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水与肥胖(低碳水与肥胖的区别)

文章目录:

人为什么会发胖?生酮饮食为何能减肥?新研究颠覆传统观点

人民网北京5月10日电 (赵竹青)据中国科学院官网消息,近日,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能量代谢与生殖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筹)药学院讲席教授约翰·斯彼克曼(John Speakman)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博士凯文·霍尔(Kevin Hall)合作,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观点文章,提出一种解释生酮饮食机制的新观点。

生酮饮食是指高脂肪高蛋白,但极低碳水化合物水平的膳食模式,其脂肪含量很高,但减重效果十分惊人。尽管低碳饮食整体上效果良好,但其作用机制至今尚不明确。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理论模型称为“碳水化合物-胰岛素模型”(简称CIM模型)。该模型认为,摄入碳水化合物会引起餐后胰岛素水平激增,而胰岛素促进机体摄入的能量储存到脂肪组织中,产生饥饿信号,而该信号会抑制代谢率并进一步刺激进食。但低碳水的生酮饮食则会打破这一循环,降低机体对食物的渴望并提高代谢率,因此减肥效果显著。但该理论模型是否正确尚未被证实。

围绕这一问题,约翰·斯彼克曼与凯文·霍尔分别在实验动物和人类模型的能量平衡和摄食调控方面开展大量研究。在总结该领域近年来的研究后,他们发现,大多数CIM模型的预测结果被推翻,证明该模型不能很好地解释生酮饮食的作用。根据CIM模型预测,摄入高碳水饮食后引起的餐后血糖水平,较低碳水饮食更高,因此会导致较高的体重和体脂水平,但是长期动物实验和短期人类实验均显示了相反的结果;反之,根据CIM模型预测,低碳水饮食会导致食欲降低和体重降低,但目前对肥胖和超重患者采用低碳水饮食的研究结果各异。

科研人员在现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替代模型,即能量平衡模型,保留了CIM模型中的一些方面,例如胰岛素在脂肪沉积中的作用。该模型认为,肥胖的发生是胰岛素和其他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CIM模型认为的简单的碳水化合物-餐后胰岛素水平调控通路。此外,相较于摄入碳水化合物导致升高的餐后胰岛素水平,科研人员倾向于认为基础胰岛素水平更重要。约翰·斯彼克曼表示,对于理解人类为什么会发胖以及为什么生酮饮食有助于减肥,CIM模型只是一次很好的尝试,但是动物和人类研究的结果都证明该模型是错误的。

作者:赵竹青

来源: 人民网

长期喝纯净水有害健康?11月科学流言榜来了→

长期喝纯净水有害健康?年轻时不爱穿秋裤,老了会得“老寒腿”?用狗尾草可以点痣?药片太大可以掰开或研碎吃?……

《11月科学流言榜》发布,一起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长期喝纯净水有害健康

流言:

长期喝纯净水会导致缺钙、体质变酸、免疫力降低。

真相:

纯净水是经过多道复杂工序处理的,里面几乎没什么矿物质、微生物之类的杂质。但就因为它太纯了,好多人就担心喝了对身体不好。

长期喝纯净水不会缺矿物质,更不会得软骨病。人体的矿物质主要靠食物补给,蔬果、肉类、谷物里的钙、镁等元素非常丰富,一杯牛奶的钙就远超好多纯净水。只要平常饮食均衡,就算一直喝纯净水也不会缺营养。

喝纯净水不会使体液变酸,因为人体有一套强大的酸碱平衡调节系统,呼吸、泌尿和体液缓冲物质会搞定一切。纯净水是中性的,除非是有严重肾病等特殊情况,否则根本不会影响酸碱平衡。

喝纯净水也不会导致营养流失、降低免疫力,免疫力取决于遗传、生活方式、运动和疫苗等。纯净水去除了有害物质,反而还减少了饮水致病的风险。不管是纯净水还是矿泉水,只要符合国家标准就可以放心饮用。

生酮饮食能“饿死”癌细胞,帮助抗癌治疗?

