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胖、胃口差、腹胀便溏都是「湿」的警告!别让一时安逸摧毁余生
本文导读
千里之提溃于蚁穴,身体长久的小隐患总想着熬一熬就过去,熬一熬可能就熬到了尽头。文章带你了解常见的脾胃小不适如何产生并慢慢影响人体,进而酝酿疾病危机,并给出了三种调理的思路,希望能有所裨益。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经常食欲不振、吃东西后容易腹胀、容易消化不良,然后大便经常稀溏,经常感觉无力,身形肥胖浮肿或者消瘦,相比上班挣钱,却经常不在意,总说熬一熬就过去。
反正没接触中医以前,我也是这样觉得的,那时我比现在胖20斤,舌上白厚厚的苔也是现在的两倍,舌体也比现在胖大的多。
刚开始没在意,实在不舒服就吃点藿香正气水就熬过了,久而久之就生了一场大病,让我开始了中医的探索之路。
后来我知道了,胃口差、腹胀便溏、发胖这些很可能是湿气在体内集聚的信号。别小看湿气,常年缠绵的湿气积累可能就是让你生一百种疾病的开端。
现代人为何总易被湿困扰
天天听人说湿气重,你肯定是脾胃不好了。到底为什么湿气那么爱和脾胃纠结?!
这和它的生理功能有关。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输布全身,供应各方面的需要,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活动的能源依靠于脾胃对每日摄取食物的消化转化能力,精气血津液的产生和充实都以脾胃的健运为基础。
如果脾失健运了,营养物质不能很好地往四肢肌肉输送,就会出现四肢乏力,形体消瘦或者肥胖;营养物质不能很好地往上输送,就会出现头晕、精神不振、视物模糊、耳聋耳鸣的症状,中医称之为清阳不升,清可以理解为一种由脾胃吸收食物营养转化的能量。
那么清气去哪了呢?清气这股能量当然没有少,只是能量没有很好地实现「脾精四布」,后果就是那些有能量有营养的东西都集聚在了中焦脾胃自己身上,这也是为什么脾虚会发胖。
有人说这不是好事吗,这样脾营养就充足了呀?然而需求总是有限度的,多余的营养物质囤积久了,就会腐烂变臭转为秽浊的垃圾——生痰生湿,「脾为生痰之源」「脾虚生内湿」就是这个道理。
现代人营养丰富不像以前的人粗茶淡饭,还干农活劳作很多,体内的湿气能经常通过出汗排掉一部分。所以那些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进入人体后,没有运动又待在空调房里汗也没出一点,多余的营养经常会产生堆积变成「湿气」给脾胃带来很大负担。
现代人很少有人能饿着了,所以很多都是痰湿的体质。
很多人顶着个大肚腩说没问题啊,我体检很健康。只能说如果体检都能在检查早期100%发现隐患的话,现代医学就不会有这么多棘手的难题了。
从中医的角度看,脾胃虚弱两三天没问题,但如果一直处于虚弱的状态久了,那些没能运化的过剩营养就会泛益肌肤,堆积起来变成肚子上的脂肪或者内脏的脂肪,甚者肿物之类的结聚。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写道,「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就是这个道理。
抓住两点看脾虚
食物在胃里面腐熟以后,就交给脾来吸收营养了。脾主运化的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运化食物,一部分是运化水液。所以判断自己有没有脾虚可以通过以下这两个方面来作为简单的参考。
脾虚食物不运化(消化):容易出现消化不良、不想吃东西、或者吃东西后肚子发胀。因为脾自己消化的能力减弱了,所以主动发出身体的信号,告诉你不要吃那么多了,消化不了。
脾虚水液转枢不利:容易出现不喜欢喝水,小便次数少,大便中水份比较多、大便次数多拉不干净而且很黏。脾虚消化不了水液,都集中在脾胃那里,这时脾胃就像一个水库,再往水库里注水就要决堤了,所以身体告诉你不能喝水。
