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口渴、尿多,以为是糖尿病,直到上腹部不适医生才发现是癌症
52岁女性患者,姓梁。
最近几个月来,梁女士很容易口渴,怎么喝水都解不了渴,喝得多尿也多,吃的也多。起初还没注意,以为是天气热导致的,后来跟朋友一聊起,朋友提醒她要注意是不是糖尿病啊,单位里的老王也是这样,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去医院一查,空腹血糖高达20mmol/L,这明摆着糖尿病啊,好在及时吃了降糖药,血糖总算控制下来。
梁女士恍然大悟。
第二天一大早就奔去了社区医院,一查空腹血糖,14mmol/L。
再加上梁女士多食、多饮、多尿,又说这两个月来体重轻了不少,那么诊断糖尿病就八九不离十了。为了明确诊断,医生让梁女士第二天再来测空腹血糖,如果还这么高,那就断定糖尿病了。
毫无悬念,梁女士确诊了糖尿病,是2型糖尿病。糖尿病分几个类型,其中1型(青少年多见,是胰岛细胞破坏导致的糖尿病)、2型(中老年多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导致)最为多见。
怎么办?
吃药呗。医生说,糖尿病太常见了,您可以先尝试运动锻炼、控制饮食2个月看看,有些人血糖能降低下来,有些人不行,如果不行再吃药也可以。
不了,我直接吃药吧。饮食方面我已经很注意的了。梁女士说。
于是拿了二甲双胍、阿卡波糖两个药回去。
吃了一段时间,梁女士的血糖果然都降至了正常。胃口也不再那么大了,尿也没那么多了,喝水自然也没那么多了。医生说,你以前血糖高,血液当中糖分高,当然就容易口渴了,所以喝水多嘛,又因为尿里面糖分也高,加上喝水多,所以尿得也多。血糖控制好后,一切都会恢复正常的,但还是要坚持监测血糖,监测饮食、锻炼和药物治疗。
梁女士还是很遵医嘱的,医生让吃什么就吃什么,不吃什么就绝对不碰。
可是好日子不长。
又过了2个月,梁女士开始觉得上腹部隐隐不舒服。
起初以为是胃病犯了。对了,梁女士一直有胃病,每年都会痛上一段时间,吃点“胃药”就会好,医生建议做胃镜,一直不敢做,一来怕胃镜难受,二来怕麻醉了醒不过来。
梁女士回到医院,医生还是建议做胃镜。说你这个周期性的“胃痛”,多数可能是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等,不能讳疾忌医,得治疗,否则以后癌变就麻烦了。
癌变?听到这,梁女士就害怕了。
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不会癌变,万一是胃溃疡,还是可能会癌变的,大概1%-5%的胃溃疡可能癌变,不是闹着玩的。医生语速飞快地说。
做不做?给个痛快话。医生有点不耐烦了。
做吧。梁女士长长舒了一口气,下定了决心。
当天就给安排了胃镜检查。
做胃镜之前,梁女士想了很多,万一真的是胃癌,那怎么办。老公怎么办,还在读大学的女儿怎么办。其他人都想过了,唯独没有想过自己。对了,万一是胃癌的话,还能不能治疗。医生说,如果是早期胃癌,切掉它是可以获得痊愈的,如果是晚期胃癌,那就只能减轻痛苦了,治愈是不可能的。
想着想着就睡着了。
麻醉药起效了。
胃镜很顺利,结果当天也出来了,胃没事,仅仅有点胃炎,不严重。没有胃癌!
梁女士笑了。
没有胃癌,这是天底下最好的消息了。
那怎么解释肚子隐隐作痛呢?梁女士又有疑问了。
医生说,那就要考虑会不会有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等等问题了。做个B超看看吧,如果有胆囊结石,可以考虑手术切掉胆囊。
那就做吧。
B超结果很快也出来了。
这回看到了重磅结果。报告说:胰腺似乎有占位,建议进一步CT检查。
梁女士蒙了,占位是什么意思?是肿瘤么?
