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粘稠难冲走,小腹赘肉甩不掉,根源或是“痰湿”,怎样调理?
导语:大便总是很粘稠,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小腹上的赘肉很多,很难甩掉它。这些表述,你是否会联想到自己?如果是的话,可能你属于痰湿体质。今天康康就带大家了解,应当如何调理痰湿体质?大家不妨收藏一下。
我国中医的历史比较悠久,有不少人在身体出现问题时,都会想着去看一下中医。在问诊的时候,可能会听说痰湿体质,那么到底什么是痰湿体质呢?如果你存在大便粘稠难冲走,小腹赘肉甩不掉的情况,那么很可能表示你存在“痰湿”的问题。
说到痰湿,大家可能会想到喉咙里的痰液,但实际痰湿指的是人体当中津液的积留,是身体病理性的产物。而湿就是指的体内的湿气,而湿气又分内外两种,外部的比较好理解,例如空气潮湿、居住环境潮湿、下雨等。内部的湿气,指的就是身体内脏器功能失调,导致水分不能及时排出体外,最终形成内湿。
之所以会形成痰湿,与脾脏功能有很大关系,因为脾脏主要负责水谷的运化。若是在生活中,出现脾虚的情况,身体中的水分就无法得到运化,若是不能及时改善,痰湿的情况就会产生。
为啥说小腹赘肉甩不掉,根源是“痰湿”?上文提到了,痰湿的形成,与脾虚有很大关系,而人一旦脾虚,就会出现肥胖的典型症状。人体在摄入食物之后,脾脏会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并将营养物质运输给身体各处,以供身体的日常消耗。不过,要是人出现了脾虚的问题,身体可能会将脂肪堆积,所以就会出现肥胖的情况。
另外,痰湿的人,身体当中的水分太多,若无法及时将其排出的话,就会停留在身体各处,长此以往就会使人体出现阳气不足的问题。一旦人的阳气不足,身体当中的脂肪,就会发挥保护阳气的作用,继而不断堆积在腹部,从而出现肥胖的情况。
大便容易粘在马桶上,其实就是身体湿气重的表现,痰湿的人身体当中的湿气比较重。此类人通常存在脾虚的问题,从而导致水湿无法运化,此时可能有部分水湿,通过粪便排出体外。这个时候,我们的大便就会变得粘稠,并且很难冲干净。
除了以上2种症状,痰湿体质的人,还有哪些表现呢?
·脸上、头发等部位,总是感觉很油腻;
·舌头肥大,舌苔又厚又腻,有时还有牙齿印;
·体内阳气缺乏,很容易犯困,总是感觉没睡够;
·感觉喉咙中有异物,类似慢性咽炎的症状;
我们可以通过以上这些症状,判断自己是否存在痰湿的问题,如果有的话,建议大家尽早改善,以免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
若存在痰湿的问题,应当如何改善?痰湿是中医的一种疾病名称,所以对应的调理方式,当然就有中医了。中医对于这种问题,一般会给患者使用六君子汤、二陈汤等方式调理。此外,中医理疗方式,对于痰湿问题也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如针灸、拔罐,可以起到调节气血平衡,去除体内痰湿的效果。
再者就是生活中的调理,给大家提出几点建议:
①每日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节食,否则会影响脾胃消化功能;
②适量饮水,促进水湿的排出,需注意不可过量饮水,否则反而易增加脾胃负担;
③居住环境应常开窗通风,可以适当打开空调的除湿功能;
④避免穿着潮湿的衣物,下雨天应避免淋雨;
最后就是坚持进行适度的运动,对于现在很多人来说,可能都不喜欢运动。再加上现在夏天了,经常会吹空调,很有可能出现水湿聚积在体内的问题。若是可以坚持进行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新陈代谢,从而加速水湿的排出,起到调理痰湿体质的效果。
结语:痰湿,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体质,而大便粘稠难冲走、小腹赘肉甩不掉,就是它的典型症状。不过这两种症状,也有可能是其他问题导致,还需要在专业医师的诊断后才能确诊。若被确诊为痰湿体质,不妨参考下以上几种调理方式,或能起到改善体质的效果。