流言:

新研究表明,生酮饮食不仅能减肥,还能饿死癌细胞,阻止肿瘤生长。

真相:

生酮饮食指低碳水、高脂肪、中量蛋白质,同时控制总热量摄入的饮食方式,需要医生指导操作。而网上流传的所谓“生酮饮食”则往往被简化成了“不吃主食”,隐患很多。虽然有研究在小鼠模型中发现生酮饮食结合某种抗癌药物可以抑制胰腺癌细胞,但这是动物实验,且远未应用于临床。

因此,简单认为生酮饮食能“饿死”癌细胞是一种误导。更重要的是,癌症的治疗是复杂的,不能依赖单一饮食方式。此外,长期生酮饮食还可能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包括肾脏负担、酮酸中毒和营养不均衡等问题。不要盲目追求未经验证的治疗方法,科学合理的抗癌手段仍需专业医生指导。

年轻时不爱穿秋裤,老了会得“老寒腿”

流言:

一到秋冬,总有长辈唠叨:“年轻时不穿秋裤,老了肯定老寒腿。”

真相:

“老寒腿”医学上叫做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因主要有这些:

  • 一是关节自然磨损老化,年龄大了,膝关节软骨就像旧零件,慢慢耗损,骨质增生也跟着来,这和穿不穿秋裤没有关系。
  • 二是肥胖,体重越重,膝关节压力越大,走路时关节压力就会成倍增加,关节磨损就会加重,“老寒腿”的风险自然飙升。
  • 三是外伤和劳损,比如膝关节、韧带受过伤,或长期久站、走远路、负重工作的,关节老被折腾,“老寒腿”就容易产生。
  • 四是遗传,有些家族存在关节软骨质量或关节结构先天性缺陷,家族里患“老寒腿”的概率就高。

所以说,寒冷并不是“老寒腿”的病根。年轻时即便不穿秋裤,腿经常受凉,只要没有上面那些致病因素,就不会那么容易得“老寒腿”。当然,已经有“老寒腿”的人,天冷确实会使得腿部血管收缩,关节供血少,导致疼痛和僵硬症状加重,但这并不是寒冷导致患病的,二者没有因果关系。

总之,搞清楚“老寒腿”的真正病因,科学预防和保护关节才是关键!

银杏果能降脂降压

流言:

食用银杏果可以起到降血脂、血压的作用。

真相:

银杏果虽然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目前并没有科学依据表明它能降脂降压。

首先,银杏果含有一定量的有毒成分如白果酸、氢化白果酸等,食用不当可能会引起中毒反应,反而危害身体健康。

其次,许多关于银杏相关的降脂降压研究主要集中在银杏叶提取物而不是银杏果,且大多数研究的结论是没有效果。

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是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的慢性疾病,银杏果并不能直接治疗并使其“奇迹消失”。所以,不要盲目相信银杏果能降脂降压的说法,如有血脂血压问题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调整生活方式。

用狗尾草可以点痣

流言:

用狗尾草的茎反复点戳脸上的黑痣,痣会逐渐消失,相较于含有化学成分的产品,更加安全可靠。

真相:

痣,也称为色素痣,是由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产生皮肤颜色的细胞)聚集而形成的。大多数痣是良性的,但有些痣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具有潜在的恶变风险。

关于“狗尾草点痣”的说法在民间流传已久,有些人认为狗尾草的汁液具有腐蚀性,能够祛除皮肤上的痣,还有些人利用狗尾草的尖端戳破皮肤、破坏痣组织。但实际上这种做法毫无科学依据,狗尾草的成分并没有任何已知的药理作用能够安全、有效地祛除色素痣。即便某些成分可能对皮肤有刺激作用,从而在表象上产生了“祛痣”的效果,但使用这些未经科学验证的“偏方”,往往会导致皮肤损伤、感染,甚至可能掩盖恶性皮肤病变的早期症状从而延误治疗。