然后脾虚不能把水导引利用起来,水液就只能从排便中流失了,肠道中变成十分潮湿的环境,就会出现大便粘滞不爽,或者水太多运不走大便稀溏的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外在表现来判断。
脾虚的外貌:皮肤偏暗黄蜡黄、大肚腩、体重超标肌肉松松垮垮、嘴唇暗淡无华、眼袋重等等。
顺应喜好健脾,不做无用功
人困的时候不是说吃鲍鱼燕窝就能补了,人困了休息就是补,人渴了喝水就是补,顺应脾特性的才是补。
而脾喜燥恶湿,在中医里面有说:治脾不治湿,非其治也。
所以治脾的基本思路就出来了:
一是补气以健脾。
任何脏器功能的减退都以气虚为先兆,气虚久了就变成了阳虚。我们说阴成形,阳化气。有形的食物可以理解为一种有形的阴份,而消化这些阴的东西就需要阳份的火力。而气属于阳,就是扮演这样一个角色,所以补足脾气为健脾第一要务;
二是化湿以健脾。
脾是营养精微转枢之地,稍有疏忽就容易让过剩的营养集聚而产生湿气,干燥的坏境是脾所喜欢的,所以清化湿气的方法能让脾恢复生机;
三是消食以健脾。
有人说,脾本来就是消化食物的。对的,但有时候脾胃功能虚弱的时候,就像人馁了,除了给他补充营养外,得让他早点下班休息才能恢复元气。
帮它做完消化食物的工作,减少工作的负担,才能让脾胃有多点时间休息,有自我修复的时间,不然每天食物消化不了产的生内湿反过来又会把脾胃给困厄住。
治脾的方子有很多比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理中汤等。
但是对于普通的养生人士来说,一是太复杂严重的情况就直接就医了,容不得自己用药的机会;二是喝中药的方式与慢慢调理身体的原则有点不协调,担心中药用力过猛而变生他疾;三是现代人普遍工作忙碌,若不是病入膏肓,想必是不可能有慢工细活来熬中药的时间了。
如果觉得熬中药麻烦,又不想太正式的喝中药调理,可以尝试一些药食同源的养生食材,随时随地不受限制。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5年以上的高血压,都是痰在作祟!中医一招清理老顽固,血压稳住
今天这篇我想和你聊一聊,中医怎样应对5年以上的顽固性高血压。首先我们先搞清楚,什么样的朋友算得上是顽固高血压,以下几点,我写出来,你来对照看看。
1. 高血压5年以上的
2. 一天不吃降压药血压就会飙升的
3. 试过3种降压药以上,血压依然不稳定的
4. 血压能控制,但是却无法抑制并发症,整日浑身难受的
5. 本身有冠心病,肝肾等疾病,血压也是一直高的
以上几种朋友,都属于是顽固型高血压,像这样的高血压,其实是最常见的,它发展的重要病机就是饮食失调,脾胃损伤,水谷精微无以运化,酿湿生痰。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就变成了高血压。
像这种情况的朋友,头晕、头重如蒙、倦怠、胸闷,痰多,形体比较肥胖,一般呢,看舌苔都是浊腻的,与痰浊密切相关。所以,针对顽固型高血压定当从健脾化痰湿入手。
道理我就不多说了。咱们先来看一则真实的医案故事。
46岁的李女士。已经患有20多年的高血压病史。
最开始的是她在产后,出现了高血压。用过4种降压药,感觉志之标,不能治其本,就是最近一年的血压突然特别不理想。高压高的时候能到200以上,家里人吓坏了,找到这里,倒要看看中医有没有方法。
刻诊,见李女士的低压是105,高压是190,她表示:头痛、还伴有胸闷、胸痛,脸色泛红,嘴巴干,平常容易生气。
再观察,发现脉细滑,舌苔是薄腻,舌体发黄。
了解过后,但见——
夏枯草,黄芩(炒),半夏(竹沥制),胆南星,泽泻,海藻,僵蚕(炙),汉防己,天仙藤,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知母,栀子(炒黑)。
一周后,头痛,胸闷有了明显减轻,高压降到了150,低压在95左右。但嘴巴干等这些情况还没有解决,于是在原方上,再加入玄参,鸡血藤。
1个月后,表示身体诸多缓解,现在仅是偶尔还有脸色泛红。血压稳定,高压140,低压86,整个人感觉舒服多了。
这便是整个医案的经过。
这里的道理,我要讲一下,李女士的问题,主要就是痰火内盛。
但有一点,大家不了解,为什么仅仅是痰火导致的高血压,怎么会如此顽固? 让李女士饱受20多年的折磨。这里的关键点,其实就是一个“痰”字!