【马博士讲女科】论便(五):寻医问药话女性便溏
寻医问药话女性便溏
便溏不是指大便稀薄,而是大便不成形,形似溏泥,俗称薄粪。它与腹泻不同,一般排便次数可不增多,或次数稍有增多;大便排泄不畅或有排便不尽的感觉,大便粘滞不爽。
肠炎、肠道息肉、直肠癌等疾病都可能会导致便溏。急性肠道传染病,细菌性食物中毒,肠道变态反应,饮食不当也会引起便溏,这种情况的便溏起病缓慢,反复发作。
临证中便溏多见于脾虚或是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的人群。女性常见,尤其是中老年女性、肥胖女性更容易发生。
便溏的表现主要为大便时溏,迁延反复,或完谷不化,饮食减少,或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加。女性可伴有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小腹冷痛,或痛经,或月经量少,经色暗红等,舌淡苔白或厚腻。
女性发生便溏一定要重视,只要及时就诊,在临床中采用整体中医调理,大多数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便溏在调理前首先要排除下列疾病
01、急性腹泻
如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菌痢)是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主要在夏秋季发病。潜伏期多为1~2天,长可达7天。症状常以畏寒、发热,急骤起病,有腹痛、腹泻,排便每天10余次至数十次。常伴有里急后重、恶心、呕吐与脱水。
02、慢性腹泻
如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菌痢)和溃疡型肠结核。慢性菌痢多由于急性菌痢治疗不当演变而成。溃疡型肠结核多见于20~40岁的女性,多数有肠外结核,以肺结核居多,可有消化不良症状。
03、肠道菌群失调
在正常大便菌谱中常住菌占90%以上,其中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各约占一半。过路菌不超过10%,芽孢菌与酵母菌虽也属常住菌,但数量不超过总菌数的10%。如过路菌繁殖显著超过正常值(40%以上),则引起菌群失调,就会出现腹泻。双歧杆菌属的减少也是菌群失调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医调理虽然对便溏有良好的疗效,但食疗调养也不可缺少。食疗必须根据体质和病情不同来选择饮食,即所谓"辨证施食",下一次与大家共同分享。
作者简介:
马毅,医学博士,高级健康管理师。中国妇女活动中心健康科普特聘专家,首都“爱家讲堂”特约健康指导专家。北京老年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主任,擅长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生殖内分泌失调(多囊卵巢、不孕等)、月经异常(周期、经期紊乱、痛经、经期紧张综合征等)、带下异常(阴道炎、盆腔炎等)等疾病的中、西医综合调理。对中老年妇女在更年期和老年期面临的疾病风险独创了全周期整体预防方案。创办新式健康管理门诊(预防保健门诊),主张在功能下降期、疾病早期和病后康复阶段重视机体的功能保护、改善和康复;在全面健康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健康指导方案。
女性肚子变大都是肥胖?NO!腰围增大、吃不下……这些症状该警惕
今天是第八届国际卵巢癌日。卵巢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和子宫体癌。