在民间,除了“狗尾草点痣”,还有很多类似的祛除皮肤病变的偏方,如使用醋、蒜、植物汁液等腐蚀性物质来处理痣或瘊子,这些方法同样缺乏科学依据。

因为痣本质上是一种良性肿瘤,当受到不良刺激时,其癌变的风险会显著增加。因此,在发现皮肤异常时,要及时寻求正规医疗机构的帮助,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治疗,避免因自行处理导致不必要的健康隐患。通过专业的评估,医生会根据痣的性质、大小、位置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从而减少风险,确保安全性。

冷冻馒头不能吃,超过两天会产生黄曲霉素

流言:

最新研究称,“馒头冷冻超过2天就会产生黄曲霉毒素”。

真相:

从目前的科学研究进展来看,这种说法过分夸大了冷冻馒头可能存在的风险。黄曲霉素需要在湿度80%—90%、温度25℃—30℃的条件下产生,但冰箱冷冻层的温度一般在-18℃—0℃,这种情况下产生黄曲霉素的可能性很低。但如果蒸馒头用的面粉本身就是发霉的,或是在放入冰箱之前已经在外面放了很长时间、被其他食物污染,的确可能会在放入冰箱后产生黄曲霉素。这是因为馒头本身有问题,而不是冰箱冷冻的问题。

黄曲霉毒素是由曲霉属中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变苦的坚果、变黄的大米、颜色变深的植物油都有可能滋生了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污染多见于潮湿、温度相对较高的环境中。而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一般为-18℃,最高湿度不超过75%RH。因此,无论是温度还是湿度,都达不到黄曲霉生长的要求。

另外,在冷冻条件下,微生物生命活动会放缓甚至停止,基本上不会再继续产生毒素,只要馒头放入冰箱前未受到污染,并且冰箱内也是干净的,滋生黄曲霉的可能性很小,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使用药品给孩子散瞳验光对眼睛有害

流言:

“是药三分毒”,散瞳药品会对孩子眼睛有害,能不用就不用。

真相:

正确使用散瞳剂对眼睛不会产生危害,并且会使验配度数更加准确。散瞳验光是为了消除假性近视带来的影响,如未经过正规散瞳验光就配近视眼镜,镜片度数跟孩子实际度数会有较大偏差。这样孩子戴眼镜肯定会不舒服,甚至会促进近视的发展。

因此,在专业眼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散瞳剂是有必要的。当孩子视力不良的时候,还是建议到正规医院经过正规的散瞳验光之后再验配眼镜。需要提醒的是,散瞳剂应用时需排除禁忌证,并有一定的用法与用量,必须遵医嘱使用。

喝醋能软化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

流言:

醋是酸性的物质,能溶解血管里的脂肪和钙,经常喝醋能软化血管。

真相:

这种说法并不科学。首先,喝下去的醋不会直接进入血管,并且人体有完善的酸碱平衡调节机制,饮食中的酸性或碱性物质不会显著改变体内环境,更无法溶解血管中的脂肪和钙质。此外,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内斑块的形成,这些斑块由脂质、炎性细胞等多种因素组成,喝醋根本无法“软化”这些斑块。更重要的是,喝醋过量反而可能对健康不利。醋的强酸性可能会损伤牙齿、食道和胃黏膜,甚至引发胃炎或胃溃疡。

真正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方式是均衡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保持适量运动,戒烟限酒,而不是依赖喝醋等偏方。要保护血管健康,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根本之道。

只要不头痛、头晕,高血压就不严重

流言:

没有感到头痛、头晕,血压高点也没什么大碍,不用治疗。

真相:

这是一种危险的误解。高血压常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因为它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很多人即使没有感到头痛、头晕,也可能已经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中大约只有13.6%—24%的人会表现出头痛,大约只有7.4%—14.2%的人会表现出头晕。长期的高血压会对心脏、肾脏、眼睛等重要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危及生命的疾病。

因此,不能仅凭有无“头痛”“头晕”的症状来判断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定期监测血压、遵循医嘱、合理用药和健康生活方式才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关键。

药片太大可以掰开或研碎吃

流言:

一些药片太大,不易吞服,可以掰开或研碎后服用。

真相:

