语的侮辱。”
陈斐斐分享了近期的一次问诊。一位13岁的男孩、身高1.65米、体重高达110公斤。该男孩因肥胖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不愿与外界交流,经常缩在家里,不愿动弹。“进一步检查发现,他不仅存在心理问题困扰,还伴有高血压、高血脂、非酒精性脂肪肝、胰岛素抵抗等多种健康问题。”
九派新闻注意到,陈斐斐所说的情况并非个例。4月中旬,有博主发文称,自己8岁的孩子,身高1.46米,体重却有53公斤。在学校里,孩子因为体重过于肥胖,其他同学总是叫他“大胖”,学校体育老师反映,孩子稍微动一下就大口喘气,所以从来不参与运动。
一名来自成都的家长也有上述困扰。她说,孩子出生时体重较轻,营养不良,所以自小就注重补充孩子的营养,没怎么控制孩子的食量,加上公婆对孩子的宠爱,今年11岁的男生,身高1.43cm,体重48公斤。孩子告诉她,班上有同学总是喊他“胖子、肥猪”,这令他很难过。
6岁至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BMI筛查超重与肥胖界值。图/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儿童肥胖多跟家长认知误区有关
儿童肥胖是由什么因素导致的?陈斐斐说,这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她介绍,儿童肥胖与基因、遗传和生活方式相关。首先,若有家族肥胖遗传史,或父母有一方肥胖,孩子肥胖的概率会相对增加。
其次,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肥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她指出,在看诊的过程中,过度饮食、缺乏锻炼等不良生活习惯是引起肥胖的重要因素。“在看诊档案中,我发现很多肥胖的孩子都存在饮食无节制,高油高脂食物摄入过多的情况。比如上次问诊的110公斤的小男孩,糖醋排骨都是整盘地吃。”
针对不良生活习惯引发的儿童肥胖,陈斐斐指出,这与家长对儿童肥胖的认知误区有关。在多数家长的健康认知中,最常见的误区是觉得小朋友“胖乎乎”很健康,只要没有并发症的产生,许多家长对儿童肥胖并不在乎。
她说,尤其是一些爷爷奶奶带大的儿童,肥胖情况格外常见。“老人会觉得孩子读书很辛苦,应该多给他增加营养,让他胖一点,这样抵抗力才会好。”
还有一个误区是“小时候胖一点,长大了就自然会瘦下来”。这种认识会造成儿童长大后更难减重。
“在儿童时期,尤其是早期生长发育阶段,如果摄入过多的能量导致肥胖,会使体内的脂肪细胞数量增多。脂肪细胞数量一旦增多,在成年后就很难减少。”陈斐斐说,“脂肪细胞在儿童至青少年时期基本固定了,如果幼时因肥胖而增加了脂肪细胞数量,后续即使努力减肥,往往只能改变脂肪细胞的容积(即脂肪细胞储存脂肪的多少),难以减少脂肪细胞的总数,成年后比其他人更难瘦下来。即使瘦下来,也比同龄人更容易增肥。”
除此之外,陈斐斐还指出,“只运动,不忌口”也是儿童减重失败的重要因素。“比如一包40克小薯片,其含有热量需要跑步半小时才能消耗完。很多家长只让孩子运动,但不强调忌嘴,效果也是微乎其微。”
陈斐斐强调,儿童肥胖比成人的危害更大。中国营养学会2017年公布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显示,与正常体重儿童相比,超重儿童发生高血压的风险为3.3倍。这种健康风险可持续至成年期,成年后,肥胖儿童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7倍,与体重持续正常人群相比,儿童期至成年期持续肥胖的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为4.3倍。
小男孩在量腰围。图/视觉中国
【3】科学减重需“全家总动员”
九派新闻注意到,每年暑假来临之际,全国各地的儿童减重门诊迎来就诊高峰。不少家长们利用假期时间,带孩子前往医院寻求专业减重指导。
对此,陈斐斐表示,儿童肥胖带来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寻求科学的方式帮助儿童减重,已成为不少家长的选择方式,“我们暑期举办的‘儿童减重夏令营’,8月份的都已经招募满了”。
谈及儿童肥胖门诊的火热原因,陈斐斐表示,这与儿童暑期时间充裕、肥胖问题严重、生活方式改变等密不可分。“暑期时间充裕,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医院进行评估和干预,不影响学业。同时,暑期间家长和孩子相处时间较长,容易发现孩子在行为及生活方式中的问题,也能利用大块的时间制定和执行减重计划。”
儿童肥胖者是选择自行减重的方式,还是寻求医生的科学干预?陈斐斐告诉记者,两种方式的目的都是希望儿童的体重降到健康区间。家长如果能够督促儿童“管住嘴、迈开腿”,自行减重是十分可取的。但是如果儿童的身体质量指数(BMI)达到肥胖指数,或者出现相应的并发症,建议家长还是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和指导。
她补充道,儿童青少年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在减重过程中要遵循科学减重的方式,即达到减少体脂与保证营养摄入的双重目标。家长不要轻信任何减肥产品,以防造成不必要的身体损伤。同时,也不要让孩子尝试轻断食、碳循环、节食等饮食方式,这些方法可能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最后,陈斐斐强调,与治疗肥胖相比,更重要的是预防肥胖的发生。预防措施包括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健康生活习惯的培养等。她建议,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饮食计划,并长期坚持。并且科学减重应“全家总动员”,家长要以身作则,减少购买和食用高糖高脂食物,为孩子树立健康饮食的榜样。
【来源:九派新闻】
体重108公斤!13岁“小胖墩”患“四高” 警惕肥胖带来的隐患!