医生解释说,现在不好说,可能是肿瘤,可能是囊肿,也可能是别的东西,先做CT再说吧。而且这次要做就做增强CT,看的更清晰一些。
梁女士咽了一下口水,迟迟不说话。
丈夫看出了她的担忧,鼓励她,不管是什么,一起面对。
终于,梁女士还是走入了CT室。
做完CT后,就是焦急地等待结果。
期间抽血化验的肿瘤标志物也出来了,CA199等都是明显升高。梁女士自己百度了一下,知道这些指标都是代表肿瘤的,但它们升高也未必就一定意味着是恶性肿瘤。
她仍然心存侥幸。
但医生紧皱的眉头,终于还是击溃了梁女士心理的防线。医生说,这些指标结合起来看,还是有恶性可能的,当然,我们还得看CT结果,最后可能还要看病理,病理说了才算。
梁女士差点要哭出来了。
那天下午CT结果出来了,考虑胰腺癌。癌肿长在胰腺体部,而不是头部。这算是少见的,一般来说,胰腺癌最常见是胰头癌,胰体癌或者胰尾癌相对少见。
但这跟梁女士的病情是相符合的,如果是胰头癌的话,估计梁女士会有明显的黄疸了。为什么?因为胰头的位置靠近胆总管,如果胰头长癌了,随时可能会压迫到胆总管,就可能导致胆汁流出不顺畅,胆汁可能会返流入血,多余的胆红素沉积在人体皮肤,就会表现为黄染。
梁女士由始至终都没有黄疸。
只有一个上腹部隐隐不适。
梁女士得知结果后,顿时心灰意冷。胰腺癌意味着什么,她自己心里有数了,不用医生讲。胰腺癌是癌中之王,几乎每发现一个就会死掉一个,一般活不过半年。
要不要手术?医生给梁女士分析了治疗方案。手术一方面可以拿到病理组织进一步明确诊断,另外也可以切掉一部分癌肿组织,缓解病情进展,减轻临床症状。但要想治愈,那是不可能的。
梁女士万念俱灰。
决定是丈夫做的。
同意手术。
本来是一个糖尿病,没想到弄到后来竟然是胰腺癌。为什么一开始会有糖尿病呢?糖尿病跟胰腺癌又有哪些关系呢?梁女士丈夫百思不得其解。是不是我老婆一开始就是胰腺癌,只不过医生没有及时诊断,是这样么?
这个可能性是有的。管床医生解释,当胰腺肿瘤侵犯了
(胰岛B细胞就在胰腺里面),破坏了胰岛B细胞,那么胰岛素分泌就会减少,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一旦分泌减少,患者的血糖就会升高了,也就是糖尿病了。
原来如此!
这么说,我老婆可能一开始就是胰腺癌了,而不是单纯的糖尿病了。社区医生漏诊了。这个我要回去讨个说法。
那都是后话了。
手术前,梁女士问医生,自己还能活多久。是不是真的跟网上说的一样,只有半年的时间了。
手术医生是个老江湖了,忙打岔,说不同病人是不一样的,多数患者发现胰腺癌后生存时间不超过半年,但也有能活几年或者更长的,这个很难讲。
几年跟半年,对梁女士来说似乎是一样的。她显然不满意这个回答。
虽然这是最真实的答复了。
手术做完了,算是比较顺利。
由于手术很大,梁女士安排进入了ICU观察1个晚上。
还好一切顺利。
病理结果回报了,就是胰腺癌。
梁女士最终接受了这个事实,对于她来说,除了接受,别无他法。命运有时候就会捉弄人,总有些人会那么倒霉。对于梁女士来说,如果仅仅是糖尿病那该多好啊,糖尿病虽然也没办法治愈,但至少未来可期,只要控制好饮食、锻炼身体、坚持用药,糖尿病一样可以活得很好。
但一旦惹上胰腺癌,那就真的让人抓狂。如果能更早地诊断胰腺癌,或许会更好一些,起码有机会可以手术,手术可以做的更好一些。
哪些人需要警惕胰腺癌呢?