很多药物不宜掰开服用。为满足临床需求,许多药片都被“穿上”了各种外衣,以增加药物稳定性、控制药物释放速度,或实现定位释放。若将这些药物掰开服用可能会破坏这层外衣,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甚至可能引发危险。不宜掰开或研磨的药物包括:

控释片:控释片能在体内恒速缓慢的释放,是因为采用了特殊制剂工艺。患者在服用时应整片吞服,咬、嚼、掰断药片都会破坏控释片的恒速缓慢释放功能,相当于患者加大剂量服药。

缓释片:缓释片和控释片工艺不一样,但目的一样,都是为了让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通常不建议掰开服用,否则也会导致药物释放过快,引发不良反应。一般来说,可以掰开服用的药片上面会有刻痕,如美托洛尔缓释片可以沿着刻痕掰开服用,但也不可咀嚼或研磨服用。

肠溶片:肠溶片是为了让药物绕开胃部,在肠道内溶解,片剂被包了一层“肠溶衣”,如将其掰开服用,药物可能在胃内就溶出,不仅容易导致药物受到胃酸等影响而失效,还可能刺激胃黏膜,引起不适。

胶囊型:一旦将胶囊掰开服用,药物可能会受胃酸影响,不能在特定部位释放,影响药效,同时可能增加药物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泡腾片:泡腾片含有碳酸氢钠和有机酸,遇水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呈现泡腾状,直接服用会在口腔或消化道产生大量气体,有窒息和胃穿孔风险。必须用冷水或温开水溶解,等气泡完全消失后再服用,严禁吞服或含服。

总之,在服药之前,需要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尤其是查看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部分,了解这种药物是否可以掰开服用。如在用药过程中有疑问,还可以咨询医生或药师。

(总台央视记者 李峥)

©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张渝

长期低碳饮食会脱发,还“变笨”?专家:更可怕的还有……

低碳、断糖、生酮

……

这些词越来越多地

出现在健身减肥人群口中。

有人为了“瘦”已戒糖,

有人甚至多年没有吃过主食了。

这些流行的“饮食大法”可行吗?

在华山医院的肥胖联合门诊,

患者遇到过哪些“雷区”?

本周恰逢全民营养周,

华山医院

内分泌科苗青副主任医师

和营养科田芳主管营养师

告诉大家如何避开饮食误区,

科学健康减重。

苗青工作照 采访对象供图

长期低碳饮食或伤身

34岁的小晶脱发严重,到华山医院皮肤科就诊,医生询问后发现她竟是一个减肥“狠人”。原来,小晶感觉自己步入30 后新陈代谢变慢,肚子大了一圈,她决定快速减肥,听人说低碳饮食瘦得快,她便彻底跟主食说再见,晚饭也很少吃。6个月后,人是瘦了,却出现了脱发、月经紊乱的症状。医生建议她到内分泌科进一步就诊,苗青告诉她,由于长期碳水摄入不足,一系列症状就是身体给她的警告。

让小晶惧怕的“碳水”到底是什么呢?苗青说,碳水化合物就是人们常说的“主食、面、饭、薯类或糖类”,作为食物中三大宏量营养素之一,通常提供人体所需总能量的50%以上,尤其是脑组织的主要供能来源。

低碳饮食(LCDs)是针对碳水化合物做限制。短期降低碳水比例的食谱可以起到减重、降糖的作用,但极低碳水饮食或者长期的低碳水饮食会给人体带来很多损害。苗青介绍,“除了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影响身体内分泌代谢功能、焦虑易怒外,由于大脑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应,还可能造成对脑神经不可逆的伤害。简单点说,长期碳水供应不足会变笨,且不可恢复,甚至会缩短寿命。”

苗青还说,不吃主食或减少主食摄入,也就意味着每日膳食结构中蛋白质或脂肪比例会相对过高。虽然蛋白质能够减轻饥饿感、增加饱腹感并降低体重,但也引起不少人出现肾功能损伤、痛风、口臭、便秘等现象。而脂肪摄入过高,尤其是对血管不友好的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会埋下肝脏和心血管疾病的隐患。