来源:【华声在线】
体重108公斤!13岁“小胖墩”患“四高”
警惕肥胖带来的隐患,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及高尿酸血症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华声在线8月8日讯 10岁身高153厘米体重81.5公斤,13岁身高170厘米体重108公斤、17岁身高173厘米体重近150公斤……湖南省儿童医院病房的钢床,被这些重量级孩子压弯了。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及高尿酸血症等“四高”已不是成人的专利,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儿童肥胖的危害有哪些?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对孩子的影响是什么?如何避免孩子肥胖?8月8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案例:少年兄弟因肥胖患“四高”
近日,湖南省儿童医院肝病内分泌科接连收治了好几例“四高”患儿。
长沙13岁的李小柯(化名)身高170厘米,体重达到了108公斤,双侧腋下和颈部可见明显的黑色色素沉着。李爸爸表示:“原本只是因为孩子要上初中了,来做个健康体检,没想到医生会让他住院。”原来,医生检查发现李小柯出现了明显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还有高脂血症,尿酸指标轻微超标,动态血压监测血压最高时达到了160/110毫米汞柱,血糖最高达到了20,被诊断为糖尿病。
发现小儿子的问题后,李爸爸把17岁体重近150公斤的大儿子带到医院检查,也查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和黑棘皮病,还有轻度的高尿酸血症。医生建议做肝活检,以确定肝纤维化程度,但由于其油脂太厚,B超无法探清楚具体位置,只能等他减肥后再做相关检查。
危害:肥胖影响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日前正式公布了针对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及高尿酸血症等四类慢性疾病的《营养与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呼吁通过科学饮食与规律运动来有效防控这些日益普遍的慢性病。然而,“四高”已经不是成人的专利了,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肥胖是造成儿童患上“四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湖南省儿童医院专家介绍,肥胖对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不仅影响孩子的外在形象,更重要的是影响生理发育和身心健康。肥胖儿童通常表现为难长高,男孩性发育不良、女孩性早熟,大多还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脂肪肝等“成人病”。
专家分析,引起学龄期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有几个,首先是饮食、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或长期摄入高热量饮食;其次是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很多孩子课余时间都花在网络或游戏上,体育运动量明显减少;遗传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不少肥胖的孩子,父母也有肥胖的情况。
警示:肥胖导致儿童脂肪肝越来越常见
随着肥胖症全球化流行,儿童脂肪肝越来越常见,全球儿童脂肪肝患病率达到了23%—77%。湖南省儿童医院肝病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欧阳文献表示,脂肪肝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全身疾病累及肝脏的一种病理改变。一般来说,脂肪肝很少在10岁以下儿童中发病,大多数患儿无症状,常因偶然发现肝功能异常而确诊。此类患儿多数合并肥胖症或有近期体重腰围增长过快史,可合并糖耐量异常、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压。
有50%患儿在体检时发现肝脏肿大,30%—50%的患儿有黑棘皮病,他们的生活质量较同龄儿童明显下降。脂肪肝虽是良性病变,但如果听之任之,不采取有效措施,也可能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等。目前认为,脂肪肝是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服务
家有“小胖墩”如何应对
针对肥胖儿童的脂肪肝,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欧阳文献支招:第一要控制孩子的饮食,严格控制糖类和热卡高的食物、水果等;第二要加强锻炼,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每日60至90分钟,每周5日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有助于减重。
■全媒体记者 李琪 通讯员 柳娜 张警盈 黄艳 曾星怡
免责声明:华声在线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部分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华声在线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华声在线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38160107#(#改成@)qq.com。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