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可不是那么简单,小心威胁到你的心脑血管健康
很多人对自己的胖无所谓,说什么我靠自己本事吃胖的,凭什么减下去......
但你恐怕不知道吧,肥胖可不仅仅是有损形象那么简单,过胖了可是会威胁到你的身体健康的,尤其是对你心脑血管的损伤更是触目惊心!
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近年来,关于肥胖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及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风险的关联研究也越来越多。
所以即使是长期保持健康的新陈代谢,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肥胖仍然是心血管疾病的重大危险因素。这也就印证了保持健康的体重,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作用。
肥胖和高血压的关系↓↓↓
目前认为超重或肥胖可增加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特别是中心性肥胖的风险更高。
肥胖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肥胖引发机体内分泌紊乱、胰岛素抵抗有关。
体重指数BMI是判断是否超重的客观指标,有研究发现体重指数每增加10,收缩压即可增加14-17mmHg;而体重减少则血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由此可见,肥胖是引发和加重高血压的重要因素。
肥胖与高血脂的关系↓↓↓
肥胖的确容易患有高血脂症,肥胖本身也是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
肥胖的人一般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多喜欢吃一些高热量、高油、含糖量比较高的食物,热量摄入很多,再加上不愿意运动,热量的消耗就远远低于热量的摄入,长此以往,就会导致体重增加。
这样也很容易导致高血脂症,所以肥胖的患者往往同时伴有高脂血症,高脂血症对人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可以促进动脉硬化,并且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高的甘油三酯还会诱发急性胰腺炎。
肥胖与冠心病的关系↓↓↓
肥胖与冠心病密切相关,而且肥胖有可能会导致冠心病。
肥胖者平时摄入的热量过多,长时间如此也会引起心脏的负荷及血压升高,从而增加心肌的耗氧量,进而诱发冠心病。
另外,对于肥胖的患者,会存在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压升高的现象,进而也有可能会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加重,也会诱发高血压。
对于肥胖的患者,除了会诱发冠心病以外,还有可能会诱发糖尿病、高脂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等。
因此,对于肥胖的患者,一定要适当地增加有氧运动量,控制体重的增长。
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
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一个原因,尤其是2型糖尿病多与肥胖有很大的关系。
肥胖的患者通常内脏脂肪含量是比较多的,这种内脏脂肪的堆积可以导致人体出现胰岛素抵抗的状态,使胰岛素作用下降,会导致葡萄糖不能够在体内被完全利用,血浆葡萄糖水平逐渐上升,从而可发生糖尿病。
对于肥胖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如饮食控制、运动结合、减轻体重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肥胖与心脏疾患的关系↓↓↓
肥胖病与心脏病的关系非常密切,肥胖者中高血压心脏病(高心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生率均高。
肥胖引起心脏病变的主要机理是:
(1)过多脂肪堆积,增加循环血容量,引起心脏负荷加重和高血压。
(2)并存的脂肪代谢异常及高热量进食引起的高脂血症,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细胞脂肪沉积,心室壁增厚,心肌顺应性减低。
(3)伴存的血糖及血脂增高使血液粘滞度增加,红细胞携氧能力减弱,心肌细胞供氧不足。
(4)肥胖者多不好动,过度肥胖也使其活动量受限,从而导致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削弱或不足,心脏代偿能力下降。
为此,有的学者也提出,体重增加超过标准体重的30%,则是10年内患冠心病的信号。
所以说,对于大多数肥胖的患者来说,想要治疗肥胖,想减肥最重要的还是要取决于我们的饮食,也许对于很多肥胖的朋友们来说大家觉得没有关系,可是对于很多肥胖的朋友们来说就一定要注重减肥了,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外观和容貌,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
肥胖的人更容易脑中风?6个中风发生前的信号不可不知!
最近30年我国肥胖症患病率明显增长①。我国成年人群肥胖率高达16.4%②!肥胖会增加心脑血管风险,引起较多并发症。可怕的脑卒中就是其中之一,俗称“中风”③。
肥胖的人更容易发生中风
王阿姨(化名)今年67岁了,特别喜欢吃美食喝奶茶,体重偏高,前几年查出了高血脂,可王阿姨没当回事儿,还是天天出去吃很多好吃的,体重是越来越重了……有一天,王阿姨突然出现了面瘫、说话说不清楚的情况,家人将她送去了医院,医生说,王阿姨得了中风……
王阿姨只是肥胖,为什么会得中风呢?肥胖与高血压、血脂异常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发生率增加相关,同时脂肪组织的增加与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关,肥胖可能会与慢性炎症有关,从而促进血栓形成,增加中风的发生风险④。
用我们熟悉的身体质量指数(BMI)来看的话,数据显示,BMI每增长2 kg/m2,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即增高18.8%⑤!