近年来,卵巢癌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并朝年轻化、家族史高发方向发展。那么如何早发觉、早治疗,降低卵巢癌的风险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今年18岁的小顾,昨天从江苏老家赶到上海,在爷爷奶奶的陪伴下来到仁济医院复诊。3年前的她在此进行了卵巢癌手术,当时年仅15岁的她和家人万万没想到一次偶然的腹部胀痛竟然被确诊为卵巢囊肿。小顾爷爷回忆:“2016年的12月份,开始是肚子疼,后来到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做的微创手术。”
然而,这次腹腔镜手术并没有终结小顾身体里的“病灶”。2017年6月份,小顾的腹部再次疼痛起来,多方检查后被确诊为卵巢癌。2017年9月底,他们来到仁济医院,手术治疗后到现在基本正常。
小顾爷爷告诉小布,2017年手术后至今3年,病情看似稳定,就没按医嘱来医院定期复查。在这次“卵巢关爱日”的病友活动中,仁济医院再次关注起这位特殊的年轻患者。不料,超声检查显示已有了复发征兆。
在多数人印象中,卵巢癌多发于中老年女性。但事实上,近年来临床已经逐步出现年轻患者,甚至年龄低至10岁。近七成卵巢癌患者会在1~2年内复发,甚至多次复发,与此同时,在流行性病学调查研究中,家庭中有罹患卵巢癌、乳腺癌、内膜癌、结直肠癌等病史者,也成为卵巢癌的高发高危人群。
如何做到早诊早治?妇产科主任狄文说,“卵巢癌早期没有太异样的临床表现,但还是会有一些蛛丝马迹,比如有些病人肚子会不舒服,往往会有消化道症状;年轻的女孩子体型、大便习惯、饮食胃口差了,要及时去医院就诊,除此之外,如果发生不规则阴道流血、易疲劳、体重减轻等症状,也应提高警惕。建议各个年龄阶段的妇女都要每年做一次体检。”
由于卵巢癌起病隐匿、不易察觉,确诊时多为晚期,为了提高诊断筛查能力,仁济医院在国内率先建立妇科肿瘤MDT(多学科协作)综合诊治中心,发掘卵巢癌个体化诊治的潜在靶点,并推进临床转化,诊治的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从36%提高至48%。
卵巢癌科普知识
卵巢癌的早期非特异性症状
1. 腹胀:腹围逐渐增大,持续性的饱胀感
2. 胃纳差:不喜进食,易产生饱腹感
3. 慢性疼痛:下腹或盆腔的慢性疼痛
4. 泌尿系统症状:尿频或尿急
其他可能症状
1.排便习惯改变
2.不规则阴道流血
3.易疲劳
4.体重减轻
卵巢癌的危险因素
1. 年龄:卵巢癌风险随着年龄增加,好发于50~79岁女性。但其他年龄段女性依然有罹患卵巢癌的风险。
2. 家族史:如果家庭中有人罹患卵巢癌、乳腺癌、内膜癌、结直肠癌,患卵巢癌风险会增大。
3. 基因突变:如果基因有相关卵巢癌的突变,如BRCA基因突变,则患卵巢癌风险增加。
4. 从未生育或不育的患者,患卵巢癌风险较高。
5. 使用激素替代治疗的妇女,患卵巢癌风险较高。
6. 如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患卵巢癌风险会升高。
如何降低卵巢癌风险
以下因素可一定程度降低卵巢癌风险,但并不会阻止卵巢癌的发生。
1.附件切除/结扎输卵管
切除附件会显著降低罹患卵巢癌几率,但并不能完全消除所有的风险,因为可能在腹腔内形成罕见的病灶。
2.妊娠和哺乳
排卵周期数量的增加会提高患卵巢癌的风险,反之减少周期数量(例如在怀孕和哺乳期间)可降低风险。
3.口服避孕药
联合口服避孕药可以降低卵巢癌风险。若口服联合避孕药五年或者五年以上可以降低一半的卵巢癌发生风险。
5个关于卵巢癌的常识
1. 宫颈涂片不能筛查卵巢癌,目前没有针对卵巢癌的筛查手段。
2. 大多卵巢癌确诊时,已经是晚期。
3. 若诊断卵巢癌时,癌细胞局限于卵巢本身并未扩散至其他器官,则五年生存率较高。
4. 警惕相关症状(包括腹围增粗、腹胀、下腹盆腔疼痛、尿频等),及早就医。
5. 所有女性都有罹患卵巢癌的风险。
摄影:王超
编辑:张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