所以方里用半夏、胆南星,首先清痰热,用以化痰。而夏枯草、栀子、黄芩去火。泽泻具有利水清热,海藻具有利水而消痰,僵蚕熄风而化痰,诸药合用,李女士体内的痰火之邪得到解决,高血压自然也有了改善。
总而言之吧,你记住,对于顽固高血压来说,痰火内盛,算是比较多见的一个病因。它和传统意义上的肝阳上亢等,完全不同,所以,这么多年,我也在不停学习研究,为的就是让自己在临床上更灵活。
今天咱们就说这么多吧,提醒一下,本文的方法,用量仅适合文中这位朋友,中医讲究一人一方,你如果有此类困惑,欢迎来说说,可以帮你调理辩证。
中医减肥法大揭秘:不节食不运动真的能瘦吗?
在当今社会,减肥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无数人都在为了拥有理想的身材而努力。大家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减肥方法,然而效果却参差不齐。最近,中医减肥法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号称不节食不运动也能瘦,这究竟是噱头还是真有其效?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奥秘呢?
中医对肥胖有着独特的认识。从中医理论角度来看,肥胖的成因较为复杂,主要与脾虚湿盛、肝郁气滞、肾阳不足等因素有关。脾虚时,运化功能减弱,水湿代谢失常,容易导致痰湿在体内积聚,从而引发肥胖。肝郁气滞则会影响人体的气机运行,使气血不畅,进而影响新陈代谢,导致脂肪堆积。肾阳不足,人体的阳气虚弱,新陈代谢减缓,脂肪的分解和消耗也会受到影响。
中医典籍中对肥胖也早有论述。如《黄帝内经》中就提到“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指出过食肥甘厚味是导致肥胖的原因之一。这些古老的智慧为后世中医减肥奠定了理论基础。
下面就为大家揭秘常见的中医减肥方法。首先是中药调理。有不少中药在减肥方面有着独特的功效。荷叶具有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的作用,它能够促进脂肪代谢,减少脂肪吸收。山楂则能消食化积、行气散瘀,有助于消化油腻食物,降低血脂。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可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体内毒素和脂肪的堆积。这些中药可以根据个人体质进行配伍,制成茶饮或中药方剂服用。
针灸减肥也是中医常用的减肥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内分泌系统。比如足三里穴,它是人体重要的保健穴位,刺激足三里可以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增强机体代谢能力。三阴交穴则与肝、脾、肾三经相关,刺激此穴位有助于调节内分泌,改善身体的代谢状态。天枢穴位于腹部,对调节肠道功能、促进排便有很好的效果,从而帮助减少体内脂肪的储存。
推拿按摩同样可以辅助减肥。常见的腹部按摩手法,通过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功能,帮助排出体内宿便和毒素。经络推拿则是沿着人体经络进行按摩,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使身体的代谢功能更加顺畅,有助于脂肪的燃烧和消耗。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中医减肥法的效果,下面分享几个真实案例。小李是一位脾虚湿盛型肥胖患者,体重超标,平时总是感觉身体乏力、食欲不振。他在中医的指导下,采用中药调理和针灸减肥相结合的方法。每天服用健脾祛湿的中药方剂,每周进行两次针灸治疗,主要穴位包括足三里、三阴交等。经过三个月的坚持,小李不仅体重减轻了 15 斤,身体乏力的症状也明显改善,食欲恢复正常。
小张则是肝郁气滞型肥胖,情绪容易波动,伴有月经不调。她选择了推拿按摩和中药调理的方式。每周进行三次经络推拿,同时服用疏肝理气的中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张的情绪逐渐稳定,月经也恢复正常,体重也减轻了 10 斤左右。
这些成功案例中的主人公都表示,中医减肥法不仅帮助他们减轻了体重,还改善了身体的整体状况,提高了生活质量。
现在,我们发起互动话题:你尝试过哪些中医减肥方法?效果如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减肥经历。另外,对于中医减肥法,你还有哪些疑问?也可以留言提问,我们一起探讨。
中医减肥法确实有着独特的优势,它从整体出发,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在减肥的同时还能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但需要明确的是,中医减肥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大家保持耐心,坚持治疗。同时,我们也要理性看待减肥,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保持身材和身体健康的基础。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减肥方法,拥有健康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