中风危害大,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以及高经济负担的特点。我国中风发病率更是不断上升,位居全球首位⑥。
我国约40%中风患者遗留中度功能障碍,15%-30%存在严重功能障碍,70%-8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无法独立生活⑦。全国每年死于中风的患者约达188万⑤。
一旦发生缺血性卒中,大血管每堵塞1分钟就会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使患者永久性脑损伤、残疾或死亡的风险明显增高⑧。研究发现,症状出现后3小时内治疗可以提高恢复的可能性。因此,及时识别中风、尽早就医非常重要!
中风常见症状包括:
1.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感到无力或瘫痪;
2.神志迷乱、说话或理解困难;
3.单眼或双眼识物困难;
4.走路困难、眩晕、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
5.无原因的严重头痛;
6.昏厥或失去知觉⑨。
为了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可以采取“中风120”三步识别法,帮助患者早期、快速识别中风⑥。
【1】看到1张脸(是否口角歪)
【2】查两只胳膊(是否有一侧不能抬起)
【0】聆(零)听语言(是否出现说话不清楚、大舌头)
如果发现有可能是中风,一定要立即拨打120,前往最近可治疗中风的医院进行治疗。
远离中风,肥胖人群做好3点
1.营养干预②③
可以多吃全谷物、蔬菜、水果、大豆及其制品、奶类及其制品、鱼肉、坚果,少吃高盐、高糖、高脂及油炸食品,尽量避免饮酒和饮用含糖饮料,同时减少在外就餐及外卖点餐。
2.运动干预①
建议每周运动3-5天,累计150 分钟以上。每周也可以进行2-3次抗阻运动,锻炼肌肉力量和耐力。
3.认知和行为干预③
可以在专业人士指导下采取饮食日记、营养教育APP或小程序等自我管理方式,逐步学会识别食物的特性、选择健康的食物进行科学的饮食搭配、控制进餐过程等。
如果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经评估后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药物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或者减重手术治疗③。
温馨提示:
肥胖患者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身体活动以及体重的自我监测等措施来减轻体重,进而减少中风风险。如果出现了中风危险信号,需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最短时间内送至正规医疗机构,避免危害发生。
参考文献:
①中华医学会,等.肥胖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2):95-101.
②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等.基于临床的肥胖症多学科诊疗共识(2021年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1,37(11):959-972.
③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等.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2,23(5):321-339.
④曹娟,等.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8,12:917-920.
⑤王陇德,等.《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6》概要[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7,14(4):217-224.
⑥湖北省脑卒中防治中心科普宣教专家组,湖北省脑血管病防治学会.脑卒中防治科普宣教专家共识[J].卒中与神经疾病,2021,28(6):713-718.
⑦张通, 等.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2,4(4):25-26.
⑧Sources: Saver,J.L(2006).Time is brain Quant fied.Stroke,37(1):263-266.
⑨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慢病管理专业学组. 中国成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基层管理路径专家共识(建议稿)[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3):251-261.
审批号:SC-CN-14582,有效期:11/7/2026
来源: 健康时报
肥胖可能增加脑疾病风险,做好2件事就能改善体重
肥胖会增加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心脑血管疾病甚至是癌症的风险。不仅如此,一项新研究表明,体重也会影响大脑,造成焦虑、抑郁等疾病,肥胖相关指标与常见神经和精神疾病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其实,做好两件事就能改善体重↓↓↓
学会挑食
选择高纤低脂食物。平时适当多吃蔬菜、菌类、水果、粗杂粮等,不仅能消除饥饿感,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也很高。
少吃油炸食品、甜品、烤肉等高糖高脂食物。
坚持运动
每天运动30分钟。冬季温度低,同样的运动量所消耗的热量会比温暖的环境中更多。
建议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锻炼,慢跑、爬山、快步走等,均可有效控制体重。
编辑 / 陈露露
来源 / 劳动报
1.电影开场后也能退票了?已经开始试点!网友:建议全国推广
2. 红糖和黑糖,哪个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