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研究证实:腹部肥胖可能诱发癌症,做好这2点,帮你减掉“肚腩”
- 2、\u0026#34;腹型肥胖\u0026#34;或致命,腰围越粗患癌风险就越大,海吃海喝的你快自测
- 3、240斤胖小伙骑小电驴颠伤腰,医生:大体重腰痛患者当心神经受损
研究证实:腹部肥胖可能诱发癌症,做好这2点,帮你减掉“肚腩”
48岁的梁叔是一名网约车司机,最近他非常苦恼。由于工作原因,长期坐在驾驶位上,吃完饭还没休息好就得继续开车。
一段时间下来,梁叔的肚子越来越大,用他自己的话形容,“就像一个充满气快要涨破的气球,都不知道会不会出什么事。”
后来梁叔出现了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的情况,去检查医生竟告知是早期胆囊癌。
梁叔被吓坏了,没想到这个“大肚腩”竟然会引发癌症。
在日常生活中,身边有“啤酒肚”或“肚腩”的人并不少,在医学上,将这样的“腰粗肚子大”称为“腹型肥胖”。与全身性的肥胖相比,腹型肥胖对人体的危害更大,甚至有致癌的风险,需要引起重视。
研究发现:腰围越粗,患癌风险越大近日,《BMC医学》 杂志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腰围越粗,患癌风险越大。
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350万参与者进行了平均8.3年的长时间随访研究,发现20万以上的参与者罹患癌症。
根据以上参与者的数据,研究人员发现,体重指数(BMI)和腰围(WC)与罹患癌症的几率有很大的关系:体重指数(BMI)越高,罹患子宫癌、肾癌、胆囊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绝经后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这九种癌症的风险越大。
此外,较高的体重指数(BMI)还与头颈癌、霍奇金淋巴瘤和中枢神经肿瘤的患病率成正比。
人们一般将“腰粗”称为“腹型肥胖”,又被称为内脏型肥胖和中心性肥胖。
目前,腰围的大小是衡量腹型肥胖的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当男性的腰围大于94cm,女性的腰围大于80cm时,便可以判定为中心型的肥胖。
但是由于各个国家的人种体质有较大差异,判断标准不尽相同,因此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将中心型肥胖标准定为:男性腰围大于或等于85cm,女性腰围大于或等于80cm。
若符合以上标准,那么你可能就属于腹型肥胖人群,需要特别注意自身的健康问题了。
肥胖有多可怕?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学营养减重门诊主任医师陈伟表示,目前中国人的肥胖率在逐年增长,并且中国已经成为了腰围增长速率最快的国家之一。
陈伟还表示,肥胖会对身体的所有器官系统产生影响,引发糖尿病,痛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还可能影响人体的心理健康和正常的社交。
根据2018年《国际癌症杂志》的研究数据,肥胖容易提高人们罹患18种癌症的几率,例如子宫内膜癌、食管腺癌等。
根据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公布的一项调查研究,全球肥胖人数已高达6.41亿,而中国的肥胖人口居于全球首位。肥胖已经成为了一种时代病,面对人口逐渐肥胖的问题,有研究发现除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原因,还和以下三种因素息息相关:
- 1.基因对肥胖程度影响较大
有专家表示,基因、饮食方式和环境因素是中国人容易肥胖的根本原因,其中人种基因对肥胖的影响较大。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朱善宽表示中国人的脂肪容易堆积在深皮下组织和内脏组织中,对周围器官产生影响,对人体的危害远远大于体型的改变。
- 2.不良的饮食习惯
不良的饮食习惯容易导致人体肥胖,例如喜欢吃零食和甜食等习惯。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李文慧表示中国人自古以谷物粮食为主食,因而遗传基因对粮食的代谢效率也比较强,但如果摄入过多富含脂肪类的食物,则不易人体代谢,进而引起人体肥胖。