在华山医院每周的内分泌-营养科肥胖联合门诊,医生也发现,曾使用低碳或无碳饮食的患者恢复正常饮食后出现体重反弹,并且超过减重前的体重,因为低碳或无碳饮食后脂肪细胞长期处于饥饿状态,身体也降低了自身的基础代谢率,一旦恢复正常饮食,脂肪细胞就会报复性地迅速“壮大队伍”。

辟谷可能造成急性并发症

比小晶更“狠”的是企业高管王先生。人到中年的他追求健康养生之道,听商业伙伴介绍外地某山中藏着一个“辟谷”训练营,尽管2个星期的“学费”就要好几万,王先生还是决定去“净化一下身体和心灵”。

辟谷是传统的道家养生方法,但王先生所参加的这个训练营要求参加者“断食”,本身就有一点血糖偏高的他,在房间里直接饿昏过去了。客服发现后将其送往附近医院急诊抢救,经诊断为低血糖、饥饿性酮症。后来到华山内分泌科就诊见到苗青医生时,王先生懊悔不已:“真的差点送命。”苗青表示,辟谷不是简单的绝食,老人、孕妇、儿童、营养不良、心肝肾胰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建议参加。

除了“辟谷”,“生酮饮食”也受到推崇。市面上有不少生酮饮食(高脂肪、适量蛋白、低碳水)的“商业产品”,用于成人减脂。其实,最初生酮饮食是用于治疗小儿癫痫,正常人长期食用并不可取,并且长期酮体的积累已经被证实是血管和组织损伤的潜在因素。因此,一定要找内分泌专科医生监测血脂、血酮、血糖、心肝肾功能等指标,在专业营养师的指导下安全地进行“短期的生酮饮食”。

“前面说到了长期低碳饮食的危害,而高碳水饮食也不健康。” 营养科田芳说,高碳水的饮食模式很可能出现蛋白质不足或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等问题。因此,中等程度的碳水摄入更符合长寿的饮食标准。

片剂怎么补?水果怎么吃?

很多节食者用人工合成的维生素片剂来补充营养,但是很难掌握好量,可能导致维生素在体内吸收代谢不平衡。“比如维生素C片剂吃下去,人体不能一下子完全利用代谢,体内含量迅速升高,达到较高峰值后又将未能及时代谢的维生素C通过肾脏排出。其后果是,短期内峰值过度升高也许会损害身体,而排出多余的维生素C后,也会在一定时间段内缺乏维生素C。”苗青表示,一般而言,存在于天然食物中的各类维生素和矿物质因通过各种途径与食物中其他组分结合,不会导致体内吸收时峰值过高并能延缓吸收时间,所以天然食物中的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素更能合理地被人体利用。因此,维生素的补充尽量以天然食物为主,如实在是缺乏部分营养素,也可适当补充,最好是在饭后补。

有人总怕糖类食物把自己变成胖子,严格控糖,把很多食物都拒之门外。田芳说,控糖主要是控制“添加糖”,而不是把含淀粉多的正常主食和含有天然糖的水果薯类都拒绝。

大家都知道看食物的GI值,也就是升糖指数,这个值越高,血糖升得越快越高。西瓜、哈密瓜、菠萝都算高GI的水果,但也不是不能吃,因为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值叫GL值,也叫食物血糖负荷,算法是含糖量乘GI值。“比如西瓜GI值高,GL值却较低,吃适量没有问题。”田芳表示,但不要把水果打成果汁,这样会破坏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游离糖含量升高,使GI值和GL值成倍上升。

怎么吃才能健康又不胖?田芳推荐“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在总热卡控制的基础上,合理分配三大营养素的比例,还需要注意食物的加工方法,推荐清蒸、水煮、白灼等少盐、少油、少糖的烹饪方式。她建议把一部分精白米面替换成营养质量高的粗粮食物,如含淀粉的豆类和薯类;同时要“少吃多餐”,既保证机体所需的充足的营养元素,又合理分配至多餐,维持血液中血糖、血脂、氨基酸等物质浓度处于平稳状态。

记者:左妍

来源: 新民晚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