(1)年龄>40岁,有上腹部非特异性不适。这个很难界定,因为上腹部不舒服的原因太多了,可能是胆囊炎、胃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胰腺炎等等,也可能是胰腺癌。
(2)有胰腺癌家族史者。
(3)年龄>60岁,无家族史,无肥胖,但有突发糖尿病,而且特别是一些不典型糖尿病,就好像上文的梁女士。
(4)有慢性家族性胰腺炎的患者,目前认为,慢性胰腺炎可能是重要的胰腺癌癌前病变。
(5)吸烟、大量饮酒以及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的人群。
祝大家好运。
夜间多尿辩证论治
【概念】 夜间多尿指夜间小便次数及尿量增加的症状。一般夜尿次数在二、三次以上或夜间 尿量超过全日的四分之一,其甚者夜间尿量可接近或超过白昼尿量。白昼小便正常,独夜间尿多,为本症之特点,据此可别于小便频数。
常见证候
肾阳虚惫夜间多尿:夜间多尿伴小便频数尿有余沥,甚至小便失禁或遗尿,耳鸣 重听,腰背痠楚,滑精早泄,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弱。
脾肾两虚夜间多尿:形寒肢冷,体倦神疲头晕耳鸣,腰膝痠软,纳减便溏或下利 清谷,小便频数,夜间为多,舌淡胖苔白,脉沉弱。
鉴别分析
肾阳虚惫夜间多尿:多因素体阳虚或年高久病,致肾阳不足,封藏失职,膀胱不约, 遇夜间阴盛阳衰,摄纳无权,故尿频尿多。治当温补肾阳,佐以固涩,方用大菟丝子丸 化裁。症状较轻者,则阳虚表现不明显,常见于病程短或青少年,一般责之膀胱气虚,治当益气固脬,方用桑螵蛸散加减。
脾肾两虚夜间多尿:多因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阳,或脾阳虚弱不能充养肾阳,致脾 肾两虚,下元温摄不固,故于夜间阴盛阳衰之时尿量增多。其与肾阳虚惫夜间多尿的鉴 别要点是,肾虚的耳鸣腰痠和脾虚的形体消瘦、肢冷不温、纳减便溏同时兼见。如只从肾治之,疗效往往欠佳,必须脾肾双补、温阳固涩并投,方用固脬丸加减。
肾主水,司开阖,膀胱主藏尿液,故夜间多尿责之于肾和膀胱;又昼为阳,夜为阴,夜间阴盛阳衰,因此,夜间多尿实为阳气虚弱所致。
【文献别录】
《诸病源候论·小便病诸候》:“小便利多者,由膀胱虚寒, 滑故也 肾为脏,膀胱肾之腑也,其为表里俱主水。肾气下通于阴,府既虚寒,不能温其脏,故小便白而多,其至夜尿偏甚者,则内阴气生是也”
《罗氏会约医镜·论小便不禁》:“所以少壮者,阴阳两足,夜少小便,及至老年,夜多小便者,水火俱不足也,治以八味地黄丸,去泽泻,加骨脂,即右归饮亦妙”。
多饮多尿并非就是糖尿病,还可能...
每次提到口干多饮、多尿,大伙往往第一反应是:糖尿病?其实并非如此简单,多饮多尿并非糖尿病的专属症状。
这次,中六君请来王奕晖主任医师为大家扒一扒多饮多尿的常见原因:
糖尿病
典型症状有“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
许多糖友常无症状,却在体检及因其他疾病就诊时被发现。
针对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及肥胖者、2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长期缺乏运动锻炼者等等均需定期筛查。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常就可明确诊断。
特别提醒:人体处在应激状态之下,如合并严重感染、创伤,围手术期、心脑血管病急性期、疼痛、失眠、焦虑等会引发血糖的一过性升高。
糖尿病诊断时,应该特别注意在这些应激状态解除后,并排除是否存在药物因素,合并急性胰腺炎、放化疗等可引起继发性高血糖以后,所测的血糖结果才能做为诊断依据,千万不要一见到血糖升高,就轻率地下糖尿病的诊断。
尿崩症
因身体缺乏或抵抗一种叫抗利尿激素(AVP)的激素而出现的多尿-多饮综合症,特征为排尿过多(>50ml/kg体重/24小时)和多饮(过量饮水;>3升/天),通过测定AVP,并结合血浆及尿渗透压、禁水加压试验可明确诊断。
精神性烦渴
常由精神因素引起,常伴有神经官能症。很少抱怨口渴,晚上也很少需饮水,且症状随情绪而波动。
相当一部分出现在健康狂热者,坚信水可改善健康而习惯大量饮用,多见于年轻女性。这类人群抗利尿激素并不缺乏,血糖也常不升高。
原发性干燥综合症
常表现为吞咽干性食物时需用水辅助,反复感到的“砂子”吹进眼内的感觉或磨砂感,还可能出现阴道干涩、皮肤干痒,易被忽视,可通过检测涎液流率及自身抗体(如抗SSA抗体、抗SSB抗体等)而明确。
泌尿系疾病
如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因肾脏浓缩功能下降而出现口渴、多尿、夜尿增多等。泌尿系感染时出现尿频多尿,通过检测肾功能及尿常规等可明确。
其他
药源性
如使用阿托品、利尿剂、达格利净、某些抗过敏、抗焦虑、精神类药以及低钾血症、高钙血症物等均可导致多尿。
喝水多,尿多的原因多见于上述诸多情况,病史上也有很大差异。
王奕晖主任医师提醒:除了糖尿病以外,还应积极排查其他原因,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和避免漏诊、误诊。
本文指导专家
内分泌科 王奕晖 副主任医师
雅和医疗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学术任职:
广东省医学会涉外与特需医疗服务分会 常务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第一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国际医疗与特需服务专业委员会 委员
学术专长: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及科研教学工作逾20年,在糖尿病,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干预与治疗、甲状腺疾病(甲亢、甲减、甲状腺炎)、血脂异常、肥胖症、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持省级基金一项,近年发表专业学术论文近十篇。
出诊时间:周五上午
#生命摆渡人##清风计划#