- 3.久坐不动,缺少运动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大多以坐姿为主,但是久坐不动,缺乏运动容易使脂肪堆积在体内,从而导致肥胖。
减肥需要积极锻炼,但均衡饮食也很重要。美国合众国际社报道的一份报告显示,均衡饮食和运动相结合可以预防肥胖,降低发生癌症的风险。
- 1.均衡饮食很重要
大部分腹型肥胖人群并不是因为体质导致的,而是由不合理的饮食习惯造成的。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减少高油脂,高盐,高糖的摄入,多摄入蔬菜水果,平衡膳食。这样才可以早日摆脱腹型肥胖。
- 2.运动不可少
俗话说“管住嘴,迈开腿”,减肥光管住嘴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适量的运动。美国合众国际社报道的一份报告显示,均衡饮食和运动相结合不仅可以预防肥胖,还能降低发生癌症的风险。
腹型肥胖者可以每周进行三天的有氧运动和两天的力量训练来提高机体的基础代谢率,有氧运动可以是45分钟至一小时的慢跑或游泳等,力量训练则可以做仰卧起坐或是借助器械进行锻炼。
俗话说“肥胖是疾病的开始”,肥胖对人体健康及正常生活会产生各种影响,而腹型肥胖对人体的危害更大,因此我们需要预防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均衡饮食、规律作息、积极运动。#清风计划##谣零零计划##39健康超能团#
参考资料:
[1]《肉长在哪最可怕?肚子上!与几十种癌症有关!》.健康时报.2021-02-01
[2]《“一胖生百病”中国式肥胖有两大特点,减肥记住三原则》.健康时报网.2020-06-09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u0026#34;腹型肥胖\u0026#34;或致命,腰围越粗患癌风险就越大,海吃海喝的你快自测
"腹型肥胖"或致命,腰围越粗患癌风险就越大,海吃海喝的你快自测我们口中常说的"将军肚""游泳圈"其实就是腹型肥胖,腹型肥胖又称为内脏型肥胖、中心性肥胖,过多的脂肪不仅堆积在皮下,更重要的是堆积在内脏,内脏脂肪堆积的腹型肥胖危害很大。
"内脏肥胖"的另一典型症状是脂肪肝,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具有低龄化发病趋势。据统计,每年节日前后是发病高峰。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内脏脂肪游离入门静脉,会直接对肝脏产生不利影响,导致脂类代谢异常。
另一方面,许多人节前节后忙于应酬,吃多了又少动,能量消耗少,增加的全部营养物质就跑到肝脏内储存起来,成了"大仓库",脂肪肝当然发生。
除此之外,腹型肥胖还会诱发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代谢类疾病,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根据美国CDC的最新报告显示,腹型肥胖是脑膜瘤、多发性骨髓瘤、食管腺癌、甲状腺癌、绝经后乳腺癌、胆囊癌、胃癌、肝癌、胰腺癌、肾癌、卵巢癌、子宫癌和结肠直肠癌的重要风险因素。
研究表明,腰围每增加11厘米和肥胖相关的十种癌症(比如肾癌肝癌)增加 13%,大肠癌的风险增加22%。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腹型肥胖?腰围/臀围判断腹型肥胖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以腰围男性≥102cm,女性≥88 cm。
或腰围/臀围:男性>1.0,女性>0.9时为内脏型肥胖,即腹型肥胖。
当你站立时,量腰围和臀围的尺寸,臀围以臀部最大处为准,然后用腰围尺寸除以臀围尺寸,得出腰臀比。
如果某人的腰围是79厘米,臀围是92厘米,那他的腰臀比便是0.86。男子腰臀比的上限是0.85至0.9,女子为0.75至0.8,超过这个范围就可以定义为腹型肥胖。
测量腰、臀围的方法如下:测量工具为无弹性卷尺,穿薄形的紧身衣裤进行测量。测量时,卷尺紧紧地贴在皮肤上,但不能陷入皮肤,测量数据应精确到毫米。
测量腰围时,把卷尺放置于肚脐水平处,在呼气结束时测量;测量臀围时,把卷尺放在臀部的最大周长处。完成测量后,用腰围数据除以臀围数据,得出腰臀围比例,用以评定腰臀围比例等级。
测量的原理过多的腹部脂肪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是直接相关的。
腹部有大量脂肪堆积的人腰臀围比例高,他们比腰臀围比例低的人更容易患代谢综合征,引发心血管病的危险。男人容易长腰腹,女人容易长臀部,这是个常见的生理现象。
当男人的腰围增加到2尺8寸,即93公分以上,女人的腰围长到2尺4寸,即80公分以上时,就要意识到腰腹部脂肪过于肥厚,使身体的负担加重,对心脏的压力增大,是个临界信号,要引起重视。
人是动物,必须要锻炼,有氧运动是对人体最受益,像游泳、慢跑运动对于减掉内脏脂肪效果显著。
据调查快步走可以提升体内脂肪的激素含量,所消耗掉的内脏脂肪比慢走要多47%。每次运动至少要45分钟。
平时可多食用膳食纤维。因为膳食纤维,具有吸水作用,吸水后体积增大,从而产生饱腹感而减少能量摄入。摄入的热能减少,在肠道内营养的消化吸收也下降,最终使体内脂肪消耗而起减肥作用。
杜绝暴饮暴食、偏食肉类、贪食甜点、长期大量饮酒抽烟,以此减少脂肪的摄入,避免脂肪在内脏的堆积。
3、呼吸人体存在3种呼吸方式: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混合式呼吸。
腹式呼吸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心、肺细胞的功能,增大肺活量,加强心脏功能,还对消除腹部脂肪、排除腹部废物,改善腹部血液循环,促进腹部及盆腔脏器的生命活动等皆有重要意义。
关注@妙手医生随时问医
更多阅读
你哪个部位胖?请对号入座
减肥请注意!体重指数多少算肥胖?全新BVI已推出,2个月高效瘦身
导致肥胖的真凶:肠胃中脂肪酶,减肥从源头抓起
240斤胖小伙骑小电驴颠伤腰,医生:大体重腰痛患者当心神经受损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23日讯骑小电驴时颠了一下,回去后一直腰痛。原本以为只是闪了一下,没想到竟是腰椎间盘突出,已经引起神经受压受损。“本以为是老毛病发作,打个消炎针做做理疗就行了,结果险些耽误病情。”23日,已接受手术治疗的杨先生疼痛明显缓解,说起自己之前的不在意,后怕不已。
35岁的杨先生因为工作压力巨大,本就有点胖的他体重逐年递增,突破了200斤。5年前,杨先生开始出现腰疼的情况,因为只是偶尔腰痛,每次休息后也都能缓解,他也就一直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2月13日,已经244斤的杨先生在骑电动车通勤的路上遇到一个小坑,车剧烈颠簸了一下险些摔倒,回家后杨先生便一直感到腰痛,左腿总有一种触电般的痛感。
一开始,他以为是腰闪到了,休息休息就能缓解。两天后,他发现疼痛不仅没有减轻,反而严重影响到他的正常行走与睡眠,当日下午就赶到武汉市普仁医院疼痛科。做完相关检查后,疼痛科医生发现杨先生有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椎管狭窄,神经明显受压,且腰椎4—5节段已出现神经病理性改变。如不及时手术,很有可能出现下肢运动、感觉异常,甚至肌肉乏力萎缩,影响正常生活。
“肥胖本身就是腰病的天敌,过度劳累会导致椎管内过度增生,从而使椎管变得更加狭窄,极易诱发神经受压出现麻木疼痛,甚至肌肉萎缩。”接诊医师贺达解释说,杨先生原本就存在这些问题,因为这次颠簸后椎间孔被挤压导致突出物更大,引起的疼痛无法自行缓解,这才引起重视。
得知要做开放手术,杨先生非常害怕,医生耐心沟通后,决定选择内镜下介入治疗,通过微创的方式解除疼痛。考虑到年轻患者骨质偏硬,神经紧贴在侧隐窝内,扩大神经通道时会挤压神经,针对杨先生的具体情况,医生决定采用大通道脊柱内镜下椎管扩大成形,通过提前设计最佳路径和最新研究的侧椎管扩大术式实施治疗。2月18日上午9时30分,杨先生接受了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和脊髓神经根粘连松解术。术后他神经卡压症状被解除,麻木疼痛明显缓解。
武汉市普仁医院疼痛科主任朱峻松提醒,许多人认为腰痛很常见,休息一下就好,或是做做理疗就没问题了,并没有意识到腰椎病的严重性。特别是大体重患者,长期腰痛会出现下肢疼痛、麻木、乏力的症状,有些甚至在出现下肢肌肉萎缩后才到医院就诊,大大增加了治疗难度。长期处于疼痛还会影响血压、睡眠等,出现各种精神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应尽快就医找到解决方案。(长江日报记者刘璇 通讯员李林牧 潘雨茜 余俊兰 视频制作刘璇)
【编辑:余丽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